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内蒙古荒漠化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是全国荒漠化土地最多的省区之一,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64万km2,风蚀荒漠化土地占91.6%,水蚀荒漠化土地占4.4%,盐渍荒漠化土地占4.0%.荒漠化以及因荒漠化引发的生态问题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荒漠化防治必须树立系统思想,实行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植物资源,加强科技支撑和技术推广,制定总体规划,分项实施,进行体制创新,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化土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规定,依据《全国荒漠化监测主要技术规定》,区划界定了内蒙古荒漠化潜在发生的范围,并对内蒙古的土地荒漠化状况进行了宏观监测。监测工作中充分利用了"3S"技术,现地调查与遥感解译相结合获取地面信息,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计算各类荒漠化土地面积并进行了程度分级。同时在弄清《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限定范围的土地退化的基础上,调查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范围外的土地退化情况。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荒漠化面积为74.39×104km2(约合11.16亿亩),占自治区总面积118.3×104km2的62.88%,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沙棘》2000,(1)
我国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已实际发生荒漠化的土地面积为 2 62 .2万 km2 ,占国土面积的2 7.3%。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 ,我国在依靠科技防治沙漠化方面 ,取得了显著成就。众所周知 ,荒漠化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 ,荒漠化地区人民生活困苦。有些地方因荒漠化严重 ,一些人不得不成为“生态难民”。每年 ,我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高达 540亿元。 50年前 ,我国在防治荒漠化方面基本属于空白。据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主任慈龙骏博士介绍 ,近 50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依靠科技防治荒漠化工作 ,…  相似文献   

4.
【荒漠化和沙化状况】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的国家之一,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沙化,威胁着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国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2005-2009年)结果显示,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km262.37万km2,沙化土地面积为173.11万  相似文献   

5.
<正>土地沙漠化是比较严重的一种土地荒漠化形式。荒漠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灾害,全球荒漠化的面积己达3 600万km2,占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它已影响到世界六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约有1/6的人口生活在这些地区,约9亿人受到荒漠化的摧残影响和威胁,荒漠化土地还以每年5万km2~7万km2  相似文献   

6.
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简要回顾了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情况及其特点,分析了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状况、动态变化情况及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进一步加快荒漠化和沙化防治的对策与建议。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 115.93万hm~2,沙化土地面积17 211.75万hm~2,与2009年相比,荒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121.20万hm~2,年均减少24.24万hm~2;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99.02万hm~2,年均减少19.80万hm~2。  相似文献   

7.
我国荒漠化走势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自然、历史以及现实的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仍然遭受着荒漠化的严重困扰。据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我国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km2,且以每年1.04万km2的速度扩展。日趋严重的荒漠化扩展不仅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出km2,每年流失的土壤量约50亿t,因水土流失而报废的水库、山塘库容累计达200亿m3;荒漠化面积每年以246km2速度扩张。从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论述了山区承担的重要使命,总结了两年来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工作的成功实践,对下一步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工作的重点进行了思考,提出了需要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侵蚀分布范围广,面积大,危害严重.据水利部2002年1月《全国水土流失公告》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风蚀面积是191万km2,水蚀面积165万km2,侵蚀强度呈上升趋势.侵蚀造成水土流失,蚕食和吞没农田,使土地荒漠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两个土壤指数:亮荒漠指数和暗荒漠指数,确定了2001~2017年的中国荒漠化范围,并结合重点防治区域分析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了生态工程的投入与荒漠化的联系。揭示了该提取方法可以用于大尺度的荒漠化年度监测,总体精度达到94%。结果表明:近17年中国荒漠化减少超过12×104 km2,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面积,集中分布在半干旱荒漠治理区;生态工程的投入与荒漠化减少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表明政策投入对土地退化起到明显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1.
垂爆B80柳是吉林省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通过人工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成功的耐寒速生柳树新品种,具有较强的耐寒、耐旱、抗病、速生的特性。经沙地造林试验观测,垂爆B80柳在干旱沙地上生长良好,14年生垂爆B80柳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分别为11.96 m、25.21 cm、0.3336 m3,分别是109柳(对照)的117%、221%、643%。试验结果表明,垂爆B80柳是适宜在干旱沙地上营造用材林、防风固沙林的优良柳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彰武县沙区造林成活率低,受风吹沙打、降水量少、土壤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较大。调查发现:0~1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对杨树当年生长非常重要,0~1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大于2%,草本植物才能生长正常。应慎重选择造林品种,以乡土树种为主。从沙地生态保育角度考虑,彰武应以封山(沙)育林、封山(沙)育草、禁山禁牧为主,造林为辅。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东胜矿区的流动沙地设置沙障 ,在沙障内营造乔灌防风固沙林和围封管护的技术措施 ,治理井田沙漠化面积 65 .94km2 ,初步遏制了目前 1 0 0 km2 开发建设区域的沙漠化危害 ,取得了理想的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不同立地类型毛环竹造林成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少红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134-136,139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通过造林成活率、造林后第1~3 a新鞭长、第2~3 a出笋数和竹笋平均地径等指标对不同立地类型毛环竹造林成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沙滩地营造毛环竹林应采用粘性较大的黄心土改良土壤质地,毛环竹在山地造林最好选择山谷和中下坡,不宜选择在上坡,土壤质地为重壤土和粘土的山地不宜营造毛环竹林。  相似文献   

15.
对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白音诺勒乡设立的黄柳小红柳高立式活体沙障进行了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柳的最适埋条深度为75-90cm,小红柳沙障建植最适埋条深度为65—80cm。综合考虑2个树种沙障的地上地下生长状况、防风固沙能力、适应性以及柳编开发利用价值的大小.可以认为黄柳作为嫩江沙地的主要沙障材料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新修沙地的改良利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种植沙打旺、草木樨等豆科绿肥植物、结合垫黄土等措施改良新修沙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出种绿肥植物是改良沙地的一种投资小、见效快的重要措施,也解决区沙区肥料不足、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辽宁北部地区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沁沙地日益加剧的土地沙漠化进程 ,已成为辽宁北部地区农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灾害因素 ,并对沈阳等重工业城市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辽宁省沙漠化土地面积约 2 0 .13万hm2 ,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康平、彰武、法库、昌图和西部的阜新、北票等地区。其中受科尔沁沙地影响而形成的风沙地占沙漠化面积的 80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 ,由于沙漠化的危害造成土壤结构发生变化 ,土壤中细粒物质减少 ,粗大粒级物质增多 ,形成地表粗化过程。有机质含量从沙化初期的 1.4 0 2 %减少到 0 .4 12 % ,到严重沙漠化阶段可减少到 0 .0 95%。调整土地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模式 ;恢复与营造人工植被、建立绿色生态屏障 ;控制人口增长、改变能源结构 ,是我省北部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有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榆林沙区农林复合经营的主要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榆林沙区农林复合经营的主要模式有:沙地综合治理模式、荒漠化土地立体开发模式、风沙滩地区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滩地混农林业模式、沙区果园立体种植模式、庭院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等。  相似文献   

19.
对北京西部黄羊滩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3个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随演替的进展呈增加的趋势,每一阶段对应着不同的优势种群.藜科植物是流动沙地的先锋植物,在植被演替早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在各阶段种类数量比较稳定;菊科植物属于演替的过渡类群,只是在半固定沙地阶段表现出较高的优势度;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成为固定沙地生态功能的主要维持者.随演替的进展,初期占绝对优势的1年生植物逐渐被多年生植物替代,沙地植被向杂草类草原方向发展,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各阶段群落间的生态距离较远,在人工植被建设时应根据沙地环境条件选择最佳植物种和配置.  相似文献   

20.
小红柳平茬复壮更新及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减轻草场负载,依据多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在小红柳大面积分布区进行了小红柳平茬复壮更新及利用技术的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为浑善达克沙地境内小红柳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