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缓释肥N/P养分配比及加载量对南方红豆杉、浙江楠和浙江樟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科学指导大规格容器苗的高效培育。[方法]试验采用析因设计,研究N/P养分配比(1.75∶1、2.25∶1、2.75∶1和3.25∶1)及其加载量(1.5 kg·m~(-3)、2.5 kg·m~(-3)、3.5 kg·m~(-3)和4.5 kg·m~(-3))对3种珍贵树种2年生容器苗生长、株高生长节律、干物质积累及叶片SPAD值等影响。[结果]缓释肥N/P养分配比及加载量对3个树种容器苗生长及SPAD值影响不一。南方红豆杉、浙江楠和浙江樟干物质积累及根冠比在不同N/P养分配比间差异不大,浙江樟苗木生长受N/P养分配比影响较小,随着N/P养分配比增加,明显促进了浙江楠容器苗生长,却抑制了南方红豆杉的生长。缓释肥加载量对3个树种2年生容器苗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缓释肥加载量增加可明显地促进3种树种株高、地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增加了浙江楠地上干物质积累及南方红豆杉地下干物质积累,而对浙江樟根冠比影响未达统计学显著水平,但均显示加载量在3.5 kg·m~(-3)时达到最大值。N/P养分配比及与加载量的互作对3个树种苗木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影响不明显,说明N/P养分配比对3个树种容器苗生长和质量的影响不因加载量的改变而变化或变化不大,反之亦然。随着缓释肥N/P养分配比的增加,可明显地延长南方红豆杉苗木株高的线性生长期,提高浙江楠株高的线性生长量,但对浙江樟株高的线性生长影响不明显。3种树种苗木叶片SPAD值差异很大,N/P养分配比及加载量并未改变3种树种叶片SPAD值动态变化规律,但随着N/P养分配比提高使南方红豆杉和浙江樟叶片SPAD值的起伏强度增大,3个树种SPAD值动态变化均随加载量增加而增大。[结论]南方红豆杉大规格容器苗培育较适宜的N/P养分配比为A1(1.75∶1)或A2(2.25∶1),而浙江楠和浙江樟为A3(2.75∶1),加载较高量的缓释肥F3(3.5 kg·m~(-3))可明显促进3种树种大规格容器苗的生长及SPAD值的提高,但加载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反而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2014年6月,通过4种不同基质配比及4种施肥处理方式对3年生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开展容器大苗培育试验。2015年测定结果表明:泥炭︰蛭石=2︰1及黄心土︰泥炭︰蛭石=2︰2︰1处理均显著促进了南方红豆杉容器大苗的生长,但综合成本等因素,增加了40%黄心土的A2处理为南方红豆杉容器大苗的适宜育苗基质;所有施缓释肥(N︰P︰K=18︰6︰12)处理的南方红豆杉容器苗长势均显著高于施用复合肥的对照组(复合肥N︰P︰K=15︰15︰15),但在不同缓释肥处理间,南方红豆杉的生长没有显著差异,其中以SRF1处理(1.5 kg/m~3)的苗木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3.
容器规格、基质配比对菩提树容器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合菩提树容器苗生长的最佳容器规格及基质配比,为完善我国北方地区菩提树容器育苗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按照直径和高度设置3种容器规格,以园土、育苗土、珍珠岩、蛭石为基质材料,设置5个水平的基质配比,共15种组合,测定不同处理组合下菩提树容器苗的株高、地径和生物量等生长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对菩提树容器苗生长规律的影响显著。6—8月为菩提树容器苗株高的速生期,株高以A1B5处理组合(A1:15 cm×20 cm美植袋;B5:20%园土+30%育苗土+10%珍珠岩+40%蛭石)较优;9月为地径增长的速生期,地径生长以A1B4处理组合(B4:40%园土+30%育苗土+10%珍珠岩+20%蛭石)较优。不同容器规格处理中,A1处理下菩提树容器苗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极显著高于A2(18 cm×23 cm)、A3(20 cm×30 cm)处理,A2处理下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显著高于A1和A3处理,小规格的容器明显有利于菩提树容器苗株高、地径的生长及生物量的累积。不同基质配比处理中,B5处理下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高径比等生长形态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基质配比处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个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的组合中,A2B5、A1B5组合较优。【结论】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菩提树容器苗的苗木质量指数降低,15 cm×20 cm美植袋最适宜菩提树容器苗生物量的累积,为最佳容器规格。20%园土+30%育苗土+10%珍珠岩+40%蛭石为其最佳基质配比,可以更好地促进菩提树容器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培育半枫荷容器苗常用基质的配比,总结半枫荷扦插容器育苗的关键技术,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建立试验区,开展以菇棒、黄心土和火烧土为基质的不同配比的半枫荷容器苗培育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基质的不同配比对半枫荷容器苗扦插成活率影响较大,基质配比以V(菇棒)︰V(黄心土)︰V(火烧土)=3︰3︰4表现出的扦插成活率最高,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最好,更有利于半枫荷容器苗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容器苗作为高效的育苗措施,可以显著地提高造林成活率。相对于1年生容器苗生长较弱、造林效果差的状况,2年生容器苗可改善造林效果。因此,针对南方红豆杉、浙江楠和浙江樟3种珍贵树种2年生大规格优质容器苗的培育需求,系统研究了缓释肥加载量对其生长、根系发育、生物量积累和分配以及N、P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缓释肥加载量为1.5 kg·m-3时南方红豆杉地径达到最大值,2.5 kg·m-3缓释肥加载量能有效促进浙江樟苗高增长。缓释肥加载对南方红豆杉根、叶和总生物量积累具有显著影响;(2)南方红豆杉和浙江樟总根长、根体积和根系表面积均在3.5 kg·m-3缓释肥加载量下达到最大,而2.5 kg·m-3缓释肥加载量则可满足浙江楠根体积和根表面积的增长;(3)3.5 kg·m-3缓释肥加载量有助于3个树种2年生容器苗养分库中N素的积累,但较低缓释肥加载量(1.5 kg·m-3)利于浙江楠P素养分库的构建。养分含量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可促进容器苗生长和养分库中养分的积累,而养分含量过高不仅抑制容器苗生长,还会引起养分在苗木体内的再分配。综合考虑,建议对南方红豆杉和浙江樟2年生容器苗采用1.67 g·株-1 N素和0.74 g·株-1 P素的施肥水平进行培育,而培育浙江楠2年生容器苗宜采用1.67 g·株-1 N素和0.32 g·株-1 P素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醋糟与不同基质配比对南方红豆杉苗期生长的影响,遴选适宜南方红豆杉容器苗生长的复合基质配比,以南方红豆杉1年生苗为材料,设置10种不同配比的基质处理,测定不同配比复合基质性状特征,分析不同配比下南方红豆杉容器苗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醋糟基质可促进南方红豆杉苗株高、地径和总侧枝数的增长,且以醋糟∶锯末体积比为80%∶20%和醋糟∶锯末∶珍珠岩配比为60%∶20%∶20%2个处理的容器苗生长效果较好。醋糟可以替代泥炭作为南方红豆杉容器苗的轻基质;醋糟中添加锯末比例较高的基质不利于南方红豆杉容器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吴君  吴冬  楼雄珍 《西部林业科学》2015,(1):109-113,120
以基质配比、施肥种类和施肥量3种因素对3年生浙江楠、紫楠、闽楠容器大苗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楠在基质A3(泥炭︰园土︰珍珠岩︰谷壳=2︰4︰2︰2)与施肥B2(复合肥1的N︰P︰K为21︰6︰13;750 g/m2)条件下,生长表现最佳;不同基质对紫楠生长均无显著差异,且施肥B4(复合肥2的N︰P︰K为15︰15︰15;750 g/m2)对其生长最适;闽楠在基质A1(泥炭︰园土︰珍珠岩=3︰4︰3)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生长优势,不同施肥对其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对红锥幼苗生长及造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条件下1,2年生红锥幼苗生长及造林效果对比分析,为2种年龄红锥苗木培育筛选出适宜的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亦为其造林适宜苗龄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种容器规格和11种基质配方分别培育1,2年生红锥苗,测定红锥苗期的生长动态,并开展造林试验,调查其早期生长表现。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探明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条件下红锥幼苗生长差异,应用相关分析揭示红锥苗期生长与造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显著影响1,2年生红锥苗的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P0.05),且两者交互作用对1,2年生幼苗的苗高、地径、根生物量以及2年生幼苗的总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1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幼树高差异显著;造林第2年,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和幼树高差异不显著,而地径差异显著。2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各容器规格的造林保存率、幼树高和地径均差异显著,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差异不显著,而幼树高和地径差异显著。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的交互作用对2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幼树高具有显著影响。1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幼树高、第2年幼树高和地径与造林前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当年和第2年幼树高与造林前幼苗根冠比呈显著负相关。2年生红锥苗造林,容器规格1(8 cm×12 cm,直径×高)当年幼树高、地径与造林前苗高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容器规格2(12 cm×15 cm,直径×高)当年幼树高与造林前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当年幼树地径与造林前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红锥苗木质量显著影响其前两年造林效果。【结论】容器规格与基质配方对1,2年生红锥苗木生长存在交互作用,因此红锥苗期适宜基质配方选择应依据苗龄和容器规格而定。培育1年生红锥苗,建议采用容器规格1和基质配方10(50%沤制树皮+25%黄心土+25%锥林表土);培育2年生红锥苗则采用容器规格2和基质配方7(50%沤制树皮+50%锥林表土)。在杂灌控制及时的良好立地,采用容器规格1培育1年生红锥苗,其造林效果优于容器规格2培育的2年生红锥苗。  相似文献   

9.
在甘肃干旱区域的山地造林中,采用容器苗可以取得较好效果.通过使用泥炭、圃地土、锯末,开展容器育苗实验,发现R1处理(泥炭100%)的配比比其他基质实验配比的生长效果更好;R3处理(泥炭60%,圃地土40%)综合效果最佳;R6处理(泥炭40%,圃地土50%、锯末10%)更加贴近操作实际.  相似文献   

10.
南方红豆杉轻基质容器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缓释肥用量、不同基质配比、不同规格容器对红豆杉容器苗生长质量性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缓释肥用量多少、泥炭与谷壳基质不同比例、容器不同规格与红豆杉容器苗生长影响十分明显,缓释肥用量2.0 kg/m3处理苗木地径均值达2.63 cm,泥炭与谷壳体积配比6:4处理苗木高径比达72.53,综合考虑生产成本,适宜红豆杉容器苗工厂化生产的方案是基质中施用缓释肥量为2.0 kg/m3,泥炭与谷壳基质体积配比为6:4,无纺布容器规格为5 cm×10 cm。  相似文献   

11.
木荷容器育苗基质肥料配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不同配比的泥炭-谷壳中施用不同量的缓效肥对木荷(Schima superba)容器苗生长和芽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配比为泥炭+谷壳=7:3时有利于木荷苗高和地径的生长且其芽苗移栽成活率较高;在此基质配比下,施肥量为A2(1.5 kg缓释肥/m~3)或者是A3(2.0 kg/m~3)时木荷容器苗各个生长指标均较优.考虑生产成本,以基质施肥量配方A2即泥炭+谷壳(7:3)+1.5 kg缓释肥/m~3为较优的基质配比和施肥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不同基质配比对美丽箸竹、菲黄竹鞭段繁育容器苗生长的影响,为地被竹鞭段容器育苗的轻基质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林地覆盖后的废碧糠、泥炭和黄心土为基质材料,进行3种体积比(A-3:5:2、B-3:4:3、C-10:0:0)的基质配比试验,测定分析美丽箸竹、菲黄竹鞭段繁育容器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指标。[结果]表明:基质配比处理对美丽薯竹、菲黄竹的侧芽萌发和成活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对立竹数量、苗高、和地径等有明显的影响,表现为美丽箸竹处理A和处理B的苗高、立竹数量高于处理C,但地径的差异不大,而菲黄竹容器苗生长对基质配比的反应更敏感,菲黄竹处理A的苗高显著高于处理B和处理C,立竹数量则相反,处理A和处理B的地径显著高于处理C。基质配比处理显著影响美丽箸竹、菲黄竹容器苗的总生物量,同时,基质配比处理对美丽箸竹容器苗叶、鞭、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配比例有明显影响,对秆、根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不大,对菲黄竹容器苗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均影响不明显,体现出种间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处理B育苗效果最好,其次为处理A,处理C育苗效果较差。[结论]基质配比对美丽箸竹、菲黄竹的生长、生物量及其分配均有明显的影响,两竹种均以处理A和处理B的容器苗生长较好、生物量较高。地被竹鞭段容器育苗宜选择处理A或处理B的轻基质配比。  相似文献   

13.
在农林废弃物为基质的樟子松轻型基质容器苗上开展施肥试验,研究递增方式施肥对樟子松轻型基质容器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沙土、秸秆、木屑混合成基质(体积比为2︰1︰1)递增施肥的S3处理苗木情况好于对照施肥处理,当年地径生长平均达到了8.81 mm,高生长达到了9.18 cm,但成活率较低。以沙土和玉米秸秆混合(体积比为6︰4)形成的基质培育樟子松容器苗,3种递增式施肥处理都能促进苗木生长,并且苗木的成活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正交设计开展了珍贵用材树种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无纺布轻基质容器育苗试验,研究了容器规格(高度)、缓释基肥施入量、基质配比3个因子对江南油杉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容器规格、基质配比和缓释肥施入量对江南油杉的苗高、基径和高径比等3个苗期主要性状有较显著的影响(除基质配比对基径影响较小外);各组合处理间也有较显著差异,以5号处理组合苗木生长最好,苗高、基径和高径比平均值分别为18.83 cm、0.261 cm和72.23,其次是6号、3号和2号处理组合.采用直径为5 cm的无纺布容器袋育苗时,无纺布容器袋的长度为10 cm,基质配比可选用本试验所用基质即锯木屑:泥炭:炭化谷壳体积比为4:4:2,也可根据当地实际选用本基地的配比,基质中缓释基肥施入量3 kg/m3,育苗密度控制在220-230株/m2,可以生产出优质壮苗.  相似文献   

15.
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对杉木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年生杉木裸根苗为试验材料,选用3种基质类型、13种配比、4种容器规格,重复3次,20株小区的析因试验设计,研究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对2年生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对苗高生长有显著影响,泥炭比例在80%的范围内,随着泥炭比例的增大苗高逐渐增加;容器直径在14 cm范围内,苗高随着容器规格增大而增加,容器直径超过14 cm,苗高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苗木高度和容器苗生产成本,2年生杉木容器苗培育的最佳基质配比为:18%的黄心土+73%黑龙江泥炭土+3%菜枯+3%糠灰+3%珍珠岩,最适容器规格为高20 cm,直径14 cm。容器苗生长不仅受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主效应的影响,其主效应之间还存在交互效应。因此,要根据容器苗培育年限相应的调整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以达到低成本生产杉木优质容器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轻基质组成和配比对核桃楸容器苗根系的影响,为核桃楸优质苗木培育提供依据,以当年生核桃楸幼苗为研究对象,选用泥炭土、蛭石、珍珠岩、废弃木耳菌棒和锯末进行不同比例组合,设置12种不同轻基质配比,比较不同处理下核桃楸幼苗根系发育和养分累积的差异.结果表明,S9(泥炭土︰珍珠岩︰木耳菌棒=3︰3︰4)处理下的土壤毛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控释肥和灌溉方式对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容器苗生长、养分含量、基质电导率(EC)及2年造林效果的影响,为培育高质量苗木提供参考。[方法]以栓皮栎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5个施肥水平(以N元素含量为基准,5个施肥水平分别为:25、75、125、175、225 mg·株~(-1))和2种灌溉方式(上方喷灌(O)、底部渗灌(S)),测定栓皮栎容器苗形态指标、养分含量、根系生长、基质EC值及连续2年造林效果。[结果]表明:(1)施肥量和灌溉方式二者对苗木形态指标影响存在交互效应,225-O处理的苗木地径、根生物量、单株生物量最大,但根生物量、单株生物量在225-O、125-S、175-O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225-S处理的苗高、茎生物量、茎根比最大,茎生物量在225-S与225-O之间差异不显著。(2)苗木茎、根的氮磷钾浓度和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施肥量125、175、225 mg·株~(-1)处理之间的根氮、磷含量及单株磷含量差异不显著。(3)增加施肥量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施肥量为125、175、225 mg·株~(-1)处理之间的根系表面积、体积差异不显著。(4)基质EC值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底部渗灌显著提高了基质上层、下层的EC值,基质上层、下层的最大EC值分别为4. 69、0. 56d S·m-1,没有对苗木生长产生不利影响。(5)和上方喷灌相比,底部渗灌显著地促进造林第1年幼树的树高、地径生长;造林第1年、第2年的树高和地径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造林第2年,施肥量125、175、225 mg·株~(-1)处理之间的树高、地径差异不显著。[结论]底部渗灌提高了栓皮栎容器苗体内的养分含量,促进了造林第1年幼树树高、地径的生长。施加控释肥有利于苗期苗木质量的提高及造林后苗木的快速生长。综合考虑苗木质量、经济效益、环境利益,培育栓皮栎容器苗可选择底部渗灌和控释肥量为125 mg·株~(-1)的组合(以N元素含量为基准)。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培育基质对华北落叶松容器苗苗木质量的影响。培育基质设置了6种配方,分别是:森林土(10);草炭土∶猪羊厩肥∶黄土(6∶3∶1);草炭土∶鹿粪∶黄土(7∶2∶1);阔叶腐殖土∶酵母菌生态有机肥(8∶2);草炭土(10);阔叶腐殖质土∶厩肥∶锯末∶黄土(5∶3∶1∶1)。对6种配方中的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苗高、地径、侧根数、主根长及高径比等生长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第6种基质配方的苗木质量最佳。基质配方2、4、6培育的华北落叶松苗木,在苗高、地径、侧根数上,与其他3种基质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而基质为纯草炭土在各项指标上表现效果不是最优。  相似文献   

19.
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珍贵用材树种刨花楠无纺布轻基质大容器育苗试验,研究了基质配比和缓释肥施入量等因子对刨花楠大容器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缓释肥施入量对刨花楠的苗高、基径和高径比等3个苗期主要性状有显著的影响,不同基质配比只对苗高有明显的影响;各组合处理间也有较显著差异,以A1B3组合苗木生长最好,苗高、基径和高径比平均值分别为67.67cm、0.833cm和86.2;其次是A2B3和A3B3处理组合。采用无纺布大容器袋培育刨花楠苗木时,基质配比可选用该试验A1或A2,基质中缓释基肥施入量可采用每立方米基质配缓释肥3kg,可以生产出优质壮苗。  相似文献   

20.
香榧容器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心土、废菌棒和泥炭按不同比例混合作基质,以无纺布袋和塑料育苗杯为容器,并加入一定量的缓释肥,用2年生榧树Torreya grandis实生苗作砧木嫁接细榧Torreya grandis‘Xifei’穗条后再培育1 a的小苗为材料,设置基质配方、缓释肥用量、容器种类及摆放方式3因素各3水平对其进行培育试验。结果表明,香榧苗木培育时采用无纺布容器袋比塑料杯容器袋时成活率高36.0%。苗木新梢长度受3个因素的影响中,以容器种类及摆放方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基质配比,再次是缓释肥用量,但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基径的生长受容器种类及摆放方式的影响也是最大,其次是缓释肥用量,再次是基质配比,3因素对苗木地径生长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所育苗木综合质量评价以基质配比黄心土:废菌棒:泥炭为2:1:1、无纺布容器袋高位摆放、缓释肥用量30 g·株-1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