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岭南地区最早引入欧式园林要素的是广州沙面的洋房花园,如拱形门窗、铁枝花纹栏杆、彩绘玻璃等。但这些要素的引入并没有完全颠覆岭南园林以中国山水文化为主导的审美情结。广州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梅州人境庐、桂林雁山园等都是晚清时期的岭南园林代表作品,因山水文化及山水美学思想的影响,它们均体现出"接近自然"的审美特点,同时寄托出园主人淡泊明志、超脱凡俗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岭南园林以求实兼蓄、精巧秀丽的特质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其不同时期的造园创作都有传承和创新。借创作岭南和园为契机,梳理现存的广府岭南园林实例,发现岭南园林的风格和形式既有统一的传承,又在明清、清末民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4个历史阶段各具时代特色。顺德北滘岭南和园的设计探索,以“山水、街市、人家”为主题,遵循“北山南水、负阴抱阳”的传统山水格局,荟萃4个历史阶段的岭南园林设计语汇,创作“和园六景”,描绘了一幅自然山水与城市和谐共融的水乡生活画卷,探索了岭南园林精髓的传承和设计手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基于营境学的视角,以历史维度、主客互动、思维方法、设计路径、文化比较等多个维度,对传统园林进行再认知,梳理其生成内在逻辑,剖析其现代转型的困境,从而可寻到传统园林现代性的实践路径。于此,加强对中国传统园林人境合一的复合机制理论研究,继承辩证的综合性思维和因地制宜手法,践行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所形成的营境智慧,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岭南山茶花产业的进一步开发,从园林应用角度,通过调查分析,梳理岭南山茶花类群的乡土物种及适宜品种资源;依据其资源特性,从适宜生境、适宜视境、植物组群、花文化的角度,探讨山茶花配置手法及要点,营造岭南地域特色的山茶花景观。  相似文献   

5.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将设计理论与思想融入到实际的园林设计与建设中。此文共分六部分:园林设计的概念及原则;艺术设计:园林设计的目标;园林设计理论要点:园林的设计离不开植物造景和结束语作以简述。  相似文献   

6.
蓝蕾 《广东园林》2020,42(2):81-86
注重充分运用地域文化,是当代园林设计挖掘内涵和提升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清湖位于深圳市龙华城区核心地带,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地域文化。清湖文化公园以景观提升为契机,通过提取与凝练地域文化,将公园划分为“鹤舞清湖”“探花归田”“三界茗诗”“立庙赐福”4 个景观主题分区,其中充分运用地域文化着重在“鹤舞清湖”分区构建月季花卉主题园。通过以当代园林设计手法挖掘内涵和提升价值的途径,将传统的岭南园林与现代月季景观有机结合,匠造“月季簇放粤园里,瑞鹤飞舞清湖中”的现代岭南风韵的精品花卉主题园,实现了生境、画境、意境“三境”高度融合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7.
岭南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细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璐 《广东园林》2008,30(3):5-7
提出景观设计中细部设计的重要意义,用细部研究的相关理论以清晖园为例分析岭南古典园林的细部的特征和内容,进一步明确细部设计的来源以及所其产生的美学特征,寻找将传统的细部设计运用到当代岭南园林设计中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燕  芦建国 《广东园林》2008,30(1):14-17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审美特征,也是构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寺庙园林中植物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意境的基本概念和营造手法,指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意境的营造特点是从“有我之境”上升到“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9.
岭南园林植物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地区具丰富的园林观赏植物资源,岭南园林中对植物的选择运用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社会经济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分不开的,形成了独特的本土风格。本文通过对岭南园林中运用的植物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出岭南园林植物应用具热带性、乡土性、实用性、观赏性、兼容性、开放性及宗教性等特点。并对今后岭南园林建设中植物选择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参与性设计的概念出发,根据参与深度、节点和效果的不同,对参与性造景设计进行分层解析,并借此透视了中国传统园林中广泛存在的参与性造景设计。相较于现代园林设计,传统园林参与性造景设计强调的是人与景之间的情感交流、精神共鸣,因此,现代园林设计中可以借鉴此类设计方法,来提升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和景境品质。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对园林设计的审美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为了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国内许多城市设计建造出各具特色的公共园林,借此树立良好的城市文化品牌形象。在园林设计中,景观建筑设计是其核心构成部分,园林设计师通过运用自身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并结合个人审美和对园林景观建筑进行设计,即是园林设计创新的模式。以苏州科技学院的师陶园为例,对其中的凉亭、走廊、阁楼的设计以及其中石文化艺术的融入进行了详尽分析,结果表明:其很好地体现了景观建筑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作用,期望能为我国现代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岭南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园林景观的审美要求也 日趋提升,而景石因其独特的趣味性、观赏性和生态性备受园林设计者的青睐。文章通过查阅文献、研究 史料,结合广州、深圳两市公园绿地中优秀的景石作品实例,归纳了现代岭南园林景石常见的应用形式及 置石手法,探究了景石与植物、水体、建筑、地形等园林要素的组合关系,最后总结出景石在现代岭南园 林中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化特征的岭南园林地域类型及其构成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总结岭南园林的文化风格基础上,阐述了岭南园林的地理分布与地域类型,并从山、水、石、建筑及植物5个方面深入分析岭南园林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中国传统园林注重意境的营造,与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密不可分。新中式园林承载了华夏儿女的文化情怀,融合传统中式园林优点,满足现代居住审美需求,以现代的材料、技术来营造具有中国东方文化底蕴的景观空间。以聚龙公馆环境园林设计为例,提出了设计构思,分析探讨了其对文化的营造与运用,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乡土植物在岭南园林创新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纯 《广东园林》2012,34(6):29-32
在解读岭南园林特点,分析岭南园林环境建设、景观建设和文化建设等途经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充分发挥乡土植物在岭南园林创新建设中的作用,科学合理开发应用乡土植物资源,同时进行观念创新、植物品种和种质资源创新、应用形式创新和种植养护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6.
依托城市森林特质培育广州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城市森林在改善居住环境、美化城市景观、提升绿色文化品味等方面的特质,以期培育有岭南特色的旅游文化、园林文化、花文化和树文化为主体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7.
广州:岭南园林的70、80、90——兼谈岭南园林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青 《广东园林》2012,34(6):14-19
文章简要介绍1970、80、90年代广州岭南园林的经典作品——兰圃、草暖公园和珠江公园,回顾过往50年广州现代岭南园林设计与建设的实践成果,并通过对这些园林作品的欣赏与分析来追溯和探讨真正的岭南园林精神与特色。  相似文献   

18.
植物是园林的主体,它为景观注入生机。植物配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渗透着人类的历史、文化、生活等诸多要素,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园林设计的灵魂。不同时期的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征,那么,现代园林设计中要如何选择和配置植物呢?  相似文献   

19.
第21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十香花苑"的建造构思源于广州名园"十香园"。"十香园"以香为媒,充分发挥了岭南地区香花植物的文化内涵。"十香花苑"沿承了"十香园"的文化传统,以10种香花为主题,营造出十大特色庭园。"十香花苑"所选择的香花植物多为岭南乡土品种,植物配置因地制宜,讲究与亭台、假山、水景的组合,力图呈现出多角度的可观赏性,凸显岭南园林文化的文化性、艺术性、乡土性、实用性、多样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马丽 《山西林业》2003,(1):12-13
进入21世纪,世界性的生态问题,已成为广大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生态意识的提高,使人们更加重视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城市园林绿化不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休憩游览的场所,而是人们生存、生活的最基本要求。因此,生态园林已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必然趋势。1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史简介园林是以植物、山石、水等主体,经过设计的居住范围内的空间变化。它集文化、艺术于一身,随着社会制度的演变、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逐步提高,园林的概念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园林设计开始从自然型向人工型转化。这时园林虽然有审美作用,但主要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