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梨軍配虫最喜为害梨与苹果的葉片是梨与苹果的嚴重而且普遍發生的害虫之一。 2.在華中農学院之校区內發現有兩种軍配虫: (一) 梨軍配虫,St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cya (二) 柳樹軍配虫,(学名未定)主要为害柳樹 3.梨軍配虫一年發生五代以未交配之成虫在当陽避風較干燥之枯枝落葉雜草樹干老樹皮的縫隙以及樹冠之表土下越冬。 4.梨軍配虫性喜高溫和比較干燥的气候,在夏秋气溫高之时,發生速度快,最易猖獗成灾。 5.在防治方面:清園工作是基本的防治法,在活动时期亦要注意藥剂防治特別是在越冬成虫活动盛期与若虫發生盛期噴射藥剂能收到好的效果,在使用藥剂的种類方面我們認为六六六是防治梨軍配虫有效而且經济的藥剂。  相似文献   

2.
1.本試驗于1954—1955年在杭州華家池浙江農学院農場進行。2.玉米螟一般形态作了簡單的記述。幼虫各分期形态的記載可供作区別令期的資料。3.玉米螟在杭州地区一年發生四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稈越冬,越冬死亡率在5月中旬为最高达27.27%,成虫都在晚上活动,產卵在玉米叶背面主脈附近,离叶尖20—30厘米处最多,幼虫孵化在上午9—11时左右。4.春玉米可用1%可湿性DDT乳剂和0.125%r可湿性六六六噴射。第一次每畝用100市斤,第二次每畝用150市斤。在螟蛾盛發期施用效果顯著。5.玉米播种試驗說明在7月中旬播种的螟災比較輕,主要原因是由于7中旬以后玉米螟卵塊赤眼蜂的寄生率提高至97%以上。  相似文献   

3.
正松梢螟又名松梢斑螟,主要为害马尾松、油松、黑松、华山松等树木松梢,造成枯梢,尤以幼龄苗木顶梢受害最重,影响苗木的生长,降低木材利用价值和绿化观赏效果。一年两代,以幼虫在被害枝梢的蛀道内或在球果、枝条基部的伤口内越冬,次年3月下旬至4月初越冬幼虫开始在被害梢内继续向下蛀食,一部分转移为害新梢。5月上旬幼虫陆续老熟,在被害梢内作茧化蛹。5月下旬羽化。产卵于嫩针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中华松梢蚧的危害症状,描述了中华松梢蚧的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弄清了中华松梢蚧在三门峡地区每年发生1代,以初龄或2龄无肢若虫在当年生的针叶上越冬,越冬若虫开始活动为害,4月下旬成虫出现,卵盛期在5月中旬,6月上旬末为若虫孵化盛期,7月上旬至8月上旬若虫进入滞育期,8月下旬1龄固定若虫脱皮进入2龄期,为害至10月中旬逐渐进入越冬期。该虫的雄成虫羽化后短时间内即可交尾后即死亡;其幼虫只为害当年新针叶,以3龄雄若虫出壳后在树干基部的树皮裂缝、杂草、松针下及石块下结茧化蛹,中华松针蚧种群数量依次为中层下层上层,中层与上层、下层与上层间的虫量差异达十分显著和显著水平;在水平方向上,东、西、南、北4个方位间的虫量分布无明显变化规律,其差异不显著;对糖醋液无趋性,对黄色趋性较强。采用40%杀扑磷1 000-2 000倍超低容量弥雾对中华松梢蚧有较好防治。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松纵坑切梢小蠹(Blastophagus piniperda L.)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初步结果:在昆明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无明显冬蛰现象;部分越冬成虫两次侵蛀寄主树干繁殖,产生妹姊世代,树皮下各虫态群体峰期为2—4月。火烧迹地等易导致为小蠹虫源。反常的初春低温可造成60%以上的幼虫死亡;一种谷盗(Temnochila sp.)对寄主内小蠹种群的捕食率达53.8%。在合理落实营林管理,促进林分正常生长的基础上,做好经常性的虫情监测,经过清理蠹害虫源(特别包括新侵害木),以期小蠹种群长期处于经济为害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6.
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为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同时也是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该虫在安徽省1a发生1代,以3、4龄幼虫在树干皮下或木质部内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取食,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出孔,盛期为6月中、下旬;出孔成虫靠爬行与飞翔扩散,大都到树冠上部取食当年生至2年生枝条嫩梢、树皮进行补充营养,同时传播线虫.其后13-21d进行交配与产卵,产卵其6月中旬-9月上旬.幼虫取食到11月下旬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7.
五、摘要 1.茶小簑蛾是茶树上的一种主要害虫,我国台灣、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茶区均常發生。幼虫食害茶叢叶片、小枝皮層和果皮,因此茶叶的常年損失达10—50%。 2.該虫在杭州年生二代,3月中旬到5月下旬和6月中旬到8月中旬为害茶叢,3—5月間最为严重;以3龄或4龄幼虫在茶叢上越多,賴幼虫爬行,吐絲和人工移植茶叢或茶苗傳播,在茶园中多系局部为害,扩散力不大。 3.成虫雌雄異态,雄蛾日間活动,雌虫似蛆狀,終生藏于囊內,卵产在护囊内。幼虫孵化离开母囊后即能制囊以藏身,囊外附有茶叶和小枝皮的碎片;活动时背負护囊迁移和取食,日光照射时幼虫躲在叶背和茶叢間。 4.在采茶結束和茶芽休眠时噴用6%可湿性666的200—400倍液,基本上能抑制此虫發生;采茶时噴用除虫菊或魚藤肥皂液;噴用时药液約需比一般增加一倍左右。此外必須配合人工捕捉虫囊和保护寄生蜂。最好在5月到6月上旬間和7月中旬到8月中旬間采摘早期挂起的虫囊。  相似文献   

8.
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一个珍贵用材树种,受荔枝异形小卷蛾(Cryptophlebia ombrodelta)蛀梢危害严重。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生活史及各发育阶段特征,分析其各幼虫龄期特征及其在格木嫩梢的为害习性。实验室条件下,荔枝异形小卷蛾卵的发育历期平均为3.72 d,其孵化可全天发生;幼虫平均为20.43 d,可划分为5个龄期,各龄期头壳宽度和发育时间均随龄期上升呈指数增加;预蛹平均为3.28 d,蛹历期平均为8.67 d,14:00-16:00为蛹羽化高峰期;成虫寿命平均为9.38 d,雌虫寿命大于雄虫;一个世代约45.48 d。在广东省中部格木人工林内1 a可发生5代,第1代幼虫在3月中旬开始出现,4月中旬化蛹,4月下旬见成虫;第2~4代幼虫分别出现的时间为5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中旬,第5代从9月下旬持续至翌年3月,在格木人工林其通常以幼虫在其枝梢内越冬,有世代重叠现象。该虫在格木人工林内可大面积持续发生,同时为害多个嫩梢,幼虫钻蛀孔道长度平均为67.22 mm,为害高峰期为6-7月,即第2、3代为害最严重。基于荔枝异形小卷蛾生活史和格木生物学特性,探讨其防控方法及可行性,为开展格木人工林蛀梢害虫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黄胸木蠹蛾(Cossus chinensis Rothsch)属鳞翅目木蠹蛾科,在昆明地区与橙斑白条天牛混合为害十分猖獗,曾使园林树木严重损失。主要危害柳树,有时也加害于柿树、金圈子、刺槐及杨树。幼虫蛀食韧皮部,蛀成纵横交错的不规则坑道,造成树木机械损伤以至导致溃疡,严重影响树木水分和养分的输导,使树势衰弱形成枯梢秃顶,进而造成枝干腐朽,最后整株枯死。该虫在昆明及滇中地区两年一代,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3、4月间在蛀道内化蛹,以后羽化并交尾产卵,幼虫孵出后又继续钻,蛀连续多年危害直到寄主死亡为止。防治措施 1.砍除受害枯萎大枝,伐除被害严重的濒死木,立即杀死其中全部害虫,杜绝虫源。 2.加强抚育管理,搞好林地卫生,防止机械损伤,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增强树木抗虫力。 3.成虫羽化期,利用其趋光性,点黑光灯诱杀成虫。 4.成虫产卵及幼虫孵化期喷洒乐果、磷胺、杀螟松或敌敌畏1000~2000倍液杀卵及初孵幼虫。 5.幼虫初蛀期用毛笔蘸速灭杀丁、磷胺、杀螟松及乐果乳剂加煤油点蛀孔杀初蛀幼虫。 6.用棉球浸速灭杀丁、乐果、杀螟松、磷胺及敌敌畏等药剂的10~100倍液塞蛀孔,然后用粘泥或沙灰水泥堵孔口,薰杀深蛀幼虫。 7.用呋喃丹颗粒剂埋于被害植株根际,使用其内吸杀虫作用毒杀钻蛀幼虫。用量为每株500~1000g(该法在老龄树上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云南松梢木蠹象生物学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云南松梢木蠹象(Pissodes sp.)是云南省新发现的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幼树的蛀梢害虫,在昆明地区仅分布于嵩明县大哨乡海拔2200~2600m10年生云南松林中,面积351hm^2,受害株率37.1%,该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或近老熟幼虫在受害枝干内越冬。3月开始化蛹,5月上旬始有成虫羽化扬飞,在当年生枝梢上补充营养,并在2~3年生枝条上产卵,6~8月为产卵期,6月幼虫开始孵化。发现该虫天敌茧蜂1种(Bracon sp),寄生率为1.6%~33.0%,提出以清理虫害木为主结合化防(成虫补充营养期)的防治方法,清理最佳时期为4月中、下旬;1995~1997年开展了3年的防治,并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黄褐天幕毛虫该虫在和田、喀什及克孜勒苏州等地均有发生,但以和田地区较为严重,主要危害叶片。(一)危害症状黄褐天幕毛虫一年发生一代,春季果树发芽后幼虫从卵壳里爬出,出壳期比较整齐,大部集中在3~5天内。出壳后的幼虫在卵壳附近的嫩叶上为害。5月中上旬转移到小枝分权处吐丝结网,继续为害叶片。5月底幼虫老熟,多在叶背、树干附近杂草、树皮缝隙吐丝结茧化蛹。蛹期12~15天,成虫发生盛期6月中旬。成虫羽化后交尾产卵。每头雌虫产卵480粒左右,多产于当年生枝条上。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虫卵圆柱形,每200~300粒紧密粘结在一起,环绕在小枝上,如“顶针”状。(二)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果树冬剪时,剪掉一年生枝上的卵块,集中烧毁。春季幼虫在树上结的网幕显而易见,在幼虫分散以前集中捕杀。2、药剂防治关键时期是幼虫出壳后到分散为害以前。喷洒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或50%杀螟硫磷乳剂1000倍。二、小蠹虫(皱小蠹)该虫在和田、喀什、克孜勒苏州、阿克苏及巴音郭楞州轮台县均有发生。该虫除了为害杏,也为害李、核桃、苹果、梨、桃等。20世纪70年代末在喀什大量发生,80年代末在库车县的杏树上为害严重。近年来,和田地区皮山县、墨玉县及策勒县等地都有发生。(一)危害症状成虫体长2.3~2.8mm,从枝干的树皮蛀入内部,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蛀食,造成树体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受到阻碍,并引起流胶病,轻者影响树势和产量,重者则整株死亡。从枝干的树皮上可看到多处针眼大小的洞。小蠹虫在3月中旬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