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南宁大旅游圈中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与条件优势,文章介绍了保护区的旅游资源特点,分析了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有利及不利因素,并就此对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黑颈鹤等大型水禽及其越冬栖息环境的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研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和发展现状,并对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进行SWOT分析,最后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地方生态旅游开发对策,为保护区的后期建设及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旅游资源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探讨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区位和资源特点,根据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升黑里河保护区的竞争力,从生态旅游的发展背景出发,对森林生态旅游评价与规划的内涵进行研究与总结,选取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及保护区开发利用条件作为考核指标,以内蒙古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构建森林类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资源调查与评价发现,该保护区具有森林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客源市场开发潜力大等优势条件,也存在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适游期较短等发展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由于内蒙古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突显出其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文章着重介绍了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并对其风景资源质量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发展条件分析,在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下,提出了发展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7.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气候资源独特、民族风情浓郁、水城风光优美等旅游资源特征.通过对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详细论述了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确定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将保护区的实验区区划为游览区、景观生态保育区和服务区3个功能区,并分别详细阐述了每个功能区的具体规划.  相似文献   

8.
陈菁菁 《热带林业》2008,36(4):35-36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全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和良好的区位优势为生态旅游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文章介绍了保护区旅游资源特点,剖析了保护区开发旅游中面临的问题,并就此对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对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结合自身的优、劣势分析以及外部的机遇和威胁分析,总结出九万山保护区适合发展生态旅游,并由此给出了生态旅游的合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足迹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和本底生态足迹,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环境承载力等于保护区生态承载力减去保护区本底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表明:2000年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均本底生态足迹为1.3319hm^2/cap,保护区可供使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3954hm^2/cap,保护区人均生态旅游的环境承载力为1.0635hm^2/cap。研究表明: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是科学可行的,为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也为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合理利用与保护管理提供了可参考的实例和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对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该保护区发展旅游业所具备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策略,为更好地促进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位于兰州市西北部的甘肃连城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具备丰厚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多方位多层次的调查,在获取该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完备材料的前提下,对其生态旅游资源作了分类描述;在作单项评价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连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据此提出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对辽宁6个森林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将其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分为保护区特征、自然景观价值、科研教育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4个方向和14个评价因子,进一步确定各因子的权重,从而建立其评价模型.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位于辽宁省范围之内的6个森林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综合价值最高的是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评价得分为82.14分,其他依次分别为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0.44分)、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8.13分)、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5.52分)、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3.6分)、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2.83分).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共有因子评价"方法,对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风景资源单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有特品级旅游资源4个,优良级旅游资源23个,普通级旅游资源11个,保护区的森林旅游资源等级较高,资源特色明显;并对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综合分析,从人才培育、区域联动发展和质量管理方面提出了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浙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区位、旅游区位和交通区位条件的基础上,从动植物种类多样、稀有,动植物物种典型且原始,自然景观与环境价值高,生态产业品牌潜力巨大等生态旅游资源以及乡村旅游资源、养生休闲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等方面分析了其开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并对周边区域旅游竞合条件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为保护区开展科学有效的生态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AHP方法的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在我国已有一定的规模,但是针对这一特殊地域内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却仍然是传统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这些评价方法既没有体现出生态旅游的特色,也没突出自然保护区的特征.本文以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了针对森林类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层次分析法将森林类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分为保护区特征、自然景观价值、科学教育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4个方向的14个评价因子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基于SWOT分析的辉河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SWOT分析法,对辉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条件的优势、弱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进行分析,表明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优势明显,但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机遇和挑战并存。据此提出辉河自然保护区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策:重视民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建立民族生态博物馆;提高旅游者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科学普及旅游;突出保护区资源的异质性,开展草原腹地探险旅游等,以此促进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于2011年7月、8月间,由国家环保局等七部委组织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估组对四川2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调查和考察。这些国家级保护区分布在不同的生态与环境条件下,代表着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有着不同的基础与背景,发展状况也参差不齐,但都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就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自然资源安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野生动物损害补偿、解决保护区科技人才、实验区保护与利用、主要保护对象动态监测和保护区的科研等问题,探讨了四川保护区所进行的创新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一、保护区生态旅游概况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随着马蹄寺、文殊寺、天祝三峡森林公园、焉支山森林公园、海潮坝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各种设施的不断完善,形成了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的能力,年产值达5000万余元,实现利润500万余元。到祁连山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的游客不断增加,2010年达50多万人(次)。保护区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为基层保护站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但同时对生活在保护区的居民也产生了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太白山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探讨,分析了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