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陆早43号(原代号石杂3).是新疆石河子棉花所以自育早熟棉新品系4—14为母本、外引优质中长绒材料H2为父本.利用病圃经过多年鉴定筛选而成。2007—2008年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同时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组生产试验,2009年3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王刚等 《中国种业》2012,(12):84-84
新陆早56号是新疆石河子市农科中心棉花所选育的早熟、高产、优质、抗性好的杂交棉新品种,母本H3是新疆石河子市农科中心棉花所自育早熟新品系,父本黄尖是外引优质材料进行病圃反复加代精选的自交系。2005年在石河子农科中心试验田组配,2006-2008年进行所内产量鉴定试验和病圃鉴定试验,2009-2010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杂交棉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杂交棉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新陆早70号(原代号新石杂11)是2007年新疆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新疆石河子市庄稼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棉花所自育早熟棉新品系34-4为母本,丰产抗病材料616为父本配置的杂交组合,利用病圃鉴定筛选、定向选育而成的早熟杂交棉新品种。2008-2009年参加本所品比试验,早熟性好,丰产性突出,综合性状优良。2010年参加自治区早熟杂交棉组棉花预备试验。2011-2012年参加自治区早熟杂交棉组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4.
新陆早56号(原系号石杂5)是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中心以石H3为母本、自育丰产抗病材料黄尖102为父本配置的杂交组合,利用病圃鉴定筛选、定向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抗病杂交棉新品种。2008-2011年参加新疆自治区早熟杂交棉预试、区试、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5.
新陆早43号(原代号石杂3)是石河子棉花所选育的早熟、高产、抗病、适合机采的杂交棉新品种。2009年3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新审棉2009年59号)。新陆早43号适宜北疆棉区、南疆早熟棉区、甘肃河西走廊棉区等中、早熟棉区和次宜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杂交棉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综合性状好等优点。2004年全国杂交棉种植面积达100万hm^2,占全国棉田面积的17.7%,而产量却占棉花总产的30%左右。2002年石河子棉花研究所培育出新疆第1个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14号”,该品种早熟性好,丰产性强,较大田推广种“新陆早10号”平均667m^2(旧制l亩)增产皮棉19.6kg,增产幅度达17.5%。至2004年,新陆早14号在南北疆及甘肃棉区累计推广种植0.63万hm^2。杂交棉生产制种是关键,我们根据近几年杂交制种的经验,总结出北疆杂交棉高产制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密度对标杂A1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杂A1是河南省农科院和河北省石家庄市农科院共同选育的具有鸡脚叶标记性状的杂交棉,2004年在农五师八十九团丰产田皮棉单产达3 255kg/hm2。2005年农八师引种种植,在一四九团1.13 hm2棉田上创造了皮棉3 571.5 kg/hm2的北疆高产记录。为了进一步摸清标杂A1的栽培特性,石河子棉花所设置了小区密度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8.
1新疆杂交棉生产发展现状及特点我国棉花播种面积约533.3万hm2,杂交棉推广面积约占棉花播种面积的20%左右。2006年新疆杂交棉推广面积约1.8万hm2,占棉花播种面积的3%左右。2002年新疆审定了第一个自育的杂交棉品种新陆早14号,该品种早熟性好、丰产性强,重点利用F2代。在新疆、甘肃早熟棉区迅速推广种植,至2005年累积推广种植面积达1.2万hm2,增产幅度在8%~15%。2003年新疆兵团引进内地杂交棉品种标杂A1,2003至2005年推广种植2000hm2,皮棉产量较当地推广品种新陆早13号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9.
标杂A1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农科院选育的具有标志性鸡脚叶形态的杂交棉,200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2004年在山西、陕西同时通过审定。已先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11个省市进行了大面积示范与推广,其抗虫性、抗逆性、丰产陛突出。2003年农五师89团引进小面积试种,增产效果显著。2004年底新疆石河子从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引进,2005年进行大面积示范,在同等条件下较当地主栽常规种增产20%以上,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张哲  张莉 《种子世界》2011,(4):22-23
2010年通过对参试的杂交棉品种(系)在我区的种植对比,观察其早熟性、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特点,为我区选用优良的杂交棉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选育棉花超鸡脚叶型标记自交系,配制杂交组合,进行棉花育种栽培植保紧密结合的总体研究,创造选育出了具有Bt基因与鸡脚叶形态互作抗虫性,集大棵、早熟、抗病、高产、优质为一体,要求宽、稀、简栽培而适宜间套作,有减免病虫害化学防治的标记抗虫杂交棉,从而开辟了棉田高产高效,简化省工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鸡脚叶标记的三系杂交棉杂种优势的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地棉的叶大多为阔叶型,鸡脚叶(基因符号:L0)是阔叶的显性突变性状,呈鸡爪形。鸡脚叶棉花具有群体通风透光性能好、对虫害有抗避性能和早熟等优点。鸡脚叶又是良好的杂种标记性状,便于制种和保障纯度。为此,将鸡脚叶性状转育到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中,育成了具有鸡脚叶标记的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用鸡脚叶不育系与阔叶恢复系杂交,或阔叶不育系与鸡脚叶恢复系杂交,获得鸡脚叶标记的三系杂交棉组合,以研究其杂种优势的表现。1材料和方法供试棉花亲本材料共有10个(表1)。试验的交配设计为NCⅡ交配设计,以不育系为母本,与…  相似文献   

13.
1 播前准备 品种选择:选择高产、高衣分、优质的杂交棉品种标杂A.该品种株型为塔型,整齐度好,生长势强,茎杆光滑坚硬.叶型为鸡脚叶,田间通风透光性好.结铃性强,中下部果枝第2果节成铃较高,铃卵圆,铃壳薄,铃面光滑,腺点少,单铃重5.5~6.5g.吐絮畅而集中,含絮力好,易采摘,衣分高,一般在44%~46%之间.该品种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杂交棉品种发展较快,为减少盲目推广带来的风险,现将目前我区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主要杂交棉品种集中展示,鉴定其在本地区的早熟性、适应性、抗病性、丰产性及纤维品质等综合性状,从中筛选出适宜我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棉新品种,为我区杂交棉主栽品种的确定和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标杂A3(豫保66)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选育而成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于2010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亚鸡脚叶低酚棉,具有明显的标记性状,可以通过棉酚含量对种子纯度进行初步鉴定,在子叶至4叶期即可快速鉴定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杂交棉中棉所1206在石河子垦区的最佳栽培模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在石河子开展了该品种的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6 000株/667 m2种植条件下皮棉产量最高,达到205.76 kg/667 m2,但与4 000株/667 m2和8 000株/667 m2的皮棉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建议在北疆棉区,中棉所1206的适宜种植种植密度为5 000~8 0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17.
早熟高产陆地棉新陆早36号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永林  秦江鸿  艾尼江  万英 《种子》2012,31(4):108-109
新陆早36号(新石K8)是新疆石河子农科中心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早熟陆地棉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是北疆早熟棉区第1个以高产类型审定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性突出、霜前花率高;丰产性强、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宜范围广;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已成为新疆早熟棉区近年来推广面积最大的棉花新品种.从2010年开始,国家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区域试验和自治区棉花早熟组区域试验、预备试验均将新陆早36号作为对照品种,作为后续审定品种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棉花新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河子垦区棉花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在垦区棉花单产和总产的持续增长中,新品种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垦区棉花生产中仍然存在品种"多、乱、杂"现象,加剧了棉花品种的天然和机械混杂,导致原棉品质下降和生产中主栽品种不明确.为此,依据垦区生态条件,石河子市科技局和石河子市种子管理站于2007年组织了新品种试验,以确定早熟、优质、抗病、丰产陆地棉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9.
早熟陆地棉新陆早62号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陆早62号是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与石河子市庄稼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早熟陆地棉新品种,2013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审定编号:新审棉2013年40号。该品种属早熟陆地棉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适宜机械采收等特点,适宜本区大面积种植。新湖农场自2013年进行试验示范,2015年开始大面积种植新陆早62号4666hm~2,平均子棉单产60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常叶与鸡脚叶杂交棉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比较了正常叶和鸡脚叶两种叶型杂交棉的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正常叶品种在开花后以及结铃期白天各个时段的叶片光合速率(Pn)均高于鸡脚叶品种。主要原因是正常叶品种开花期叶片E和Cs较大;吐絮后叶片SPAD值和ФPSⅡ较高,E和Cs又较低。而且在结铃期的白天,叶片的E、Cs和Fv/Fm、φPSⅡ较高,有利于维持较高的叶片Pn。因此,棉株有机营养供应较为充足,单株结铃较多,铃重较大,子棉和皮棉产量均高于鸡脚叶品种。其中,豫杂35比标杂A2、标杂A1皮棉产量分别增加10.5%、14.2%;中棉所29比标杂A2、标杂A1分别增加2.4%、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