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省右玉县境内沙棘资源分布广、面积大、种类多,约占全省沙棘资源的20%。目前,全县沙棘总面积达1.8万公顷,其中6667公顷野生的沙棘成片林为世界之最,每公顷3000多公斤的产量首屈一指。近年来,右玉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优势,把“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2.
沙棘天然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大面积天然沙棘林,但都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产果量很低。为充分发挥天然沙棘林的经济效益,应采取以下几种改造措施。1.择伐疏伐改造适用于林分密度大,雄株占优势的沙棘林。作业时根除过密的沙棘尤其是雄株和杂灌木,使之通风透光,扩大雄株在林分内所占的比例,提高单位面积产果量。疏伐强度,一般应使林分的郁闭度不低于0.5。2.带状疏伐改造同样适用于林分密度大,雌株占优势的沙棘林。此法通常在机械作业时采用。作业时用带状伐除,伐带宽度3米左右,保留带宽度2米左右,以通风透光为目的,可提高单位面积结实量,采摘运输果实也方便。3…  相似文献   

3.
我国野生沙棘林虽然资源丰富,却极少有人进行改造更新,不少地区的野生沙棘林早已老化,停止了生长繁殖,或生长稠稀不均影响了结果。因此,只有更新改造才能达到多产果、质量高、连年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沙棘采穗圃的创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双虎 《林业科技》2009,34(2):14-15
采用苗圃地扦插的雌株或雄株进行平茬和成熟天然(或人工)林伐除的方法所创建沙棘采穗圃,每年可在采穗圃生产大量优质的插穗进行大田地膜扦插,成活率达90%以上,且明显降低了育苗成本,并为优良品种的扩繁和雌、雄株合理搭配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防护林科技》1995,(4):46-46,48
甘肃省沙棘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甘肃省林业厅1985年,我省有沙棘林总面积14.4万hm ̄2。截止1993年又新增人工沙棘林3.7万hm ̄2,累计沙棘林面积达到18.1万hm ̄2。在发展资源的同时,突出抓了加工利用。先后建起20多个沙棘厂,加工能力900...  相似文献   

6.
笔者以山西省沙棘主产区岢岚县、右玉县、关帝山3地沙棘叶为试材,采用《中国药典》沙棘项下方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比较分析了不同产地、不同采摘时期以及不同雌雄沙棘叶总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沙棘叶总黄酮含量为岢岚县右玉县关帝山;沙棘叶总黄酮含量随采摘时期不同大致呈现双峰曲线,6月至8月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其余时间含量较低;雌株沙棘叶总黄酮含量平均值略低于雄株。可为评价和利用沙棘叶资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我省沙棘野生资源十分丰富,据有关部门统计,总面积约50万亩,主要分布在张家口和承德地区的山区。保定、唐山地区亦有零散分布,但大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河滩。近年来,沙棘身价日益提高,强度开发沙棘天然林的现象越演越烈,不断的无组织的采果,给沙棘的种子更新和总的林况造成重大损害。采果往往采用最粗笨、最野蛮的毁灭性方法进行。采果人员为了减轻工作量,提高采果效率,随便折断果枝和骨干枝,甚至进行砍树或把整株伐  相似文献   

8.
沙棘不仅是我国三北地区重要的林木资源,也是这一地区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生物资源。目前,我国现有沙棘面积140万hm2,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20多年来,累计营造沙棘林60多万hm2,陕西省是沙棘的主要分布区,其资源数量居全国之首,尽管我国属世界上最丰富的沙棘资源国,但由于沙棘资源分布不均,产量不高,沙棘实际利用率低下(沙棘果利用率不足10%)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加快沙棘发展建设速度,特别是改造和提高现有沙棘林的质量,改良其品种,就成为沙棘产业发展的关键和首要任务。对现有沙棘林改造和提高,结合…  相似文献   

9.
该文依据围场的天然沙棘林与人工沙棘林现状及沙棘产品开发情况,报道了对围场现有天然沙棘林与人工沙棘雌雄株比例的调研结果;并针对沙棘实生繁殖粗放造林经济效益低的实际情况,提出提高沙棘造林经济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青海沙棘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沙棘的起源地,青海是沙棘的重要分布区,沙棘资源具有分布广、品种多的特点。在严酷的高寒、干旱条件下,沙棘成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目前天然沙棘林面积  相似文献   

11.
沙棘优良雄性株系选择及栽培利用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俄罗斯沙棘优良雄株(优雄1)、蒙古沙棘优良雄株(优雄2、3、4)及中国沙棘优良雄株(中沙♂CK)等5个优良雄性株系的花期、花粉量、花粉生活力的观测调查。并分析它们与良种沙棘雌株授粉结实情况,证明优雄1与优雄4具有花芽大、花期长、花粉量大,与良种沙棘雌株授粉亲和力强、结实率高等性状,为沙棘良种雌株的适配雄性株系。  相似文献   

12.
红缘天牛与沙棘木蠹蛾是严重危害沙棘的两种蛀干害虫。平茬除虫复壮是控制沙棘蛀干害虫危害,恢复并提高野生沙棘林的经济及生态效益的必要措施。通过沙棘年龄与挂果指数的回归曲线,估算出平茬的适宜年龄为8龄。平茬技术方法简单,平茬后的萌生苗至少在两年内不受蛀干害虫的危害,平茬第3年比平茬前每公顷多产果840.9千克,尚可获得显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沙棘是山西省的主要乡土灌木树种。但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野生状态,生态效益很好,经济效益却得不到发挥。本文介绍了同朔地区沙棘林分布状况,并介绍了沙棘林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14.
《沙棘》1994,7(1):4-5
1 沙棘资源建设自1985年钱正英同志提出:“以开发沙棘资源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突破口”的号召以后,陕西省对沙棘资源的建设高度重视,相继开展了沙棘资源普查、良种选育、丰产林及防护林建设和天然林保护等工作.在全省适生的黄土高原沟壑区、风沙区大力发展人工沙棘林,截止1992年底,陕西省7年共营造人工沙棘林71.98万亩,累计达到130.53万亩,加上原有的天然资源总面积达323.93万亩,为陕西分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一个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是一种神奇的多功能植物,既能够生产营养丰富的果实,枝叶可做发热量很高的薪柴,又具有极强的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所以,我国从1985年就对沙棘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全国现有沙棘林面积2000万亩左右,每年新增人工沙棘林面积100多万亩,既促进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科委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和气候特点,将沙棘列为全省今后发展的主要浆果树种之一.为此,1989年始,省农科院浆果所承担了省科委下达的“沙棘新品种选育”研究课题.针对我国野生沙棘棘刺多、果实小、果柄短、不易采摘等不良经济性状,以选育丰产、大果粒、少棘或无刺、适宜寒地栽培的沙棘新品种为目的.开展了国内外引种、筛选鉴定和常规育种等工作.1991年春建成引种圃,栽植国外引入材料10份(俄罗斯实生材料2份,推广栽培品种7个,蒙古人民共和国沙棘实生材料1份)计1200株;国内野生种源实  相似文献   

17.
无刺大果沙棘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前苏联通过育种手段,培育出一批果粒大、无刺、长果柄的优良沙棘品种的统称,也称俄罗斯大果沙棘。它是近几年引入我区的。无刺大果沙棘属雌雄异株树种,雄株母树长势优于雌抹母树,一般雌、雄株母树定植比例为10:1。  相似文献   

18.
根据林业部林计通字(1996)32号文件关于“以北京为中心组建科技开发、技术培训、产品展销一体化服务中心,组建林业沙棘开发集团公司,以集团为依托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精神。林业部三北局召开的沙棘综合开发利用论证会于1996年5月21日~25日在北京举行。参加单位有中国林科院、西北林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北京农学院、陕西咸阳西林沙棘制药有限公司、陕西秦永沙棘制药有限公司、山西华林沙棘食品厂、陕西华旬沙棘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会议决定建立沙棘综合加工厂,主要生产高质量沙棘系列产品:速冻沙棘原汁、贮存沙棘原汁、功能性饮料、沙棘精油、沙棘冻干粉、沙棘黄酮以及沙棘化妆品等;建立沙棘原料基地,在一些沙棘资源大省,建沙棘原料基地林,同时引种国内外良种,筛选出大果无刺易采摘的沙棘良种;项目的技术承担单位是中国林科院和西北林学院。会议改变目前沙棘产品种类多质量差和资源浪费大的现状,通过对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低劣产品的精加工、深加工,把我国优势的林业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必将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沙棘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树种,但以前人们没有足够认识,只有在水土保持及薪炭林方面加以利用,可以说它至今几乎是处于野生状态。沙棘属共有四个种,我国全都有分布,且现有野生资源极其丰富。近两年来,沙棘的经济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目,但是如何开发和利用我国宝贵的沙棘资源,这一资源的特性、特点等都待深入探讨和研究。为此,我们于1985年5月至6月,对华北、西北有代表性的、沙棘资源比较丰富的山西西部高原区,即吕梁山区及管涔山区进行了考察。一、山西西部高原区野生沙棘资源现状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沙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已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开发利用沙棘资源的途径也在增加。因此,在合理利用和保护好野生沙棘资源的基础上,应有计划地进行人工培育沙棘园,满足国民经济对沙棘果实日益增长的需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