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甜菜品种H10466为供试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NaCl和KCl胁迫(0mmol/L(CK)、NaCl和KCl分别为100mmol/L、200mmol/L、280mmol/L7个处理)时甜菜幼苗生物量、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NaCl和KCl胁迫对甜菜幼苗生长、叶面积就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对甜菜幼苗生长和叶片膨大抑制更加严重.并且高浓度KCl胁迫导致甜菜幼苗33.3%的致死率,对甜菜根系伤害和叶面积降低亦甚为严重。低浓度NaCl和KCl以及中浓度NaCl胁迫未影响甜菜幼苗叶片叶绿素的含量:中浓度KCI胁迫已经明显降低叶绿素含量;高浓度NaCl和KCl胁迫均显著降低甜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KCl胁迫甚为严重。因此,随着NaCl和KCl胁迫浓度的升高.甜菜幼苗生长抑制作用不断加重。中高浓度胁迫下KCl比NaCl盐害更重。  相似文献   

2.
20%米螨SC是美国罗蒙哈斯公司产品。我们受该公司委托,验证米螨在上海地区防治甜菜夜蛾(兼治斜纹夜蛾)的效果、持效期及其安全性,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作物 1、米宽品种:青粳米苋。 2、豇豆品种:秋豇 512。 (二)防治对象 米苋、豇豆上甜菜夜蛾及斜纹夜蛾。 (三)供试药剂 20%米螨 SC、美国罗蒙哈斯公司产品。 (四)对照药剂 5%卡死克SC,美国氰胺公司产品。 (五)试验田概况 1、防治米苋田甜菜夜蛾试验在浦东新区蔡路乡园艺场蔬菜生产基地进行,露地栽培。试验田土质  相似文献   

3.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呼育302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呼育302为多倍体多粒型杂交种,其母本为四倍体双丰1号,父本为二倍体内三71-1。呼育302品种属于标准型(N)品种,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抗病性(褐斑病、黄化毒病)较强,适应性广。在1987-1988年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其平均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比对照品种工农4号(CK)提高11.0%、0.3度和13.9%,在1990年的生产示范中,其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比对照  相似文献   

4.
高糖抗病稳产甜菜新品种甜研七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甜研七号系采用选择育种法育成的标准偏高糖型多粒二倍体新品种,1990-1994年经黑龙江省第九届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鉴定,表现抗褐斑病,耐根腐病,根产量稳定,含糖率和产糖量两个目标性状同时接近或达到高糖型和丰产型甜菜新品种标准,明显优于统一对照(甜研301)品种和当地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5.
辣椒叶面积测量方法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相关法测量植物叶面积,在油菜、麦子、甜瓜、西瓜、黄瓜等作物上已有研究,而在辣椒上未曾见到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辣椒品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下其叶片长、宽与叶面积的变化规律,通过叶片实际面积的测定和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不同栽培方式、不同辣椒品种其叶片长、宽、长×宽积与叶面积的关系及利用相关法测定辣椒叶面积的方法。 一、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1995年在北京农业大学科学园区进行。选用津椒1号、津椒2号、农大21、苏宁1号、甜杂6号为试材,设露地、薄膜覆盖和薄膜加遮阳网覆盖3种栽培方式,于开花结果期在各品种各栽培方式中分别随机选取生长充分、有代表性的叶片共30片(分3次,每次10片),将其轮廓画在坐标纸上,计算叶面积,并测量每片叶长和宽(叶长为叶片主脉长,  相似文献   

6.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10):196-196
采用5种不同番茄品种接穗申粉9号、申粉8号、申粉918、浦红909和浦红968分别与茄子砧木72号进行嫁接,研究砧木对接穗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自根苗与以其为接穗的嫁接苗(茄子72号为砧木)的叶片的POD和SOD同工酶条带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尤以POD同工酶条带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7.
白菜品种叶片色泽参数相关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维信  娄艳 《中国蔬菜》2011,1(4):35-38
用色差计和叶绿素仪对白菜亚种3个变种(普通白菜、乌塌菜和薹菜)19个品种的叶片颜色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色泽参数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叶绿素含量及色泽参数差异显著;色泽比(h)和饱和度(C)与叶绿素含量呈一定相关性。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叶色较浅和叶色较深两类;绿秀、PAK、矮脚黄、塌地乌3号、精品塌地乌与日本品种夏帝、华冠、冬赏味颜色相近。用色差计检测白菜叶片颜色方法可行,并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时间短、无损伤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甜菜单粒型雄性不育杂交种新甜九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甜九号系以自育单粒雄性不育系石单m202A为母本,多粒二倍体自交系Z-2为父本配制的甜菜单粒型二倍体雄性不育杂交种,经小区试验,区域化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含糖率高,抗(耐)甜菜褐斑病,白粉病及丛根病等特点,属标准偏丰产类型的甜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根据市场和加工需求,以进口品种极乐天(原种)小松菜为对照,开展品比试验来鉴定慈溪市选育的慈松1号小松菜的抗病性、丰产性及商品性等方面的特性。结果表明,慈松1号小松菜的植株、叶片和产量等性状与极乐天(原种)相当,且单株质量、叶柄宽度、抗病性略优于极乐天,可以替代极乐天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用品种稳定性参数及高稳系数(HSC),对2004~2005年参加国家甜菜区试中的5个品种在甘肃武威市黄羊镇和酒泉地区的试验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BTS356的丰产、稳产性好.两年平均根产量和产糖量分别较对照陇糖2号增产40.62%和39.9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含糖率18.73%;对黄化病、白粉病、立枯病的抗性优于对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适宜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生态条件下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育成的梨品种(系)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绍铃  钱铭  殷豪  李秀根  吴俊  齐开杰  吴潇 《园艺学报》2018,45(12):2291-2307
为全面了解中国梨的育种成果,系统收集并分析了1949—2018年中国报道育成的327个梨品种(含品系,下同),并绘制了以主要品种为亲本育成品种的系谱关系图。育成的梨品种中,杂交品种最多(207个,63.30%),其他依次是芽变品种(70个,20.41%)、实生选育品种(41个,12.54%)和诱变品种(9个,2.75%)。根据品种特性分类,育成品种中抗黑星病品种最多(134个,占40.98%),其次是抗寒品种(91个,27.83%)和耐贮品种(84个,25.69%)。果实成熟期明确的265个品种中,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分别占25.28%、43.77%和30.95%。分析亲本来源明确的301个品种,发现这些品种由137个亲本育成,包括49个国内地方品种,44个国外引进品种和44个衍生品种,其中‘苹果梨’的衍生品种最多(66个),其次为‘二十世纪’(57个)、‘鸭梨’(43个)、‘茌梨’(36个)、‘砀山酥梨’(21个)和‘库尔勒香梨’(14个)。通过系谱分析发现,不同地理来源或者植物学性状差异较大的亲本组合选育出的杂种后代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2.
选取4份耐低温弱光性不同的辣椒品种,以耐低温弱光指数作为品种耐性鉴定的依据,研究了四叶一心期,昼/夜温度10 ℃/5 ℃,光照70 μmol ? m-2 ? s-1的低温弱光下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分析了其与耐低温弱光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弱光处理后,辣椒叶片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光合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降低趋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在处理3和5 d显著上升,处理7 d,非耐性品种qN显著下降,耐性品种qN显著上升或无显著变化;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和快速光响应曲线初始斜率(α)呈下降趋势;半饱和光强(Ik)在非耐性品种中呈下降趋势,但在耐性品种中呈上升趋势;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强,qP不断下降,但耐性品种发生完全光抑制的光强显著大于非耐性品种。Fo、Fm、qP、qN、Fv/Fm、rETRmax、α、Ik等叶绿素荧光参数与耐低温弱光指数显著相关,其中rETRmax最稳定灵敏。qP光响应曲线和rETRmax可作为实际生产中辣椒耐低温弱光的主要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3.
梨品种果肉石细胞团大小对果肉质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路明  曹玉芬  高源  董星光 《园艺学报》2011,38(7):1225-1234
 对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砂梨[P. pyrifolia(Burm.f.)Nakai]、秋子梨(P. ussuriensis Maxim.)、新疆梨(P. sinkiangensis Yü)、西洋梨(P. communis L.)以及种间杂交种,共319个品种的石细胞团大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直径大于250 μm的石细胞团约占供试品种总体石细胞团含量的75%以上;直径小于250 μm的石细胞团对感官评价果肉质地的影响较小,直径大于250 μm的石细胞团含量是影响果肉质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柑橘日灼病果皮抗氧化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继锋  李娟  陈杰忠 《园艺学报》2012,39(10):2009-2014
 以砂糖橘、贡柑、红江橙和暗柳橙为试材,调查其田间日灼率和果实日灼后果皮抗氧化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田间日灼率不同;果实发生日灼后果皮组织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大量积累,脂氧合酶(LOX)活性显著增强,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加剧细胞膜脂过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著下降,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显著增强,说明其抗氧化代谢失调。  相似文献   

15.
四川主要辣椒栽培品种对疫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准确地评价四川省主栽辣椒品种对疫病的抗性水平,采用室内苗期接种(6~8 片真叶期)、移栽大田后接种(分枝期)和病圃试验(结果期)3 种方法对四川省主栽的56 个辣椒品种进行疫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5 个辣椒品种采用3 种鉴定方法均对疫病具有抗性,18 个品种均表现为感病,其余品种由于接种时期和栽培环境不同抗性类型发生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室内苗期人工接种能更准确地反映辣椒在田间的真实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作者用标准差法研究了20个核桃品种(系)对黑斑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均可感病,但品种(系)间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陇32’和‘西林2’等2个品种(系)为高抗品种,‘陇11’‘陇15’‘维纳’‘扎343’‘辽3’等5个品种(系)为中抗品种,‘中林1’、A02、‘元丰’‘丰辉’‘西洛3’等5个品种为抗病品种,‘中林5’‘阿7’‘鲁光’‘辽1’‘辽4’‘西扶2’等6个品种为感病品种,‘香玲’和‘中林3’等2个品种为高感品种。  相似文献   

17.
2009—2010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舍浦试点结果表明:桂糖02/281宿根性好,蔗茎产量高,比新台糖22号(CK1)和新台糖16号(CK2)增产显著,公顷舍糖量最高,但平均蔗糖分(13.80%)最低,分别比CK。和CK2减少1.59和0.66个百分点。园林17、柳城04/12、桂糖03/2357、桂糖02/1156、桂糖02/649、桂糖03/1403、桂糖03/963和桂糖03/2625的蔗茎产量及平均蔗糖分表现均不突出。  相似文献   

18.
郭燕  张树航  李颖  张馨方  王广鹏 《园艺学报》2020,47(6):1033-1046
采用多功能图像分析法、冷冻切片法和指甲油印记法,对238份板栗品种(系)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及气孔特征进行了观察测量,运用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对33项指标进行了筛选,后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38份板栗品种(系)33项指标中除上表皮角质层厚度、上表皮细胞宽度、第一层栅栏组织细胞密度、第一层栅栏组织细胞宽、下表皮细胞宽度和下表皮角质层厚等6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小于10%,各品种系(间)差异较小外,其余27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在各品种(系)间差异较大;经主成分分析从27项指标中筛选出10项作为238份板栗品种(系)抗旱性综合评价的典型指标。(2)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将238份品种(系)划分为4类:第Ⅰ类包括31个品种(系),平均隶属值为0.60 ~ 0.80,抗旱性极强;第Ⅱ类包括48个品种(系),平均隶属值为0.50 ~ 0.59,抗旱性强;第Ⅲ类包括84个品种(系),平均隶属值为0.30 ~ 0.49,抗旱性中;第Ⅳ类包括75个品种(系),平均隶属值为0.20 ~ 0.29,抗旱性弱。  相似文献   

19.
溃疡病菌侵染早期柑橘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响应特征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柑橘溃疡病抗性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关系, 以高感品种晚锦橙(甜橙类,Citrus sinensis Osbeck)和高抗品种金弹(金柑类,Fortunella crassifolia Swingle)为试材,从抗性特征、发病早期的相关信号变化、抗氧化酶活性和基因表达变化等方面探讨柑橘细胞程序性死亡响应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 citri)侵染的特征及机制。接种溃疡病菌后,晚锦橙叶片出现明显的海绵状凸起,为典型的溃疡病症状;而金弹则出现超敏化反应细胞坏死症状。接种前,过氧化氢(H2O2)在金弹中的基础水平较晚锦橙高;接种后,两品种的H2O2含量均上升,但金弹上升幅度高于晚锦橙。随着H2O2水平升高,代表膜脂过氧化程度的丙二醛(MDA)含量在两个品种中均增加,但金弹中增加幅度更大。抗氧化酶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晚锦橙和金弹叶片中均呈下降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两个品种中均提高且差异不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两个品种中均提高,但晚锦橙的上升更快,且提高程度低于对照。参与细胞程序性死亡正调控的基因CsCEP1-1、CsCEP1-2和CsMCA1在两个品种中均受溃疡病菌诱导上调表达,但金弹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晚锦橙;参与细胞程序性死亡负调控的CsDAD1-1、CsDAD1-2、CsMLO2和CsMLO3的转录水平在晚锦橙中变化不大,而金弹中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结果表明,溃疡病菌胁迫下晚锦橙和金弹在发病早期均启动了超敏化反应,但在金弹中更为强烈,有助于诱导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而限制病原菌的生长,这可能是金弹抗病性强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以感病品种(老来少)和抗病品种(大油豆)为试材,在菜豆炭疽病菌侵染后的不同时间
(0、3、6、9、12 d)取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技术,对两者叶片中5 种防御酶基因(几丁质酶、
β-1,3-葡聚糖酶、SOD、POD 和LOX 基因)和HRGP 蛋白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β-1,3-
葡聚糖酶基因、SOD 基因外,其他4 种防御基因在接种前的原始表达量均是抗病品种高于感病品种。接种
后,感病品种中的几丁质酶基因、LOX 基因表达量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而抗病品种在感病品种表达
量降到最低值(3 d)时达到峰值,在整个阶段(0~12 d)抗病品种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感病品种;抗、感
病品种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POD 基因和SOD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整个阶段呈相同的变化趋势,但
抗病品种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