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属动物布氏杆菌病血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人和动物共患的传染病。羊、牛和猪最常发生此病,而马属动物布病的报道则较为少见。我们于1987年6月的疫病普查中,结合进行了我县马属动物布病的血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010年9月,弥渡县某镇两山区村委会辖区5个自然村的马属动物(主要是毛驴)发生皮肤疾病,且传染快、蔓延广。经过1个月的防治,全部治愈,现将防治过程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该两个山区村委会有农户719户,马属动物存栏1 250匹,其中发病的5个自然村马属动物存栏达790匹。且从9月份开始至10月9日相继有135匹马属动物有不同程度感染发病,发病率17%。  相似文献   

3.
正马属动物在甘肃有马、骡、驴三个品种,是甘肃省内最理想的役用动物,至今在甘肃省中东部还有大量饲养。马属动物以草食为主,农村饲养者通常有什么饲草喂什么饲草,有甚者长草饲喂、未充分压碎,再加上其消化器官长且粗细差异很大,所以马属动物极易患结症,结症的发病率占马属动物所有疾病的70%,死亡率也高达10%,故该病是马属动物危害最大的一类疾病。1病因马属动物结症的发生主要与饲养管理和使  相似文献   

4.
马属动物属季节性单胎动物,从母马或母驴出现发情表现到排卵,持续3~13 d不等,该生理特征极大地影响其繁殖效率。hCG作为LH类似物不会受性激素反馈调节机制的制约,广泛应用于马属动物卵泡发育和排卵。从性激素在哺乳动物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马属动物主卵泡波与LH诱导的优势卵泡排卵、外源性激素对马属动物卵泡发育的影响、hCG的结构与功能、hCG在延长母马黄体期的应用和hCG在马属动物超数排卵中的应用6个方面内容阐述hCG促进马属动物排卵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以牛、羊、猪最易感。但马属动物对于布氏杆菌病的感染调查报道较少,笔者对固原地区六县和同心县共7个县的马属动物布病进行了一次普查,现就普查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1.1布氏杆菌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阴、阳性血清,由黑龙江省生物制品一厂生产供应。1.2受检血清554头份,采自固原地区及同心县的马、骡、驴。2方法2.1采血无菌采马(骡、驴)颈静脉血3mL-5mL,室温下斜面放置,待血清析出后将血清倾入另一干净无菌青霉素小瓶中,作为受检血清待用。2.2平板凝集反应备一方形洁…  相似文献   

6.
马属动物结症病,在奇台县所处的上山地区屡见不鲜,经多年临床实践与探索,发现马属动物得了顽固性结症、采用掏结术治疗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已在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流行,严重制约畜牧业绿色健康的快速发展,威胁着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动物布病感染的居高不下是人间布病高发的根本原因,动物布病感染的源头防控和净化是布病防控的根本之策。参考国外动物布病的根除经验,分析我国当前布病防控形势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对动物布病的源头防控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马属动物丰富的化石材料,记录了其5 500万年的起源、迁徙、灭绝和进化,使其成为进化生物学的教研材料。马属动物于始新世时期出现于北美,称为始马。由于气候的变化,导致白令海峡水面的上升和下降,马属祖先曾陆续经由白令桥抵达欧亚古路,但是均没有留下现存物种后代。马属动物在北美持续演化,到上新世时,现代马属的最近祖先出现,即上新马。在接下来约3百万年间,马属动物经历快速的辐射进化,在不同的环境中占领生态位,形成包括马、驴和斑马3个主要亚属。促成现存马属物种在极短的时间内分离的主要原因,是马属典型的快速核型进化。随着马基因组精细图和驴基因组草图的完成,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马属核型多样性的识别越来越精准。马属动物剧烈的染色体重排,让科学家们越来越相信,其异种杂交能够产生后代,后代没有繁殖能力的原因是马属动物基因组之间的高度相似,使得其杂种能够存活;但是由于核型的巨大差异,其杂种后代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不能均衡的分配两套染色体,但这个猜测仍需要大量的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9.
马属动物染色体的核型模式图及染色体带、亚带研究不仅有助于精确找出马属动物各种间的染色体同源区段,准确进行基因的定位,同时能够检测出染色体存在的一些缺陷。文中概述了马属动物各种群染色体的核型及它们之间的核型关系,染色体带型研究,FISH和ZOO-FISH技术在马属动物上的应用,并阐述了马属动物的种间杂种及一些遗传特例。  相似文献   

10.
<正>线虫动物门是最大的动物门之一,目前已有超过28 000个物种被记录[1],其中寄生于马属动物体内的线虫不仅寄生数目庞大,而且种类繁多,涉猎线虫动物门的3个目、12个科[2],其中寄生于马、驴盲肠和结肠中的异齿盆口线虫(Poteriostomumimparidentatum)又名不等齿杯口线虫(Poteriostomumimparidentatum),是对马属动物危害比较严重的寄生虫之一。  相似文献   

11.
马巴贝氏焦虫和驽巴贝氏虫是导致马属动物巴贝斯虫病的主要病原体,其主要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并引起血液原虫病,致死率较高,严重危害着马属动物的生长健康以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1马属动物巴贝斯虫病概述马属动物巴贝斯虫病由马巴贝氏焦虫和驽巴贝氏虫经媒介蜱传播寄生于马属动物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以高热、贫血、黄疸、心肺机能障碍等为主要症状,并呈现出地方性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等特点,一般每年的1月份是该病的高发期,但是到5、6月则很少见到该病的发生。易感动物是马、驴、骡等马属动物,患病的马属动物通常会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甚至废绝、机体迅速消瘦、持续高热(可达42℃)、可视黏膜苍白、黄疸、心肺功能障碍等。处于患病后期的马属动物会出现严重的心衰症状,体力不支,被蚊虫叮咬的地方还会持续出血,并且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12.
胃热也称胃火,是马属动物常见的内科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据吉林省长白县龙岗畜牧兽医站路洪彬同志介绍:应用元亨疗马集中当归散治疗马属动物胃热数十例,都取得了满意效果。症状:病畜  相似文献   

13.
马属动物的盲肠内栖息着复杂多样的微生物,对饲粮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及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是马属动物盲肠功能的基础;同时,饲粮碳水化合物也对盲肠微生物产生影响,探索饲粮碳水化合物在盲肠内的消化代谢和对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规律,对饲料生产、动物饲养和动物生产性能的提高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盲肠微生物的特点、盲肠微生物在马属动物碳水化合物消化生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马属动物盲肠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生理,并着重就饲粮碳水化合物对马属动物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规律,以及马属动物盲肠碳水化合物消化相关的营养代谢病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4.
当今,马属动物的养殖量相对逐年减少,且用于治疗马属动物的药品和医术亦越发少见.然而,马属动物的繁育饲养意义和经济价值是有一定历史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动物检疫》2010,27(6):4-4
<正>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马属动物(含人工饲养的同种野生马属动物)产地检疫的检疫对象、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马属动物的产地检疫。  相似文献   

16.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根据我国动物疫病分析报告,布病的影响以及危害已经名列前茅,发病数量和上升速度都已达到历史新高。布病主要感染对象为牛、羊、猪、鹿、犬等,其临床症状表现为:雌性无征兆流产,雄性单、双侧睾丸炎和附睾炎,直接导致动物生育能力低下甚至不育。布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病动物、动物产品、排泄物以及吸入病菌感染的空气、粉尘等被感染,潜伏期约为两周。人类感染布病后临床表现为乏  相似文献   

17.
马属动物通常是指马、骡、驴等动物,具有相似的消化系统结构。以马为例,探讨这一类动物的肠便秘疾病,将给广大农村马属动物的饲养户提供一些避免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减少发生此类疾病的损失。马属动物的肠便秘也叫肠阻塞,俗称也叫结症。主要是因为马属动物的肠管运动机能紊乱造  相似文献   

18.
对马属动物的阉割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饲养管理、促进其生长、提高役用能力、缓和性情,淘汰不良品种。马属动物的阉割一般在初春和晚秋无蝇期进行,此时的气候利于手术创伤的愈合。阉割最佳年龄:公马2~4岁,公  相似文献   

19.
会理县农村马属动物养殖逐年增量、发展较快,目前尚未发现有重大传染病,是马属动物养殖环境极好的“无疫区”,只要掌握好几种当地常见病的诊治技术,即可保障良好的养殖效益。结合会理县马属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总结出几种实用、高效的常见疾病诊治方法,为当地马属动物养殖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广州及其周边地区马梨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了解周边地区马属动物马梨形虫病的存在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涂片镜检的方法对广州、东莞和深圳的马属动物进行了马梨形虫病(马巴贝斯虫和驽巴贝斯虫两种虫体)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上述三个地区的马属动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马梨形虫病两种虫体的抗体,且出现同一个马场和在同一匹马同时存在两种虫体抗体的情况。对所有抗体阳性马匹进行涂片镜检未发现虫体,也未发现有马梨形虫病临床症状的马属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