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无籽西瓜栽培历史无籽西瓜是在嘲笑中产生的。自本世纪三十年代起,一些科技人员为了获得无籽西瓜做了不少试验。但这些试验一直被人们嘲笑为不切实际的幻想,就连成就卓越的布尔班克也曾经宣称:“培育无籽西瓜的企图简直是开玩笑”,“因为瓜类每年要用种籽繁殖,取消种子就等于使瓜类在一年内绝种。”经过40余年的努力,终于巧夺天功获得了无籽西瓜,使西瓜栽培别开生面地进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小型无籽西瓜新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筛选出适宜广西栽培,且兼具生产价值和消费价值的优良中小型无籽西瓜新品种,解决了当地中小型无籽西瓜新品种选择较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无籽西瓜是国际市场的高档果品之一,至目前,已有许多优良品种,但仍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皮厚、空心、有黑籽等缺点。我所选育了果皮较薄的B01新组合,八五年进行第三年对比试验,以B01为试验品种,广西一号为对照种。试验小区重复四次。小区面积为0.04亩。每小区种20株,株行距2×6(市尺)。折每亩五百株。  相似文献   

4.
采用无籽西瓜胚培技术,增强无籽西瓜的繁殖系数,并通过嫁接栽培方法,提高了无籽西瓜的抗病性,从而获得抗病、高产品质优良的效果。克服了无籽西瓜栽培中的“三低”问题。我所于1985年接受省农科院下达的“无籽西瓜快速繁殖及嫁接栽培技术研究课题。经两年的室内外试验研究,成功的获得组培植株,并通过嫁接栽培,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抗病效果。  相似文献   

5.
信息荟萃     
<正>关于举办“第11次全国无籽西瓜科研与生产协作会”的正式通知为适应各地无籽西瓜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我国无籽西瓜科研、生产水平的提高,全国无籽西瓜科研与生产协作组、中国园艺学会西瓜甜瓜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决定于  相似文献   

6.
山西临猗塑料大棚无籽西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猗县地处山西省南部运城盆地,有耕地逾10万hm2,井黄配套,灌溉方便,海拔500m,年降雨量450m m,平均气温13.2℃,昼夜温差大,历史上盛产西瓜。2002年七级镇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引种黑蜜5号无籽西瓜33h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大田栽培成功的基础上,本人为探索大棚栽培无公害无籽西瓜技术,于2004年在土牌示范园建竹木结构大棚8600m2,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无籽西瓜早熟丰产,爽脆高糖,一投入市场,以其特有的魅力,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每kg平均售价1.3元,平均667m2产无籽西瓜4000kg,效益5200元。大棚设施栽培无籽西瓜,增…  相似文献   

7.
“蜜枚无籽1号”是以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诱变育成的“蜜枚”四倍体西瓜为母本,“80—2”二倍体西瓜为父本杂交,于1983年育成的三倍体无籽西瓜新品种.经过与国内多个三倍体无籽西瓜品种的比较试验,确定该品种是一个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和耐贮运的中晚熟优良无籽西瓜新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强,在我国20余个省(区)、市栽培成功,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该品种于1990年通过农业部组织的技术鉴定,1991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8.
各有关单位: 根据当前各地无籽西瓜的生产与市场形势,为适应发展的需要、促进我国无籽西瓜科研生产水平、效益的提高,经协商决定拟于2014年10月下旬在天津市召开“第15次全国无籽西瓜科研与生产协作会议”。本次协作会议继续由全国无籽西瓜科研与生产协作组、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种子与育种研究室、中国园艺学会西甜瓜专业委员会等主办,  相似文献   

9.
无籽西瓜生长势强,抗病,含糖量高,食用方便,深受消费者欢迎。无籽西瓜细胞染色体与二倍体普通西瓜不同,有其特征和特性,必须根据它的特性进行栽培管理。一、“破壳”催芽无籽西瓜的种皮较厚。尤其种脐部分更厚,加上种胚(即种仁)又不饱满,所以出芽很困难,必须“破壳”才能顺利发芽。种子消毒后,经8~10小时浸泡,捞出用于布擦净种子表面水液及  相似文献   

10.
<正> 西瓜多倍体选育工作,是近50年来国内外育种工作者广泛注意的一个课题.由于“一少两低”(籽少、发芽率低、成苗率低)问题不能解决,在生产应用上影响了无籽西瓜的发展.因此,目前无籽西瓜的栽培面积只占西瓜栽培面积的1%—3%.1967年 Oka提出利用染色体相互易位的新方法来产生无籽西瓜,是从遗传学方面培育无籽西瓜的新途径.不过从多倍体生产无籽西瓜,仍是迄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无籽西瓜种子引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倍体无籽西瓜具有多倍体优势和杂种优势,其突出特点是无籽、抗病性强、耐贮运性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但是“三低问题”限制了其发展。种子引发处理作为一种可以提高种子品质、改善萌发特性的技术,近年来在无籽西瓜种子加工处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根据有关文献,主要从引起无籽西瓜种子萌发的障碍、种子引发处理方法在无籽西瓜种子上的应用及其效果、以及影响引发效果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种子引发技术在无籽西瓜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海南是我国的“天然大温室”,其独特的热带气候条件使海南成为我国秋冬季无籽西瓜栽培的最理想场所。自80年代初海南开展无籽西瓜栽培以来,面积逐年增加,1996年秋冬季无籽西瓜的栽培面积已达到2000hm’。海南的地形特点为多台地,少平原,中部有南北走向的五指山屏障,...  相似文献   

13.
<正>早稻茬后无籽西瓜栽培是指7月上旬早稻收获后播种,9月份以后西瓜上市,正赶上“中秋”、“国庆”两节,迎合了这一时期消费者对鲜瓜的消费需求,瓜俏价高,效益可观。近年来,本地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已经成为我镇西瓜产业发展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现将早稻茬后无籽西瓜栽培实践经验简要总结如下:1选择适销对路、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良品种品种选择至关重要,是影响种植效益的关键所在。因此选择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4.
1湖南省无籽西瓜生产历史与现状三倍体无籽西瓜在20世纪40年代研究成功,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于生产,湖南省为我国无籽西瓜研究与推广应用最早和推广规模最大的省份之一,20世纪70年代,湖南省推广的无籽西瓜面积每年达数千hm2,居全国栽培面积之首,大量产品供港澳及内地消费外,还出口到东南亚各国,具有良好市场信誉和较大规模,也带动了全国无籽西瓜的生产发展。然而,由于当时育种、制种及其他技术方面的局限性,无籽西瓜“三低问题”(制种量低、发芽率低、成苗率低)的影响,制约了无籽西瓜的进一步扩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上期《福建果树》“无籽西瓜育苗技术介绍”的续篇,两篇构成“无籽西瓜栽培技术”完整篇。一、大田瓜地的准备1.瓜地选择;基本上与普通西瓜相同。即3年以上未种过瓜类作物,前者不许是有怪味的辣椒、烟草等作物,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非粘重土地。  相似文献   

16.
武汉郊区每年种植6667hm2(10万亩)西瓜,集中在7月10日前后的15天左右上市,正处于外地西瓜云集的旺季,市民吃不了,农民收益低。为了改变武汉西瓜市场的被动局面,武汉市农科院于1995年牵头组建了武汉市无籽西瓜协作组,实施“无籽西瓜丰产栽培配套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科研攻关。武汉市科委将此列入武汉市“九五’朝间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分3年投入资金12万元,使武汉市无籽西瓜的栽培由零星种植发展到6667hm(10万亩),为全市无籽西瓜产业形成奠定了基础。13年试验研究取得系列成果①筛选出了适合武汉地区种植的耐湿抗病无籽西瓜优良品…  相似文献   

17.
无籽西瓜秋季延后栽培可供应“中秋”、“国庆”双节市场,效益可观,近年来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生产上,由于此期气温高,植株生长快,全生育期仅需75~80天,其栽培技术与春播有所不同,现根据近几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1选用优良品种无籽西瓜秋季延后栽培生育期较短,前期逢伏旱,后期气温逐渐下降,整个生育期明显缩短。应选择丰产性好,抗病、抗逆性强,耐高温、高湿,适合秋季生长,市场竞争力强,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如洞庭1号、洞庭3号、黑蜜5号等。2土地的选择与耕作无籽西瓜秋季延后栽培应选择地势较高、能灌能排的沙壤土。要求水田3年以上、旱地…  相似文献   

18.
无籽西瓜具有品质优、丰产性好、抗病性强、食用方便等优点 ,深受瓜农和消费者的欢迎。但生产中常出现种子发芽率低、成苗率低及坐果率低等“三低”问题 ,因而影响了无籽西瓜生产的发展 ,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1 种子发芽率低1 1 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 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种皮较厚。无籽西瓜种皮厚度约为普通西瓜的1 5~ 2倍 ,不易吸水 ,发芽时生长阻力大 ,发芽困难。二是种胚发育不良。不少种子的种胚发育畸形及种胚发育不充实 ,导致发芽率低。三是无籽西瓜种子发芽要求的温度高 ,比普通西瓜高 3~5℃。1 2 提高发芽率的措施 可…  相似文献   

19.
无籽西瓜“三高”是指高品质、高商品果率、高产量。根据新农业、新市场的发展需要,通过试验比较分析,对无籽西瓜三高栽培技术因子种植密度、整枝方式、坐果节位、打顶处理等作了较全面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怎样才能在大棚内种好无籽西瓜?我们从86年开始连续三年进行了大棚栽培无籽西瓜的试验,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根据我们的实践,要在大棚内成功地栽培无籽西瓜,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选用适宜的无籽西瓜品种。品种的选用是否得当是大棚栽培无籽西瓜能否成功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先后从外省市引进了一系列无籽西瓜品种进行栽培比较试验,一些品种因品质差、晚熟、座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