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枣林梨笠圆盾蚧生物学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光禄  李捷 《林业科学》1997,33(2):161-167
梨笠圆盾蚧Quadraspidiotusperniciosus(Comstock)是枣林的重要微小害虫,在山西一年发生2代,以第2代的2龄若虫于1—3年生的枝条上越冬,次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雌雄若虫均为两龄,第2代和第1代成虫分别于5月上旬和7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和8月上旬分别产出第1代和第2代若虫。雌雄性比分别为1:0.26和1:0.35。本文也研究了寄主不同部位、不同方位与各代虫口密度、自然死亡率的变化规律;若虫在叶面的分布规律;寄主枝龄与寄生密度对种群的影响;各虫态发生的起迄日期;发育进度与温湿度的关系;发育所需天数。为测报成虫羽化盛期和产仔盛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截形叶螨TetranychustruncatusEhara在沧州枣区一年发生13代,以卵在枣树树干皮缝中越冬,翌年春季(3月份)越冬卵开始孵化,初孵幼螨首先迁移到地面杂草上取食繁殖,4月下旬枣树发芽时陆续向枣树转移危害,在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了该螨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冬季刮树皮,早春除草和在该螨上树前在树干涂粘虫胶环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是红树林木榄+桐花树群落上的重要害虫,在广东省局部区域的红树林保护区,已经对木榄造成严重危害。白缘蛀果斑螟1年完成4代,第1至第3代虫历时48~66d,越冬代历时180d;荔枝异形小卷蛾1年完成5代,第1至第4代虫历时39~44d,越冬代历时188d。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幼虫均危害木榄的花萼和胚轴,荔枝异形小卷蛾能够迁移到桐花树上危害桐花果实。在木榄+桐花树群落上,白缘蛀果斑螟成虫占54%,荔枝异形小卷蛾成虫占46%。林间世代重叠,以幼虫和蛹越冬。在4月下旬~5月中旬,受害花萼和受害胚轴数量有一个高峰期,而7月上旬-10月中旬,则有一个明显的低值期。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种群数量消长规律与受害花萼和受害胚轴的数量变化规律成正相关,前者同样也出现一个高峰期和一个低值期。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与捕食性蜘蛛数量的比例为1:0.30,捕食性蜘蛛的捕食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5.
洞庭湖区杨小舟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2009年研究了洞庭湖地区杨树主要食叶害虫杨小舟蛾的生物学特性.该虫在洞庭湖地区一年发生7~8代,以蛹在地面枯枝落叶层、疏松浅土层或缝隙中越冬.第1~7代平均历期分别为39 d、28 d、26 d、23 d、25 d、29 d、32 d.4月上中旬、5月中旬、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8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中...  相似文献   

6.
红眼玛弄蝶以幼虫在观赏竹上缀叶为虫苞,在苞在取食竹叶,幼虫5龄。在广东1a5代,越冬幼虫于3月上中旬开始取食,4月中旬化蛹,4月底5月初羽化成虫,从第1代起各代幼虫取食期分别为5月上旬到6月上旬,6月中旬到7月下旬,7月下旬到8月下旬,8月下旬到9月下旬,10月下旬到翌年4月下旬,各代成虫发生期从第1代起分别为4月底到5月中下旬,6月中旬到7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上旬,8月中旬到9月中旬,9月下旬到10月下旬。各代各虫态有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7.
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是棕榈植物重要食叶害虫,在湛江一年发生 4~5 代、以 4 代为 主,世代重叠,以高龄幼虫越冬。每年 7—8 月份林间种群数量最大,8—9 月份危害严重,幼虫主要在 植物中层和下层老叶叶片背面皱褶处危害,形成不规则蛀道。蛀道长 60~150 mm,蛀道内粪便与其吐的 丝交织,幼虫隐藏于蛀道内取食叶肉,严重时叶肉大部分被吃光,后期造成叶片卷曲、干枯,形似火烧。 害虫完成 1 世代历期 50~65 d,其中幼虫历期 30~35 d,蛹历期 10~14 d,成虫历期 5~10 d, 卵历期 4~6 d。 车载电动喷雾器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 好年冬乳油 1 200 倍液、44% 多虫清乳油 1 200 倍液和 50% 甲 刻水分散粒剂 800 倍液,喷药后第 5 天,3 种药剂对椰子织蛾幼虫防治效果达到 90.26%~93.38%;喷药后 第 10 天,防治效果达到 93.16%~95.24%;3 种药剂的防治效果不存在差异。推荐交替使用上述 3 种药剂, 相隔 10~15 d,连续防治 2~3 次,可以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8.
松小蛎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小蛎蚧 (LepidosaphespinetiBorchsenius) (重要异名 :InsulaspispinetiBorchsenius)隶属同翅目 (Homoptera)盾蚧科 (Diaspididae)牡蛎蚧属 (Lepidosaphes) ,是许多省、市广为分布  相似文献   

9.
外来有害生物--刺桐姬小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刺桐姬小蜂属外来有害生物,在我国大陆首次发现,已被列为我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生活周期短,生殖力很强,每个月可完成1代,并且世代重叠严重,已对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珠三角地区及福建厦门和海南三亚等地的刺桐属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密竹链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密竹链蚧Bambusaspismiliaris(Boisduval)是为害毛竹秆部的一种新害虫。该蚧在福建三明中村、尤溪一年发生二代。第一代产卵、孵化盛期为7月下旬与8月中下旬,第二代产卵、孵化盛期为11月中旬和翌年5月上中旬。卵量7~165粒。每年5月上中旬和8月中下旬为危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