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旨在探究多砾石砂土膜下滴灌玉米的灌溉制度。以灌水定额为变量(30.0 mm、37.5 mm、45.0 mm、52.5 mm和60.0 mm),显著性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为手段,进行膜下滴灌玉米的灌溉试验。结果表明:显著性分析结合生长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52.5 mm灌水定额适宜膜下滴灌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茎粗的生长;模糊综合评判确定52.5与60 mm灌水定额最有利。通过显著性分析发现灌水定额的增加对灌溉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灌水定额由30增加至45 mm处理间的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显著性差异(P< 0.05),但45至60 mm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模糊综合评判后发现,52.5 mm的灌水处理对膜下滴灌玉米的生长指标、增产指标与节水指标均最优。以节约水资源的理念出发,综合考虑膜下滴灌玉米的生长指标、产量及其构成,认为拔节期后灌水定额52.5 mm,灌溉定额472.5 mm的灌溉制度最适宜多砾石砂土膜下滴灌玉米种植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1999年进行的地膜玉米膜侧灌溉单因子灌水量对地膜玉米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地膜玉米的产量并不是与灌水量成正比增加。当灌水量较小时,玉米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灌水定额达到4800m^3/hm^2时,玉米各项考种指标达到最优,产量达最大值;其后如再增加灌水量时,玉米产量则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灌水和施氮对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垄膜沟灌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灌溉定额下垄膜沟灌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果,结果表明,施氮、灌水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均有重要影响。灌溉定额从3 600 m3/hm2增加到4 500 m3/hm2和在0~300 kg/hm2范围内增施氮肥,玉米穗粒数、千粒重增加、增产显著。增加灌水和减少施氮,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其中施N 300 kg/hm2、灌水定额为4 500 m3/hm2处理的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与最高产量处理施N 300 kg/hm2、灌水定额为5 400 m3/hm2相比,仅减产0.17%,减产差异不显著,且水分利用效率较施N 300 kg/hm2、灌水定额为5 400 m3/hm2处理提高了11.45%,节水900 m3/hm2。在河西走廊垄膜沟灌栽培条件下,可选择施N 300 kg/hm2和灌水4 500 m3/hm2为玉米的适宜氮肥用量和灌溉定额。玉米获得15 000 kg/hm2以上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180~390 kg/hm2,灌溉定额3 720~5 100 m3/hm2。  相似文献   

4.
不同灌水定额对膜下滴灌玉米耗水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灌水定额对阿勒泰多砾石砂土地区玉米耗水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小区对比的试验方法,分析30.0、37.5、45.0、52.5、60.0mm灌水定额对玉米耗水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各生育期耗水量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且以灌水定额45.0mm处理为界,高灌水处理与低灌水处理耗水量在喇叭口期-完熟期差异显著(P 0.05)。各生育期耗水量及耗水模数峰值均出现在抽雄散粉-乳熟期,在抽雄散粉期60.0mm灌水定额处理耗水量达到144.87mm,在抽雄散粉期-乳熟期应加强水分管理。灌水量越大,深层渗漏损失越严重;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均出现在52.5mm处理,且灌溉利用效率较大。试验分析认为在阿勒泰多砾石砂土地区52.5mm处理是利用效率与产量兼优的滴灌玉米灌水处理。  相似文献   

5.
在宁夏灌溉试验中心站内,开展了玉米覆膜种植条件下节水灌溉制度试验研究,根据试验观测结果分析,得出该地区适宜的灌溉制度为生育期灌水3~4次,灌溉定额200m^3/667m^2-300m^3/667m^2。  相似文献   

6.
膜下滴灌不同灌溉定额对土壤水盐分布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定额对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石羊河流域中游,通过2014-2015两年的灌溉试验,对春玉米生育期设置不同灌溉定额(4 800、4 200和3 600 m3·hm-2),测定0-100 cm土层内,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春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土壤全盐量在年内和年际间的变化,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随灌水定额的增加,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增加明显,当灌水定额从420 m3·hm-2增加到480 m3·hm-2时,春玉米吐丝扬花期0-60 cm土层平均含水率可保持在24.52%以上。在作物需水关键期,当灌水定额为480 m3·hm-2时,能明显增加深层土壤的蓄水量。当灌溉定额低于360 m3·hm-2时,灌水量严重不足,土壤水分亏缺明显。在非灌溉期,土壤盐分随水分蒸发在表层耕作土壤中积聚。垂直方向上,在0-40 cm土层发生积盐现象,80-100 cm土层发生脱盐现象。在灌溉期,在垂直方向上,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土壤淋洗深度呈增加的趋势。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0-20 cm土层土壤发生脱盐现象,40-100 cm土层发生积盐现象。但0-100 cm土层内,土壤全盐量盈亏量总体基本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土壤盐分以滴头为中心向滴灌带两侧运移,滴头间土壤水分的交汇作用将原耕层的部分盐分迁移到滴灌带的湿润锋边缘处。各处理土壤含盐量均表现为滴灌带间较滴头间增加明显。不同灌溉定额对春玉米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影响不显著,对穗粗、秃尖长、百粒重影响显著。降低灌溉定额可增加春玉米的穗粗和百粒重,但对作物增产无显著作用。【结论】膜下滴灌条件下,春玉米耗水量受灌水量影响,适度水分亏缺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但使春玉米产量降低4.45%-20.99%。春玉米全生育期灌水10次,灌水定额为420 m3·hm-2,灌溉定额为4 200 m3·hm-2的灌溉制度节水、压盐、增产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7.
对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不同灌溉定额的试验研究表明,适当灌水可明显提高玉米产量,灌水3次、灌水定额为3150 m3/hm2时面积产量最高,为13.3 t/hm2.灌溉定额在0~4200 m3/hm2的范围内,玉米的总耗水量在2741~6559 m3/hm2之间.产量最高时的耗水量为5544 m3/hm2.根据灌溉定额-产量拟合曲线求得的玉米产量最高时的灌溉定额为3501 m3/hm2.籽粒水分利用率在3.31~1.98 kg/m3之间.  相似文献   

8.
李世恩 《甘肃农业》2004,(8):104-104
春小麦丰水年灌溉制度是在本地丰水年降水条件下,探讨出适宜春小麦全生育的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灌水定额。通过试验,测定出最优灌溉制度,达到节水增产,低定额高效益的目的,为我州优化配水灌溉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代晓华  韦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41-22243
[目的]针对宁夏引黄灌区灌溉水资源日益缺乏与作物需水矛盾的问题,研究玉米节水灌溉最佳灌水定额与最佳肥料种类配比。[方法]采用畦种膜上灌溉,肥料用常规肥、玉米配方肥和玉米专用肥,灌溉定额为600、750、900m^3/hm^2,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配方肥条件下,玉米株高、叶面积、干物质和产量均高于施用专用肥和常规肥,且差异显著;灌水量为900m^3/hm^2时玉米的生物性状及产量均高于600、750m^3/hm^2灌水量处理,但灌水定额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玉米畦种膜上节水灌溉最佳肥水组合为玉米配方肥+600m^/hm^3灌水量,该结果可为宁夏灌区玉米节水生产提供合理灌溉与施肥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种子大小和灌溉制度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位于西北干旱区河西走廊中部的临泽绿洲,近年来玉米制种业发展迅速,但弊病日益显现。针对生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随机试验方法,进行了种子大小和灌溉制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千粒重的玉米种子,中粒种子播种产量最高,小粒种子次之,大粒种子播种产量最低。在生育期灌溉定额9000 m3/hm2时,产量最高,灌溉定额达到10500 m3/hm2时,产量反而降低,灌溉定额7500 m3/hm2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从灌水次数看出,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而提高。这表明,在玉米制种生产中,要以生产成熟饱满的种子为目的,不要追求大粒种子生产;在边缘绿洲优化小区地表灌溉时,生育期灌溉定额以7500~9000 m3/hm2为宜,灌水次数要保证需水关键期,一般8次为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宁夏扬黄灌区玉米灌溉技术,针对宁夏扬黄灌区激光平地条件下玉米大田灌溉缺乏相关灌溉、施肥制度的问题,采用大田小区对比试验方法,开展了激光平地、玉米畦灌水肥耦合制度试验研究。在综合分析玉米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变化、耗水量、作物产量、水分生产效率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玉米全生育期畦灌灌水定额1 350~1 500 m3/hm~2,灌溉定额5 400~5 550 m3/hm~2,纯N、P2O5、K2O施肥量608~675 kg/hm~2(其中N含量占55.5%、P2O5占26.7%、K2O占17.8%),分4次在灌水前施肥的灌溉、施肥制度。玉米大田畦灌产量达到15 000 kg/hm~2以上,水分生产效率达到2.0 kg/m3以上。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新疆南疆免冬、春灌膜下滴灌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对棉花生长、叶面积指数、根系分布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加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可以促进棉花营养生长,提高棉花蕾期和花铃期叶面积指数,相同灌水量下,灌水16次比灌水12次更有利于生殖器官的形成。棉花根系主要分布在垂直方向0~50cm,水平方向上根系成"凹"型分布,棉花根系生物量为窄行宽行膜间,窄行根生物量占总根系生物量的46.61%~53.64%,宽行占23.36%~29.64%,膜间占22.17%~25.11%。增加灌水可以提高表层0~30cm根质量密度,12次灌水根质量密度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16次灌水中420mm灌溉定额根质量密度最大。单株铃数、单铃质量、籽棉产量和经济系数在相同灌水量下,16次灌水大于12次灌水,420mm灌溉定额和16次灌水是南疆免冬、春灌适宜棉花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3.
大田试验设置了九个不同灌水定额的处理,跟踪检测了土壤水分变化趋势等相关指标,并结合试验区气象资料,作者分析了玉米灌水定额、玉米耗水量、耗水强度之间的关系,采用水量平衡法研究了不同水分梯度不同土层、不同生育期内的耗水规律。结果表明,拔节期玉米耗水量最大,玉米耗水量与耗水强度、灌水定额呈现正相关关系(r2=0.98)。试验结论为进一步完善覆膜玉米的灌溉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在苗期(5月)控水的基础上,玉米一般需灌水3~4次。在有地下水补给(生育期地下水埋深150~200cm)和正常降水(生育期有效降水在150mm以上)的情况下,玉米在播种期(4月中下旬)、拔节期(6月中旬)和抽雄期(7月中旬)灌3次水即可。若遇干旱(降雨量减少1/3左右,生育期有效降水在100mm左右),可在灌浆期(8月中旬)补灌1水。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在有地下水补给(生育期地下水埋深150~200cm)的情况下,灌水定额以50~60m^3/667m^2比较适宜,灌溉定额为160-180m^3/667m^2;在无地下水补给的情况下,灌水定额为70~80m^3/667m^2,灌溉定额为280-300m^3/667m^2;若遇干旱(降雨量减少1/3左右的一般干旱年份),6、7、8月各次灌水应酌情提前,同时,各次灌水可增加15~20m^3/667m^2的灌水定额,使灌溉定额达到320~340m^3/667m^2。  相似文献   

15.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探索实现低定额均匀灌溉的适宜方法和技术路线,设计作物高效用水的有限灌溉制度,在陕西省杨凌区中壤土玉米地开展了不同畦田规格和灌水定额对土壤水分及玉米产量影响的田问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田面坡度一定的试验田块,入畦单宽流量在3~61 m/s范围内,畦田宽度在4 m以内时,各处理小区的土壤平均含水量无显著性差异,但畦田内土壤水分分布却有不同差异,当畦宽2~3 m,畦长50m时可达到较高灌水效率(Ea>80%)和灌水均匀度(DU>80%):玉米拔节-抽雄期的灌水定额处理对玉米的生长存在明显影响;不同灌水定额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新疆膜下滴灌春玉米适宜的灌溉定额,设置了4 200(T1)、4 800(T2)、5 400(T3)、6 000(T4)m3/hm24种灌溉定额进行田间小区灌溉试验,利用ET-60测定仪测定各处理下的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状况,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对膜下滴灌春玉米土壤水热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根系土壤湿润区随灌溉定额的增大而增大,当灌溉定额为4 800 m3/hm2时,仅能保持滴头下玉米根层10~30 cm土壤水分状况良好。土壤水分在水平方向运移距离较短,湿润区范围较小。灌溉定额在5 400 m3/hm2时,在垂直方向10~60 cm、水平方向0~30 cm土层均能保持较好的土壤水分状况,但当灌溉定额为6 000 m3/hm2时会出现土壤水分的无效深层下渗,因此灌溉定额为5 400 m3/hm2较适宜。土壤温度的空间分布状况与土壤水分的分布状况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即土壤水分高的土层区域土壤温度较低,灌溉定额越大,对根系土壤温度的影响区域就越大。各灌水处理下的土壤温度分布在垂直方向上总体呈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其中,30~60 cm深度范围各灌水处理下水平方向分布较均匀,各灌水处理土层温度大小为T1T2T3T4。穗干质量、茎干质量、叶干质量以及生物量总体随灌溉定额增大而增大,灌溉定额过低不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质量与灌溉定额总体呈正相关,各处理穗行数无显著差异,籽粒产量也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大而增大,灌溉定额为5 400 m3/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达18 697.5 kg/hm2。根据拟合的产量与灌溉定额的关系曲线,当灌溉定额为5 867 m3/hm2时,理论产量最高,可达19 798 kg/hm2。  相似文献   

17.
在优选灌溉制度的过程中,评价多重因素对灌溉制度影响的方法存在着科学性不足的问题,以玉米拔节期后灌水定额为变量(30.0,37.5,45.0,52.5,60.0mm)进行膜下滴灌玉米的灌溉试验,试验后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显著性分析进行数据处理,并将其用于传统层次分析法(AHP)的优化,利用优化后的AHP法来确定适宜膜下滴灌玉...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棕壤耕地面积点173.3余万公顷,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与夏玉米,采用的灌溉模式有15种,对不同灌溉模式下的土壤水状况用土壤有效水指数法进行了研究。计算出各模式下土壤月初有效水含量及土壤供水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般降雨年份及干旱年份,现有灌溉模式的土壤在4、5月份供水不足。多雨年份夏玉米不需灌溉,冬小麦仍需灌溉3次,灌溉定额以225mm为最佳。正常降雨年份夏玉米生育期内需灌水两次,灌溉定额以10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库尔勒市包头湖农场不同盐度棉田田间实测数据为基础,研究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对土壤水盐变化的影响,并选择合理的灌溉制度.[方法]试验根据相同灌溉定额,不同灌水定额、灌水时间间隔及灌水次数,选取低、中、高盐度棉田(每个棉田三个对照),共9个处理,同时将不同处理下不同盐度棉田灌溉水盐含量及产量进行对比.[结果]在灌溉定额一定时,低、中盐度棉田灌水定额为450 m3/hm2,灌水间隔为7d,次数为10对应处理洗盐效果最好且产量最高,高盐度棉田灌水定额为375 m3/hm2,灌水间隔为5d,次数为12对应处理洗盐效果最好且产量最高.[结论]灌溉定额一定,低、中盐度棉田适合中等灌水定额,高盐度棉田适合低灌水定额高频灌溉.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南疆地面灌溉条件下棉花生育期不同灌溉定额的土壤水分动态、棉株叶片水势动态、棉花耗水规律以及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全生育期灌溉定额345mm,每次灌水量60~75mm,土壤供水明显不足,叶片水势下降较快,棉株生育受到抑制,减产严重;灌溉定额480mlTl,每次灌水量90~105mm,在15d左右的灌水周期内,土壤供水适宜,棉株生长稳健,产量与充分灌溉相当,水分生产效率显著高于低量灌溉和充分灌溉;灌溉定额615mm,每次灌水量105~135mm,土壤水分偏多,棉株生长过旺,与适量灌溉相比并没有增产效果,且耗水量加大、水分生产效率下降。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南疆棉区合理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