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加工能力的不断扩大和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大豆的需求量也迅猛增加,选育超高产大豆品种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此,河南省黄泛区地神种业农科所加强了超高产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8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泛豆5号(审定编号为豫审豆2008002)的选育成功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高产大豆新品种周豆1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产大豆新品种周豆17号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于2000年以周94(23)-111-5为母本,豫豆2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8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中抗花叶病毒病、抗倒伏.适于河南省各地及安徽、江苏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给大豆育种选配亲本提供参考依据,对河南省1985-2020年育成的132个大豆品种进行系谱追溯,系统分析其育种方式、亲本组成、细胞核、细胞质遗传贡献率,并归纳骨干亲本.结果表明:常规杂交是河南省大豆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占参试品种的85.5%.132个品种共有185个细胞核遗传的原始亲本,核遗传率最大的祖先亲本是齐黄1号,其次是沁阳水白豆和野岗1号;共59个细胞质遗传的原始亲本,遗传率最高的是郑80024-10.常被用作育成大豆品种直接亲本的有濮豆6018、郑9805、郑59、开豆4号和周豆23.根据衍生品种数归纳出6个骨干亲本,包括豫豆2号、豫豆3号、豫豆10号、豫豆18和豫豆22.其中豫豆2号作为亲本衍生出57个大豆品种,占参试育成大豆品种的43.2%,为河南省大豆育种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豫豆10号是采用系谱法从郑77249X海交17的杂交后代中选育的夏大豆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多抗和广适等特点,平均产量2385kg儿m’,比跃进5号增产20.04%,比豫豆2号增产12.5%。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炭疽病和紫斑病,适宜黄淮夏大豆地区推广种植,在豫、苏、皖、鲁、冀、晋、鄂等省已累计推广达91万hm’。1选育经过豫豆10号(原名郑8431)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育成的。1981年针对黄淮夏大豆产区大豆生产上存在的稳产性差、抗病虫性弱等突出问题,依据株型育种原理,选用具有多技多荚型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且配合力高的高产品种郑77…  相似文献   

5.
克豆28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大豆研究室于2002年以北豆5号为母本、东农46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高油、高产、综合性状优良,2010年列入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项目,201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黑审豆2012017)。  相似文献   

6.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许豆6号是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用自选杂交后代许9796与节间短、节荚数多、籽粒性状优良、产量高的许豆3号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豆20b9002。该品种具有抗倒、抗裂英、耐肥、耐旱、耐涝、丰产性能好、株型结构合理等突出特点。适宜河南省各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安豆1号是河南省安阳市农科院1999年依据"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的育种目标,遵从"优中选优"的原则,从商豆1099中挑选变异单株进行系统选育育成的高产、稳产、广适性大豆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  相似文献   

8.
周豆20号是周口市农科院以高产、抗病、抗炸荚为育种目标,采用聚合阶梯杂交技术,经五次南繁加代和多年连续选择育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抗性好,且高产稳产,河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86.5公斤/亩,比对照品种豫豆22增产6.06%,增产达极显著。河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94.4公斤/亩,比对照豫豆22增产5.9%。2013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河南省各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大豆新品种安豆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豆1号大豆新品种是从商豆1099系统选育而成的,2009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豫豆17号是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农科所采用有性杂交育成的大豆新品种。经河南省和国家80个点次试验,较对照(豫豆2号、豫豆10号)平均增产13%以上。一般产量可达2550~3000kg/hm2,高者可达4284kg/hm2。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耐旱、抗倒伏、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46.13%。生育期中熟偏早,是黄淮区域较理想的夏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1.
豫花37号是以高产、广适性品种海花1号为母本,以高油酸小果开选0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择,在分离世代综合运用近红外品质检测、异地生态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珍珠豆优质高油酸花生新品种。2012年和2013年参加河南省珍珠豆型优质花生区试,两年9个试验点荚果平均单产达到4583.55 kg/hm2,比对照远杂9102(普通油酸品种)增产2.68%;2014年参加河南省珍珠豆花生生产试验,6个试验点荚果平均单产5084.4 kg/hm2,比对照远杂9102增产10.84%;于2015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夏直播生育期116 d左右。本研究进一步对豫花37的遗传背景和控制油酸含量的两对主效基因的突变类型进行了分析,对后续高油酸品种选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濮豆857是河南省濮阳市农科院用濮豆6018为母本、汾豆53号(晋豆29)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夏大豆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在河南省各地及周边地区种植。2013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青两优916系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以矮青34s为母本、香丰916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中籼迟熟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分蘖力强、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性好、结实率高、千粒重大等特点,201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优质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小麦新品种豫农516的推广应用,利用2016~2018年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对其主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豫农516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11.80%,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6.0%;产量变异系数均值10.67%,适应度均值88.15%,主要品质达优质中筋小麦标准。该品种适合河南及周边省份相近生态区中晚茬地种植。  相似文献   

15.
濮豆6018系河南省濮阳农科所选育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夏大豆新品种.生育期117 d,河南省、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产量在2 292.0 kg/hm2~3 003.9 kg/hm2,籽粒蛋白质含量42.80%~43.20%,脂肪含量19.85%~21.25%,百粒重24.42 g,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栽培上做到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均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GS濮海10号是河南省濮阳农科所选育的高产夏大豆新品种,经全国区试,生产试验和示范,表现综合性状好,产量高,抗(耐)病性强,中熟,品质优良等特征。国产区试(黄淮海中片)三年平均产量2736.15kg/hm^2,比对照鲁豆4号增产13.89%,最高产量达3820.05kg/hm^2,2001年8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利用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法,以2007年河南省大豆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对安豆1号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高稳系数法估算安豆1号高产稳产性结果与通用方法估测的高产稳产性结果相似,体现了高产基础上的稳产,从而证明了安豆1号是一个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的大豆新品种。同时对安豆1号的特征特性进行了说明,为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2001-201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情况及其产量、米质等性状进行了介绍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8年河南省通过审定品种132个,其中籼型水稻77个、占比58.33%,粳型水稻54个、占比40.91%,籼粳杂交稻1个、占比0.76%;育种单位涉及科研、教学及推广单位、种业企业等,种业企业选育或参与选育的品种比例正逐渐增加;审定品种年度间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以粳型杂交稻和籼型两系杂交稻产量最高;46.21%的水稻品种达到国标优质稻谷等级,粳型水稻优质达标率高于籼型水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限制河南稻米品质等级的主要因素,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豫豆18号丰产、稳产、早熟、优质(蛋白质含量43.26%),适应性强。河南省2年区试比对照豫豆2号增产19.0%,3年国家区试比对照中豆19号增产11.08%,两年河南省生产试验比对照中豆19号平均增产11.2%,综合评比居供试材料首位。  相似文献   

20.
优质高产玉米杂交种漯单9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漯单9号是河南省漯河农业科学研究所2000年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在河南省两年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2%,位于两年参试品种的第1位;在生产试验中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7%,位于参试品种的第3位。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小斑病、大斑病、瘤黑粉病,高抗弯孢菌叶斑病和矮花叶病,活秆成熟,茎叶适宜青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