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长白山位于中国边陲,是中朝两国的界山。由于地质形成、构造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长白山的土壤、气候和物种都具有显著的垂直分布特点。长白山有五条植物带,分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岳桦林—极地高山冻原。随海拔增高和气候、土壤的变化,从海拔300米到2690米之间,在100公里的水平距离内,5条植物带层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林海整个长白山生态系统是我国北方最珍贵、特有的生物宝库,自上而下分布着高山苔原带、岳桦林带、针叶林带、红松阔叶混交林带、阔叶林带。其中苔原带属北极圈植被,是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林海整个长白山生态系统是我国北方最珍贵、特有的生物宝库,自上而下分布着高山苔原带、岳桦林带、针叶林带、红松阔叶混交林带、阔叶林带。其中苔原带属北极圈植被,是  相似文献   

4.
红松阔叶混交林在东北东部山区分布极为广泛,是该地区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森林;将东北红松阔叶混交林分为3部分:典型阔叶红松混交林,河岸、河谷阶地阔叶红松混交林和山背、陡坡阔叶红松混交林;介绍了红松阔叶混交林组成、分布规律及其地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因过量采伐、更新滞后等原因,导致长白山林区森林资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今后应以"近自然林业"理论为指导,合理划分森林经营类型,用乡土珍贵建群树种适地适树进行全面人工更新,按照立地条件、林分结构和培育目标将现有林诱导形成红松、珍贵阔叶异龄复层混交林,将对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顶级群落和提高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林海雪峰     
围绕着长白山主峰,是一片茫茫的长白山原始林。原始林围着火山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带状分布。画面近处是针叶阔叶混交林带,海拔更高的地方,依次是针叶林带、岳桦林带、高山苔原带。在长白山07号瞭望塔上远眺,原始林如万顷碧浪奔涌而来,而天际处的长白山皑皑雪峰,则如碧海中的仙岛。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风灾区是1986年8月28日受15号台风袭击形成的,风灾区总面积9924hm^2。受灾区域从海拔1050m到1700m。跨跃阔叶红松林和针叶混交林带。经过十几年的自然演替,现在的风灾区在天然更新、植被变化方面出现了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正吉林省敦化市老白山原始生态景区位于吉林省敦化市黄泥河林业局,森林覆盖率达95.6%。主峰老白山海拔1696.2米,是东北亚第三高峰。老白山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明显,从山麓到山顶,形成了由温带到寒带的4个景观带:红松阔叶混交林带、鱼鳞松云杉暗针叶林带、岳桦矮曲林带、偃松矮林和亚高山草甸带层次分明。珠尔多河、海浪河、拉林河3条河  相似文献   

9.
涵养水源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该文以辽东山区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红松纯林为对照,分析白桦、色赤杨、水曲柳、刺楸、紫椴与红松人工混交林的枯落物和土壤涵养水源能力。结果表明:红松纯林现存凋落物量明显高于人工阔叶红松林,红松纯林凋落物有效拦蓄量最高;5种不同类型的阔叶红松混交林的土壤持水能力、综合涵养水源功能均高于红松纯林。因此,在辽东地区应尽可能营造阔叶红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10.
牡丹峰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区东南约15 km处,地处老爷岭山脉西北端,东与太平岭相接,西与张广才岭毗邻,海拔200 m左右,处于季风环境控制下,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3.1℃.森林类型属于温带红松阔叶混交林,存在着红松阔叶混交林破坏后森林恢复过程中的不同演替阶段,核心区内尚保存有良好的红松阔叶混交林,总面积4万hm2.  相似文献   

11.
红松是长白山植物区系的主要树种,阔叶红松混交林是l长白山植被演替中相对稳定的顶极群落。红松的生物学特性是幼龄时期有较强的耐阴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与适应性,这是次生林培育诱导冠下红松造林的重要依据。另外,红松较其他树种寿命长,具有长期、持续稳定的生长期,尤其在幼龄时期生长较缓慢,且有比较突出的耐阴性,能在次生林冠下生长发育,所以红松在次生林冠下成活率及保存率相对较高,这是次生林冠下红松造林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正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北亚的一座高山花园。生长在海拔2500-4000米地带的高山杜鹃,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兴安岭、长白山及内蒙古一带,花色乳白或淡黄,娇嫩艳丽,晶莹欲滴。高山杜鹃不仅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高山花卉,而且开放时间最早,铺满整个坡谷。摄影/宗玉柱全球最丰富的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长白山森林以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为主要植被类型。温带针阔混交林曾经一度覆盖中国东北、西伯利亚沿海、朝鲜南部和日本中部等地。如今,大部分针阔混交  相似文献   

13.
以辽东山区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纯林为对照,调查分析了红松-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红松-色赤杨(Alnus tinctoria)、红松-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红松-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红松-紫椴(Tilia amurensis)人工阔叶混交林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总生物量。结果表明: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总生物量的大小与混交林中与红松伴生的阔叶树种生长速度有关,如果伴生树种生长速度快于同龄红松生长,林地总生物量明显大于红松纯林;反之小于红松纯林。并且红松纯林内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低于各类型的阔叶红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14.
卢正茂 《辽宁林业科技》2021,(1):17-20,72,74
为研究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的土壤变化,以辽东山区人工营造的5种典型阔叶红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类型阔叶红松混交林单位面积凋落物现存量(未分解和半分解)均低于红松纯林,其中白桦-红松的凋落物现存量为红松纯林的91.9%,而紫椴-红松混交林的凋落物现存量仅为红松纯林的35.7%;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营造的针阔混交林生物量调查表明,红松阔叶混交林生物量比红松纯林高4.9%~21%,落叶松阔叶混交林生物量比落叶松纯林高7.6%~21.3%,红松阔叶混交林单株生物量比红松纯林高120%~148%,落叶松阔叶混交林单株生物量比落叶松纯林高108%~151%,在不同混交林型中,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种类丰富、数量多,所以其生物量大于纯林。  相似文献   

16.
<正>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从海拔900米的山麓,到海拔2160.8米的山顶,水热变化明显,孕育出了典型的森林垂直带谱植被。其中,海拔900米到1400米是常绿阔叶林,海拔1400米到1600米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1600米到1750米是针阔叶混交林,海拔1750米到1950米是温性针叶林,海拔1950米到2050米是中山苔藓矮曲林,海拔2050米以上是中山灌丛草甸。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天蛾     
长白山系我国名山之一,位于亚洲大陆东岸,频临太平洋;为松花江鸭绿江及图们江的发源地;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现为我国的最大自然保护区。在我国水平地带性植被区划中,长白山属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其地貌、气候、土壤及植被等自然条件,常因海拔不同而呈明显变异,因此,被科学家们自下而上地划分为四个不同的自然景观带:①针阔混交林景观带(海拔为600—1000米);②针叶林景观带(海拔1,000—1,800米);③高山岳桦林景观带(海拔1,800—2,000米);④高  相似文献   

18.
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阔叶混交林是我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森林类型之一,对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肥力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揭示了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辽东山区人工营造20a生水曲柳、刺楸、紫椴、色赤杨、白桦5种阔叶树分别与红松形成的混交林及人工红松纯林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内,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红松纯林内的植物种类仅为人工阔叶红松林的42%~52%,植物总数量只有混交林的11%~37%;不同红松阔叶混交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好于红松纯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排序为:红松×水曲柳﹥红松×刺楸﹥红松×紫椴﹥红松×色赤杨﹥红松×白桦﹥红松纯林。在灌木层中,各不同混交林物种多样性差异并不明显,且分布均匀。红松纯林灌木层物种种类、数量较少,但有明显的优势树种存在。在草本层中,各不同混交林植物种类分布相对均匀,各林型中丰富度指数,除红松纯林外,都在1.0以上。红松纯林草本层植物种类分布均匀,没有优势种存在。  相似文献   

20.
<正>谈到红松,自然就会想到东北。一个松塔的市场价是多少?一棵五百岁左右的红松能结多少松塔?吉林有这样一位最爱红松的企业家——中国大东北,巍巍长白山。一望无际的长白林海,生长着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在长白山腹地有一个地方叫梅河口,这里有一位叫张仲彬的企业家,与红松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