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锥村的大门是传统的建筑风格而村中房子都是西式的小洋楼在北京盖别墅发了大财,2004年被《新财富》杂志评为中国大陆第376名富豪、被公布个人资产2.7亿元的梁希森,这几年仍在不停地建别墅,不过这些别墅的住户不是富人,而是家乡的农民。据说,乡亲们住他建的别墅“等于白住”;也有人说,他让农民住别墅的目的“是为了换地”。初春时节,记者到梁希森的家乡采访。再建一个新村庄梁希森老家所在的乐陵市黄夹镇梁锥村,如今以梁希森的名字重新命名,叫“梁锥希森新村”,新村被一形状和颜色都与故宫围墙相仿的墙体圈住,村里136户都住进联排别墅。别…  相似文献   

2.
魏玉栋 《油气储运》2009,(11):1-1,4-6
梁希森,一个没上过几天学、曾经要过饭的农民,依靠5000元的银行贷款起家,经过近30年的摸爬滚打,居然滚出了近五十个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马铃薯大王”。梁希森矢志改造农村的做法引起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注意,他曾批示派人专门调研“希森现象”。  相似文献   

3.
“让乡亲们过上富裕日子”是梁希森的梦想 小时候,梁希森家里和当地的其他农民家庭一样,都很贫穷,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梁希森10岁那年,3岁的弟弟活活饿死。这件事对梁希森的触动很大。自从那个时候,他就想:一定想法挣很多很多的钱,让乡里乡亲都过上好日子。  相似文献   

4.
一个地产大亨.偶然发现马铃薯是个大产业,一不小心钻到了马铃薯堆里。承担起一份原本不应该由个人承担的大责任,8年抗战。终见“薯”光。这就是梁希森,一个有着传奇经历、令人尊敬的农民企业家。  相似文献   

5.
他有一个大梦想——在村里耕地上盖楼房,几乎免费提供给村民居住,而将村民们原来的房子拆掉,在宅基地上建现代庄园——种植、养牛、深加工。 “农民不会造飞机大炮,还是要搞农业,我想把农民变成农业工人。”2004年5月17日,在山东省乐陵市鲁西牛业公司成立期间,拥有6000头鲁西黄牛的董事长梁希森对记者说。 49岁的梁希森被《新财富》评为2004年第376名富豪,资产2.7亿,熟知梁希森的人士告诉记者,他的资产比2.7亿“还要多很多”。  相似文献   

6.
丁力:怎么想起做牛的产业?梁希森:就想多挣点钱,把农业改善改善。这是我主导想法。农业这块,得领着老百姓干。为什么我们上养牛、屠宰这块。中国在农业方面是一个畜牧大国,我们想真正让她富起来。通过我们屠宰,深加工,把老百姓全带起来。丁力:你现在养殖业的这个企业名字梁希森:今年我们农业这一块交了45万。丁力:那也不算太多,就是说一头牛的保费是5块钱。你的小牛是哪来的?梁希森:老百姓自己繁殖。丁力:没有集中到一块养的吧?梁希森:没有。丁力:都是家家养?梁希森:对。丁力:一家一般养几头?梁希森:最多的15头,最少4、5头。一般养母牛,下崽…  相似文献   

7.
6月1日,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的我国唯一一家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山东省乐陵市许家希森新村成立,山东省副省长李兆前和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辛钢国为中心揭牌,希森集团董事长梁希森与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签订了科研和人才培养协议。  相似文献   

8.
49岁的梁希森被《新财富》评为2004年第376名富豪,资产数以亿计。这个土生土长的山东农民只有小学一年级学历,据称识字不到200个;但是他在北京赚到巨额财富之后,斥资3000多万在家乡乐陵市梁锥村建设了一个新村,让村民都搬进了别墅新家,而将村民们原来的房子拆掉,在宅基地上建设了乌托邦式的现代庄园——种植、养牛、深加工  相似文献   

9.
记者:你是什么时间访问梁希森的家乡梁锥村的?丁力:去年五一,我利用节假日的时候,专门到山东乐陵县跑了一趟,之后又看了周边的几个县,对照了一下。记者:梁希森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丁力: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的手很大,很厚。记者:握手的时候?丁力:对。第二印象就是他很纯朴,不善言谈,但是你要真跟他谈起来了,他还是很机智的,能抓到问题的关键。第三印象,我感觉他具有企业家的特点,就是有魄力,敢于行动。对很多事情,知识分子总停留在概念里头,老在那里讨论,而企业家想的更多的是行动,怎么把概念转化为财富。第四就是这个人确定目标后很…  相似文献   

10.
"希森模式"通过改造旧村庄、兴建新村庄、兴办乡镇企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梁锥希森新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发展循环经济和特色经济、村企合作、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组织的经验。"希森模式"存在资金不足、土地缺乏保障等问题,应该采取措施保证新农村建设资金、解决土地问题,促进"希森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洛芳 《油气储运》2009,(10):59-59
日前,一批山东省泰安市的农民来到了北京市的延庆县,他们来干什么啊?告诉您,他们是来参加希森马铃薯高科技培训班的。说到这个培训班,咱就不能不提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了。  相似文献   

12.
当下中国,什么问题最大?“三农问题”让共和国总理寝食难安。“一号文件”出台,总理还要亲自下到田间村头调查民间反应、督促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如何让农民提高收入,让农业良性发挥,让农村改变面貌?中央政府制定了诸多向农业倾斜的政策,但关键问题是:如何落实?谁带头来做?位于鲁北一隅的乐陵市黄夹镇,近几年正在悄悄进行的一场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的乡村改造,这无疑是诠释“一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次有益探索。这场探索实践中最关键的人物,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梁希森。从一个讨饭的乡下孩子,到身家数十亿的中国地产大鳄,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但我们关注他,不是因为他的财富和传奇故事。比他富有的人多得是,比他经历更传奇的也不鲜见。但像他这样大把花钱的却不多。他一掷数千万甚至上亿元,不是投在吸引媒体目光的“面子工程”、“首长工程”上,而是全都投在养育过他的那片广阔乡土上。他以个人之力,致力于农业产业化调整为主的乡村城市化改造,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并初具成效。他这样做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为了圆他的一个梦——让农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牛粪比牛值钱,这样说你也许不信,但它却是事实。它就发生在山东省乐陵市希森三和集团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4.
对话梁希森     
大多数时间,梁希森是沉默的。他的话很少,如下的对话,是记者整理两年来与他数次交往中的谈话。仔细琢磨琢磨这些大白话,都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关于经商:“还是老实人赚便宜”记者:当初拍卖玫瑰园时,那么多比你有实力的地产商都不举牌。是什么力量让你如此冒险?您怎么就有信心玫瑰园就能活起来?梁希森:玫瑰园无论是浪费谁的钱,说到底都是国家的钱,这么多钱瞎(浪费)了,谁看着谁心痛。3.98亿拍卖,不是个小数目。玫瑰园是我一点一点看着建起来的,我知道它值多少钱。只要不超过六个亿,我都敢买。现在看来,我是赚了便宜的。那些房地产商都知道这个…  相似文献   

15.
“山东梁”催艳“北京玫瑰”第一次知道梁希森这个名字,是1999年7月16日。这一天,被北京媒体称为“山东梁”的梁希森,以3.98亿元的高价买下了这朵“北京玫瑰园”,当时,北京房地产界大多数人就等着看这个山东“傻瓜”的笑话。在此之前,这座占地超过1000亩的北京最大的别墅项目,历经包括香港地产大亨邓智仁在内的四任园主,都没能摆脱走向凋零的命运。过了将近一年,2000年6月10日,事先并无一点先兆,也没有任何的铺垫渲染,在这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山东梁”突然对外宣布:玫瑰园开园了。随后的日子里,不断有“北京玫瑰园”的好消息传出来,先是已竣…  相似文献   

16.
郭玉蕾 《油气储运》2009,(10):60-60
嗬,这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羊汤开锅了,碟子、碗儿刷干净了,菜也摘好了,这是谁家要办喜事吗?人家说了:这是为了准备希森马铃薯恳谈会。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员要敢于担当”,这是黄泛区农场金果冷藏贸易公司经理马献增常说的一句话。在公司濒临倒闭的紧要关头,他迎难而上,带领员工创新经营,开拓市场,用“担当”二字谱写了一个“起死回生”的传奇!  相似文献   

18.
一天没事儿.我站在一个卖辣椒的妇女的三轮车旁,趁着眼前没有买主,我自作聪明地对她说:“你把辣椒分成两堆儿吧.有人要辣的你就跟他说这堆儿是,要不辣的你就给他说那堆儿是。”  相似文献   

19.
庖丁解牛     
庖丁是一个厨师,他的宰牛技术非常高超,有人会说,不就是杀个牛嘛,有那么复杂吗?有!处处留心皆学问,庖丁是宫廷厨师,他是为梁惠王宰牛。  相似文献   

20.
新闻天地     
亿万富豪梁希森的新农村梦想据《经济参考报》1月9日报道,在中原大地星罗棋布的村庄中,山东省乐陵市的梁锥村堪称鹤立鸡群在这里,村民们家家户户住在欧式联排别墅里,村中心公园里有和城市公园一样的健身和游玩设施。大多数劳动力在村庄旁边的企业上班,按月领取工资。它神话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