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墨江县们于我省思芭地区东部,北回归线穿过本县,优越的水热条件,复杂的地形,构成了多样的森林类型,河谷季节性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分布有不少稀有珍贵树种,根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在墨江有到的珍稀树种有19种,其中列入涉危级4种,稀有级5种,渐危级10种以保护等级分,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5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3种。并提出了珍稀树种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及珍稀濒危动、植物为主的森林生态类型的保护区。介绍了保护区植物区系及特点、植被分布规律、7个植被类型及珍稀濒危植物。  相似文献   

3.
浙江九龙山分布有珍稀濒危落叶树种为主要树种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探明这些落叶树种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进展演替过程中生态位变化规律,选择该地区多脉青冈—鹅掌楸林演替过程中4个不同阶段的代表性群落,进展演替过程中,在群落垂直空间上常绿阔叶树不断挤压落叶阔叶树的生存空间,该地区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对珍稀濒危落叶树种是致危生境,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4.
天然格氏栲林乔木层种群种间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格氏栲 (CastanopsiskawakamiiHayata) ,也称青钩栲 ,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是壳斗科常绿阔叶大乔木 ,是亚热带珍贵稀有树种之一 ,其自然分布范围狭窄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区 ,多零星生长在海拔 2 0 0~ 1 0 0 0m的丘陵地的常绿阔叶林中。但在福建三明小湖地区有近 70 0hm2以珍稀濒危植物格氏栲占优势的林分 ,多由百年以上的大树组成 ,是中国目前较为罕见稀有的天然群落。其原生植被受人干扰 ,现为天然次生植被。格氏栲林以其整齐林相、丰富的物种等独特的森林景观 ,自 1 958年…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重庆市有国家重点保护乔木树种30科,53种。按《红皮书》在自然界中可能绝灭的程度分,属Ⅰ级渐危的有1种,Ⅱ级渐危的有3种,Ⅲ级渐危的有12种;属Ⅱ级濒危的有4种,属Ⅲ级濒危的有一种;属Ⅰ级稀有的有4种,Ⅱ级稀有的有12种,Ⅲ级稀有的有2种。由于其分布范围狭窄,要求生境特殊,并且地处三峡库区,树种资源破坏导致濒危的情况严重,珍稀濒危树种保护迫在眉睫。文章分析了重庆市珍稀濒危树种保护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研究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2007—2008年通过分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前后8次对湖南蓝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该处植物资源具有以下特点:种子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植物富集;植物区系地理的复杂性与过渡性;植被类型的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具有南岭山脉植物的代表性。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多样,特色群落众多;较单纯稳定性植被类型,甜槠林常绿阔叶林面积为湖南之冠。提出了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监测与保护,建立特色植物园,保护森林植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保护区的实地调查,对保护区内的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珍稀濒危物种多样,分布有172科659属1366种维管束植物,科、属、种的数量分别占全省维管束植物的69.4%、41.1%和29.0%;植被类型以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有6大类34个群系53群丛。可见保护区植被类型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性和特异性,具有较高的生态地位和保护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是我国除台湾省和海南岛以外的一个热带、亚热带地区,有“动植物王国”、“热带植物宝库”、“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之誉。西双版纳的森林类型,主要为热带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据调查,高等植物有4000~500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六分之一,其中列为国家珍稀树种有七种,占全国保护树种的四分之一。已知的经济植物有1000种以上,稀有的龙脑香、望天树,速生用材团花树,含油率高达70%的油瓜,在西双版纳就有  相似文献   

9.
以江西省三清山、武夷山、井冈山、南岭和庐山的维管束植物名录为基础,依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国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统计5个山地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作为江西省珍稀濒危植物,对种类组成、地理成分及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珍稀濒危植物有78科、208属、422种。物种丰度指数是西部井冈山南部南岭东部武夷山和三清山北部庐山;保护等级是国家保护植物主要集中于Ⅱ级、Ⅲ级或易危、近危(低危)物种,地方保护植物集中在Ⅰ级、Ⅲ级,Ⅱ级占有较大比例。科水平上武夷山与南岭最相似,属和种水平上三清山与武夷山最相似。东西部地理成分差异较小,南北部差异较大。东部、北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偏向温带;西部、南部偏向热带。垂直分布主要集中在常绿林和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井冈山、武夷山和南岭地区的兰科植物区系丰富,地理成分复杂,植物定名的原始标本多样,可成为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分布的热点地区或关键地区。  相似文献   

10.
赵东方 《湖南林业科技》2011,38(3):53-54,75
从现有植物种类、植物系统发育类型、资源分布特点等方面概述了长沙市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现状.长沙市现有天然分布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4种,其中国稀有种14种,渐危种10种;3种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16种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分析了长沙市珍稀植物濒危原因,认为致危原因是其适生生境逐渐丧失和破碎化、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受自然灾...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森林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市的天然次生林,其植物种类丰富,主要的植被类型有常绿季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灌丛,其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被组成种类丰富,具有较强的热带性,主要的科有豆科、茜草科、大戟科、樟科、桑科、山茶科、壳斗科、紫金牛科、芸香科、金缕梅科、冬青科等一些以热带亚热带为分布中心的类群;根据实地调查和收集的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一些珍稀濒危植物几乎都分布在森林公园内得以很好的保护;建议将兰花40种和另外52种植物列为广州市重点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12.
麻栗坡珍稀树种资源调查及其保护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栗坡是云南一个集老、少、边、穷为一体的边境小县,由于地形复杂,水系众多,形成了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等4种气候类型,孕育了丰富的植被类型。全县共有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等10种以上植被类型,多样的植被类型使得麻栗坡分布有众多的珍稀树种,经初步调查,全县共有珍稀植物种类55种,在分析麻栗坡县珍稀树种特点的基础上,并对如何有效保护这些珍稀树种资源提出了建议,为云南珍稀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3.
白龙江林区稀有濒危植物受威胁原因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骞  孙鹏 《甘肃林业科技》2006,31(3):47-49,76
白龙江林区是甘肃省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珍稀植物最集中的地区,据有关资料报道共有珍稀植物种71种,其中国家及甘肃省重点保护植物有58种,推荐保护植物13种[5]。对白龙江林区稀有濒危植物资源的现状、地理分布和生境特点等进行了探讨,分析稀有濒危植物受威胁的原因,提出了保护稀有濒危植物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杭州环湖绿地为例,对区域内13个块状公园绿地和3条道路绿地开展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实践调查,结果发现:杭州环湖绿地共栽植了32种珍稀濒危植物,隶属27科、31属,其中濒危种1种,渐危种5种,稀有种5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和浙江省级重点保护的分别有17种和10种;乔木类珍稀濒危植物有20种,灌木类和草本类均为6种,93.8%的种类生长良好;不同种类的珍稀濒危植物在环湖绿地出现的频度差异明显,大部分种类尚未大面积栽植,利用城市绿地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有很大的潜力。未来在谨慎评估珍稀濒危植物引入城市绿地可能带来的风险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将更多的珍稀濒危植物应用于城市绿化,促进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甘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重点首先应当是那些具有重要医疗作用和经济价值的珍贵、稀有和濒危的药用种类。《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将濒危植物分为三个保护等级,即国家环保局公布的:一级保护植物,指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稀有濒危种类;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稀有或濒危的种类;三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一定意义的渐危或稀有种类。濒危种类分为濒危、稀有和渐危三级。濒危(即临危)种是指在植物整个分布区或分布区的重要部分,处于有绝灭危险中的分类单位。这些植物通常稀少,地理分布有…  相似文献   

16.
对照《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在河池市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25科38属4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24种。对它们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河池市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具有组成多样、亚热带性质明显、起源古老、特有现象突出和用途广泛等特点,并分析了这些植物濒危原因。据此提出对河池市珍稀濒危植物的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濒危树种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濒危树种是辽宁生物参样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统计辽宁共有濒危树种41种,按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的等级制定,将濒危树种分为濒危、稀有和渐危3个等级。其中濒危5种;稀有种21种;渐危种15种。同时,分析了辽宁省濒危树种的分布、就地保存、人工栽培、国际贸易、科学研究、濒危的原因及现状,提出了保护濒危树种的价值和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佛坪自然保护区属陕西省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较集中的地区之一。根据多年来的调查,该区共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3种,占陕西省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总数的53.49%。其中,二类保护植物10种,三类保护植物13种。除银杏为半野生外,其余均为野生种。佛坪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情况见下表。从表可以看出,这些植物垂直分布在海拔2000m 以下的落叶阔叶和针阔叶混交林内的有19种,占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总数的82.6%;太白红杉、独叶草,星叶草和桃儿七等4种分布于针叶林带。上述植物以  相似文献   

19.
自然保护区建设已成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江西省乐安县老虎脑自然保护区属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珍稀濒危物种云豹、华南虎等大型猫科动物主要栖息地,也是乐安县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保护区内地带性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20.
太宽河自然保护区位于中条山的中西端。该保护区有较丰富的珍稀濒危树种,共23科,26属和31种(含变种),种数占山西省珍稀濒危保护树种的70%以上;其中,4种为在该地长期引栽,27种为自然分布。在当地自然分布的树种中,有国家2级保护种1种,国家3级保护种6种,其余20种为省级重点保护树种;自然分布树种中,24种为极稀少或稀少分布,只有3种为常见或普遍分布。所有树种中,乔木树种23种,灌木种5种,另外3种为木质藤本。最后提出了保护该区珍稀濒危树种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