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阿尔巴斯绒山羊双胎羔羊母乳短缺的现状,探讨代乳粉替代的可行性,随机选择30对健康的绒山羊双胎羔羊,每对双胎羔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试验组从产羔后10 d开始饲喂代乳粉,对照组吃母乳,预饲期5 d,正式试验86 d。结果:96日龄断乳时试验组羔羊体重和日增重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代乳粉比购买鲜牛乳每只羔羊节约成本37.6元。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绒山羊母羊日粮营养水平和羔羊早期补饲对羔羊生长发育及早期断奶的影响。将20只产单羔的哺乳母羊及其所产羔羊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母羊、10只羔羊,试验组母羊参照前苏联绒山羊母羊泌乳期饲养标准进行日粮配制,羔羊10日龄开始补饲;对照组母羊及羔羊按羊场原日粮配方饲喂,羔羊50日龄补饲,试验羔羊均随母羊自由哺乳。结果表明,试验组羔羊20、30、40、50、60日龄体重及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羔羊的颗粒料和苜蓿干草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各阶段母羊平均日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母羊断奶时体重比产羔后体重增加了8.21%;对照组母羊断奶时体重比产羔后体重减少了13.12%。综合分析认为,通过合理调整母羊营养水平、羔羊适时补饲,可促进羔羊生长发育,缩短断奶日龄,保障母羊良好的种用体况。  相似文献   

3.
正羔羊成功断奶时间越早,母羊体质恢复越快,其体内激素水平、生殖器官就越早进入生殖状态,从而促使母羊在下一生产周期早配种、早产羔,实现缩短世代间隔、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一般情况下,辽宁绒山羊母羊所产羔羊在3~4月龄断奶,如果羔羊体质弱、患病,还要适当延后断奶。笔者通过羔羊相关早期断奶试验观察,摸索出辽宁绒山羊羔羊60日龄前实现断奶的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易学。1吃好初乳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研究放牧补饲育肥与舍饲育肥两种育肥方式下绒山羊羔羊的瘤胃发酵功能,为有效调控绒山羊的瘤胃发酵、制定科学的育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60只健康、体重、日龄相近的4月龄羯羊随机分为2组,各30只。对照组在原草场放牧并进行补饲;试验组采用全混合日粮进行舍饲育肥,育肥期为90 d。试验结束时,分别从各组选择6只羯羔进行屠宰,采集瘤胃。结果表明:舍饲育肥较放牧补饲育肥相比可显著增加绒山羊羔羊瘤胃BCP和NH3-N浓度(P0.05);有降低p H值的趋势(0.05P0.10);但对VFA的变化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说明舍饲育肥较放牧补饲育肥而言,能有效促进绒山羊羔羊的瘤胃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早期断奶对藏西北绒山羊背最长肌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18只健康羔羊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28日龄(D28)实施早期断奶,对照组在60日龄(D60)自然断奶,羔羊断奶后饲喂相同的代乳料至75日龄;从两组随机选取5只羔羊进行屠宰采样,对其背最长肌中氨基酸和脂肪酸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在藏西北绒山羊背最长肌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包括赖氨酸、亮氨酸等7种必需氨基酸,天冬氨酸、精氨酸等10种非必需氨基酸。两组断奶羔羊肉中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8日龄断奶组羔羊肉中EAA/TAA、EAA/NEAA比值显著(P<0.05)高于60日龄断奶羔羊。共检测出29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和油酸含量最高,早期断奶对羔羊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 藏西北绒山羊羔羊肉中所含氨基酸和脂肪酸种类多、含量丰富,实施早期断奶、及早补充颗粒料对肉中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无影响,且可提高EAA/TAA、EAA/NEAA比值,使其更符合FAO/WHO氨基酸评分模式;该试验可为藏西北绒山羊羔羊实施早期断奶、提高母羊的繁殖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绒山羊羯羊肌肉理化指标的影响。从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的4月龄断奶羔羊群中选择30只去势公羔(羯羊)进行放牧补饲,每只补饲300 g玉米;从淘汰群中选择30只与放牧补饲组日龄相近的羯羊进行舍饲育肥,并按照试验设计饲喂全混合日粮。试验结束时,每组选择6只接近平均体质量的羯羊屠宰。结果表明:舍饲育肥和放牧补饲羯羊的肌肉肉色、p H、失水率、嫩度、剪切力、熟肉率和大理石花纹间差异不显著(P0.10),说明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羯羊进行短期舍饲育肥与放牧补饲相比,对肌肉理化指标无显著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舍饲育肥与放牧育肥两种饲养模式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成年羊与羔羊日粮微量元素消化率的影响。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从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选择5周岁成年母羊与4月龄断奶羔羊各60只,共120只,分为4组,每组30只。因素1为饲养模式,分为舍饲育肥和放牧育肥;因素2为年龄,分为成年母羊和断奶羔羊。母羊育肥期为60 d,羔羊育肥期为90 d。结果表明,绒山羊的日粮微量元素消化率存在年龄差异;在育肥前期,与羔羊组相比,成年母羊Cu的消化率极显著高于羔羊组(P0.000 1);Fe的消化率显著地低于羔羊组(P=0.02)。在育肥后期,成年母羊Cu、Zn的消化率极显著地高于羔羊组(P=0.001、P0.000 1);Fe和Mn的消化率显著地低于羔羊组(P=0.03、P=0.05)。不同饲养模式也会影响绒山羊对日粮微量元素的消化率;在育肥前期,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绒山羊Cu、Mn的消化率显著和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绒山羊(P=0.048、P0.000 1),Fe、Zn的消化率却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03、P=0.000 4)。在育肥后期,舍饲组羔羊Cu、Mn、Zn的消化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00 1)。  相似文献   

8.
赵艳娇  常青  姜怀志 《中国养羊》2012,(Z1):264-266
<正>辽宁绒山羊作为世界上最高产的绒山羊品种资源,其羔羊的发育状况对生后绒山羊的生长至关重要,决定着羔羊生后的生长速度、发情期的早晚、生绒性能等多个方面。因此,通过对辽宁绒山羊胎儿初步研究,可以为其生后饲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1.1试验羊及饲养管理在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科技示范场育种核心群中随机选取60只2.5岁成年母羊,经同期发情后,采用人工授精进行配种。配种后经2个情期观察,最终确认48只母羊妊娠。对妊娠后的母羊按同一标准进行饲养管理。对妊娠后的母羊在妊娠期第45天、60天、75天、90  相似文献   

9.
影响幼龄辽宁绒山羊超数排卵效果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特定日龄阶段的羔羊为研究对象,进行外源激素刺激其卵巢发育,收集和筛选卵母细胞并进行成熟培养,研究卵母细胞获得和成熟情况.分别探讨了激素的周龄不同、使用剂量和来源(纯度)、重复超排、季节和运输应激对辽宁绒山羊超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6周龄为辽宁绒山羊羔羊的适宜超排时期;国产FSH+PMSG组超排反应最好,加...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埋植褪黑激素对藏西北绒山羊周岁羔羊产绒性能和毛囊发育的影响,选取1日龄体况相近的绒山羊羔羊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对照组羔羊不做任何处理,试验组羔羊分别于15、75和135日龄埋植褪黑激素(剂量为2 mg/kg BW)。记录羊只周岁抓绒前的体重,抓绒时记录产绒量,并采集绒毛和皮肤样品,分析羊绒长度、细度及毛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褪黑激素对周岁羊抓绒前体重和绒毛细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极显著提高其产绒量和绒毛长度(P0.01);褪黑激素对周岁羊初级毛囊密度和成熟次级毛囊密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极显著地提高其次级毛囊密度、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数目比和成熟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数目比(P0.01)。说明藏西北绒山羊羔羊埋植褪黑激素能够促进其周岁时的毛囊发育,提升产绒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陕北白绒山羊哺乳期羔羊体重生长发育规律,为羔羊培育方案制定提供基础研究资料,以24只1日龄羔羊为研究对象,在每天准确测量其体重的基础上,分别绘制出哺乳期羔羊的累积生长量、绝对生长速度和相对生长速度曲线。结果表明:(1)1~75日龄羔羊体重随日龄增加呈近似于直线的曲线变化,且羔羊累积生长量与母羊累积产奶量呈极强正相关;(2)羔羊出生后1~10日龄日增重随日龄增加而快速增加,11日龄后日增重随日龄增加开始逐渐下降,其中11~20日龄期间羔羊日增重下降速度较快,21~75日龄期间羔羊日增重下降速度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2.
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饲养模式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育肥增重及屠宰性能的影响。从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的4月龄断奶羔羊中选择日龄为(130±10)d的母羔和去势公羔(羯羔)各30只作为放牧补饲组,从淘汰群中选择与放牧补饲组日龄相近的母羔和去势公羔(羯羊)各30只作为舍饲组进行舍饲育肥,共120只,分为4组,每组30只。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饲养模式,设放牧补饲和舍饲育肥两种,其中,放牧补饲的羔羊按照原厂方式,每天在天然草场上放牧并每只补饲玉米(风干基础)300 g,舍饲育肥的羔羊,按照试验设计饲喂全混合日粮;第二因素为性别,分为母羔与羯羔,育肥期3个月。育肥结束时,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从舍饲育肥和放牧补饲的羯羔组中每组选择接近平均体重的6只羯羔屠宰,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羯羔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放牧补饲相比,舍饲模式的育肥体重和增重显著增加,育肥期内舍饲组的日增重较放牧补饲组提高69%,饲料转化效率是放牧补饲组的2倍。屠宰试验结果表明,舍饲模式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显著提高,分别较放牧补饲组增加64.60%、27.56%、37.39%。因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进行短期舍饲育肥与放牧补饲相比,对增重性能、饲料转化效率和屠宰性能的促进效果明显,可显著提高产肉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早期断奶日龄对藏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选择藏羔羊6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分别于30,40,50,60日龄断奶,断奶后进行强度育肥。结果表明:羔羊60日龄体重60日龄断奶组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120,150和180日龄体重50日龄断奶组和60日龄断奶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极显著高于30日龄断奶组和40日龄断奶组(P0.01);30~40日龄断奶对羔羊的体高、体长和胸围有较大影响,而对胸深、胸宽和尻宽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藏羔羊50日龄断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紫花苜蓿干草对不同类别辽宁绒山羊的营养价值,研究不同类别绒山羊对各种营养素消化利用能力,开展了本次试验研究。选择成年母羊、育成母羊、成年种公羊、育成公羊和羔羊各4只,依次设为1、2、3、4、5组,只饲喂苜蓿干草。测定不同类别辽宁绒山羊对苜蓿草各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和利用能力,评价苜蓿草对辽宁绒山羊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成年母羊对苜蓿草的纤维类和脂肪营养的消化率均高于育成公母羊,而育成公母羊对苜蓿草能量的表观代谢率和利用率均高于成年公母羊。羔羊对苜蓿草能量利用率均低于成年公母羊和育成公、母羊,并与育成公羊差异极显著(P〈0.01);对苜蓿草钙、磷、纤维类营养、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也低于其他类绒山羊。  相似文献   

15.
辽宁绒山羊胎儿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辽宁绒山羊胎儿期的发育过程对于指导其妊娠期和出生后饲养管理及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对妊娠后45、60、75、90、105、135 d的辽宁绒山羊胎儿外形、体尺、体重及部分器官发育速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的胎儿在45日龄时已经具备其固有体型;135日龄时其形态、机体的所有器官均已发育完全;135日龄的胎儿体重、体尺已经接近出生羔羊;胎儿在90 d胎龄前,绝对增重不大,但相对体重增长快速;90 d胎龄后绝对增重加快,尤其是120d胎龄后,日增重可达40~80 g,说明辽宁绒山羊与其他羊一样,胎儿发育主要以后3个月为主;胎儿器官的发育速度与相应器官的生理机能是密切相关的,凡是代谢旺盛的器官均优先发育;胎儿的粗毛在105d时已全部生长于皮肤之外,而胎儿绒则是在120 d开始出现,在135 d时能够覆盖全身。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6,(11):21-2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哈萨克羔羊屠宰性能、器官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进而确定哈萨克羔羊早期断奶的最佳时间。按照出生日龄基本一致、体重接近、性别比例一致( 公母比为2:3) 、母羊产羔胎次一致的原则将40 只健康的哈萨克羔羊随机分成4 组,每组10 只,4 只公羔,6 只母羔。对照组随母羊哺乳,试验组羔羊分别在30 日龄、38 日龄和45 日龄断奶,饲喂代乳料至60 日龄。90 日龄时随机从各组中选取4只羔羊进行屠宰,对其屠宰性能、器官发育及肉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 1) 对照组的宰前活重显著低于38 日龄、45 日龄断奶组( P0.05) ; 对照组的胴体重显著低于38 日龄断奶组( P0.05) ,断奶日龄对羔羊的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影响不大( P0.05) ; ( 2) 对照组的瘤胃重显著低于38 日龄、45 日龄断奶组( P0.01) ,30 日龄断奶组的瘤胃重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38 日龄断奶组的瘤胃重显著高于30 日龄断奶组( P0.01) ; 30 日龄断奶组和38 日龄断奶组的瘤胃乳头密度均高于45 日龄断奶组和对照组( P0.05) ,30 日龄断奶组、38 日龄断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瘤胃乳头长度差别较大( P 0.01) ,且38 d 断奶组的瘤胃乳头长度最长; 对照组的小肠重显著低于38 日龄、45 日龄断奶组( P0.05) ; 各断奶组的网胃重、脾脏重、肺脏重和肾脏重与对照组相差不大( P0.05) ; 各组间的心脏重依次为45 d 断奶组38 d 断奶组30 d 断奶组对照组,且对照组的心脏重显著低于45 日龄断奶组( P 0.01) ,此外,对照组的肝脏重也显著低于38 日龄和45 日龄断奶组( P 0.01) ;( 3) 对照组和各断奶组羔羊的肉色、大理石纹、pH、嫩度之间差异不大( P0.05) 。综上所述: 早期断奶有利于提高羔羊屠宰性能,促进其器官发育。通过比较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可知,对哈萨克羔羊实施早期断奶是切实可行的,且羔羊于38 日龄断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羔羊培育是绒山羊养殖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羊只成年后的生产性能与养殖效益。想要养好辽宁绒山羊,必须重视羔羊的培育。本文介绍了辽宁绒山羊羔羊培育的关键技术,包括母羊妊娠和接产护羔,以及羔羊的开食饲喂、断奶、饮水、运动、驱虫、防疫等关键环节,着重从提高羔羊生长速度和降低羔羊死亡率方面着手,旨在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陕北地区白绒山羊母羊产羔后营养不足导致体况恢复和生长缓慢问题,试验以600只陕北白绒山羊为研究对象,300只补饲精料记为补饲组,300只不补饲精料记为对照组,从补饲组和对照组各选取60只不同月龄的怀孕母羊及其所产羔羊(每组均为公母各半,且所有羔羊同一天出生)为监测对象,在母羊产羔日和羔羊出栏时测定母羊及羔羊体重,计算不同月龄母羊、羔羊日增重,同时测定出栏羔羊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干物质含量及肌肉剪切力、熟肉率、失水率和羊绒长度、细度、断裂强度指标,探究补饲精料和不补饲精料对陕北白绒山日增重及肉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补饲组和对照组12~18月龄母羊日增重显著高于18月龄以上母羊(P<0.05),随补祠时间延长,补饲组母羊体重均增加,但随月龄的增加,母羊日增重逐渐减少;对照组除12~18月龄母羊体重增加外,18月龄以上母羊体重均在降低,且随月龄的增加,母羊日减重逐渐增加。补饲组公母羔羊日增重较对照组公母羔羊分别显著提高12.32%和13.23%(P<0.05),补饲组和对照组公羔日增重较母羔显著提高8.31%和9.19%(P<0.05)。补饲组羔羊出栏时...  相似文献   

19.
选择隆林山羊羔羊4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羔羊随母羊分散饲养,30日龄时自然补饲,采取70日龄自然断奶.试验组羔羊10日龄开始采食调教和补饲,50日龄时将母羊隔离,羔羊在原栏断奶,饲养至70日龄.试验结果表明:在圈养条件下对隆林山羊羔羊实行提前人工补饲,提前断奶羔羊的增重差异不显著.而提前断奶组母羊发情率(...  相似文献   

20.
β-catenin是Wnt信号途径中的重要调控因子,对毛囊细胞的生长、分化、运动、凋亡的调节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5日龄、365日龄、730日龄的辽宁绒山羊皮肤中β-catenin mRNA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日龄辽宁绒山羊皮肤上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β-连环蛋白在不同年龄辽宁绒山羊皮肤中均有表达。45日龄的β-catenin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P<0.01)地高于365日龄(1周岁)和730日龄(2周岁)的表达量,而365日龄(周岁)与730日龄(2周岁)间β-catenin基因mRNA表达量则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β-catenin在绒山羊皮肤毛囊的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