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鱼鳖混养模式”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鳖的养殖方式主要足开展池塘小面积精养和池塘鱼鳖混养,池塘小面积精养虽然产量相对较高,但是水质容易恶化污染,养殖鳖病害发生频繁,养殖成活率低,产品口感和质量差,市场价格低。而池塘鱼鳖混养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种养殖方式,鳖的品质好,产品价格高,可显著增加池塘养殖效益。课题组2008年开展了“两种鱼鳖混养模式”池塘健康养殖对比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鳖的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苏省建湖县的池塘人工养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许多渔农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建湖地区几年来池塘养鳖的实践,就池塘养鳖的几个主要技术和方法作一介绍,以供各地参考。 1.鳖池建设养鳖池宜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无污染、僻静的地点分级建池。  相似文献   

3.
仿生态养鳖是前期工厂化温室养殖与后期室外池塘养殖的结合,其过程是利用工厂化温室养鳖生长速度快的优势,在温室内用较短的时间将稚鳖从体重3g-5g快速培育到体重150g-250g左右的鳖种,然后放入室外池塘中在自然温度下用天然或商品饲料进行商品鳖养殖, 以期提高商品鳖的品质。这种养殖模式包括了工厂化温室养殖与池塘主养结合型、工厂化温室养殖与池塘套养结合型等多种模式,目前发展较快。笔者根据对仿生态养鳖情况的了解,认为从事仿生态养鳖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华鳖室外池塘养殖,是我国农村采用较多的养鳖模式,因其养成的商品鳖较工厂化直接养成的商品鳖色泽好,口味鲜,所以市场价格也较高.  相似文献   

5.
养鳖模式与鳖鱼品质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全国养鳖大省,亦是国内开展工厂化温室养鳖最早的省份之一,在经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养鳖模式已从单纯的工厂化温室养殖向外塘养殖和无公害仿生态常温养殖方向发展,从单纯的产量效益向质量效益迈进。本文就当前浙江省主要养鳖模式和鳖品质的关系作一简介和探讨,供广大养鳖者和消费者参考。1养鳖模式当前我省养鳖生产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工厂化温室养鳖模式,包括标准温室养鳖模式和简易温室养鳖模式;二是外塘养鳖模式,包括温室养殖与池塘主养结合型和温室养殖与池塘套养结合型;三是仿生态常温养鳖模式,包括2年制养鳖、3年制养鳖和5…  相似文献   

6.
虾鳖混养是利用养虾池塘在不影响养虾的前提下混养鳖的一种新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虾、鳖的质量,也可以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现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鳖的品质和经济效益,以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着力推行了简易温室养鳖和池塘生态养鳖模式,并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全区温室养鳖面积达到23.47万m2,池塘生态养鳖面积达到1.02万亩,总放养量为1710万只。池塘生态养鳖模式是在鱼鳖混养和虾鳖混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取一整套生态养殖技术,直接将稚鳖放入池塘进行养殖,使鳖在阳光雨露的天然环境中生长,经过1~2个冬眠期达到商品规格。这种生态型养殖方式,符合健康养殖的理念,符合中华…  相似文献   

8.
列述了珠三角池塘养鳖产区主要疾病的病原体、流行、发病率、死亡率等现状。指出白斑病和白点病是稚幼鳖的主要疾病.红底板症、出血性败血症和白底板症是幼、成、亲鳖的主要疾病;出血性败血症、白底板症迄今尚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对池塘无公害养鳖病害防治技术进行探讨1、调空好养鳖池的水环境生态,稳定水质、水色和透明度,减少养殖鳖的环境应激和免疫力下降,引致疾病的发生。2、按国家、农业部、广东省规定的无公害养鳖技术操作规程,严格监控投入养鳖池的种苗、饲料和药物以及相应投入方法,防止外界病原的进入及饲料、渔药使用不当引致的病变和终产品质量。3、详述了养鳖池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包括鱼鳖混养、种养漂浮性维管束植物大藻,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等的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控制养殖容量,减少胁迫反应,提出稚幼、成鳖的池塘最佳养殖容量:使用多种免疫激活剂和促长剂,统称免疫增强剂,提高养殖鳖的抗应激能力.在国家、行业、地方规定的允许范围内,科学使用渔用药物,以中草药治疗为主,化学药物相结合,通过药敏试验等,对症、准确定量用药,积极治疗。只有采用上述综合防治措施,才能使养殖鳖最终达到无公害的产品要求,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甲鱼身价大跌,养殖户养殖甲鱼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冬季温室养鳖纷纷下马。养殖业如何发展?这对我们水产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面对养鳖业滑坡,近两年来,我们积极引导养殖户走养殖商品鳖的路子。从大棚温室养殖走向露天池塘养殖,不以炒种赚种为目的。以发展一条龙养殖为路子,自繁、自育,自养商品鳖。为市场提供纯天然商品鳖,深受北京、天津、秦皇岛、沈阳等地客户的青睐。现就我们北方地区池塘养殖商品鳖技术作一简单介绍。其技术特点为成本低、成活率高、风险小、周期短、效益好,经过一周期养殖,鳖均体重525克左右,亩产675公…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养鳖技术问答近几年来,农村养鳖专业户和养殖场不断增多,在养鳖过程中曾出现一些疑问,应一些读者的要求,根据我们的实践与经验浅谈一些看法。问:鳖鱼是否可以混养?答:室外的池塘鳖鱼完全可以混养.在鳖鱼混养池塘内,鳖和鱼不仅可以共存,而且能互相促进.鳖在...  相似文献   

11.
鳖的人工养殖技术讲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第二讲 养鳖场地的建造 1.养鳖场地的选择 养鳖场地的选择是根据鳖的生态习性、生产方式、生产规模来决定的。首先必须考虑环境安静、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要考虑的重要条件是水源。无论选用江、河、池塘等地表水时都要选择没有污染的水源。地下水一般无污染,全年水温较稳定,但有些地下水含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等。另外,大部分地下水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养鳖技术问答江苏武进县漕桥特种水产养殖场缪霄松,缪云峰近几年来.农村养鳖专业户和养殖场不断增多,在养鳖过程中曾出现一些疑问,应一些读者的要求,根据我们的实践与经验浅谈一些看法。问:鳖鱼是否可以混养?答:室外的池塘鳖鱼完全可以混养,在鳖鱼混养池塘内...  相似文献   

13.
一、混养池塘的建设1.池塘选择和改造。鱼鳖混养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天然饵料来源较广、环境比较安静、不受机械噪音和人群畜禽活动干扰的池塘。要求池塘面积5-15亩,水深2米以上,池底保持25厘米左右的松软土层,便于鳖在其中栖息和越冬。池塘坡度以1:2-3为宜,以利于鳖爬上斜坡休息。建设好进排水设施。池塘在放养15-20天前每亩用生石灰150-200公斤加水遍洒全池消毒,池塘注水后适量施肥,并移养鲜活螺视每亩100-200公斤,以便在池中繁生小螺蜘供鳖摄食。2.防逃设施建设。在池塘四周建防逃墙,即沿池塘四周的池…  相似文献   

14.
鳖种的简易挑选方法目前鳖的养殖热潮正在全国掀起无数实践证明鳖的养殖是广大养殖户发财致富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养鳖首先碰到的是苗种来源问题作为初养殖者最好的苗种来源是去其他养殖场直接从池塘中购买。因为从养殖场购来的鳖质量好.符合养殖用鳖要求但由于最近几年鳖...  相似文献   

15.
周明  周怀兵 《水产养殖》2009,30(9):40-40
刘学余是洪泽县西顺河镇渔业科技示范户。多年来,他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积极开展池塘鱼鳖混养生态养鳖。该养殖方式在不影响池塘常规鱼生产的前提下,提高了池塘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近几年来,不仅池塘常规鱼(鱼种或商品鱼养殖)产量和收入不低于本地区平均水平,而且通过生态养鳖,每年多收入3万~5万元,成为当地渔业科技示范户中的致富能手。现将其池塘鱼鳖混养生态养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三、第二段野外中型池塘鳖种培育这阶段的培育就是从鳖苗池塘高密度培育成75克/只左右的小鳖种,经过分养后培育成300克/只大鳖种的过程。由于鳖种的规格大于鳖苗很多倍,所以养殖环境和管理有其特别的要求。1.池塘建造和设施配套(1)池塘建造:野外鳖种培育池塘的建造,不但要考虑养殖效果和管理方便,还要考虑建造成本,所以可采用土池底、水泥堤埂的形式。池塘长方形,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池塘利用率和池塘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各地在池塘综合混养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但在池塘中混养鳖、鳙和南美白对虾的试验还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2005年在宁波市明凤渔业有限公司的养鳖池塘中进行了鳖、鳙鱼、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为今后有条件发展综合养殖的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池塘利用率和池塘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各地在池塘综合混养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但在池塘中混养鳖、鳙和南美白对虾的试验还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2005年在宁波市明凤渔业有限公司的养鳖池塘中进行了鳖、鳙鱼、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为今后有条件发展综合养殖的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仿生态养鳖是前期工厂化温室养殖与后期室外池塘养殖的结合,其过程是利用工厂化温室养鳖生长速度快的优势,在温室内在较短的时间将稚从体重3g~5g快速培育到体重150g~250g左右的鳖种,然后放入室外池塘中在自然温度下用天然或商品饲料进行商品鳖养殖,以期提高商品鳖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水产品市场机制的自我完善与成熟,鳖市场价格逐渐滑坡后趋于稳定,导致了许多养鳖企业或养鳖户纷纷兼并、停产、转行,严重者倒闭。其主要原冈在于鳖品质退化、风味不佳。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且义能提高池塘综合养殖效益,我们于2004年在本研究所试验基地开展了池塘鳖鱼生态混养试验,结果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