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对海岛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对海岛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方法]对不同植被类型设置3个30m×30m的样地进行调查,记录样地内所有乔木树种的种类、数量,并记录奇胸径和株高;同时,在样地对角线设4个2m×2m的样方调查所有灌木和草本的种类和数量。[结果]结果表明,外来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已经对海岛植物群落的种类及其构成、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带来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的程度越严重,群落中物种丰富度越低,植物多样性越小。[结论]对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我国并迅速扩散蔓延,造成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损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正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25-14427,14561
对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潜在分布区、入侵机制、活性成分、防治与利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应在植物的进化机制、新栖息地的可侵入性机制以及入侵过程机制等方面加强基础研究,在制定一整套防控方案和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遗传特征、繁殖特征、生理生态特点、环境的可入侵性、人类活动干扰、化感作用、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7个方面介绍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机理,并提出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5.
苏南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繁殖地的植物群落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群落生态学方法探讨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南京和苏州地区植物的影响风险。测定结果显示: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S)、总数量(N)、均匀度(J)、群落多样性(H)、综合优势比(SDR)均低于没有一枝黄花生长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地区的植物群落稳定性比没有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地区差,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性。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两种入侵植物共同入侵下入侵植物和其他植物的共存机理,以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和小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共同入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法分析不同入侵程度条件下植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生态位宽度和功能性状,阐释2种入侵植物共同入侵对地上植物群落多样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入侵植物在入侵地与未入侵地的植物群落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与单一入侵相比,共同入侵增加了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数,增幅为20.00%~66.67%。(2)无论是单一入侵还是共同入侵,均显著降低了植物群落多样性,其中物种数目减少18.75%~37.50%;Shannon多样性指数降低29.33%~65.33%;Pielou均匀度指数降低38.60%~52.31%。(3)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小飞蓬共同入侵地的优势种比单一入侵地的多1~3种;共同入侵条件下,入侵种和伴生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度高于伴生种之间。(4)与单一入侵相比,共同入侵增加了共存植物种的5种功能性状:茎粗、叶面积、叶长、叶宽和地下生物量,也增加了2种入侵植物的叶面积和叶长,增幅分别为13.70%~684.95%和32.10%~71.55%。该研究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小飞蓬共同入侵拮抗性影响了植物群落多样性,可为阐明两种入侵植物共同入侵下的入侵植物和其他植物种的共存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杨飞  林雁  鲍维巨  吴国泉  方巍  吴菊  林林  李元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587-4588,4674
综述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形态特征及其在浙江省舟山市的分布状况、危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使用LCA4光合蒸腾测定系统测定外来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及其16种伴生杂草的光合作用指标.结果发现:①加拿大一枝黄花实测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9.22μmol CO2·m-2.s-1,低于一年蓬(Erigeron annuus)、野塘蒿(Conyza bonariensis)和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3种外来入侵杂草,但是高于马缨丹(Lantana camara)、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和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等外来入侵杂草;②该外来种在五月下旬净光合速率的日进程与空心莲子草相似,有较弱的光合午休现象;③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光补偿点为48.36μmol·m-2·s-1,表明是一种喜阳性杂草;④在中等光强(300~400 μmol·m-2·s-1)和强光(1300~1800 μmol·m-2·s-1)照射下,加拿大一枝黄花位于植株中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处于弱光(15~45 μmol·m-2·s-1)下,植株基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高,反映出基部叶片比中上部叶片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⑤与阴生环境中的植株相比,阳生环境中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株高、叶数增加较快,净光合速率相对较高.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通过提高叶绿素总含量来适应阴生环境;⑥阳生环境下,与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净光合速率关系最大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叶面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和叶面温度,而在阴生环境下,与该种净光合速率关系最大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叶面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原产北美,是一种世界性的入侵性外来杂草,目前正在我国东、南部地区迅速扩散,严重威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农林业生产。该研究利用美国ASD公司生产的ASD FieldSpec ProFRTM光谱辐射仪,测定了杭州湾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冠层表观反射率光谱,并分析了其高光谱反射率特征。结果显示:黄光区域内基于位置和面积的高光谱特征参量Dy、λy和SDy具有较小的变异系数,可以作为识别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特征参量。研究表明: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来识别外来入侵杂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介绍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提出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一枝黄花生物炭对Cd2+的吸附特性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外来入侵种加拿大一枝黄花为原料,探究不同成分在不同热解温度下制得的生物炭的基本性质及其对水中Cd~(2+)的吸附能力、最优吸附工艺条件和吸附机制,以提高其资源化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以茎叶混合作为原料在450℃下热解制得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生物炭(SCBC450)对Cd~(2+)吸附能力最优。正交结果显示,3种所选因素对生物炭吸附Cd~(2+)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吸附质起始浓度pH温度;当pH=6、温度35℃、吸附质起始浓度50 mg·L~(-1)时,Cd~(2+)的吸附效率最高,可达(95.6±0.38)%。SCBC450对Cd~(2+)的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且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最大理论吸附量达107.03 mg·g~(-1)。通过对生物炭吸附前后的XPS、FTIR和SEM-EDS分析可知,其对Cd~(2+)的吸附机制包括离子交换、络合反应、沉淀作用和物理吸附。因此,加拿大一枝黄花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田丽丽  马淼 《西北农业学报》2013,22(11):125-129
采用海绵烧杯贴壁法,对引种新疆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茎水浸提液质量浓度为50~100 g/L时,对番茄种子萌发、幼苗株高和根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叶和花序部位水浸提液的各个质量浓度范围(25~100 g/L)对番茄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强烈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强,叶和花序水浸提液为100 g/L时,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株高和根系发育的抑制作用达到100%;加拿大一枝黄花叶和花序的水浸提液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茎。研究结果显示引种新疆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对番茄的化感作用显著强于浙江地区。  相似文献   

13.
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同部位乙醇提取液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动态变化,以确定其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被开发利用的最佳时间与部位。测定不同生长时期各部位提取液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并采用HPLC法对各部位合成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6月,该植物提取液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低于其他月份;此时各部位内的黄酮成分亦较少。7-8月,叶提取液的自由基清除能力高于所有月份的提取液;此时叶内含较多黄酮苷类,尤其是槲皮素苷类。根提取液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略优于茎提取液,且在10月达到最高,但根、茎、花提取液的自由基清除效果均不及叶提取液。盛夏季节,加拿大一枝黄花叶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围栏和退化对西藏邦杰塘高山嵩草草甸土壤种子库的影响,并探讨土壤种子库在地上植被群落构建中的作用,为高寒地区退化草甸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幼苗萌发法,研究在围栏、退化条件下,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地上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土壤种子库中物种种类、种子数量等特征及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围栏样地的地上植被群落中共出现18个物种,多年生禾本科、莎草科植物占主要地位;退化样地地上植被群落中共出现15个物种,以杂草类植物占据优势,其大多属于菊科、蔷薇科、毛茛科和龙胆科等。退化样地土壤种子库密度达5 489.4粒/m2,显著(P0.05)高于围栏样地的4 029.3粒/m2,退化样地土壤种子库密度主要依赖于菊科、龙胆科、蔷薇科等杂草类种子的输入,3个科的植物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64.6%;与退化样地比较,围栏样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围栏样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物种组成之间相似性较低,Sorensen相似性指数仅为0.44;退化样地中嵩草属植物严重退化,地上植被群落中依靠种子繁殖的杂草类所占比例较高,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相似性指数为0.72。【结论】种子库在地上植物群落构建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对地上植被的贡献大小在围栏和退化条件下表现不同。围栏样地以高山嵩草、大花嵩草、紫花针茅为优势种,围封措施减少了环境的扰动,但其土壤种子库密度较低,说明在群落更新过程中,多年生禾本科、莎草科植物的种子萌生苗只起到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小飞蓬根、叶细胞壁在Cd吸收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小飞蓬为供试植物,扫描电镜(SEM)观察Cd在小飞蓬组织中的分布及受损情况,通过细胞壁化学改性,利用吸附动力学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小飞蓬根、叶细胞壁的Cd吸附固定特性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Cd胁迫下小飞蓬根、叶组织结构排列不规则,并出现晶体堵塞导管的现象,皮层组织是小飞蓬吸附固定Cd的重要部位;经酯化改性、氨基甲基化改性和果胶酶改性后,吸附动力学试验表明根细胞壁对Cd的累积吸附量分别相对降低了49.1%、38.5%和26.1%,叶细胞壁分别相对降低了39.47%、20.14%和30.23%。根细胞壁上的羧基和氨基在Cd吸附中的贡献作用较大,而叶细胞壁上的羧基和果胶在Cd吸附中的作用较明显。利用FTIR表征了小飞蓬根、叶细胞壁上Cd吸附位点的官能团信息后表明,在小飞蓬根、叶细胞壁吸附Cd的过程中,羟基、羧基和氨基是Cd的主要结合位点。其中,果胶为Cd的结合提供羟基官能团,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为Cd的结合提供羧基官能团,而细胞壁蛋白提供了氨基官能团等结合位点。由此可见,细胞壁各组分中的羟基、羧基和氨基提供Cd结合位点,使细胞壁对Cd具有较高的吸附固定能力,是小飞蓬耐Cd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渭北黄土高原地区侧柏人工林种子雨和种子库的组成、质量、散布规律,为侧柏人工林恢复和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省永寿县槐坪林场选择未经抚育、经间伐抚育(强度约30%)的侧柏人工林和刺槐-侧柏混交林各设置3块固定样地,于2012-08-10每隔7d收集1次种子雨,2012-11及2013-08分别收集土壤种子库,采用种子萌发试验测定种子活力,并调查样地内天然更新的幼苗密度。【结果】研究区未经抚育的侧柏人工林种子雨从08-10开始,8月末至9月初达到高峰期,10-12结束;2012-11土壤种子库中完整种子占47.18%,萌发率为17.30%;2013-08土壤种子库中完整种子数为0。经间伐抚育的侧柏人工林种子雨从08-10开始,09-07左右达到高峰期,10-05结束;2012-11、2013-08土壤种子库中完整种子分别占42.24%和13.48%,萌发率分别为29.10%和0。刺槐-侧柏混交林的种子雨从08-10开始,09-07-09-14达到高峰期,10-12结束;2012-11、2013-08土壤种子库中完整种子分别占53.85%和20.97%,萌发率分别为26.27%和0。3种类型样地的种子雨在起始期均以空粒、干瘪的不完整种子为主;进入高峰期,种子雨以完整、饱满种子为主。种子雨到达地面后,主要分布在枯枝落叶层,0~2cm土层有少量分布,2cm以下土层极少有种子分布。【结论】种子雨下落前种子库密度大大减少,完整种子的萌发率降为0,霉烂种子的比例大幅增加,这表明研究区人工侧柏不能在地面形成稳定有效的种子库。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浓度铅胁迫对小飞蓬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程度,揭示小飞蓬对重金属铅耐性的生理机制,设置五个铅浓度梯度(0、200、500、1000、1500 mg·kg~(-1)),研究在不同铅胁迫条件下,小飞蓬的生物量(干重)、铅积累、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铅浓度为1500 mg·kg~(-1)时,小飞蓬的生物量(干重)、株高和叶绿素含量都受到显著的抑制(P0.05)。当铅浓度在1000 mg·kg~(-1)以下时,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 P)、电子传递速率(ETR)和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当铅浓度达到1500 mg·kg~(-1)时,Fv/Fm、q P、ETR、Fv′/Fm′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表明铅浓度小于1000 mg·kg~(-1)时,小飞蓬的反应中心光合活性未受到影响,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小飞蓬地上部与地下部的铅积累随铅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当铅浓度达到1000 mg·kg~(-1)时,地上部与地下部的铅积累量达到最大,分别为240.2 mg·kg~(-1)和333.5mg·kg~(-1),表明在铅污染区小飞蓬具有较强的铅积累能力。综上所述,小飞蓬在1000 mg·kg~(-1)以下的铅污染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因此可考虑将小飞蓬作为铅污染土壤修复的潜在物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小果油茶全分布区的18个地理群体进行种实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小果油茶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相当丰富,小果油茶18个群体10个种实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高达24.7%,平均相对极差也达到48.2%,种实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及内差异极显著。巢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小果油茶群体间多样性程度略大于群体内的多样性,其中性状Tf、Ls/Ws、Lf、Wss及Ls在群体间变异明显大于群体内的变异,Wf和Rs在群体间与群体内变异大小相当,群体间略大于群体内,而Ns和Lf/Wf则是群体内变异明显大于群体间变异,主要以群体内变异为主。种实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小果油茶呈现较明显的地理区域特征,在欧氏平均距离4.22的阀值处可将划分为3个大类。相关性分析得知小果油茶表观性状没有随经纬度变化而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带性演变规律,但通过进一步的地理趋势面分析得知,Rs、Ls/Ws及Ws与经纬度的拟合度及拟合效果均达到较好的水平,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外来种的繁殖体压力因可调控其他入侵影响因素(如外来种特性)而备受入侵生态学家的关注。前人研究指出剂量-响应曲线能够定量分析繁殖体数量对入侵潜力的影响,但关于该曲线形状的认识尚未统一。利用土壤微宇宙,比较了初始接种量为103(PP3)、105(PP5)、107(PP7)和109 CFU·g-1(PP9)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进入土壤3 和42 d后的存活量,并对初始接种量和存活量之间关系进行拟合,试图探清地下部微生物入侵的剂量-响应曲线状况。研究发现,不同接种量处理外来R. solanacearum接入土壤3 d后的存活量差异显著(P<0.05),从大到小依次为PP9、PP7、PP5和PP3,初始接种量和存活量之间拟合的剂量-响应曲线为指数型;而外来Ralstonia solanacearum接入土壤42 d后,除了初始接种量为109 CFU·g-1处理的存活量稍高外,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此时的剂量-响应曲线呈直线型(斜率约为0)。结果表明,外来病原菌入侵土壤时的剂量-响应关系会随其进入土壤时间的延长而改变,前期为指数型,后期转为直线型,这说明外来R. solanacearum在红壤中的入侵潜力在入侵前期随繁殖体数量增加而呈指数增长,在入侵后期不受繁殖体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