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瘟病是稻作栽培的重要病害。一般以病害的发生部位或病斑特征加以区分。就其发生部位划分有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以叶瘟的病斑型划分有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白点型。这些以病征分类的方法无疑对准确识别、测报与防治稻瘟病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根据闽西北稻瘟病发生与防治情况,为了客观反映病害起因与发展趋势,便于掌握情况,指导防治,还应该有一个与生产实际更紧密结合的生态学分类方法。剖析闽西北山区稻瘟病发生流行的历史与现状,稻瘟病发生的生态型大致可以分为气候发生型、过肥发生型、沙地发生型、种性发生型。这种分类方法是建立在激发病害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是我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1986年全区稻瘟病发生面积478.7万亩次,损失稻谷3754.35万公斤.实践证明,以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是防治稻瘟病的经济有效措施.本组已报道过稻瘟病菌类型和分布影响水稻品种的抗性,品种的布局.也影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异及类型的组成.因此,有必要不间断地研究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布、变化和消长规律,为防治稻瘟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浠水县水稻病害的发生种类很多,其中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也相当严重,是水稻上的"三大重要病害".因此,研究和防治水稻病害对我县水稻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常年在湖南山区、老病区等小气候适宜区感病品种上发生.2015年,稻瘟病在湖南省发生范围广、程度重.本文就其重发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总结防控工作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 Cav.)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也是重庆市水稻种植区的重要病害之一.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常年稻瘟病发生危害因生态特征、小种组成和危害情况的差异可划分为3个生态区:海拔500 m以下丘陵河谷稻瘟病偶发区、500~1 000 m坪上低山叶瘟穗颈瘟常发重病区和1000 m以上漕坝中低山穗颈瘟重于叶瘟常发重病区.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是浠水县水稻上的重大病害之一,稻瘟病在浠水县历史上的发生已有深刻的教训,损失程度一般在30%~50%,有的毁耕或绝收.  相似文献   

7.
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我国水稻病害的发生形势,为我国水稻病害分区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2010—2020年《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重点分析了我国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病毒病、稻曲病、白叶枯病和恶苗病的发生及防控情况,并对水稻五大产区间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是我国水稻的三大病害,广泛发生于我国水稻主产区。我国水稻五大产区病害发生为害情况不同,华中稻区和华南稻区以水稻纹枯病为害最重,造成产量损失占病害造成总损失的比例高达73.13%和69.26%,西南稻区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接近,东北稻区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高于水稻纹枯病,华北稻区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低于水稻纹枯病。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不同年份间的防控产量损失挽回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且相对稳定,而水稻病毒病、白叶枯病和恶苗病的产量损失挽回率在不同年份间展现出一定波动。其中,水稻白叶枯病是挽回损失率最低的病害。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是我县早稻的主要病害,对早稻稻瘟病发生程度预测多采用中短期预测预报。笔者采用灾变预测法对我县早稻稻瘟病超长期预测进行了探讨。据我县1975—1985年早稻稻瘟病发生资料,将发生程度分为偏轻年(A)及偏重年(B)。  相似文献   

9.
稻瘟病是我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无论山区、丘陵和平原公社,在种植的水稻品种中,年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稻瘟病发生.特别是山区、丘陵的新江、五斗江、左安、盆珠等公社发生频繁,受害比较严重,流行年份有成片发病,严重的一般要减产5-7成,也有的全田毁灭,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10.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cae引起的水稻重要病害[1].在生产上准确地评估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特别是对穗瘟的抗性,对品种的选用、合理布局及病害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孙国昌等[2]对稻瘟病的离体接种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注射、涂抹、棉花球包穗和喷雾四种方法,但由于各自的某些缺陷,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稻瘟病是锦屏县水稻常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在20世纪80-90年代,几乎每年发生,在老病区常大流行,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威胁,被列为水稻病害头号防控对象。20世纪80年代初,锦屏县开展了稻瘟病发生动态监测、药剂防治筛选、综防技术应用等工作,2000年以来,又继续开展相关工作,并对稻瘟疫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温州山区稻瘟病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泰顺等山区80个乡(镇)的单季稻(晚稻)发生严重的稻瘟病,发病面积近6 193.33 hm2,有333.33 hm2因穗瘟而绝收,是温州市20多年来稻瘟病发生最严重的一年.笔者分析了导致2010年山区单季稻(晚稻)稻瘟病大发生的原因:一是种植感病品种多;二是气候条件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三是农民防治不到位.提出了选育种植抗性品种、加强预测预报、做好技术培训、把好用药关,做到有效防治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稻瘟病、稻曲病是水稻穗期的两大重要病害,属典型的“可防不可控”、与气候密切相关的病害[1]。稻瘟病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水稻10%~30%的产量损失,严重发生时损失高达80%以上[2]。稻曲病虽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小,但会产生多种毒素,对稻米品质影响大,威胁人畜安全[3]。江苏水稻穗期易遇连阴雨天气,十分有利于稻瘟病、稻曲病大流行。近年来,“绿色植保、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理念深入人心,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等用药方案获得持续推广,筛选高效、低毒、  相似文献   

14.
水稻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是水稻上常见的病害,会引起水稻大幅度减产。本文对比了水稻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的发病症状,介绍了其发生因素,提出了水稻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防治水稻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稻瘟病是温州市的主要病害之一,早晚稻常严重发生。我所六十年代后期以来选育推广珍汕97、珍龙13、温选青、红410、军协等品种有效地控制了稻瘟病的发生,对水稻增产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稻瘟病是我省水稻产区的主要流行性病害之一,每年均有发生。解放以来我省稻瘟病曾出现过l 2次大流行,在50~70年代,该病发生为害一般较轻,80年代起发生流行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日本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栽培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1~45%。在水稻生产上,1976~1985年十年中,因病虫为害每公顷平均每年所造成的损失,虫害为14公斤,病害为270公斤,稻瘟病为346公斤。病害为害损失重于虫害,病害中发生为害最重的是稻瘟病,一般发病年损失稻谷20万吨,重发病年损失超过50万吨。流行因素及其特点稻瘟病在日本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过去每隔数年流行一次,7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品种  相似文献   

18.
<正>随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属丘陵地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粮食比重较大,常年种植水稻11.33万hm2。稻瘟病是水稻上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其发生和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以2014年发生最为严重。现就随州市2014年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情况进行分析。1稻瘟病的发生特点1.1发生面积大、损失重统计显示今年我市稻瘟病的发生面积为3.05万hm2,全市各县市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  相似文献   

19.
稻瘟病是水稻上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对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威胁极大。受气候、水稻品种等因素的影响.稻瘟病在年度间发生程度差异较大.一般年份以叶瘟病发生为主,穗瘟、枝梗瘟相对较少,节瘟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20.
水稻病害集成管理技术是根据水稻生长中后期多数真菌性病害的发生规律、农药产品特点、水稻生育特性把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综合防治进行整合,一次施药解决水稻多种病害,达到了高效、省工、省本、增产的综合效益.病害集成管理能有效维护稻田生态系统,控制农药施用量,减少打药次数,有效保障稻米生产安全,目前这种用药方式已得到老百姓的接受和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