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烟叶—杂交稻制种"耕作模式是福建省泰宁县春烟种植区农户增收的主要措施,制种产量高、种子质量优,比单季制种和连晚制种具有明显的优势。把握好烟后制种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探寻烟后制种技术措施,可最终实现烟后制种的优质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
谈三系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组装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述了中国水稻和杂交水稻育种的三个发展阶段,和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所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以及不同阶段提高制种产量所采取的不同技术策略。分析了三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构成的四大支柱,并针对制种产量构成特点,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技术策略与配套的化控调节技术路线。通过制种"五改",结合化控调节技术,夺取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的突破,解决了中国杂交水稻制种需要割叶剥苞、花时落后、青秕谷多"三大难题",实现三系杂交稻大面积制种单产300 kg/667 m2、最高制种单产451.46 kg/667 m2的突破。介绍了现代杂交水稻规模化超高产制种配套组装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2017,(2):21-24
杂交水稻集约化制种作为一种新型的制种组织方式正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应用。在制种生产过程中,为规避风险、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制种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都有较大改变。文章就集约化制种生产技术在总结多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就各环节做出了初步总结,形成了以"大开厢—母本直播—化学除草—机器授粉—机械收割—种子烘干"为主线的杂交水稻集约化制种配套技术,以期对大户承包经营或公司流转土地从事集约化制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为使杂交水稻制种获得成功,重点围绕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播差期安排、花期预测与调控、异交群体结构的培养、异交态势的改良、父母本花时动态与人工辅助授粉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研究。利用"叶龄差、播始历期差、有效积温差"安排父母本播差期,"母本靠插、父本靠发"和"1期父本"定向培养父母本异交群体结构,利用父母本幼穗发育进度、叶龄余数、对应叶龄法预测花期,"氮控钾促、旱控水促"调控花期,"九二○"解除不育系抽穗包颈,协调父母本异交态势等,是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重要进步。对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重点研究了适宜制种的温光条件、制种区域及基地选择和"两个安全期"的协调安排。三系和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均已形成配套的技术体系。目前杂交水稻制种存在基地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杂交水稻制种应向基地规模化、操作机械化、技术标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天优1120(天丰A/盐恢1120)亲本特性和制种特点,总结了"父母本保足穗、争大穗,主攻提高异交结实率"的高产制种策略,阐述了相应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培育棉花三系杂交种,利用"三系法"制种具有制种程序简便、制种产量高、省工省时成本低、纯度高等优点.近年邯郸市农科院棉杂优课题组先后培育出邯杂98-1、邯杂429和邯杂301等多个抗病虫三系杂交种并通过河北省和国家审定,大面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7.
在城郊制种区采取"杂交水稻春季制种-秋大豆-冬萝卜"栽培模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总结了合理安排茬口、选好品种、加强肥水病虫管理等配套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茄子杂种一代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华南地区茄子单位面积制种产量,以"农夫长茄"和"新丰紫红茄"的父母本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季节、种植密度、重复授粉对单位面积制种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花龄母本花授精结实能力,种果成熟度和后熟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为最适合的制种季节,早春大棚制种也可获较高的种子产量;适当密植可显著提高单位面积制种产量;母本开花当天授粉坐果率最高,次日重复授粉可显著增加种子产量;种果在授粉后55~60 d采收、后熟5~10 d取种,其种子发芽率可达到国家对茄子杂交种一级良种要求的发芽率标准。  相似文献   

9.
王德华 《中国棉花》2005,32(5):14-15
目前在我国利用棉花杂种优势提高单产发展较快.但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费工、成本高的问题,至今尚未得到解决.针对这一向题,作者对发现的光敏核不育棉花进行了一些研究,以求选育出应用棉花"两系"杂交制种的光敏核不育棉花材料,为免去人工去雄制种工序,降低制种成本找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博优141父母本的特征特性,结合在江西萍乡及海南的制种实践,从调整播差、花期预测、本田管理、巧施"九二○"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