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兰州市大气污染特点与城市植物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兰州市是西北地区重要大城市之一 ,在新世纪的西部大开发中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也经受着市场竞争的挑战与考验。其中 ,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是兰州市改善投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挑战。本文从分析兰州市的大气环境污染特征入手 ,剖析了狭长的兰州盆地不同区域的大气环境污染特点 ;以此为基础 ,就兰州市不同职能区的植物群落生态培植进行了初步探讨 ,希望能够为减轻兰州市大气污染程度、完善兰州市植物群落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选取1961~2009年兰州市气候观测资料,采用城郊对比法,分析兰州市气候环境变化特征,发现兰州市城市气候存在明显的热岛效应、干岛效应和暗岛效应,雨岛效应则不明显。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城市综合发展指标的基础上,应用回归分析建立城市化过程与气候环境变化之间的关联模型,其中三次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分析表明:兰州市热岛效应和暗岛效应的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现象比较明显,而此现象在干岛效应和雨岛效应中并不存在,兰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并不完全符合环境库茨涅兹曲线规律。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兰州市水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影响城市地区的水生态安全因素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具有代表性的北京、西安、西宁和兰州4个城市为例,从水资源条件与开发利用、水环境与水生态和涉水有关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统一选取影响水生态安全的38项指标,构建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模糊系统分析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最终建立以25项指标组成的兰州市水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并用优化后的指标体系对兰州市2009-2013年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模糊综合定量评价,找出最主要影响因素。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水生态安全状况总体趋于好转,但仍受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的影响,部分因素还在威胁兰州市水生态的安全,应引起城建和管理部门重视。最后,对兰州市水生态安全建设方面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甘肃省的整体旅游形象感知和对兰州市旅游形象的感知以及兰州市旅游意象构成要素调查的基础上,并且对地方文脉进行了深入地剖析,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和CIS方法,将兰州旅游形象的文化识别概括为:黄河文化、渡口文化、桥和山水文化、城市和建筑文化、民族文化、丝路文化;将兰州市旅游意象的精邃归纳为:河—渡—桥—路—山—水—城。结合市场调查,突出兰州的历史文化地位和地理文脉,将兰州旅游形象的一级理念定位为:"千古丝路集散地,山水秀美黄河城";结合兰州旅游的地方性,可以设计出兰州的二级旅游理念:"黄河之都";"天下黄河第一城"。在此基础上建立兰州旅游形象系统及宣传口号。  相似文献   

5.
基于文化挖掘的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甘肃省的整体旅游形象和兰州市旅游形象的感知以及兰州市旅游意象构成要素调查的基础上,对地方文脉进行了深入地剖析,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和CIS方法,将兰州旅游形象的文化识别概括为:黄河文化、渡口文化、桥和山水文化、城市和建筑文化、民族文化、丝路文化;将兰州市旅游意象的精邃归纳为:河-渡-桥-路-山-水-城.结合市场调查,突出兰州的历史文化地位和地理文脉,将兰州旅游形象的一级理念定位为:"千古丝路集散地,山水秀美黄河城";结合兰州旅游的地方性,可以设计出兰州的二级旅游理念:"黄河之都" ;"天下黄河第一城".在此基础上,建立兰州旅游形象系统及宣传口号.  相似文献   

6.
兰州市环境污染变化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失衡的重化工业体系、特殊的地形与气候以及难以协调的城市功能布局是导致兰州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兰州市环境污染监测数据的系统分析表明,大气污染治理喜忧参半、水体污染形势严峻、噪声污染不容乐观。应坚持科学地发展观,依靠科技进步,运用经济杠杆,实施绿化系统工程,强化环境管理,以期实现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兰州市外来投资分析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 1 997- 2 0 0 2年兰州市外来投资项目的产业类型、投资区位和资金来源地区的分析与对比 ,得出兰州市外来投资主要集中在市区的第二、三产业 ,国外及特殊地区 (包括港澳台 )资金总额始终低于国内资金 ,而国内外来资金中省外资金少于本省资金。在国外及国内特殊地区外来资金中 ,每年港澳台的资金总额远高于各大洲。从吸引资金总额看 ,美洲和亚洲均呈上升趋势 ,欧洲的投资额始终最少 ,而港澳台的投资额则大起大落。由于外来资金占兰州城市总投资的比例小 ,因此 ,外来投资不是兰州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但是其仍然对兰州城市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TM影像的兰州市地表温度反演及城市热岛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河谷型城市兰州的地表温度和热岛效应,采用单窗算法利用TM5影像对兰州的地表温度进行了反演,发现从遥感影像反映出城市温度明显高于以河流为代表的环境温度;同时当地实测温度也显示出同样的现象。然后对兰州市城区、河流及周边环境反演的温度进行差值分析得出结论,利用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具有一定可行性,该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热...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演化和内部空间结构的重组产生影响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以兰州为例,研究其建国以来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与特征的分析,揭示了产业结构调整引起了兰州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兰州河谷型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性质、地域空间结构及地理景观等方面表现为从城市向农村过度 ,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向农村土地利用类型过度 ,特定的地形地貌持征和区位条件使其土地利用具有复杂的演变模式和较快的演变速度 ,使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变得十分复杂。本文以兰州市西固区为例 ,利用 RS与 GIS技术 ,在对西固区土地利用特征、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空间结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兰州河谷型城市边缘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开发模式及其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兰州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及经济损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入手,分析兰州市大气污染现状,采用人力资本法定量分析了大气污染对居民人体健康的影响,并估算了相应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兰州市大气污染健康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4.74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1.13%。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环境污染的基本矛盾与机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杨永春 《干旱区研究》2006,23(2):364-374
利用统计资料,从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污染治理水平与实际能力、企业竞争力与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研究了中国西部(狭义)河谷型城市环境污染的内在矛盾与机制.污染较为严重的产业链、污染治理水平相对低下是我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的表面原因.实际上,传统产业及其企业的利润空间日益狭小和各级政府环境保护预算投入低以及迫不得已的保护政策才是环境污染严重的内在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从协调经济发展与城市水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以西安市浐灞生态区为例,对浐灞河水的污染现状、趋势进行分析,得出了浐灞河水污染程度有减轻的趋势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河段的水环境容量和允许排污量进行计算。数据表明,浐灞生态区内河段的污染物未超过水环境容量,尚有相当的土地开发潜力,但是允许排放量较小。基于以上结论,本文针对西部城市经济发展和水环境建设的协调关系,依据循环经济理念设计了以“高水平第三产业高度发展反哺生态环境”为特色浐灞模式及其产业空间布局,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实现区内水环境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以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城市流理论,依据城市流强度分析方法,对兰州-西宁-银川城市带各城市的区位熵、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及其结构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兰州的城市流强度远高于其他城市,是该城市带的集聚辐射中心;城市总体经济实力与城市流倾向度的相对比例关系不够协调,除兰州外,均表现出城市流倾向度高于城市总体经济实力的特点;城市总体经济...  相似文献   

15.
以1986、1993、21300和2006年四期Landsat/TM为数据源,利用NO2在蓝光波段存在吸收峰谷结构这一光谱特征,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借助ERDAS空间建模功能,反演了兰州市NO2的空间分布,得到不同时期NO2分布图.将同时期统计观测数据与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厂兰州市NO2分布特征,探讨了NO2分布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方典型城市API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中国北方9个典型城市(北京、哈尔滨、青岛、太原、沈阳、大连、呼和浩特、兰州、乌鲁木齐)2002-2008年连续7年的空气污染指数(API)资料,对各月空气污染指数大于200的天数和首要污染物以PM10和SO2出现的天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污染最为严重,PM10为我国北方9个典型城市(北京、哈尔滨、青岛、太原、沈阳、大连、呼和浩特、兰州、乌鲁木齐)首要污染物。研究还结合北方典型城市空气污染指数的月均值,分析了各地污染的成因;并对环境因素:温度、降水、湿度与空气污染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降水与空气污染指数呈负相关;大部分城市湿度与其呈负相关,而乌鲁木齐则为显著的正相关。此外,还以兰州市为例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型降水对空气污染指数的影响。最后通过比较2006年3月份的一次强沙尘暴期间空气污染指数与2007年同期空气污染指数,讨论了沙尘暴对我国北方空气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兰州段环境容量对城市工业规划布局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黄河兰州段水资源和水污染情况,通过运用二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出了黄河兰州段每个断面水环境容量,再通过对造成污染的工业源进行分析,从而根据剩余环境容量对兰州市的工业布局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建立流域工业发展调控体系,为从源头主动控制污染提供具体措施,从而达到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兰州-西宁-银川城市带空间联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区位商分析方法,对兰州-西宁-银川城市带8个地级市2002-2008年市区的旅客、货物运输资料分析,研究城市带区域城市间空间联系的分布特征,评价客、货运量在区域系统内各城市分布的均衡程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2002年以来兰西银城市带各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呈现加强趋势,铁路旅客运输空间联系的加强趋势更为明显;2002年以来该区域客运量分布状况变化不大,货运量极化效应减弱,体现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的变化特点。为进一步加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推进城市带经济共同发展,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城市间的协调与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综合生态质量评价探讨——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学的观点,将兰州市看作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进而采用生态综合指数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兰州市生态城市建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生态综合指数为0.312,生态化程度较低但接近生态化程度一般的值,多层次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显示兰州市生态城市建设处于评价等级的第四级,即“较差”水平,但有向“一般“水平发展的趋势,两种方法基本一致。针对这种生态化水平较低的现状提出了:兰州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协调度、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