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根据2007年3月3日夜间烟台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回波顶高、径向速度的回波演变特征,分析人工增雨的作业时间、地点及发射炮弹方位。通过反射率因子作业前后回波变化,验证增雨效果。结果表明:增雨作业要选择在天气系统发展或成熟阶段进行,即反射率因子回波呈片状、强度最好在30 dbz以上,径向速度图上存在风向或风速上的辐合,这种回波特征有利于天气系统发展,且降水持续时间较长,非常有利于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并能取得较好的增雨效果。  相似文献   

2.
充分了解和掌握降水天气系统发生发展是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基础,有助于人工增雨作业时机、地点、方式的选择并有效实施作业.其中低槽-地面倒槽型、低槽-中、东路冷锋型、低槽-切变-地面倒槽型、低槽-切变-中、东路冷锋型4类天气系统下的自然降水较为明显,是浚县春、秋季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有利降水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3.
2019年5月5日,受高空槽、地面冷锋和切变线的共同影响,铁岭市出现有利于人工增雨的天气形势。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在全市范围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本文利用天气形势图、气象雷达和地面降水资料,对此次人工增雨的作业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天气形势下,铁岭市人工增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随着气候变暖趋势日益明显,人工增雨作业在开发云水资源以及防灾减灾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投入大量资源装备增雨作业的同时也给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即安全、科学、高效的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了提高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科学性、管理的规范性,建立了人工增雨实时显示平台。平台提供实时的雷达、卫星、数值预报、飞机监控等多种手段,有效地对当前天气变化进行监测并提供警报,满足了人工增雨作业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安全指挥等方面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发挥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根据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飞机增雨作业条件预报,在飞机增雨作业方案设计中,采用折线作业方式,控制飞机在-4℃至-7℃冷云云层之间播撒碘化银催化剂,并在实际作业中实时调整飞机增雨作业高度及航线。通过全市自动雨量站实际降水量检验及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科学评估,取得较好的增雨效果。  相似文献   

6.
济宁市高炮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及作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永果  李彤  侯红运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56-256,263
利用近几年济宁人工增雨实践.对济宁高炮人工增雨作业时的天气形势、作业云系、作业时机、部位以及催化剂量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利于济宁高炮人工增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冷峰、冷涡横槽、南支槽、南方气旋、回流等形势。高炮人工增雨多以层状云和混态云为主。雷迭回波上,层状云作业部位应选在0℃层亮带上,混态云应选择在强回波区附近。层状云催化时机,应选择在云顶高度≥6.0km、回波强度≥25dBz时作业为宜;混态云应在云顶高度≥7.5km、回波强度≥35dBz时作业为宜。作业仰角以55°为最佳。一次高炮人工增雨作业。以炮弹20-40发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气科学整体水平已有长足进展,综合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地理信息技术、中小尺度气象监测网、新型的催化剂和播撒工具等促进了人工增雨技术的发展和人工增雨作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防灾减灾的手段之一,在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在人工增雨作业中,天气雷达起着监测天气系统、选择催化云和观测催化效果的作用,所以天气雷达的配合就成为人工增雨工作中减少盲目作业、增加科学性的重要手段。宁南山区的“三七”高炮人工防雹和增雨工作最早是于70年代在固原、西吉进行的,其后逐渐发展到整个固原地区,1975年配备了“711”型天气雷达,2004年又配备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特别是1982年以来,宁夏的人工增雨、防雹工作已普及全区,并且人工增雨与防雹又使用了飞机与火箭,目前我区已有三部天气雷达在进行着对全区天气的预警与监测,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区的三部天气雷达在人工增雨中,…  相似文献   

9.
朝阳市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能力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朝阳市是辽宁省开展地面人工增雨作业较早的地区,自2000年起,在省、市政府和省、市气象局的共同努力下,大力开展地面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全市共有固定火箭作业站点49座,地面增雨燃烧炉3座,高炮作业点9个。由于近年朝阳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原来建设的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不适合当前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要求,需要对现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进行完善或撤并。  相似文献   

10.
广西武宣一次人工增雨效益评估及对甘蔗生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7年8月10日武宣一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采用统计检验方法对作业后的增雨效果进行初步分析,探讨人工增雨效益。结果显示增雨率为49%,人工增雨投入产出比例约1∶30。同时,文章分析了此次人工增雨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应对干旱,合理开发云水资源,根据不同天气系统的云层特点,结合火箭人工增雨机理,合理布局,探讨选择人工增雨作业最佳时机,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工影响天气是人类充分利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基础的一门应用技术,通过人工作业影响局部天气,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2014年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出现了持续的晴热无雨天气,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旱,对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均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拉萨市与其他地区联合,抓住有利时机成功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旱情。基于此,重点从前期准备工作、确定可播条件、作业方式、作业记录及作业效果等方面对此次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分析探讨,为今后拉萨等地区开展规范化人工增雨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天津市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业务流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运用过程管理PDCA循环思路,从明确业务工作岗位、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入手,加强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各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编制天津市飞机人工增雨工作手册,以期进一步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14.
刘升  陈邦怀  娄成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11-21313
卫星云图是监视云环境、天气系统和中小尺度天气的有用工具。通过对2011年2月份淮北地区一次人工增雨作业实例的分析,云图在判断天气系统移动方向、云类、含水量以及选择人工增雨作业时机、作业区域、作业方式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十分明显,是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很有效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9—2015年广西11—12月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及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宏观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对增雨作业天气系统进行分型,并分析相应作业云系,建立增雨作业天气概念模型,利用模型分析一次增雨作业个例。结果表明,广西11—12月增雨作业天气系统主要有5类,包括冷空气型、高空槽型、华南静止锋型、低层南风急流型、台风型;其中冷空气型是最典型的降水天气形势。作业云系以层状云为主,有少量层积混合云,主要包括层积云、层云、积云、高层云,基本为暖云结构。层状云中下部可开展飞机作业或利用地面烟炉进行暖云催化作业,层积混合云中积状云部分可开展地面火箭作业。  相似文献   

16.
人工影响天气是农业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本文根据河南省干旱灾害实际、火箭增雨作业原理、要求、指标、应用个例等,阐述火箭增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定义,然后介绍了火箭增雨作业原理、现用装备、作业安全等内容,并分析了基层人工增雨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工增雨作业过程个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2008年4月20~23日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进行的人工增雨作业,包括气象条件、天气条件分析,及指挥预警和作业过程等。  相似文献   

19.
沈南  刘伟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23-17225
首先阐述了碘化银高空成核催化的理论依据,然后应用雷达探测的回波资料就2004年6月18~19日、2008年3月12日2次成功的火箭增雨的个例进行分析,依据人工增雨作业前后多普勒雷达和713数字化雷达PPI/RH的回波演变过程,为碘化银火箭焰弹增雨效果提供了佐证,作业实况演示说明了利用火箭实施人工增雨的有效性;此外,还阐述了利用天气雷达跟踪探测积雨云、适时组织人工增雨作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增加云水资源的重要途径,以及利用雷达探测资料检验增雨作业效果是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科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对人工局部影响天气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自然降水过程一般分为成云和降水形成2个阶段,人工影响在降水形成阶段起着一定的作用。从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史以及人工增雨作业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探讨人工局部影响天气的方法,以期促进人工增雨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