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叶用银杏的栽培管理是银杏GAP生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平茬修剪是叶用银杏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叶子的产量与质量。该文通过3年的试验研究发现:平茬较不平茬者好;生产中以栽植密度45000株/hm2、高度40cm的银杏为宜;采叶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此技术可在黄淮海及其相似地区银杏药用采叶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植模式对叶用银杏园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栽植模式的3~6a生叶用银杏园产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叶用银杏园3~6a的幼龄阶段,栽植模式对叶产量影响很大,单株叶产量受株行距影响较大,单位面积产量受栽植密度影响更大,相同密度不同栽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叶产量,株行距为30cm×40cm/80cm的栽植模式较好。  相似文献   

3.
叶用银杏氮磷钾肥施用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棕壤、褐土、潮土3种土壤类型,进行了叶用银杏氮磷钾配比施肥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棕壤土氮磷钾的施肥比例2:1:2,潮土、褐土氮磷钾的施肥比例为3:1:2较为合理,银杏枝干生长量大,干叶产量多。  相似文献   

4.
栽植密度对小黑杨边材、湿心材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山西朔州地区的人工林小黑杨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栽植密度(2 m×5 m、4 m×5 m、4 m×10 m)对小黑杨边材、湿心材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间边材年轮数差异不显著,而湿心材年轮数差异显著;栽植密度对边材宽度影响不大,而对湿心材宽度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边材面积和湿心材面积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栽植密度的减小,小黑杨边材、湿心材宽度及面积均呈增加趋势,但湿心材增加得更快.湿心材比例为60%~68%,且随着栽植密度的减小而增大.总体而言,栽植密度对小黑杨边材、湿心材生长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对湿心材生长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生态因子对银杏叶产量和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光照条件、土壤养分、土壤水分等因子对叶用银杏主要经济指标(叶产量、叶黄酮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照增强、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水平的升高,银杏产叶量升高。光照、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水平对银杏叶黄酮含量和单位营养空间黄酮总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光照越强、土壤水分和土壤营养水平越高,银杏黄酮含量和单位营养空间黄酮总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6.
铅锌矿矿区废弃地由于铅、锌等重金属含量较高,污染风险较大,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民群众生活品质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开发紫薇生态修复铅锌矿矿区废弃地生态环境的方法,研究紫薇对铅锌矿矿区废弃地的适应性,本试验选用“赤红紫叶”紫薇作为材料,开展不同栽植密度、栽植穴大小、起垄栽植、基肥类型、栽植地覆盖方式等栽培技术对铅锌矿矿区废弃地紫薇生长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铅锌矿矿区废弃地栽植紫薇的地径增长量随着栽植密度的下降而增大;不同栽植穴大小对紫薇生长有显著的影响,栽植穴越大,植株长势越好,生长量越高;不起垄栽植的紫薇生长量高于起垄的处理;不同基肥种类对促进紫薇生长的效果不同,混合基肥比单一基肥效果更好;不同覆盖物对紫薇生长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铅锌矿矿区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和紫薇栽培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7.
不同栽培技术措施对油用牡丹生长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西南种植区,以"凤丹"油用牡丹3年生苗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处理下油用牡丹种植1年后其植株高度、地径大小以及复叶小叶数,探讨不同整地规格、栽植深度、栽植密度对油用牡丹生长量的影响,以期为油用牡丹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凤丹"牡丹在鲁西南地区土壤翻耕深度为20~30cm、初期栽植密度30cm×60cm、栽培深度20~30cm时,株高、地径和复叶小叶数等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8.
杜仲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为了探索基于叶、皮、材兼用的杜仲高效栽植模式,以‘华仲1号’杜仲良种为研究对象,连续6年对6种高密度栽植模式的杜仲生物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密度和留侧枝数量对杜仲生物量的影响均显著。由于皮、叶、材兼用的高密度建园模式每年都要收割其地上部分,故初植密度对其整体生物量积累的影响较大。建园密度小、留侧枝数量少,单个侧枝生长量较大,但其单位面积的经济产量却相对较低;而建园密度大,单个侧枝生长量相对较小,但其单位面积的经济产量却相对较高。适于叶、皮、材兼用的杜仲高密度栽植模式为:宽窄双行栽植,宽行行距1.0 m,窄行行距0.5 m,株距0.5 m,每株留侧枝4个,建园第6年杜仲的平均产叶量达到15.77 t·hm~(-2),叶片和树皮的总产胶量达到0.56 t·hm~(-2),平均木材产量达到22.01 t·hm~(-2)。采用基于叶、皮、材兼用的高密度杜仲栽培模式,大幅度地提高了杜仲的生物量,还将有效促进杜仲叶、皮及木材的综合开发及利用,提高杜仲产品的附加值,降低杜仲橡胶的提取成本,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9.
立地条件和栽植密度对大扁杏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年生大扁杏品种龙王帽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栽植密度对大扁杏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地和平地两种不同立地条件对其树体的树高、地径生长量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对树体的干高、冠幅生长量的影响不显著;4 m×5 m、3 m×5 m、2.5 m×5 m、2 m×5 m四种不同的栽植密度对大扁杏幼树的地径、冠幅和单株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对树高的影响不大,大扁杏适宜的栽培密度以2.5 m×5 m和3 m×5 m为宜。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栽植密度条件下,不同种源地芡实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间芡实的叶均直径、叶最大直径、果径、果长、果质量、粒数、粒质量均无明显差异,不同栽植密度间产量存在差异;不同种源地间8项物理性状指标均无明显差异;除果长与栽植密度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无影响外,其余6种性状与栽植密度的交互作用均存在差异,表明交互作用对产量有影响。7种性状与种源地的交互作用下,种源地与产量间的关联不大。  相似文献   

11.
基肥对银杏造林当年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嫁接苗造林,采用株施栏肥30kg或桐籽饼1.5kg作基肥,与不施基肥相比,造林当年新梢生长量、叶片生长量均具极显著差异,因此营造银杏果用林、叶用林时,应重视施足基肥,有利于丰产树冠早期形成,对促进银杏速生丰产具有极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密度巨桉对林下几种牧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川西低山丘陵区坡耕地上不同密度巨桉林下几种牧草的高生长、产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牛鞭草的株高、产量都居于首位,是巨桉 林草模式中的优选草种。在坡耕地退耕还林初期林木郁闭成林前,在幼林地内种植牛鞭草,应控制好林分的密度,而巨桉的造林密度控制在883~1111株.h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截干对银杏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银杏截干对银杏叶产量有明显促进作用,截干30cm时,叶产量可提高13%,并能增加长枝总长度和长枝数量,截干可提高黄酮含量17%-50%,银杏采收时间以9—10月为宜。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用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浙江省“九五”重点研究项目“高产高效叶用银杏促成栽培”实施情况,追踪国内外有关银杏叶用栽培的研究进展,论述了种源和品种(类型),营养与施肥,枝叶生长与调控,密度与株型等影响产叶量的因素,提出园地式,叶苗兼用式,叶果兼用式和叶材兼用式4种银杏叶用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黄檗3 a生幼树为材料,对不同栽植密度的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栽植当年和翌年秋季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分别为92%和91%。不同株距树高、地径生长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树高、地径生长量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株距0.5 m1 m0.3 m1.5 m;而不同行距对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无影响。采用一元生物量模型计算生物量,总生物量最大的种植密度为33 300株·hm~(-2)(株行距0.3 m×1.0 m),可产生干物质3 930.06 kg·hm~(-2);最小的为3 300株·hm~(-2)(株行距1.5 m×2.0 m),干物质仅为344.08 kg·hm~(-2)。  相似文献   

16.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Growth of New Clones in Populus tomentos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ffects of seven planting densities on the growth and tree form of nine 5-year-old new clones in Populus tomentosa were studied. The plantations, arranged with completely random block design, were located in Wuzhi County, Henan Province.Results indicated that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th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individual volume and growing stock increment of all new clones in P. tomentosa were significant at the 1% level of probability,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the tree height increment of new clones B2 and B31 and on the live branches height (LBH) increment of new clones B5 and B30 were significant at the 5% level of probability, whil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lanting density and clone was not significant at the 5% level of probability.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degree of differences among new clones within the same planting density was different with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and traits. For short rotation industrial timber, clones B 1, B3, B4, B5, B7, B9, B31 were suitable with the density of 1 000-2 500 trees per hectare, while for bigger diameter timber, clones B1, B3, B4, B7, B9, B31 could be used with the planting density of 660-833 trees per hectare. Clonal repeatability was also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相似文献   

17.
板栗不同栽植密度生长结实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1,他引:1  
设置4种栽植密度,通过多年林分定位生长、结实性状调查,分析比较各密度在不同时期的产量变化及结实力趋向,认为适宜的初植密度为600-1050株/hm^2,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7-0.75 ,有利于栗林的丰产稳产,收效最好。  相似文献   

18.
杉木造林密度试验阶段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南方14省(区)杉木栽培科研协作组划分的杉木带、区为基础,于1981年分别在广西、江西、福建、四川及河南各省设置5种密度的杉木造林试验林。经过10年试验结果,研究了密度对主要测树因子和木材质量的影响,还根据出材量和经济效益分析,确定了各带主要指数级的最佳初植密度。即南带。中带14—16指数级和北带12-14指数级每公顷以栽植5000株为宜;中带18指数级以上者,每公顷以栽植3333株为宜。  相似文献   

19.
以贵定县为普查对象,采用现场勘查的方式进行了森林生态产业资源大普查。其目的是摸清贵定县生态产业资源家底,推动大扶贫、大生态进程。普查结果显示:贵定县适宜发展林下种植资源2927.66 hm2;已发展林下养殖50.02 hm2,适宜发展林下养殖3466.83 hm2;已发展特色经济林9509.56 hm2,适宜发展珍贵名木3776.23 hm2,已发展旅游单体地块3块,适宜森林康养发展单体图斑1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