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仔猪副伤寒也叫仔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仔猪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败血症、坏死性肠炎和肺炎。主要发生于1~4月龄的仔猪,体重10~15千克的多发。由于猪体内带有病原菌,当猪受到寒冷潮湿、气候突变、饲养密度过大、拥挤、饲料营养不全、突然更换饲料、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均可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2.
<正>仔猪副伤寒是由猪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型为败血症,慢性型为坏死性肠炎。该病在阴雨潮湿、季节交替、寒冷的天气易发,带菌猪和患病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该病一旦感染,将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亡,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现就一起仔猪副伤寒病例的诊疗情况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2016年3月长春市一李姓养猪户饲养的96头刚断  相似文献   

3.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通常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型(关节炎或心内膜炎)。经过几十年的防治,该病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由于近几年"高热病"的肆虐,人们加强了猪瘟的免疫,而忽略了猪丹毒的防疫  相似文献   

4.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与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的一种严重接触性传染病,多在4~5月和9~11月发生。急性型病死率很高,慢性型常能耐过。猪伪狂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冬、春季,发病猪主要是15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可达85%,常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门诊中遇到一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与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的典型病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鸡蛋清洁前后蛋壳表面沙门氏菌污染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使用鸡蛋清洁技术能否减少蛋壳表面沙门氏菌污染,取清洁前后的鸡蛋各60枚,分别置于保鲜袋中相互隔离。用无菌棉拭子采集蛋壳表面细菌,经前增菌和选择性增菌后,提取细菌DNA进行PCR检测。清洁后的鸡蛋表面未检出沙门氏菌,未清洁的鸡蛋表面检出沙门氏菌,进一步检测,均不是肠炎沙门氏菌和伤寒沙门氏菌。说明鸡蛋清洁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蛋壳表面沙门氏菌污染。  相似文献   

6.
采用益绿素对从猪场猪粪中分离出的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Salmonlla paratyphi B)、斯坦利沙门氏菌(Salmonlla stanley)、雷根特沙门氏菌(Salmonella thunderghent)、德尔卑沙门氏菌(Salmonlla derby)以及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进行抑菌实验。选出对益绿素敏感性最强的1株沙门氏菌,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及不同质量浓度的益绿素条件下,对该株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益绿素对5株沙门氏菌均有抑菌效果,其中对雷根特沙门氏菌(Salmonella thunderghent)的抑菌效果最好,在温度为42℃,pH值为6.8~7.8,益绿素质量浓度为17.5g/L时,益绿素对该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我国食品鸡蛋和死胚蛋(毛蛋)中沙门氏菌的感染情况,分别对130颗食品蛋的蛋壳表面、蛋内容物以及70颗完整死胚蛋(毛蛋)和66颗破壳死胚蛋的肝、肠、卵黄囊进行了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130颗食品鸡蛋中蛋壳表面及蛋内容物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6.92%和4.83%,其中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0.76%和0;70颗完整毛蛋肝、肠、卵黄囊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7.1%,42.9%,48.6%,其中沙门氏菌的检出率为:4.29%,4.29%,1.42%;66颗破壳毛蛋中肝、肠、卵黄囊细菌的检测率分别为:83.3%,93.9%,84.8%,其中沙门氏菌的检出率为:19.7%,18.2%,16.7%。研究表明,我国市场上鸡蛋的沙门氏菌检出率较低,但为了防止蛋壳表面的细菌和沙门氏菌渗入蛋内容物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有必要进行洁蛋加工。对于毛蛋中沙门氏菌的检测,发现破壳毛蛋沙门氏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完整毛蛋。因此,蛋壳在防止沙门氏菌入侵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由于毛蛋中沙门氏菌的检出率较高,在鸡蛋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孵化场的环境控制以降低雏鸡感染沙门氏菌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接触性传染病,是在肠道出现单纯增生性变化的基础上引发坏死性、局部性及出血性肠炎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该病以回肠和结肠段的黏膜呈腺瘤增生发炎为主要特征,主要类型有慢性型、亚临床型和急性型。现将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食品能力验证样品中沙门氏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自身参加食品沙门氏菌能力验证的经历,总结能力验证中沙门氏菌分离与鉴定的关键点,并就如何提高沙门氏菌乃至整个实验室的检测水平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仔猪副伤寒主要是由猪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极为严重的传染病。此病发病急,病情较为危重,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往往导致仔猪死亡或形成僵猪,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在多年从事兽医诊疗工作中,自拟了一些中草药验方,重点对发病仔猪采取中药调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供同行或广大养殖户借鉴。一、流行病学仔猪副伤寒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现行有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针对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主要是传统的微生物学检测法,该方法操作繁杂,检测周期较长,已难以满足国内外对食品安全检测的要求。通过使用微生物学检测法和PCR法共同检测样品中沙门氏菌,比较两种方法在检测时间和检测结果准确性上的差别。试验结果说明,两种方法都能准确检测出含沙门氏菌的阳性样本,其中PCR法具有检测时间更短、特异性更强、灵敏度更高、操作更简单、成本更低的优势,可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2.
<正>蛋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某些特定血清型沙门氏菌所引起的一类常见多发病的总称,不仅严重危害蛋鸡的健康,给养鸡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而且污染鸡蛋,对人类健康产生较大危害。本文从鸡沙门氏菌病的病原特性、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和综合防治等方面加以分析,为更有效地防控该病提供科学依据。一、病原特性鸡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的一属,该属细菌抗原结构复杂,目前共发现四千多个血清型,我国已报道的血清型有240种以上。在自然条件下,沙门氏菌的抵抗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鲜蛋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及其生理特性,按照国家标准中蛋制品的检验程序,对养鸡场及市场共50个鸡蛋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分离,并对分离出的可疑菌株做生理生化鉴定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确定其中1株为沙门氏菌,对其在温度37℃下的生长曲线进行数学分析,得出最适生长模型为MMF模型。  相似文献   

14.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21日龄的雏鹅,10日龄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100%,15日龄后呈慢性型。  相似文献   

15.
<正>猪瘟是一类传染病,也是常见病,主要病变之一为肠淋巴滤泡肿胀、坏死。在病死猪剖检过程中,遇到肠淋巴滤泡肿胀、坏死这种"纽扣状"溃疡病变,人们自然想到猪瘟,然而在猪圆环病毒感染、仔猪副伤寒、猪痢疾、仔猪梭菌性肠炎、猪耶尔辛氏菌结肠炎、猪结节虫病的临床剖检中都出现过类似病变。由此可见,猪肠淋巴滤泡肿胀、坏死并非都是猪瘟惹的祸。淋巴滤泡与扁桃体、脾脏、胸腺等一样都是猪的淋巴组织。正常情况下,淋巴滤泡不明显,有急性、慢性炎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核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机构沙门氏菌的检测能力,按照《沙门氏菌盲样考核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和GB4789.10—2016的方法对10件样品(编码为CODE 1~CODE 10)进行检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分型。编号为CODE 2的样品检出S.Colindale,编号为CODE 5的样品检出S.Agona,编号为CODE 6的样品检出S.Liverpool和S.II。此次试验室盲样考核结果为"满意"。  相似文献   

17.
对一只突然死亡朱鹮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该朱鹮与禽类感染沙门氏菌的病理变化相似。眼观显著的病变是肝脏、肺脏、脾、肾脏肿胀、出血、淤血;输卵管出血并与多数脏器粘连。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肝细胞颗粒变性,肿胀,坏死,有炎性细胞浸润;肝窦隙扩张,淤血明显;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部分坏死、脱落。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地方有出血现象;肺脏严重出血,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肠黏膜脱落,黏膜下层血管扩张、充血,有炎性细胞浸润。微生物学诊断为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卵黄性腹膜炎。  相似文献   

18.
两病简介,猪传染性胃肠炎(TGE),该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发于深秋、冬季和早春,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1周龄内哺乳仔猪病死率可高达100%。症状:仔猪突然呕吐和腹泻,几天内可波及全群。粪便呈黄白色或浅绿色,内含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患病仔猪很快出现脱水症状,1周龄内仔猪常于发生腹泻后2~4天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30日龄后少见死亡。成年猪的临床症状只限于腹泻、减食,偶尔会呕吐,排糊状至水样粪便,粪便呈黄灰色、灰白色不等,恶臭,通常在1周内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羔羊痢疾是由产气荚膜杆菌(B型魏梭菌)、大肠杆菌、肠球菌和沙门氏菌等感染而引发的肠道传染性疾病,主要危害7月龄以内的幼羔,尤以2~3日龄羔羊发病率最高。母羊妊娠期营养不良,羔羊体质瘦弱,天气骤冷和羔羊饥饱不匀等都能诱发此病,治疗不及时易导致羔羊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20.
仔猪红、黄、白痢是对哺乳仔猪危害最严重的常见传染病。其中仔猪红痢是由C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又称为仔猪坏死性肠炎,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腹泻,肠坏死;而仔猪黄、白痢则是由寄居在猪肠道内的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常发生严重的腹泻和败血症。这3种疾病在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温差较大的秋冬季节多发。笔者在门诊工作中,发现养猪户常常把仔猪的红、黄、白痢病混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