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GA3与层积综合处理对打破不同类型野生杏种子休眠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两种类型野生杏(甜仁杏和苦仁杏)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GA3与低温层积相结合的综合性处理方法,研究对打破两种类型野生杏种子休眠的效果,进行发芽率与培根伸长的统计分析.以低温层积处理的作为对照,GA3与低温层积相结合对打破野生甜仁杏种子休眠提高其发芽率及胚根生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发芽率与胚根长度最大分别提高到对照的2.9和4.6倍,野生苦仁杏在100 mg/L GA3浸种12 h结合低温层积时其发芽率略有提高,其胚根伸长最大达到对照的2倍.上述结果说明低温和GA3综合处理对打破甜仁杏的休眠有增益效应而对苦仁杏则没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下不同类型野生杏光合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田间栽培收集于新疆伊犁地区的野生甜仁杏1号、野生甜仁杏2号、野生苦仁杏1号和野生苦仁杏2号等4种类型天山野生杏的2年生树苗为材料,持续26 d的田间自然干旱胁迫处理,研究野生杏光合作用对干旱胁迫的适应特征。【方法】对二年生野杏苗水分胁迫处理第5和26 d测定光合速率(Pn ),气孔导度(Gs),细胞胞间隙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并计算水分利用效率(WUE),同时取样分析水势、细胞膜透性和叶绿素含量等参数。【结果】水势与膜透性的适应性变化与植物的抗逆性有关;水分胁迫第26 d净光合速率在胁迫初期的基础上下降幅度在不同类型之间有差异,下降幅度依次为:甜仁杏1号>甜仁杏2号>苦仁杏1号>苦仁杏2号。【结论】天山野生杏在水分胁迫下,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气孔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孔和非气孔因素对净光合速率下降的贡献在类型之间有差异。在野生杏叶绿素a/b比值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与净光合速率之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支坤 《现代种业》2011,(4):47-48
仁用杏是以利用杏仁为主,习惯的将其划分为甜杏仁和苦杏仁两大类。甜仁的俗称大扁杏或杏扁,都是园艺栽培品种。苦仁的则是以山杏为主的野生或半野生种类。本文讲述的是以甜仁杏为主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早春低温对几种杏败育与坐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树开花较早,易受到早春低温危害,影响后期杏果产量。以3年调查资料为基础,选取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大北岭村6个品种杏为试材进行调查和采样,探讨低温对品种杏败育率与坐果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供试品种花粉育性较强,且花粉活力与萌发率呈正相关;雌蕊败育率差异显著,其中以凯特杏雌蕊败育率最低,仅为11.63%,红荷包最高,是凯特杏的7倍;凯特、红荷包的雌蕊败育率与花期温度呈显著负相关;花期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岱玉、凯特、金太阳和红荷包的坐果率,新世纪坐果率与温度呈现线性负相关。该研究为提高杏树花期坐果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影响伊宁县杏树雌蕊败育情况因素,调查新疆伊宁县5个主栽杏品种不同部位和不同果枝花雌蕊败育情况,为提高杏树坐果率和产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伊宁县5个主栽杏品种不同花类型的比较分布存在差异,丰园红杏和银香白雌蕊完全败育(♀=0)的花类型比例突出,大白杏雌蕊明显高于雄蕊(♀>♂)的花类型比例突出;不同果枝花雌蕊败育情况存在差异,树上干杏、珍珠油杏和银香白3个杏品种花雌蕊败育率呈现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的规律;5个主栽杏品种雌蕊败育率为7.69%-89.94%,其中银香白雌蕊败育率最高,树上干杏雌蕊败育率最低,5个杏品种雌蕊败育率差别显著。综合分析,不同品种对杏花败育率的影响较大,不同部位和同果枝对杏花败育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新疆5个栽培杏品种雌蕊败育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疆南疆杏品种花的败育率,探索杏的败育机理,克服生产中杏败育的现象.[方法]在此过程中调查奎克皮曼等5个杏品种果树不同部位、不同长度枝的雌蕊败育情况.[结果](1)5个供试品种的败育率在6.04; ~99.64;.其中依力克大杏的雌蕊败育率最高,为99.64;,克孜佳娜丽最低,为6.04;.奎克皮曼和大果杏雌蕊败育率差异表现不显著,除此之外,不同品种间雌蕊败育率差异均十分显著.(2)5个品种中,依力克大杏上部、中部、下部雌蕊败育率差异不显著;黄胡安娜、克孜佳娜丽都是中部与上部、下部雌蕊败育率差异不显著,而上部与下部雌蕊败育率差异显著;奎克皮曼、大果杏的上、中、下部雌蕊败育率差异都十分显著.(3)5个品种中,不同果枝发育的花败育率比例不同.奎克皮曼、依力克大杏、黄胡安娜3个品种的雌蕊败育率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即败育率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结论]不同品种对杏花败育率的影响比不同部位对杏花败育率的影响大;杏树品种及部位对雌蕊败育率的影响是极显著的.  相似文献   

7.
新疆若干杏品种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对8个新疆杏品种的开花物候期和不完全花的调查发现,杏树开花相对集中在3月底4月初,持续5~6 d,花期基本相遇,只是由于局部小气候和天气状况使其略有差异;对于结果枝,所有品种开花先后顺序是花束状果枝、短果枝、中果枝开花,最后是长果枝开花,而其花期持续时间长短和开花先后顺序相反;通过花器官特征调查,各品种不完全花比率在22;~66;,最高的是大果胡安娜为66;,最低的是阿克西米西为22;,败育花率较高,品种间差异较大.所有品种不同类型果枝的不完全花率是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花束状果枝,然而其自然座果率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8.
‘辣椒杏’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辣椒杏’开花生物学规律及特点,为‘辣椒杏’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观察‘辣椒杏’的开花物候期、花器官特征,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分析与其他品种的差异,分析其特异性.[结果]‘辣椒杏’初花期为4月初,花期持续8d;花5瓣,花瓣卵圆形淡粉色,花粉黄色,雌蕊1枚,雄蕊31枚左右,子房上位花;雌蕊败育花比率为为23;,雌蕊退化花比率为7;;花粉萌发率为45.49;;柱头从花d至花后5d均有可授性,花后1d可授性达到最强.[结论]‘辣椒杏’与对照杏品种花期一致;花器官存在一定比例的雌蕊败育和雌蕊退化,败育率较低;花粉活力属中等水平,花后1d柱头可授性达到最强,是‘辣椒杏’最佳授粉时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CMS在不同海拔高度下的感温特性变化规律,为CMS的实际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蓝型油菜CMS130A为材料,于2005年秋季通过在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分期播种,研究甘蓝型CMS的育性变化、感温时期及感温临界值。[结果]高海拔地区的初花期较低海拔地区的初花期推迟10~20 d,整个花期缩短2~5 d。不同海拔高度,开花前第8天的日平均温度对130A育性影响均最大。同一不育系在海拔高度750 m时,其临界值为11.7℃;在海拔高度368 m时,其临界值为13.1℃。[结论]同一不育系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其感温临界值不同,高海拔区其感温临界值为11.7℃,低海拔区其感温临界值为13.1℃。  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 657( HL657)、意大利 7号 ( Italy7)、大曹杏和实生 1 9号杏品种为试材 ,对各品种不同结果枝类型以及不同树冠部位的杏花败育率调查 ,并在休眠、萌芽、花蕾期喷 GA3 、乙烯利 ,统计各品种杏花雌蕊败育率及花粉活力情况。结果显示 :杏花雌蕊败育率与品种有很大关系 ,杏栽培品种长果枝败育率最高 ,中果枝次之 ,短果枝最低 ;树冠上部杏花败育率较树冠中部及下部低 ;GA3 处理增加了杏花败育率 ,并使花粉活力提高 ;乙烯利处理可促使杏花雌蕊败育率降低 ,但同时也降低了花粉活力  相似文献   

11.
为榨菜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以榨菜品种永安小叶为试材,采用对比法研究重庆中高海拔区(海拔700m)和低海拔区(海拔300 m)榨菜膨大后菜头干物质累积和形状变化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区菜头干物质的变化均呈"S"型曲线,用Logistic方程y=k/[1+e~((a+bt))]可很好地拟合,膨大后45~48d进入线性增长期,线性增长持续时间33~35d,增长高峰期在膨大后64d左右;低海拔区菜头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达1.04g/(株·d),较中高海拔区提高40.54%;低海拔区菜头干物质累积量明显高于中高海拔区。菜头增长期,中高海拔区菜头形状指数低于低海拔区,呈由快到慢地下降,而低海拔区则呈由慢到快地下降,其变化过程均符合二次回归方程y=a+b1t+b2t 2。  相似文献   

12.
杏树不同品种不同时期的光合速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杏树雌蕊败育率不同的5个品种为材料,对其在6月份、8月份和9月份的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杏树品种的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说明光合速率与雌蕊败育率之间没有直接相关关系;虽然光合速率与败育率无相关关系,但品种的光辐射利用能力与雌蕊败育有明显的关系,光辐射利用能力强的品种其雌蕊败育率低。杏树不同发育时期的光合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6月份光合速率明显高于8月和9月。  相似文献   

13.
利用重庆市1984 ~2013年12月~次年2月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在考虑海拔高度的影响下,模拟分析了极端冻害在重庆市晚熟柑橘适宜区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在重庆市晚熟柑橘适宜区,极端冻害多出现在12月下旬,发生的程度一般为轻度冻害,发生的面积约占适宜区总面积的1/4左右,发生的概率一般低于4%,东北部的梁平、忠县、奉节、云阳等地和中部的垫江、长寿以及西部的合川、江津、渝北等地冻害发生的风险较低.重庆市长江沿岸海拔400m以下的大部地区,适宜晚熟柑橘栽培,但部分地区仍需要做好冻害防御.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弄清食用甜蕨和苦蕨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特性,以VE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等方法,研究了食用甜蕨和苦蕨黄酮类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10nm下,甜蕨和苦蕨黄酮提取液的含量分别为843.59μg/g和614.15μg/g;甜蕨和苦蕨黄酮提取物对DPPH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苦蕨与甜蕨黄酮提取物浓度为12.283μ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87.13%和50.21%,苦蕨黄酮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甜蕨,但二者的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VE。  相似文献   

15.
低温沼气功能菌群的选育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低温定向培养,从高纬、高寒野外厌氧环境样品和冬季沼气池底泥样品中分别选育出野生低温功能菌群和沼气池低温菌群。在13℃和10℃低温条件下,野生低温菌群产气率达到0.14 m3/d.m3和0.10 m3/d.m3,但所产沼气的甲烷含量较低,只有51.0%和48.0%。同样温度下,沼气池低温菌群的产气率只有0.06 m3/d.m3和0.04 m3/d.m3,但所产沼气的甲烷含量较高,达到62%和56%。两类菌群混合发酵可显著改善产气性能,相同温度下,产气率可达到0.15 m3/d.m3和0.11 m3/d.m3,高于两类菌群单独发酵,是常温菌群的3倍以上;混合低温菌群所产沼气的甲烷含量为57.0%和52.0%,介于野生低温菌群和沼气池低温菌群之间,比常温菌群提高19.0%和16.0%。研究结果表明,混合低温菌群具有较好的低温产气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闽东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闽东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闽东4个县、福安5个海拔高度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的含量。研究结果:多糖含量在5.60%~6.20%,总氨基酸含量在3.48%~3.95%,总黄酮含量在0.55%~0.82%,总生物碱含量在0.062%~0.098%。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闽东不同县以及不同海拔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差异。多糖、总生物碱含量以周宁县最高,总氨基酸、总黄酮含量以寿宁县最高,与福安、柘荣金线莲比较,达到极显著差异或显著差异水平。多糖含量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差异显著,海拔730、840m金线莲多糖含量与海拔420、530m金线莲比较,达到极显著或显著差异水平;总氨基酸含量随着海拔高度升高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总黄酮、总生物碱含量在海拔420~730m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海拔730、840m金线莲总黄酮、总生物碱含量与420、530m金线莲比较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总之,多糖、黄酮、生物碱含量在650m以上海拔与650m以下海拔之间有显著差异,650m以上3种海拔之间有效成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植物组织培养种质资源可以优先选择寿宁、周宁产地野生金线莲,人工栽培金线莲可以选择在650m以上的区域地带,可能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杏仁油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浸出法制油粕中含残油少、粕的质量高、可做为提取蛋白质的优良原料.苦杏仁中脂肪含量为35;~50;,蛋白质含量高,油粕可以作为提取优质蛋白质的原料.试验以苦杏仁为原料,采用溶剂法提取杏仁油,通过对比无水乙醇、无水乙醚、正己烷3种溶剂的提取率,选择了正己烷为提取溶剂,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等工艺参数对杏仁油提取率的影响,杏仁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5,浸提温度60 ℃,浸提时间80 min,浸提2次.  相似文献   

18.
山西北部仁(肉)用杏花期冻害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大同市阳高县气象局1972-2012年4-5月气象资料及2001-2012年杏树花期物候资料,采用气象统计和灾害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等级杏树花期冻害的指标、花期冻害指数进行年代际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花期冻害日数、幼果期冻害日数均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冻害指数也呈下降趋势.近年来,花期冻害突出表现在对始花期的冻害几率大,盛花期出现重度冻害的几率很少,而幼果期出现重度冻害的频次虽少,但一旦出现冻害,大多数为重度冻害.通过此研究,旨在为仁(肉)用杏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提高仁(肉)用的品质和产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仁(肉)用杏防灾减灾、趋利避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