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采用不同浓度的酢浆草植株水浸提液处理萝卜和生菜种子与幼苗,测定其对不同受体材料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和植株保护酶系统的影响,探讨酢浆草植株水浸提液对部分模式蔬菜植物的化感作用,推测其可能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酢浆草植株水浸提液对萝卜和生菜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化感抑制。酢浆草植株水浸提液处理后,萝卜和生菜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均被抑制,抑制程度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强,对胚根的抑制强度大于胚轴。酢浆草植株水浸提液对幼苗各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POD和CAT的活性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及幼苗生长试验研究葫芦瓜的自毒作用。结果表明,以葫芦瓜茎、叶、根水浸液分别处理葫芦瓜种子时,对种子萌发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同一浓度下,抑制作用为茎>叶>根。在幼苗生长实验中,浓度为10 g/L时,葫芦瓜叶水浸液对其苗高、单苗鲜重、根长都表现出促进作用;随水浸液浓度上升,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经对幼苗进行生理生化作用测定,在浓度为10 g/L时,葫芦瓜叶水浸液对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POD活性均表现出促进作用,随水浸液浓度增高则表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淑芳  曹晓华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2):2268-2273
以黄瓜、西瓜作受体材料,研究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对受体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幼苗根长、苗高和苗干重存在化感促进或抑制效应。对指标进行综合效应分析,发现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化感作用呈现浓度效应及受体差异性,一定浓度水浸液处理对受体种子萌发阶段、幼苗生长阶段及整体生长有促进作用,但西瓜较黄瓜对浓度敏感,0.02 g/mL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对黄瓜化感促进强度最大,0.04 g/mL处理下,表现为化感促进强度降低或微弱抑制作用;0.02和0.04 g/mL南瓜根系水浸液及0.04 g/mL根部土壤水浸液对西瓜则表现为强烈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质量浓度50、100、200 mg/L的水溶性维生素V_(B1)、V_(B2)、V_(B6)、V_(B12)、V_C、V_H、V_(PP)浸种24 h,处理后分析玉米种子萌发及胚芽和根生长中脯氨酸等可溶性调节物质情况。结果表明,供试维生素在100、200 mg/L处理下基本都呈现对种子萌发指数的促进,其中,100 mg/L维生素处理对种子萌发率促进效果显著;200 mg/L维生素处理对种子发芽势显著促进作用;50 mg/L维生素对上述3个指标的影响不同。与未处理对照相比,不同种类维生素和不同质量浓度的同一维生素对根冠比影响不同。维生素浸种均可引起玉米胚芽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外源维生素浸种处理可显著影响玉米种子萌发和胚芽及胚根的生长,且不同维生素在不同浓度下对各生长指标影响及脯氨酸等可溶性调节物质变化不尽相同,对种子萌发呈显著促进作用的V_(B2)和V_(B12)在玉米种子萌发中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5.
不同浓度三种药剂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玉米品种龙原288(2006、2007两年生产的)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PEG、生根剂、千斤顶浸种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遴选出玉米施用PEG、生根剂、千斤顶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EG、生根剂、千斤顶浸种处理后均可提高玉米种子的出苗率,10%浓度PEG、1mg/L千斤顶、2.5g/L生根剂处理对2006年种子出苗率提高效果明显;15%浓度PEG、2mg/L千斤顶、2.5g/L生根剂处理对2007年种子出苗率提高效果明显。对2个不同年份的玉米,10%浓度PEG和2.5g/L生根剂处理能很好的促进了幼苗生长,不同浓度的千斤顶均抑制幼苗生长。3种药剂均促进根系发育,且第一片叶比对照宽,叶片数增多。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木薯根、茎、叶及其腐解物水浸液对橡胶树白根病病菌的化感效果。结果表明:(1)根水浸液在处理后2~5 d均呈现出显著的化感促进效果,不同浓度之间的化感效果差异不明显;叶水浸液在处理后2 d和5 d均有显著的化感促进效果,处理后3 d和4 d,仅10和100 mg/mL的叶水浸液呈现显著的化感促进效果;茎水浸液在处理后2~3 d的化感促进效果均不明显,但100 mg/mL的茎水浸液在处理后4 d和1000 mg/mL茎水浸液在处理后5 d呈现显著的化感促进效果。(2)根腐解物水浸液化感抑制效果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浓度增至200 mg/mL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腐解物水浸液化感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当浓度增至200 mg/mL时化感效果不明显;茎腐解物水浸液均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桉树叶水浸提液对香根草根系生长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香根草能否作为桉树人工林可选的林下经济植物,通过土培试验,研究桉树叶水浸提液对香根草根系生长及叶片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桉树叶水浸提液对香根草根系伸长和干重呈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香根草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受桉树化感效应非常敏感,均随浓度的升高而呈现出先明显增加后显著下降的趋势;各浓度处理的香根草植株内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浓度≤40%时,差异不显著;高浓度≥60%,差异极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香根草对桉树化感物质有较强的抗逆性,浓度≤40%桉树叶水浸提液促进了香根草的生长,仅在浓度≥60%时才表现为抑制作用。香根草有作为发展桉树人工林林下经济栽培植物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杂C-546为试材,采用10、20、40、80、160 mmol/L外源CaCl_2浸种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处理种子,比较分析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Pn、Fv/Fm、POD和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抑制玉米幼苗生长条件下,一定浓度CaCl_2(10~80 mmol/L)处理可降低玉米幼苗生长伤害程度。80 mmol/L CaCl_2浸种处理对玉米低温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与对照比较,发芽率提高8%,发芽势提高24.6%,发芽指数提高33.2,相对电导率降低51.8%,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76.3%,SOD活性增加35.7%。适宜浓度的CaCl_2在低温条件下可促进玉米种子的萌发,降低低温对玉米幼苗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当归对自身以及黄芪和工业大麻的化感作用,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当归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在0.001、0.005、0.010 g/mL 3种浓度处理下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归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自身和黄芪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绿素合成和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均有抑制作用,作用强度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0.005 g/mL处理可提高工业大麻发芽势和发芽率,幼苗株高、根长、鲜重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化感效应指数分析表明,当归有明显的自毒作用,其对黄芪的化感抑制作用最强,对工业大麻的化感抑制作用较弱,建议生产上用工业大麻和当归轮作,以缓解自毒作用引起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0.
吴燕  高青海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12):2218-2223
以黄瓜、 黑籽南瓜种子为试材, 研究不同浓度黄瓜叶片水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黄瓜叶片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 黄瓜发芽率、 发芽指数、 α-淀粉酶活性及脱氢酶活性等均降低, 抑制了黄瓜根系、 胚轴的生长; 而一定浓度的黄瓜叶片水浸提液提高了黑籽南瓜 α-淀粉酶和脱氢酶活性, 促进黑籽南瓜种子萌发, 高浓度浸提液抑制黑籽南瓜种子萌发。 通过化感效应值可以得出, 黄瓜叶片水浸提液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为负效应, 而对黑籽南瓜则一定浓度范围为正效应, 高浓度为负效应。 黄瓜叶片水浸提液抑制黄瓜种子萌发, 而对黑籽南瓜种子萌发表现为 “低促高抑”。  相似文献   

11.
通过种子萌发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1、2、10 mL/皿)不同苎麻品种根际土壤水浸液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并运用相对实时定量PCR(QPCR)技术从基因水平探讨了不同浓度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处理后与拟南芥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YUC1(AT4G32540)的表达。结果表明,随着苎麻根际土壤水浸液浓度的升高,拟南芥幼苗在中苎1号根际土壤处理下其根长与对照相比均呈现出抑制效应,在湘苎7号根际土壤处理下其根长与对照相比呈现出低促高抑现象。在中苎1号根际土壤处理下拟南芥幼苗丙二醛(MDA)含量随着苎麻根际土壤水浸提液浓度升高而上升,在湘苎7号根际土壤处理下拟南芥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在低浓度时,与对照相比降低,当浓度升高,其含量呈现出升高趋势。在不同浓度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处理下,拟南芥幼苗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表现为随处理浓度升高,SOD活性下降,且在中苎1号处理下,下降幅度较湘苎7号大。QPCR检测结果表明,2个苎麻品种处理下YUC1其基因的表达量随水浸提液浓度增加均降低,且中苎1号下降幅度较湘苎7号大。可见,随浸提液浓度升高,苎麻对拟南芥生长的化感胁迫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以中苎2号嫩梢水培扦插苗为材料,在不同浓度氯化钠(NaCl)处理下测定其株高、根长、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叶片和根的相对电导率,以研究苎麻在盐胁迫下的耐性。结果表明:试验材料在NaCl浓度高于2.0 g/L时全部死亡;在NaCl浓度低于0.8 g/L时,苎麻植株的株高、根长、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植株(未加NaCl处理);在NaCl浓度处于1.2~2.0 g/L时,苎麻植株生长受到抑制,表现为株高、根长、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且处理浓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在NaCl浓度低于2.0 g/L时,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增加,苎麻叶片和根系的相对电导率也随之增加,尤其在处理浓度为2.0 g/L时,其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研究表明,低盐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苎麻水培苗的生长;高盐处理致使苎麻株高、根长、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下降,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浓度多效唑浸种处理,研究多效唑处理对水稻发芽率、秧苗生长的影响,以期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结果表明:多效唑浸种能有效抑制水稻幼苗的伸长生长,即明显降低株高,增加茎粗;同时使幼苗的主根伸长受抑制,但促进侧生根的生长,增加根粗及白根量。综合考虑,以100 mg/L多效唑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3种生长延缓剂对甜高粱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斗  张涛  禤维言  胡蔚东 《热带作物学报》2009,30(10):1468-1472
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矮壮素、比久对甜高粱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结果表明,3种生长延缓剂中,多效唑对甜高粱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0.1~0.2 g/L的多效唑浸种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但幼苗生长受到过度抑制而表现不正常;5g/L和10g/L的矮壮素和比九处理可以延缓甜高粱幼苗生长,使叶片缩短、厚度增加,具有提高幼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的作用,促进了幼苗对干物质的合成和积累,使幼苗十物质重显著提高,有利于培育壮苗.其中,10g/L矮壮素浸种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植物免疫诱抗剂对玉米耐盐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智能聪(ZNC)为材料,于2022年在山东烟台开展试验,对盐分胁迫条件下不同浓度智能聪浸种处理的玉米种子发芽率、根系生长指标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8、10 g/L NaCl溶液中,玉米种子发芽率分别为27.5%、17.5%,主根长度分别为19.8、13.0 mm,显著低于其在水溶液中的发芽率(52.5%)和主根长度(55.9 mm),说明盐溶液对玉米发芽和根系生长有抑制作用。20 ng/mL智能聪浸种处理后,8、10 g/L NaCl溶液下的玉米种子发芽率分别为38.0%、25.0%,主根长度分别为24.5、15.1 mm,说明智能聪浸种能够缓解盐溶液对玉米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智能聪拌种结合玉米生长期兑水喷施处理,玉米产量提高5.02%。综合分析,在盐分胁迫条件下,施用智能聪可促进玉米生长,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16.
以广西3个硬粒型玉米品种为材料,设7个PEG浓度(0、5%、10%、15%、20%、25%和30%)处理,分析PEG对玉米种子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和贮藏物质运转率等12个萌发特性指标的影响,探究不同浓度PEG模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硬粒型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同时筛选模拟干旱胁迫最适宜的PEG浓度。结果表明,PEG浓度增加会延缓种子第一粒发芽、萌发峰值和平均发芽时间;发芽势、发芽率和萌发指数随PEG浓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PEG处理抑制胚根和胚芽的生长,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PEG处理抑制子粒中贮藏物质的运转,随PEG浓度的增加胚根干重、胚芽干重和贮藏物质运转率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12个萌发特性指标均可以用于评价玉米种子抗旱性。模拟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时,PEG浓度可分别为5%或10%、15%或20%、25%。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青蒿素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运用室内培养皿法,分析了不同浓度的青蒿素溶液浸种后小麦种子发芽率及幼苗高度、根长、整株鲜重、根和茎鲜重及干重、根系活力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青蒿素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显著。与无菌水对照相比,青蒿素浸种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的种子发芽率、苗高、根长、根鲜重和茎的鲜、干重,增加了根干重和根冠比。小麦的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青蒿素浓度的增加而递减,可溶性糖含量则随之递增,叶绿素含量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20mg·L-1处理含量最高。此外,青蒿素浸种处理对小麦幼苗各项指标的影响与15mg·L-1多效唑相似。  相似文献   

18.
通过提取不同时期玉米秸秆腐解液,研究其对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利用HPLC检测腐解60 d的腐解液,推测其含有对羟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香草酸、丁香酸和苯甲酸。通过外源添加法研究酚酸物质对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酚酸物质抑制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抑菌率在14.5%~100%,且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趋势增强。苯甲酸和邻苯二甲酸在0.125~1 mg/m L浓度下抑制孢子萌发;羟基苯甲酸在0.062 5~1.0 mg/m L浓度下促进孢子萌发。通过田间调查发现,在开始发病时,秸秆还田抑制玉米大斑病病情指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稻壳水浸提液对小麦(Triticu maestivum L.)和小麦田伴生植物大巢菜(Vicia sativa L.)、日本看麦娘(Aloecurus japonicus Steud.)生长与生理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皿法分别研究了水稻稻壳水浸提液对小麦及其伴生植物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0.040 g/m L以上浓度水稻稻壳水浸提液处理后,小麦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受到显著抑制,日本看麦娘根长、大巢菜地上部分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稻壳水浸提液胁迫下3种受试植物叶片POD活性与MDA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SOD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它们共同作用,加速了受试植物叶片的衰老。据此认为稻壳水浸液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其对小麦及其伴生植物的影响将有助于稻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以三氟吲哚丁酸同系物为材料,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研究三氟吲哚丁酸同系物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的三氟吲哚丁酸同系物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不同, 主要表现为低浓度(<1 mg/L)时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 提高α-淀粉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 且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效果逐渐增强, 在浓度为1 mg/L时效果最显著;高浓度(>1 mg/L)时促进效果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在浓度为100 mg/L时表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