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鸽的副伤寒     
鸽的副伤寒又称沙门氏杆菌病,是鸽的一种常见传染病。近年来我们发现不少肉用型鸽场发生本病,并从6个不同鸽场的病鸽中分离到6株沙门氏杆菌,皆属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现将情况介绍于下: 一、流行情况从广东省6个肉用型鸽场流行情况来看,本病全年皆有发生,大小鸽均可发病。本病的发生多由于买入病鸽或康复的排菌鸽  相似文献   

2.
鸽沙门氏杆菌病又称鸽副伤寒 ,病原主要是鼠伤寒沙门氏杆菌中一种哥本哈根变种。东莞自 80年代末和 90年代初兴起了养鸽业 ,办起了不少新鸽场 ,老鸽场也不断更新换种扩大 ,因此 ,从美国、澳洲、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及省内外大量引入青年种鸽。从此鸽沙门氏杆菌不断在东莞许多鸽场发生和蔓延。据报导 ,东莞 1 983~ 1 990年经细菌学检验证实 ,流行本病的鸽场才 1个。如今 ,该病已是鸽的一种常见传染病。虽然该病的病死率不高 ,但也严重影响着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1 999年 5月上旬 ,东莞某鸽场突然发生一种病情急、传染快和死亡率较高的传染…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某大型鸽场发生以神经症状、拉绿色或白色稀便、出血性肠炎和肝肿大出血为特征的传染病,共死鸽3 00O羽,随后检查多批由该场及郊县送检的病、死鸽及血清,证明了引起鸽死亡的主要传染病是鸽巴氏杆菌病和沙门氏杆菌病。为了解河南省鸽群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对多批送检的病、死鸽及血清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动物接种试验和抗体检查,查明了引起鸽死亡的主要传染病,并用分离的病原制成疫苗进行防制,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4.
沙门氏杆菌病又名副伤寒,此病是鸽的一种常见疾病。据报道,城市饲养的鸽约有20%是无临诊症状的隐性带菌者。能引起家禽沙门氏杆菌感染的大多数病原菌如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加利福尼亚沙门氏杆菌、马流产沙门氏杆菌、鸭沙门氏杆菌、奥兰宁堡沙门氏杆  相似文献   

5.
禽沙门氏杆菌病,又称禽副伤寒,是一种较为普遍、而且常常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有关鸡、火鸡和鸭等家禽沙门氏杆菌病的研究报告极多。鸽的沙门氏杆菌病,国外虽亦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对其发病机理仍未充分阐明。在国内,则尚未见有关鸽沙门氏杆菌病的研究报道。我们在对广东地区鸽沙门氏杆菌病的调查及对其病原特性研究的基  相似文献   

6.
兔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及球虫混合感染的诊断郑州牧专基础部450045赵桢芬,轩庆丰1994年3月某兔场爆发疫病,综合鉴定结果为兔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及球虫混合感染所致。一发病情况某新建兔场有1100只兔,仔兔断奶后均接种过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  相似文献   

7.
我们曾对发生过大肠杆菌病的一个鸽场的一群病鸽进行诊断。该鸽群共有1000对,40日龄,从外地引进后数天即见发病,日死亡一般为6—7只,半个月共死亡120只。从送检的三只病死鸽中分离得三株沙门氏杆菌。对小白鼠皆有致病性。兹将诊断情况简报如下。一、症状和病变1.症状:病鸽体温多在42.5—43.5℃间,腹泻,有的呈水泻,粪便绿色、有臭味。  相似文献   

8.
1 鸽副伤寒病 1.1鸽副伤寒病的危害 鸽副伤寒病是由有运动能力的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该病传染力、致病力强,可以使鸽的胚胎和包括幼鸽、青年鸽、生产种鸽在内的所有不同年龄段的鸽感染发病。对胚胎可以引起100%死胚;对幼鸽可以造成80%的死亡率;对生产种鸽一般呈慢性经过,可造成受精率下降甚至下蛋终止,并长期排毒污染鸽场,使该病长期得不到尽化。如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种鸽最后也可能因衰竭而死亡。该病是鸽场的常见传染病,若长期存在这种传染病,会严重影响鸽场乳鸽的产出率,进而影响鸽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马流产沙门氏杆菌病是危害马匹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以妊娠母马突然发生流产,初生幼驹发生幼驹沙门氏杆菌病,日龄长的幼驹发生关节炎、滑液囊类等为特征。上述各病征总称为副伤寒。我场仅1971—1986年由马流产沙门氏杆菌所引起的初生幼驹的马流产沙门氏杆菌病(有的称之为幼驹脓毒败血症)达54匹,给养马业带来很大的损失,报告如下。流行病学调查一、一般情况:1971年至1986年共产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对鸽沙门氏杆菌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试验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黄连、黄柏、连翘、诃子、黄芩、鱼腥草、金银花、五倍子、石榴皮、白头翁、板蓝根、大青叶、栀子、蒲公英、菊花、天葵、紫花地丁等17味单药以及5组复方水煎剂对鸽沙门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测定各单味药物以及复方水煎剂对鸽沙门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五倍子、石榴皮、黄芩、天葵等4味单药对鸽沙门氏杆菌敏感性极高,抑菌圈直径均在15 mm以上,MIC和MBC均为0.015 6~0.062 5 g/mL。5组复方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方5效果最好,MIC为0.015 6 g/mL,MBC为0.031 3 g/mL;方2、方3、方4次之,MIC、MBC均为0.031 3 g/mL;方1抑菌效果略差,MIC为0.062 5 g/mL,MBC为0.125 g/mL。说明五倍子、石榴皮等4味单药及由其组成的5组复方对鸽沙门氏杆菌均有中度或高度的抑菌作用,方5可作为临床防治鸽沙门氏杆菌病的备选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