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解剖了5头3月龄猪尸体交感神经的交通支。在胸1~14,腰1~3节段每一脊神经都有二条交通支;腰4~6,荐1~4节段各只有一条交通支;仅在腰2~3节段,有斜交通支;荐段有横交通支。在胸、腰段二交通支,多数取前后位置,仅少数只分深浅。前支或深支细,与脊神经的连接点距椎弓孔或椎间孔较近;后支或浅支较粗,与脊神经的连接点距椎弓孔或椎间孔较远。胸、腰段交通支的分支类型与马和驴的交通支相似。  相似文献   

2.
鸡肝脏交感传入神经元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霍乱毒素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CT-HRP)逆行追踪法,研究了支配家禽肝脏的交感传入神经元定位。选用体重1.5 kg~2.5 kg的成年母鸡7只,将CT-HRP溶液注入肝门区,动物存活3 d~4 d后,经左心室灌流固定,取胸、腰和荐段各脊神经节,制成50μm的连续冰冻切片,TMB法呈色反应,置明视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结果发现,支配鸡肝脏的交感传入神经元胞体位于T2~T7脊神经节,其峰值位于T5、T6脊神经节。说明支配鸡肝脏的交感传入神经元胞体仅位于胸段脊神经节。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观察6匹成年马、驴尸体的交通支。在胸1-4(5),腰4-5(6)节段有一条交通支;自胸5(6)至腰(3)节段有二条交通支。仅在马、驴腰(2-3)节段,有斜支。交通支的前支较细,与脊神经的连接点在多数节段距离椎间孔较近,主要含无髓纤维,属于灰交通支。后支较粗,与脊神经的连接点距离椎间孔较远,主要含有髓纤维,属于白交通支。斜支主要为有髓纤维,也属于白交通支。交通支有分支,可归纳出三种分支类型(前支有分支,后支无分支;后支有分支,前支无分支;前支和后支均有分支)。  相似文献   

4.
本报告记载了缺后肢畸胎猪的脊髓腰膨大内部结构异变。连续切片研究表明,腰膨大腹角外侧灰质面积显著缩小,背外侧群、中外侧群及中央群、腹外侧群均消失。腹角外侧的运动细胞数减少约2.9倍。缺后肢而引起的腰膨大异变,说明中枢的发育同周围器官的发展是相互连系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霍乱毒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法,逆行追踪鸡输卵管蛋白分泌部初级感觉神经元位置。结果显示,两侧颈静脉神经节,结状神经节以及颈12至腰茬12脊神经节出现标记细胞,左侧的标记细胞明显多于右侧。在脊神经节的分布区域内,有两个相对集中区,分别位于胸5至腰茬2和腰荐8至腰荐10。  相似文献   

6.
刘英 《中国兽医科技》1995,25(12):14-15
用体重1.0-2.5kg的成年母鸡9只,将辣根过氧化物酶分别注入腺胃和肌胃后2-4d,经心室灌流固定,取双侧颈、胸、腰段各脊神经节,制成50μm厚的连纽冰冻切片,TM法反应呈色,明视野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腺胃的脊神经感觉神经元标记细胞位于T1-T5脊神经节峰值在T3脊神经节。  相似文献   

7.
用微电泳和微量进样技术将HRP引入麻鸭、鹅、鸡、鸽子和鹌鹑脊髓的颈中部、颈膨大和腰膨大一侧灰质中,冰冻切片,BDHC法显色,中性红复染。结果,5种动物下丘脑的双侧室旁核内均发现大量标记细胞;同侧标记细胞数多于对侧;标记细胞密集于第3脑室两侧壁的背外侧,形态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胞体直径为20~35μm。本研究结果表明,禽类下丘脑的室旁核可向脊髓发出直接投射,这一直接传导通路呈双侧性投射,但以向同侧脊髓投射占优势,该通路投射的范围广泛分布于脊髓的颈、胸、腰段。  相似文献   

8.
用11头小猪做实验,以8%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水溶液100微升,注入膈的一侧,研究膈神经及肋间神经膈支的节段分布,结果如下: 1.猪膈神经的节段分布,主要位于C_4~C_6;肋间神经膈支则位于T_6~T_(14)。 2.膈神经被标记的神经元,主要位于C_4~C_6节脊髓及相应的背根节内,其中运动神经元占78%,感觉神经元只占22%。 3.膈运动核位于C_4~C_6节脊髓灰质腹角的内、外侧柱之间,少数例子向前可达C_3。 4.肋间神经膈支被标记的感觉神经元,位于T_6~T_(14)的背根节内。 5.膈的传入神经纤维来自肋间神经的占70%,而来自膈神经的只占30%。 6.分布到膈的交感纤维,来自星状神经节及第二胸神经节。  相似文献   

9.
采用霍乱毒素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标记法,逆行追踪鸡输卵管蛋白分泌部初级感觉神经元位置。结果显示,两侧颈静脉神经节、结状神经节以及颈12至腰荐12脊神经节出现标记细胞,左侧的标记细胞明显多于右侧。在脊神经节的分布区域内,有两个相对集中区,分别位于胸5至腰荐2和腰荐8至腰荐10。颈静脉节和结状节的标记细胞数量比脊神经节的少。表明,鸡输卵管虽属单侧发育器官,但其蛋白分泌部接受双侧感觉神经的分布,只是以同侧(左侧)神经支配为主;感觉神经既经脊神经途径传入,也由迷走途径传入,但以前者为主,文中还对交感与副交感传入途径的优势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用实验用家兔25只,以HRP法研究了家兔小结肠及关元俞穴区传入神经原的节段性分布。结果,被标记的小结肠传入神经原胞体位于T_6~Co_1段脊神经节中,且多集中于L_1~L_5和S_3~Co_1两部分.两部之间出现少标记细胞区或无标记细胞区,表明小结肠各部的感觉神经纤维,均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途径传入脊髓.但从数量上分所,小结肠前部以伴随交感神经传入途径为主,后部则以伴随副交感神经传入途径为主。被标记的关元俞穴区传入神经原的胞体位于T_7~L_4段脊神经节内,多集中于T_3~L_2段。小结肠及关元俞穴区传入神经原胞体在T_7~L_4段脊神经节相重合.  相似文献   

11.
以33%的HRP(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射于11头幼猪脊髓颈、腰膨大一侧灰质,联大茴香胺绿色反应呈色,逆行追踪了中脑网状结构向脊髓投射的起源部位,证明其起源部位为中脑楔形核,发出同侧投射纤维,达脊髓颈膨大。  相似文献   

12.
IFN-γ在大鼠腰骶髓段脊髓内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探讨免疫-神经-内分泌三大系统之间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大鼠腰骶髓段脊髓内IFN-γ样免疫反应产物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FN-γ样免疫反应产物广泛分布于腰骶髓段脊髓各板层,其中背角I、Ⅱ、Ⅲ层,中间带骶髓副交感运动核、后连合核,腹角Ⅸ层内可见到较高密度的阳性胞体和树突。中间带和腹角内的阳性胞体的树突还伸向外侧索和腹索,有时可达脊髓边缘。本试验证明了IFN-γ在腰骶髓段脊髓内的分布,从而在细胞水平为“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学说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HRP法对20例家兔一侧“耳丁”穴区的神经分布及与中枢神经系的联系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1)C_(1-5)(主要是C_(2-4))脊神经节、三叉神经半月状神经节、迷走神经颈静脉神经节以及交感神经的星状神经节和颈前神经节均出现标记细胞。其中以小型细胞为主,中型次之,大型最少。(2)C_(1-3)段脊髓背农Ⅰ~Ⅳ层出现较明显的标记终枝,尤以第Ⅱ层最密集。(3)延髓三叉神经脊束核和楔内核出现效量不等的标记终枝。脊束核内以胶状质亚核最密集。(4)面神经核出现大量标记细胞。此外,适当延长反应时间,可加强标记终枝和纤维。  相似文献   

14.
采用HRP逆行追踪法,对25例北京鸭迷走背核直接投射到脊髓的传导通路的起始部位进行了研究。乌拉坦(Urethane)静脉注射麻醉动物,分别在脊髓的颈中部(C7)、颈膨大部和腰膨大部注时30~50%HRP,灌流固定,取脑做冰冻连续切片,蓝色反应显色,中性红复染,镜检。实验结果:单侧脊髓注射HRP后,在延髓的闩后部分,双侧的迷走背核内发现了标记细胞,对侧的标记细胞数量多于同侧。此外,双侧的疑核和孤束核也有一些标记细胞。在颈中部脊髓引入HRP后,出现的标记细胞较多;在颈膨大部引入HRP后,出现的标记细胞较少;在腰膨大部引入HRP后,迷走背核内不出现标记细胞,而疑核和孤束核仍有少量标记细胞。本文对禽类迷走背核和疑核至脊髓的直接传导通路,结合哺乳类的有关资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脊髓蛛网膜下腔穿刺将造影剂注入椎管 ,分别对 1 6只不同年龄犬行欧乃派克 ( omnipaque,每毫升含碘 30 0 mg)脊髓造影 ,对 1 1只犬行碘化油 (含碘 4 0 % )脊髓造影。造影后拍摄颈段、胸段、腰荐段正、侧位脊髓造影照片并评定造影结果 ,研究比较水溶性造影剂欧乃派克和脂溶性造影剂碘化油用于不同年龄犬的脊髓造影技术 ,分析了犬正常脊髓造影影像。研究表明 ,每毫升含碘 30 0 mg的欧乃派克可安全地用于犬的脊髓造影 ;不同年龄犬造影剂用量相同 ,每公斤体重 0 .4 5m L时全段脊髓同时清楚显示 ,0 .30 m L时局部 (颈段、胸段或腰荐段 )脊髓显示清楚 ,0 .2 0 m L以下时脊髓显示较模糊。碘化油毒副作用较大 ,不宜再用于犬的脊髓造影  相似文献   

16.
用HRP方法研究10只家兔桡神经感觉和运动神经元胞体的形态和位置。结果:桡神经感觉神经元主要集中于C_7、C_8和Th_1脊神经节内,其次位于C_6和Th_2脊神经节内;其胞体多呈圆形和椭圆形,在形态上分为大、中、小三型,以中型细胞为主。桡神经运动神经元大部分位于脊髓颈膨大C_7、C_8和Th_1灰质第九板层区域的外侧组;胞体呈星状、三角形、梭形和椭圆形等,多数为较大多极神经元,少数为小型多极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选用健康家兔31只,分组用HRP和CT—HRP法研究了家兔大结肠及三焦俞穴区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结果:大结肠传入神经元胞体弥散性分布于双侧T_2~Co_1脊神经节和左、右迷走神经结状节内,脊神经节的标记细胞主要集中于T_(12)~L_4,高峰节段为L_1和L_2,L_7~S_1段为少标记或无标记细胞区;从标记细胞的数量看,大结肠的神经传入途径以伴随交感神经传入为主,随副交感神经传入的纤维以迷走神经传入途径为主;脊神经节内的标记细胞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以中、小型细胞为主,大型细胞较少。迷走神经结状节内的标记细胞均为中、小型细胞,以小型细胞为多;三焦俞穴区传入神经元胞体位于T_8~L_4脊神经节内,多集中于T_11~L_3,其传入纤维投射到T_11~L_3,段脊髓的第Ⅰ~Ⅳ层,以Ⅱ、Ⅲ层最为密集;大结肠与三焦俞穴区传入神经元胞体在T_8~L_4脊神经节内重合,其主峰值范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正>1流行特点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2~3月龄的仔猪,通过消化道传染。本病在夏、秋季节发病较多,易呈地方性流行。2临床症状急性型。病猪的一般症状与猪瘟相似,多在流行初期突然死亡。病猪体温升高到42℃以上,常不体现任何症状,在短时间内死亡。亚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到42℃以上,发病2~3天以后,在猪的胸、腹、背、腰、颈及大腿等处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疹块,其形状多为方形或菱形,  相似文献   

19.
用HRP法,逆行追踪了54例北京鸭下行投射到脊髓的神经纤维的起始部位。用乌拉坦麻醉,分别在脊髓的C_7、颈膨大或腰膨大部注射30~50%HRP,灌流固定,取脑做冰冻连续切片。蓝色反应显色,中性红复染,镜检。实验结果,各脑区出现的标记细胞主要位于同侧,对侧较少。而红核内的标记细胞绝大多数分布于对侧,同侧极少。在其它部位,同侧前庭外侧核中,标记细胞较多,双侧的前庭内侧核和对侧的前庭降核中标记细胞极少。对侧小脑内侧核中有较多的标记细胞,对侧小脑皮质的蒲金野细胞层也有少量标记细胞。脑桥和延髓的外侧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及延髓中央核均有标记细胞。中缝核有大量标记细胞。另外,下丘脑室旁核及其腹侧和腹外侧的内细胞层和外细胞层,也有标记。在迷走背核、疑核、孤束核、蓝斑及蓝斑下核都有直接到脊髓的投射。在大脑各部和中脑顶盖内未见到标记细胞。本文结合哺乳类和某些禽类的资料与北京鸭的下行传导通路的起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北京鸭具有与哺乳类相似的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小脑脊髓束、中缝脊髓束及孤束核脊髓束,而没有大脑皮质脊髓束和顶盖脊髓束。本文中的发现,迷走背核、疑核和小脑皮质向脊髓的直接投射,尚未见过报道。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微电泳技术,将30%辣根过氧化物酶分别引入北京鸭、麻鸭、鹅、鸡、鸽和鹌鹑的脊髓颈中部、颈膨大部和腰膨大部的一侧灰质中,灌流固定、冰冻连续切片、BDHC法显色,中性红复染,明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并摄影。研究结果:家禽的疑核位于延髓的近腹外侧网状结构中,纵贯延髓的全长,尾端与副神经的脊髓核相连续,细胞呈弥散性分布,多数为大型神经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