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自开展甜玉米(sweet corn)育种研究以来,其育种水平取得了较大提升。但是,近年来甜玉米产业的迅猛发展,使甜玉米育种已跟不上生产需求的步伐。在回顾了国内外甜玉米育种研究进展及我国甜玉米品种选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探讨了甜玉米类型与选育方法,并指出我国目前面临甜玉米种质资源匮乏、无骨干自交系、缺乏杂种优势群和杂优模式、品种多乱杂、品质差和育种力量薄弱等问题,对进一步引进资源、创新种质、科技协作及借鉴并探索新的育种思路等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一、甜玉米新品种的选育现状我国大陆在甜玉米育种方面起步比较晚,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对普通甜玉米进行研究。到了90年代,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进一步取得了成效,河北、广东以及湖北等一些重要省份都进行了甜玉米育种立项,有效提升了品种的质量,在这一时期主要是对超甜玉米以及加强甜玉米在育种方面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选育成功的甜玉米品种包括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以及加强甜玉米等。其中对于普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适用广东亚热带条件下种植的水果型优质超甜玉米新资源.[方法]引进国内、外水果型优质超甜玉米新品种66个,进行3年5季的鉴定评价,优中选优,筛选20个优质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并进行适应性、抗逆性、植株性状、穗部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的鉴定与分析.[结果]田间观察和室内考种结果表明,20个品种皆为早熟矮秆类型,特点...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20,(9)
正2020年6月底,全国·浙江鲜食玉米大会在杭州举行,由育种、栽培、推广、销售等专家组成的专家评选组,对参展的530个甜、糯(甜糯)玉米新品种,从抗性、商品性、蒸煮品质等方面现场进行鉴评,共评选出"全国十佳甜玉米品种""全国十佳糯(甜糯)玉米品种""全国十大潜力甜玉米品种"和"全国十大潜力糯(甜糯)玉米品种"。现将本年度"十佳"甜玉米部分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承担2022年国家北方(黄淮海)甜玉米组联合体区试试验,鉴定了14个甜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从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亨白甜328、金冠2054、皇金翠7号和亨甜302等鲜食甜玉米品种,更适合在盐城市沿海地区种植,为育种工作者培育适宜于沿海地区种植的鲜食甜玉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选育思路和育种目标 由于甜玉米具有鲜明的独特风味,很容易形成相应的鲜食消费群体,其籽粒加工产品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甜玉米育种目标复杂,育种成本高.工作难度大。我国甜玉米种质资源缺乏,开展这方面的育种工作也较晚,自育优质品种少。为此,我们从1997年开始引进了超甜玉米热带和亚热带种质资源,并结合育种和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7.
温甜153系温州市农科院育种中心育成的甜玉米新组合,属于蔬果型玉米,浓甜香型,子粒皮薄,口感好,品质优。特别适合鲜穗蒸、煮熟后直接食用,或鲜棒整穗加工包装在超市销售,又可制成各种风味的罐头、加工食品和冷冻食品。在我市瑞安、永嘉、鹿城、平阳等地经过二年多点试验、试种和市场试销,深受种植农户和消费者的欢迎,是当前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理想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制约甜玉米种植推广的含糖量低、收获期短、种子发芽率低、抗病抗倒伏能力差等重大难题被攻克。以中国农业大学宋同明教授为主的玉米育种专家,深入研究与玉米胚乳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基因与果皮嫩性和多个农艺性的相互关系,培育出“农大超甜1号”餐桌用珍品甜玉米。承担该品种南繁北育和试验示范任务的农大北京好年景种子有限公司今天宣布:经过两年努力,工作获突破性进展,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试验示范今春启动。据此前育成普通甜玉米杂交种“农大甜单1号”、加强甜玉米“农大甜单8号”等品种的宋同明教授介绍,“农…  相似文献   

9.
2004年春季甜玉米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甜玉米由于味道好,营养佳,种植经济效益高,在我市逐步发展,但目前市场上玉米品种混杂,国外引进的品种虽品质较好,但价格昂贵,农民接受不了,且种源不稳定,因此迫切需要育种单位选育高产、优质、适宜推广的玉米新品种。温州市农科院育种中心正积极进行超甜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为了鉴定新育成的甜玉米品系及引进的新品种在本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品质及利用价值,特进行品比试验,为扩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超甜玉米绿色超人由全国知名玉米育种专家李丹研究员选育而成,并于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是一个高产、优质、抗病的优良鲜食甜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糯玉米育种工作。20世纪90年代,有200多个育种单位开展糯玉米的研究工作,先后培育出了一批糯玉米单交种。进入21世纪,全国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掀起了糯玉米育种的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年为止,全国共有434个糯玉米和甜糯玉米品种通过审定,占全部审定玉米品种的10%左右。主流品种独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甜玉米育种现状与种质创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我国甜玉米育种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甜玉米育种及种质创新的思路,即:加强收集、发掘地方品种资源;加强国外优良新种质的引进和利用;加强品质性状遗传的研究;充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与其他生物技术相结合改良创新甜玉米种质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学术动态     
第二次全国作物育种工作会议 中国农业科学院在1963年12月13—25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作物育种工作会议。会议回顾了1959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作物育种工作会议以来,我国育种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就区域试验、清理品种、品种资源和育种规划四个方面进行广泛讨论。 关于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方面,通过讨论,一致认识到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新品种选育到生产利用不可缺少的中间试验环节,各级育种研究机关和全体育种工作者,必须严肃认真地,以对生产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此项工作,真正客观和正确地鉴定出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近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品种的变化规律,探索甜玉米的育种进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甜玉米育种的水平.[方法]根据2009—2019年广东省甜玉米区试品种多点试验数据,分析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及综合品质等主要性状表现.[结果]11年间参试品种株高平均增加15 cm左右,穗位高总体稳定在68 cm左右,平均茎粗趋向稳定接近2.0 cm;穗长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平均增幅为1.5 cm,穗粗增加趋势较为明显,表明注重大穗型品种的选育;区试品种产量在波动中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育成品种中高产品种占据较大比例;抗小斑病育种取得较好的成果,多数品种对小斑病的抗性级别达中抗以上,但近3年来对纹枯病的抗性一般,部分品种感病,抗性级别降低;优质品种占参试品种的比例达30%以上,对品质的选育也在加强.[结论]连续11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表明,甜玉米主要性状的改良取得一定成效,相关农艺性状在不断探索协调产量构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促使产量逐步提高,优质抗病品种比例有所提升,当今甜玉米育种在朝高产、优质、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等复合性目标迈进,注重品种转化及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国甜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甜玉米育种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营养和保健食品之一。在回顾了国内外甜玉米育种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甜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我国目前面临甜玉米种质资源缺乏、缺少优良骨干自交系、现有甜玉米品种品质不佳等问题。最后提出了甜玉米育种发展对策即加强甜玉米资源创新研究,培育优良自交系;利用转基因技术,改善甜玉米品质;生物技术与常规方法相结合,提高甜玉米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6.
《广东农业科学》2007,(12):63-63
2007年广州市第三届农业新优品种擂台赛颁奖典礼于11月19日在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隆重举行.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的超甜玉米新品种金银粟2号获得了超甜玉米黄向粒类唯一的综合性状优胜奖。专家和农户一致认为,该品种丰产性好、抗病、品质优良、可溶性糖含量达18%、皮薄、适口性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广东优稀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广东优稀水果种植面积得以进一步扩大,多以引进热带、亚热带优稀品种。同期,广东优稀水果出口量持续下降,进口量大幅增加,主要为榴莲、龙眼、山竹和葡萄等热带高档有机水果。以广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特色的优稀水果品种如枇杷、橄榄、柚子、芒果、番木瓜等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对2009年广东优稀水果产业产、加、销等环节进行现状分析,并就广东优稀水果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针对新时期水稻发展战略需求,广东省采取多举措有力推动了我国水稻的优质化发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简称“广东水稻所”)作为广东省水稻产业的主力军,育成了一大批水稻品种和材料,正推动广东乃至全国各地水稻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我国水稻生产提质增效。以 2003—2020 年广东省水稻播种面积数据为基础,通过结合广东水稻所在此时间阶段的品种推广情况,分析研究广东省水稻播种面积和广东水稻所培育的水稻品种在省内播种面积的变化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为客观认识广东省水稻种植结构变化趋势和水稻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保证了广东省水稻总产量的稳定,其中广东水稻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水稻新品种不断涌现,且品种播种面积每年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的 50% 左右,如吉丰优 1002、广 8 优金占、广 8 优 165、美香占 2 号、粤禾丝苗和五山丝苗等拥有较大的播种面积。广东在众多优质稻品种的带动下提高了全省的稻米优质率。水稻育种的创新发展能推动广东乃至全国各地水稻产业的转型升级,确保了我国的口粮安全。在今后育种目标上,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要进一步提升以市场为导向,并利用具有前瞻性的种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水稻生产能力,推动我国水稻生产的进一步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9.
以华南籼稻育种为主题,综述育种效率高的“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和“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 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在品种培育上成效显著,甚至影响了水稻的育种和生产模式;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是对早 晚兼用型水稻育种的继承和发展,并取得了突出成效,育成了极具影响力的品种黄华占、黄莉占、黄广油占、 黄粤丝苗、五山油占(华占)、五山丝苗等,在南方稻区的水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黄华占通过广东、 湖南、湖北等 8 省审定,是我国年度推广面积最大的籼稻品种;华占共配组 142 个组合,252 次通过各级审定, 是配组组合最多的恢复系;五山丝苗通过广东、陕西等 4 省审定,共配组 47 个组合,88 次通过各级审定。以晶 两优 534、隆两优华占等两系杂交稻组合为例证,提出并倡导在南方稻区进行杂交稻育种的新策略:在华南培育 精品恢复系,在南方不同生态区创制适合所在生态区的不育系,并配组成优势互补的强势组合,形成合作共赢、 协同发展和高效互补的整体水稻育种格局。  相似文献   

20.
<正>安徽桃时代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是在2000年成立的安徽省萧县桃丰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安徽省光战桃树研究所的发展壮大后创建的。目前拥有桃树实验园、示范园、苗圃基地和"桃时代文化庄园"共2800多亩,拥有一支由博士研究生和农业大学本科生组成的专业桃育种组培试验队伍,并建有专业育种试验室。公司以自主育种为主,同时整合全国桃品种资源,优选桃树新优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