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油茶高接换冠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 ,高接换冠是改变油茶低产植株品质 ,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几年来 ,江西赣县实施高接换冠改造低产油茶 10万多株 ,株成活率达 95 6 % ,2年恢复树势 ,3年挂果 ,5年达到丰产 ,主要技术要点如下。1 砧木选择换冠对象选择生长旺盛的幼林、壮龄林中基本不结果或常年结果在 0 .5kg以下的低产植株 ,树高、枝少采摘不便的植株。每株砧木选择 2~ 4个分枝角度适当、干直光滑、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主枝。2 穗条采集穗条应在无性系采穗圃中选择 ,剪取树冠中上部外围 ,发育充实、健壮、腋芽饱满的当年生枝条。采集穗…  相似文献   

2.
油茶高接换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接换冠是改变油茶低产植株品质,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几年来,江西赣县实施高接换冠改造低产油茶 10万多株,成活率达 95.6%, 2年恢复树势, 3年挂果, 5年达到丰产。技术要点是: 一、砧木选择:换冠对象选择生长旺盛的幼林、壮龄林中基本不结果或常年结果在 0.5公斤以下的低产植株,树高、枝少采摘不便的植株。每株砧木选择 2— 4个分枝角度适当、干直光滑、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主枝。 二、穗条采集:穗条应在无性系采穗圃中选择。剪取树冠中上部外围,发育充实、健壮、腋芽饱满的当年生枝。采集穗条以早上为宜,采集后,分无性系放…  相似文献   

3.
为了延长油茶(Camellia oleifera)高接换冠的时间,探索冬季嫁接的可行性,以5月份进行高接换冠为对比,研究了12月份进行高接换冠的成效,结果表明:12月进行高接换冠,换冠60 d后芽成活率和萌芽率分别达到92.22%、69.28%,200 d后萌芽率和抽梢粗度、长度分别达到100%、5.80 mm、41.28 cm,均显著高于5月份进行高接换冠。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寻影响油茶高接换冠后枯桩的相关因素,为今后油茶高接换冠技术改良提供理论依据,调查研究了嫁接方法、接穗品种、砧木粗度、留截高度和嫁接方位等因素对油茶高接换冠后枯桩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因素对油茶枯桩程度影响极显著。其中,采用插皮腹接、砧木直径2~6 cm枯桩程度最低;采用‘华硕’和‘湘林XLJ14’其枯桩程度显著低于其它品种;留截高度越低枯桩程度越低;嫁接方位在外侧枯桩程度最低。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留截高度对油茶枯桩程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嫁接方法、砧木直径和嫁接品种;而嫁接方位对油茶枯桩程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油茶高接换冠、改变油茶低产植株品质、提高产量的主要技术,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增加群众收入起到重要作用。以隆林各族自治县为例,具体分析了其油茶低产林高接换冠关键技术及效果。  相似文献   

6.
建德市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建德市油茶低产林形成原因的调查分析,对品种次劣型、管理粗放型低产林提出了高接换冠改良品种、改善林分结构等相应的改造技术措施,为有效解决油茶低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油茶新品种采穗圃营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引进2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通过高嫁换冠营建油茶新品种采穗圃。简述了营建过程中嫁接前抚育管理、嫁接过程及接后管理方法。经调查与分析袁明:嫁接砧木宜选用树势旺盛、高嫁换冠营建林相整齐林分。采穗圃宜选择无病虫害侵袭的20年生左右的壮年树。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霍山县主要油茶分布区产量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总结了现有油茶林低产的主要成因是个体差异、品种退化、密度过大、缺少抚育,提出了台刈疏删、砍灌垦复、高接换冠、合理施肥等油茶低产林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了祁门油茶发展的3个历史时期,分析指出了造成全县油茶林低产的主要原因是品种混杂、栽培管理粗放等,提出了林地清理、良苗补植、垦复施肥、密度调整、修剪整形、高接换冠、蜜蜂放养、病虫害防治的油茶林低改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0.
油茶属山茶科植物,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安徽省舒城县地处油茶的北缘产区,2009年,笔者在舒城县春秋山林场,采用拉皮切接法高枝换冠技术,营建50亩油茶林换冠采穗圃。现将其营建技术和成效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不同品种接穗对油茶高接换冠后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评价高接换冠效果,以4个油茶良种‘华硕’、‘华金’、‘华鑫’和‘湘林XLC15’作为接穗,测定了高接换冠后油茶成活率、新稍生长量、果实产量及经济性状。结果表明:4个不同品种接穗嫁接后成活率达80%以上,其中以油茶良种‘华鑫’的嫁接成活率最高(为91%);新稍长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华金’‘华硕’‘湘林XLC15’‘华鑫’,新稍粗度大小依次为:‘华硕’‘华金’‘湘林XLC15’‘华鑫’;4个接穗品种中‘华硕’的单果质量最大,其质量分别是‘华金’、‘华鑫’、‘湘林XLC15’的1.15、1.04和1.84倍;平均单株产量最高的是‘华鑫’为5.94 kg。其次是‘华硕’为5.87 kg;出籽率最高的是‘华鑫’,含油率最高的是‘华金’;单株产量与果径、果高、干出籽率以及单果重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果形、出籽率、单果重是判定油茶产量的重要指标。综上所述,采用上述4个品种进行高接换冠后,显著提高了油茶产量和果实品质,可促进油茶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优良的无性系造林,或将现有油茶林分中的低产株进行高接换种,是使油茶获得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多年选优工作基础上,自1978年开始建立嫁接采穗圃,同时对收集的优株无性系进行进一步评选。1979年开始,对决选的15个油茶优良单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提供的湘林1号、28号、36号、39号、47号、51号、53号、63号、65号、89号共10个无性系为材料,2009年采用高接换冠的方法,于株洲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新建2.7 hm2油茶优良无性系采穗圃。通过对初接和补接的成活率及高、径、冠幅生长量的调查发现:10个无性系中湘林1号、36号、39号、47号、51号表现突出,2年高生长和冠径达到1 m以上,是理想的优良建圃材料;接穗材料最好选择健壮饱满的芽,且嫁接时间不要拉得过长;嫁接砧木以幼、壮龄树为佳,老龄树较差,新建采穗圃宜选择幼、壮龄油茶林。  相似文献   

14.
简讯     
湖南省德字村从该省林科所引进53个无性系油茶品种,选择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600株10~30年生油茶树进行换冠嫁接。方法是在油茶树一米高的立地砧木上,嫁接油茶接穗,愈合后检查测定,换冠嫁接的油茶株株成活,新枝长达30~40cm。这种换冠  相似文献   

15.
油茶高接换优嫁接是油茶低产林改造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赣县油茶低改从 1990年开始就推广油茶高接换优嫁接技术 ,经多年实践 ,沙地、五云、茅店等乡 (镇 )的群众把油茶嫁接技术归结为“过三关七字诀”。即“过好“选择关、接合关、管护关” ,做到“准、光、平、湿、快、紧、严”。1 过好选择关 ,做到一个“准”字1.1 嫁接时间要选准以 5月底至 6月初当年新梢达半木质化程度时为最佳嫁接时间。过早接穗太嫩不耐高温易萎蔫而死 ,过迟接穗完全木质化 ,细胞分裂能力差 ,切口难愈合。1.2 换冠茶树要选准油茶高接换优嫁接要选择生长健壮、无病…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接换冠的方法改造油茶低产林效果显著。改造后的油茶林在投产后的4年里,年平均产油量比未改造林可提高2倍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外源激素处理油茶接穗后进行高接换冠对嫁接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探索提高油茶高接换冠成活率和促进新梢生长的方法。【方法】以海南本地实生油茶苗造林的8年生油茶树为砧木,选用3种外源激素(NAA、IAA、GA3)的3种质量浓度(50、150、250 mg/L)和3种处理方式(速蘸1~2 s、接后喷施、浸泡15 min),采用正交设计L_9(3~4)进行高接换冠试验,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CK)。嫁接后调查接口愈伤组织形成率、嫁接成活率、接穗抽梢率和枝条生长量,并测定新梢叶片的生理特性等指标。【结果】3种外源激素对油茶的嫁接均有促进作用,不同外源激素的最适浓度不同,最优处理为50 mg/L NAA速蘸接穗。在最优处理中,嫁接40 d时愈伤组织形成率为97.89%,比对照高10.11百分点;嫁接成活率为97.78%,比对照高12.22百分点;抽梢率为92.22%,比对照高26.67百分点。枝条生长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嫁接60 d时的枝条长度为12.51 cm,粗度为3.30 mm,嫁接120 d时的枝条长度为64.56 cm,粗度为6.35 mm。使用适当浓度的外源激素处理的接穗进行嫁接能增加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并提高SOD、POD、CAT的活性,说明在进行油茶高接换冠时使用适宜浓度的外源激素处理接穗可以提高新梢叶片的生理抗性,为枝条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结论】在进行海南油茶的高接换冠时,使用适当浓度的外源激素处理接穗,可加快接口愈伤组织形成,提高嫁接成活率,促进接穗萌芽和枝条生长,但在选择不同外源激素处理接穗辅助嫁接时,需要控制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8.
以"云油茶9号"油茶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嫁接方法、嫁接时间、接穗处理、遮阴材料和砧木径粗对高原山区油茶高接换种成活率、新梢生长量及新梢发枝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原山区特定的生态条件下,采用切接法,在春季(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嫁接,以棕皮作为遮阴材料,选取砧木嫁接口径粗3.01-5.00cm的砧木部位,接穗用清水随泡随用处理,其嫁接成活率最高,新梢生长量及发枝量也较大,是适宜云南省广南县油茶高接换种推广应用的最佳方案。该研究结果为高原山区油茶高接换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以30年生油茶健壮大树作砧木,茶梅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梢为接穗,5月下旬采用改良拉皮切接法开展油茶大树高接换冠茶梅试验,结果表明:嫁接后105天调查成活率达72.17%,新梢平均长8.84 cm,最长达42 cm,树冠初步形成,苗木生长旺盛;嫁接后第二年9月份树冠达90 cm,能正常育蕾开花,生长情况良好。本研究结果大大缩短了茶梅大苗的培育时间,为快速培育茶梅大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油茶产业迅速升温,良种苗木的缺乏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其中良种壮苗和适地适树适种源,特别是良种采穗圃建设与管理是关键因素.文章综述了油茶优良无性系采穗圃品种配置方法、营建、管理、采穗以及建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