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SSR分子标记与玉米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从CIMMYT引进的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代表中国温带主要杂种优势群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方法。从40对SSR引物中选取扩增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13对引物,在14份自交系中检测到72个等位基因变异,涉及到13个SSR位点,每个位点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平均为5.53.每个位点的多态信息量(PIC)变化于0.11~O.84之间,平均0.65.依据14个自交系遗传相似系数,按类平均法聚类分析,将14个自交系分为6类,代表中国温带主要杂种优势群的玉米自交系被划分在不同类群中,聚类结果和系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因此用SSR技术可以划分杂种优势类群、但是根据自交系之间SSR分子标记数据估算的遗传距离,与杂种F1产量及其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不能预测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113对SSR多态性引物对9个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和国内18个不同类群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进而研究GD,GH,SCA及杂种优势与F1产量的相关性,探讨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结果表明:(1)利用SSR标记将27个供试自交系分为6类,我国自交系的分类结果与其系谱来源和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PA,PB和四平头类群自交系分别各归为一类;南斯拉夫自交系ZPL01,ZPL06,ZPL09,ZPL10和ZPL02归为第Ⅰ类, ZPL03,ZPL05,ZPL04与Mo17和丹232归为第Ⅱ类群, ZPL07与综3和综31归为第Ⅲ类;(2)SCA与对照优势及其与F1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GD,GH与F1穗粒重和对照优势的相关仅长葛点达到显著水平,利用SCA或对照优势可以较好地预测F1的产量表现,而GD和GH的预测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
微卫星标记预测猪部分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微卫星标记与猪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关系,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筛选应用6个猪微卫星标记估测了长白公猪×大白母猪(长大)、大白公猪×长白母猪(大长)、大白公猪×长大母猪(大长大)和杜洛克公猪×长大母猪(杜长大)4个不同杂交组合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分析了它与猪杂交后代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亲本间微卫星标记遗传距离与杂交后代日增重、料肉比等生产性状均呈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276,0.3899,与瘦肉率﹑眼肌面积、后腿比率和熟肉率等胴体性状均呈强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359,-0.5396,-0.9930和-0.6679,因而可作为预测这些性状杂种优势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产量相关性状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籼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利用与产量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18个籼稻组合的亲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调查亲本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表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79个标记中筛选出34个多态性标记,共检测到84个等位位点,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等位位点数2.5个。(2)聚类分析能够很好地将13个亲本区分为保持系和恢复系两大类群,并将亲缘关系相近的材料聚在一起。(3)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产量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之间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04~0.25。产量相关分子标记分析表明,试验所选的保持系间和恢复系间的遗传基础均较狭窄,但保持系与恢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作物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种优势是一种天然现象,即杂交后代在产量、适应性和对生物胁迫及非生物胁迫方面表现出超过双亲的特点。由于杂种优势能够使农作物产量和抗性等方面显著提升,故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植物学家们已经初步解释了作物杂种优势形成机理和遗传机制,但是杂种优势的形成原因复杂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阐述了杂种优势预测方法及主要农作物对杂种优势的应用进展,可以预见未来的研究会通过先进的测序技术结合多组学研究来逐步阐明杂种优势的复杂机理。同时更多地挖掘与杂种优势相关的基因、分子标记;创新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从而为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准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利用SRAP分子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类群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河南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常用的29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河南省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群进行划分,对主要的审定品种亲本间遗传距离及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9个玉米自交系可分为四大类群,第Ⅱ大类又可分为2个亚群,第Ⅲ大类群又可以分为3个亚群,29个玉米自交系可分为7个亚群,分析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分类后类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均小于类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同时生产上推广组合的亲本大多来自不同的大类或亚类,SRAP标记的聚类结果是比较合理的,对于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大豆亲本的遗传距离,探索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预测大豆亲本杂种优势的可能性。[方法]以选自国内外的大豆育成品种及其杂交种为材料,分别计算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及亲本的杂种优势,并对特殊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根据相关性分析,虽然相关系数较小,但是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杂交种的中亲优势在株高、蛋白质性状上达到了0.01水平的极显著相关;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茎粗4个性状也达到了0.05水平的显著负相关。[结论]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与部分性状达到了一定水平的相关,但利用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预测大豆亲本间的杂种优势还需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利用SSR标记划分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杂种优势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了50份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从64对SSR引物中,选出扩增带型稳定的58对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207个多态性条带,涉及58个SSR位点,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变异数为3.569个,变化范围2~7个;平均PIC值为0.560,变化范围从0.232到0.784。经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把供试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8个亚群)。聚类后的群内遗传相似系数大于群间遗传相似系数,这表明所选取的SSR引物可以有效地区分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划分结果是客观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分子标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遗传标记,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作物遗传育种的各个领域。本文详细阐述了几种常用的分子标记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
玉米遗传多样性与杂种优势群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杂种优势群划分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可以划分杂种优势群,并在结合育种实践的基础上构建杂种优势模式.分子标记技术已成为分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工具.对不同分子标记系统的比较分析表明,SSR标记最适合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系谱分析方法、数量遗传学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是分析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常用方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并结合双列杂交和NC-Ⅱ方法对中国玉米种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当前玉米育种主要使用3个杂种优势群(DOM,Reid,Lancaster)或5个亚群(四平头,旅大红骨,BSSS,PA,Lancaster). 相似文献
11.
12.
Genetic distance among 36 cotton cultivars measured by molecular markers of RAPDs, ISSRs,and SSRs was from 0.0701 to 0.4255 with the mean of 0.2844, and from 2.18 to 12.60 with the mean of 7.04 based on the genotype performance in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s, which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r = 0.3350). The correlative coefficients for boll number per plant, boll weight, yield per plant, lint percent and lint yield per plant were 0. 8035,0. 8877,0. 7135,0. 9640 and 0. 8956 between F1 and F2 hybrid performance assessed by three-environment field experiments, respectively. The mean of F1 and F2 hybrid heterosis of yield per plant and lint yield per plant were 13.62%, 16.31%, 7.90% and 9.02%, and the correlative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m were 0.3689 and 0.3787, respectivel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enetic distance and heterosis was low, and influenced directly by the selected parents. 相似文献
13.
用两年田间试验数据和RAPD、ISSR与SSR分子标记,估算出36个陆地棉品种间的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为0.0701~0.4255,平均0.2844;表型遗传距离2.18~12.60,平均7.04;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3350。双列杂交配置的28个F1和28个F2杂种群体,3个环境试验综合鉴定的F1与F2单株铃数、铃重、籽棉产量、衣分和皮棉产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35、0.8877、0.7135、0.9640和0.8956;F1、F2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的杂种优势平均数分别为13.62%、16.31%和7.90%、9.02%;F1、F2杂种间籽棉产量、皮棉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89和0.3787。表型遗传距离、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F1、F2产量性状表现及杂种优势之间的相关程度偏低,试验材料的选择也直接影响着它们之间的相关。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中国玉米遗传多样性、杂种优势及杂种产量的预测、目标基因和QTL定位、DNA指纹图谱构建和杂交种子纯度鉴定等研究方面的应用。认为分子标记技术在以下方面将具有广阔的前景:(1)在玉米特用种质资源的发现、鉴定、分类整理和开发利用上,应用分子标记技术,能进一步挖掘与玉米高产、优质、高抗有关的基因性状,从而进行基因的定位和标记,提高玉米育种的效率。(2)运用该技术对玉米抗病、抗虫、抗涝、抗旱等抗逆性基因进行精确定位,为这些抗逆基因的克隆、转化及利用打下良好基础,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加快育种进程。(3)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以及玉米DNA指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其检测技术将逐步程序化、简单化和自动化,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经济、迅速、准确的鉴定和检测玉米自交系或杂交种的纯度及真伪,为品种保护和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异常点对小麦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间最优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10个小麦品种和按双列杂交配制的45个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异常点对小麦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间最优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异常点对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间最优关系影响较大,随着样本容量增加,其影响逐渐减弱,仅对最优关系的形式和拟合程度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10个小麦和按双列杂交配制的45个组合为材料,用近代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不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玩具实关系进行了逼近。并用报道的玉米,棉花和水稻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关系的最优拟合形式为Y=ax^be^cx,讨论了异常点,样本容量和数据结构对拟合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茄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4*4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茄子遗传距离与杂种8个性状及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杂种性状间的关系较复杂,直线相关,曲线相关不相关3种关系都存在,因此在现阶段,安全遗传距离代替传统方法对亲本进行选择选配还是不太现实的。 相似文献
19.
小麦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单株籽粒产量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耀廷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4)
依据12个杂种组合及其亲本在二年内八个环境的综合表现,对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为,亲本间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不显著。性状的筛选和主成份的选取,对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大。多年多点试验的基因型值相关矩阵是遗传相关矩阵的渐近值。遗传距离作为预测杂种优势的一种可靠指标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应用SSR标记遗传距离预测辣椒杂种优势的可行性,实现辣椒杂种优势早期预测。[方法]以10个辣椒自育亲本为试验材料,按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25个杂交组合,利用SSR标记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供试亲本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13~0.33内变化,平均遗传距离为0.25,表明了供试亲本之间遗传差异不明显,亲缘关系较近。SSR分子标遗传距离与单株挂果数、单株产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其他各性状无相关性差异。[结论]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辣椒亲本间遗传距离越大,其组配的杂交组合获强优势组合的产量越高;亲本间遗传距离越小,其组配的杂交组合获强优势组合的产量越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