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特种水产品泛指除常规鱼类之外的虾、蟹、鳖、龟、鳝、蛙、鲈、鳗、鳜、鳢等淡水种类。特种水产品需要大量的动物性饲料。尤其是鲜活饵料。随着特种水产品养殖业的大力发展,饵料供求矛盾日趋突出,解决其饲料问题是发展养殖的主要问题。本文介绍解决特种水产品饲料的十个途径: 1、利用各种废弃物。靠近城镇的特种水产品养殖单位和专业户,可利用肉类加工厂和鱼品加工厂的猪、牛、羊、鸡、鸭、鱼等内脏及下脚肉末。如猪血内加入麸皮等植物性饵料,经煮熟后喂鳖、鳝等水产品;利用食堂、饭店宾馆的废弃物;也可利用缫丝厂的蚕蛹作为特种水产品的饵料。  相似文献   

2.
淡水龙虾是克氏螯虾的俗称,其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市场畅销,价格较高。淡水龙虾生长快、个体大、食性杂、适应性强,人工养殖大有前途。但目前人工养殖淡水龙虾还存在管理粗放、产量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养殖效益。因此,人工养殖淡水龙虾要获得理想的产量和效益,应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的精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特种水产品泛指常规鱼类之外的虾、蟹、鳖、龟、鳝、蛙、鲈、鳗,鳅等淡水种类,这些水产养殖需大量动物性饲料,尤其是鲜活饵料,现介绍十种解决这些饲料的途径。 一、利用各种废弃物:靠近城镇的可利用肉类加工厂和鱼产品加工厂的猪、牛、羊、鸡、鱼等动物内脏及下脚料,肉末等,如用猪血需加入麸皮等植物性饲料经煮熟后可喂鳖、鳝等。另外,亦可利用食堂、饭店、宾馆的可利用  相似文献   

4.
淡水龙虾属温热带淡水虾类,适应力强,对水质要求不严.适于湖泊、池塘、水田和沼泽地养殖等。淡水龙虾繁殖牢高,食性杂,生长快,抗病,耐高温,耐低氧,离水数小时也不会死亡。虾肉味细嫩,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出口量也日渐增加,销售和收购价格不断上升,养殖前景和效益均看好。我地洪泽湖、大运河、淮河等湖河贯穿境内,水网密布,准安龙虾已闻名海内外,龙虾已作为水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龙虾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发展势头迅猛,但是通过调查、走访龙虾养殖户,发现存在很多问题,不少养殖户对龙虾养殖技术了解较少,存在盲目养殖现象。现在正值夏季,介绍一下夏季淡水龙虾池塘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5.
杨草 《饲料研究》1990,(8):26-27
据国家外贸部门透露,在今后一个长时期内,鳖将成为我国创汇的大宗出口商品之一,发展养鳖,投资少,方法简单易学,经济效益显著,其具体饲养和管理技术如下:一、鳖池的建造鳖喜欢温暖的环境。在庭院内建池,应选择通风透光、环境安静、管理方便的地方。根据面积大小,可建成大小不等的鳖池。  相似文献   

6.
淡水龙虾也称克氏熬虾,原产澳洲,是当前国内外市场上最热销的淡水虾类,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淡水龙虾适应性很强,饵料丰富,池塘、河道、水滩、稻田等都可进行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7.
1建好池子最好在不住人的房子或空棚子里建池。蝎池用砖砌成,池子长宽不限,高度为80厘米。池子砌好后,再用水泥抹光滑。最好再在蝎池四周粘贴上塑料布或玻璃。池底部要垫6厘米左右的沙土。池内铺瓦,将瓦片一横一竖地摆放,以供蝎子栖息。  相似文献   

8.
冯碧凤 《当代畜牧》2014,(26):95-96
深入挖掘澳洲淡水龙虾的池塘养殖技术,对于推广和探索澳洲淡水龙虾的生态养殖,推动我国水产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澳洲淡水龙虾的生物特征,然后简要描述了该种类虾池塘养殖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养殖过程中的投苗技术、饵料投喂方法、日常管理方法等,最后介绍了病害清除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一)建池要求选环境安静、无噪音,既交通方便、接近电源,又离水源近而无污染的地方。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宜。鳖喜静怕声、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建池地宜选择环境幽静、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池塘作为养殖基地。如果是自繁、自育、自养的养鳖场就要考虑新鳖池、稚鳖池、幼鳖池、3龄鳖池、成鳖池  相似文献   

10.
<正>(一)建好池子最好在不住人的房子或空棚子里建池。蝎池用砖砌成,池子长宽不限,高度为80厘米。池子砌好后,再用水泥抹光滑。最好再在蝎池四周内粘贴上塑料布或玻璃,以防止蝎子逃跑。池底部要垫6厘米左右的沙土,并砸结实。池内铺瓦,将瓦片一横一竖地摆放,以供蝎子栖息。  相似文献   

11.
澳洲淡水龙虾(cheraxquadricarinatus)原产澳大利亚,1992年引进我国,因其外形酷似海中龙虾,又在淡水中生活,故称之为淡水龙虾,是目前世界上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该虾体包褐绿,公虾鳌的外侧顶端是一膜质鲜红带,母虾无此特征。澳洲淡水龙虾具有七大特征:一、个体大,一般个体重100—200克.最大个体重量可达600克。在广东省新会地区,体长2厘米虾苗,在虾塘溶氧丰富(溶氧大于5毫克/升)的条件下,经过330天的养殖期,体重可达250克。二、生长快、产量高。每年4—5月份放养越冬虾苗,10—11月份可以收获,8—10亩的虾塘,半年…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笔者利用塑料大棚及地下海水进行刺参养殖试验,现将试验过程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一)试验条件一个养殖大菱鲆的车间,共40个池子,池子规格为6米×7米,水深0.5米.棚顶内用加厚塑料薄膜封顶,外层用毡子封顶,保温遮光,使室内完全黑暗.试验用的供水设备是原来养殖大菱鲆的设备,水源为地下海水,经曝晒后入池.  相似文献   

13.
淡水龙虾属温热带淡水虾类,适应力强,对水质要求不严,适于湖泊、池塘、水田和沼泽地养殖等.淡水龙虾繁殖率高,食性杂,生长快,抗病,耐高温,耐低氧,离水数小时也不会死亡.虾肉味细嫩,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出口量也日渐增加,销售和收购价格不断上升,养殖前景和效益均看好.  相似文献   

14.
团鱼,又名甲鱼或又称鳖。当前,农村养鳖户增多,有的赚钱,有的赔本。总结经验,笔者认为广大农户养鳖应注意把握以下九个环节: 1、建池:鳖喜静怕惊,喜暖畏冷,池要建在环境安静、避风向阳的地方,大小根据养殖规模而定。池底最好掺些细沙,四周要砌1米高的围墙,墙脚要入土20~40厘米。池内搭若干个晒台和摄食台。 2、选种:从外购苗必须注意质量,伤鳖、病鳖或用钩、药、电捕的鳖都不能作种。此外,冬眠受冻的和恒温室养的鳖也不能作种。最好是从可靠的养殖场或可信的专业户购买种苗。 3、分级饲养:大小鳖不能混养,否则易造成大鳖咬伤甚至吞食小鳖,而小鳖难以抢到食物,生长发育不良。有条件的,最好是将稚鳖、幼稚鳖、成鳖及亲鳖分池饲养。 4、亲鳖搭配比例:一般雌雄比例以3:1或4:1为佳,雄鳖过多、过少或混养小规格的鳖,都会影响亲鳖的交配和受精繁衍。 5、控制密度:一般每亩水体放同一规格的苗种100~200公斤,具体投放量应视养鳖者的管理水平而定。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国内市场淡水龙虾销量逐年攀升.价格一涨再张.市场行情一直较好,货源总是供不应求。其一,淡水龙虾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对环境要求较低.只要饵料丰富.在池塘、河道、水滩、稻田等都可进行人工养殖;其二,龙虾的蛋白质含量为18.9%.高于大多数的淡水和海水鱼虾.其氨基酸组成优于肉类,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而体内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的8种必需氨基酸.食后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其三,小龙虾肉质鲜美.并且具有防止胆固醇在体内蓄积的作用.因此广受消费者的欢迎。本期特约多年从事龙虾养殖的江苏滨海三中港开发区水产养殖基地专业技术顾问周羽英.为大家介绍淡水龙虾的养殖技术,敬请读者朋友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中华鳖养殖技术与防病深圳康达尔(集团)饲料公司顾问尹光国博士一、亲鳖管理及鳖苗生产技术亲鳖是养殖业者重要财产,加强亲鳖管理,提高鳖苗生产技术,是致富的最佳途径。选择亲鳖要挑选体型完美,色泽光艳,肌体健康,成长快速,体重约800克以上的为最好。亲鳖池面...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创建澳洲淡水龙虾无抗养殖技术,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澳洲淡水龙虾在北方地区池塘的养殖特性,优化了关键要素,通过饲养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微藻粉和植物提取物添加剂等,实现替抗、无抗养殖,显著提高了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在24~28℃水体中养殖体长规格分别为0.5 cm、1.0 cm和1.5 cm的小苗,养殖3个月后,...  相似文献   

18.
三、稚幼鳖的养殖 (一)稚鳖的暂养 鉴于亲鳖产卵有早有迟,早期的7—8月即可孵出稚鳖,此时室外温度较高,晚期的到9月前后才能孵出,早晚温度较低,两者都不宜直接放到室外去养殖,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暂养。暂养池并无统一规定,一个直径40厘米的盆可暂养稚鳖20只左右,最好在室内修建专用的或临时的暂养池。暂养池一般深不超过0.5米,宽不超过1米,长自定,有进排水口,是一种可任意调节水深的长形水池,池底稍倾斜。水面放养一些水生  相似文献   

19.
龙虾是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高蛋白营养食品。由于海水龙虾资源日渐减少,因而淡水龙虾日益受到各国消费者的青睐,需求量已越来越大。因地制宜发展淡水龙虾养殖,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国际市场需要大量的淡水龙虾,据有关资料显示,主要进口国瑞典,每年需进口淡水龙虾近万吨;  相似文献   

20.
蟹鳖混养,是对养蟹池改造后在原来养蟹的基础上套养鳖以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一种无公害池塘混养模式,要求水源和环境必须达到无公害化标准。 一、池塘改造 池塘改造的目的是在正常养蟹的基础上又适合养鳖。改造的主要项目有防逃设施和池坡建设。防逃设施一般蟹池都有,但因设得都较浅,所以必须重新建设。防逃墙的材料最好是用铁皮或水泥瓦,将防逃墙部分埋入地下。混养鳖的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