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粉病是影响草莓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2000年以来,草莓白粉病在我市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特别在保护地草莓发生尤为严重,病叶率达40%以上,病果率达50%以上,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现将其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由于大棚连年种植草莓,棚内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极有利于病虫害发生,据调查大棚草莓发生病虫害后,一般减产20%-30%,重的达50%,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加强草莓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实现大棚草莓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近年来,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为害逐渐加重,特别是保护地中尤为严重。草莓白粉病发生严重时病叶率一般在45%以上,病果率在50%以上,极大地影响草莓的产量、品质和效益。  相似文献   

4.
刘琳  张渝洁 《西南园艺》2004,32(2):28-29
白粉病是临沂市大棚草莓的主要病害,在草莓的整个生长期都会发生。2003年4月份在大店子镇调查,大棚有85.5%发病,一般大棚病株率为46.5%,病果率42%,重病大棚病株率和病果率分别高达85%、90%,以上,该病还有逐年加蘑的趋势。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我们从  相似文献   

5.
草莓炭疽病(CalletotrichumfragarlaeBrooks)、灰霉病(BotrytiscinereaPerscon)分别是育苗阶段和果实发育成熟阶段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两种病害。炭疽病发生后既影响苗的质量又影响苗的数量。蔓延重时整条匍匐茎或整株枯死,甚至成片死苗。草莓灰霉病发生严重的田块病果数占20%~30%以上,减产20%以上。现将这两种病害及其预防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一、草莓炭疽病1.症状草莓炭疽病有局部和全株两种症状。局部症状主要发生于匍匐茎、叶柄、托叶等部位,特别是匍匐茎和叶柄多发。发病初期表皮出现稍凹陷的小的黑色纺锤形病斑,蔓延后…  相似文献   

6.
鲜食草莓与草莓酸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鲜食草莓与草莓酸奶尹克林(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重庆630716)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当前草莓年产量为1.1~1.5万t,仅占世界总产量(近200万t)的0.5%,远远落后于欧州(94万t)的法国草莓产量(9.2万t)。较大面积的草莓栽培仍在北方(保定、丹...  相似文献   

7.
莒南县草莓种植面积已达0.33万hm^2,其中大棚草莓达0.2万hm^2。长期以来,果农用大田或大棚草莓坐地或移栽繁殖苗子,使线虫病能连续或协带传播、繁延;再者,同一个大棚连续3-4年或更长时间种植草莓,单位体积内线虫繁殖量越来越多,使得大棚草莓发生线虫病机率多,一旦发病,轻者减产20%-30%,重者死亡。现将多年来草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棚草莓灰霉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大棚栽培在本地区已有十余年历史,常年种植面积约为600多hm2,由于连年种植,草莓灰霉病逐年加重,已成为常发性病害。草莓发生灰霉病后,一般减收 20%~30%,重的达50%以上,甚至绝收,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我们从1999年开始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引进新的杀菌剂进行试用,积累了一些经验,初步总结如下。 一、病原及病害特点 草莓灰霉病的病原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 经多年观察,我市此病始见期为12月上旬,1~3月…  相似文献   

9.
草莓白粉病(Sphaerothca Macularis)是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山东省草莓产区发生普遍,危害日益加重,尤其大棚草莓受害较重。据龙口、福山等地调查,田间病叶率50%~70%,后期病果率达20%以上,有的几乎无效益。目前已成为草莓生产的一大障碍。 一、症状与特点 该病主要侵染为害草莓的枝、叶、花、果。发病后在上述部位出现一层白色粉状物,这是该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草莓栽培随着1984、1985年丰香、女峰两品种的发表,进入了崭新的时代。1991年京浜市场入市量女峰占55%、丰香占39%,两品种合计高达94%。由于日本从南到北气候、地理的多样性以及国民对于草莓的嗜好性,各地都积极地培育适合当地的优质高产新品种,到1995年各地又选育发表了约50个左右的草莓新品种,平均每年发表5个左右。从1993年京浜市场草莓入市量来看,女峰为50%、丰香为43%,两品种合计仍达93%,同时也可看出其它品种略有增加。纵观发表的50多个草莓新品种,绝大多数用作促成栽培或半促成栽培,特别是近年选育的28个品种…  相似文献   

11.
《吉林蔬菜》2011,(2):96-96
丛枝病病草莓的重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较普遍。通常零星发病,轻度影响产量和品质。部分地区、部分品种发生较重,病株率可达10%以上,显著影响草莓生产。  相似文献   

12.
刘琳 《吉林蔬菜》2004,(4):23-24
白粉病是我市大棚草莓的主要病害,在草莓的整个生长期都会发生。2003年4月份在大店子镇调查,大棚有85.5%发病,一般大棚病株率为46.5%,病果率42%,重病大棚病株率和病果率分别高达85%、90%以上,该病还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我们从2001年开始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温室草莓白粉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作为经济价值较高的小浆果,因其味美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目前我国草莓的栽培面积已达6万hm^2,位居世界第1位。近年来,温室草莓白粉病发病强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一经发生很难防治,一般减产20%~30%,重者可达50%.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已经成为我省温室草莓生产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14.
草莓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红萍  申屠年 《蔬菜》2001,(8):15-16
草莓色泽鲜艳、果实香嫩多汁、甜酸适口、富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一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冬令鲜果。随着农业产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草莓的需求逐年增加。但目前在生产中普遍存在着种性退化、病毒病严重等问题,致使草萄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为解决此问题,以组织培养方法建立的草莓快繁脱毒系统,不仅比常规育苗繁殖系数高,生长旺盛,成活率高,并可预防病毒病,平均增产可达20%~30%左右,而且果形大,糖度增加3%~5%。日本静冈县的草莓生产,每3年就组培脱毒更新1次,明显提高了草莓产量和品…  相似文献   

15.
大棚草莓红心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草莓红心根腐病的危害比较严重, 已经成为生产上迫切解决的一大病害。 1 发生情况 该病在烟台地区大棚草莓促成栽培中普遍 发生,病株率达5%~30%。感病植株几乎没有产 量。该病可分为急性发生和慢性发生两种类型: 草莓栽植后不久,一些植株萎缩死亡,属于急性 发病;扣棚后一些植株生长缓慢,叶小,不抽生 花茎,属于慢性发病。土壤低温、潮湿是该病发  相似文献   

16.
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灰霉病是设施草莓生产的一种常见病害,危害日益严重。草莓发生灰霉病后,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50%以上,甚至绝收。草莓灰霉病主要为害花器、果实、叶柄和叶片,不同部位表现症状不尽相同。由于田间环境的多变性及品种差异,近年来草莓灰霉病不断表现出一些新的症状。  相似文献   

17.
张世田  张月明 《蔬菜》1998,(3):23-23
大棚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安阳县韩陵乡大面积推广大棚种植草莓,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般667m2纯收入7000~8000元,高产地块收入达1.5万元。现已形成规模化种植,成为安阳市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但是灰霉病的发生也日趋加重,此病主要侵害果实,对产量...  相似文献   

18.
草莓炭疽病在南方温暖气候条件下,草莓产区流行多年,且越来越严重。1997年秋,金华一带温度偏高,加上雨水多,发病尤甚。据金华县江东、苏孟、涅浦等乡镇调查,一般病株率在45%左右,死苗率达20%以上,造成繁苗出圃率低,定植成活率不高,草莓苗大小不均,减产20%以上,严重影响了草莓种植户的经济效益。1 特征和症状叶片、叶柄、匍匐茎、花瓣、萼片和浆果都可受害,株叶受害大体可分为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两类症状。11 局部病斑在匍匐茎上最易发生,叶、叶柄和浆果上也常见。茎叶上病斑长3~7mm,初为红褐色,后…  相似文献   

19.
草莓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是营养丰富的保健水果,具有易栽培、 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因而发展迅速,尤其是日光温室促成和半促成栽培面积的扩大,不仅丰富了果品的淡季供应,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给果衣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但随着草莓种植面积的扩大,也为草莓病虫害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致使一些病虫害发生,若不及时防治,会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质量。为此,我们对草莓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技术作以下介绍: 1.草莓主要病害发生及防治技术1白粉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果实及果梗也可发病,病斑表面产生白色粉状物是此…  相似文献   

20.
日光温室草莓无公害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地栽培草莓是冬末春初的畅销鲜水果,深受人们欢迎。但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果农过量或不规范的应用农药、化肥和激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草莓果实的食用安全性和品质,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市场效益和信誉,也进一步限制了日光温室草莓生产面积的扩大。开发日光温室草莓无公害生产技术是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草莓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2002年,在我们的指导下,河北省满城县方顺桥乡小赛村建立了以153个日光温室为核心的无公害草莓生产基地,60803m^2温室草莓全部采用无公害生产技术,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主要供应北京市场。基地草莓平均每公顷年产量34t,比常规日光温室草莓增产5.6%~7.3%;2005年冬季每公斤草莓鲜果平均售价26元,比常规日光温室草莓高4元,单位面积经济收益明显高于常规日光温室草莓。现将生产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