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运胜 《作物研究》1996,10(2):38-39
旱地油菜营养土硬床育苗技术张运胜(湖南省安乡县农业局,安乡,415600)油菜生产是湖南省安乡县冬季农业开发的主要项目,其面积、产量、产值均高于其它冬季作物。其中,旱地油菜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以1995年为例,旱地油菜面积22980hm2,占油菜总面...  相似文献   

2.
澧县栽培油菜历史悠久 ,早在 1934年就有栽种油菜的记载。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油菜生产迅速发展。 1979年实行育苗移栽 ,1982年推广稻茬板田移栽技术 ,随之推广棉油套栽技术 ,1985年推广硼肥施用技术 ,1987年落实“秋发”技术。 1987年即成为湖南省第一个油菜生产超“双百”县 (亩产过百公斤 ,总产过百万担 )。近几年 ,由于大力推广优质油菜规范化栽培技术 ,油菜产量逐年上升。 2 0 0 1年春收油菜全县平均单产达 1713kg/ hm2 ,高产丘块在 390 0 kg/ hm2以上。2 0 0 2年油菜实收面积 4 .5万 hm2 ,其中优质油菜 4 .4万hm2 ,…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1959年棉花生产技术措施规定棉花全部实行育苗移栽来保証培育壯苗,扩大良种面积及解决部分地区小春收获较迟与棉花早播的矛盾。保山县潞江人民公社为了改进方格育苗栘栽費工的缺点,利用当地冬季溫暖无霜的优越的亞热带气候条件,在1958年冬季进行了棉花苗床育苗,不帶土移栽的試驗。这一試驗得到各級  相似文献   

4.
杨万林 《作物研究》2002,16(3):141-141
油菜定距育苗是慈利县农业局研究成功的一项稀播培育油菜壮苗的新技术。该技术突破传统撒播方式 ,操作简便 ,群众易接受 ,增产幅度大 ,对提高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可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1 油菜定距育苗特点(1 )省种。每公顷播种量 6kg左右 ,比撒播减少用种量 1~ 3 kg,非常适合杂交油菜育苗移栽。(2 )省成本。每公顷苗床可节省杂交油菜种子成本1 1 2 .5元以上 ,节省苗床管理工 2 2 .5个 ,折合工资 3 3 7.5元 ,共计可省成本 45 0元以上。(3 )高产。据慈利县旱科所、慈利县零溪镇农技站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证明 ,比撒播一般增产 …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国营安徽省华阳河农场总场大面积推广棉板地套栽油菜技术,有效地缓解了季节矛盾,有利于棉油双丰收,经济效益显著。1990年以来,全场棉板地套栽油菜面积每年均在3万亩左右,油菜平均亩产高达120-180公斤。现将主要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根据油菜品种特性,适期早栽 我场大面积种植的油菜品种主要是中油821、汇油50和秦油2号等。为了能充分利用有利的温、光、水资源,促使油菜幼苗早生快发,必须在适期早播、培育壮苗的基础上,做到适期早  相似文献   

6.
苗子湖农场棉花芦管育苗移栽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进  季兴祥  董美林  李晗 《中国棉花》2000,27(11):32-33
为了解决营养钵育苗移栽占用苗床面积大 ,耗膜多 ,制钵和栽钵耗费劳力多等问题 ,1 998~1 999年我们对棉花采用芦管育苗移栽技术进行了探讨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 芦管育苗移栽 (与营养钵育苗移栽比较 )的优点1 .1 可节省大量人工。做营养钵 ,每人每天平均可做 80 0 0个左右 ,每公顷大田需做钵 9万个 ,需人工1 1个 ;每公顷大田需要苗床面积667m2 ,准备此苗床需要人工 1个左右 ;加水、点子、盖土和盖膜等工序约需人工 1 5个 ;营养钵移栽每公顷约需人工 2 1个。这样 ,从准备苗床到移栽大田 ,每公顷共需要花费人工 48个。采用芦管育苗移栽 ,…  相似文献   

7.
水稻旱育苗技术正在大面积推广,秧苗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稻的前期生长和和后期产量,因此培育壮苗非常重要。从选用良种、种子处理、营养土配制、适期适量播种、苗床温湿度管理、苗床防病追肥、起苗插秧等环节阐述了泰来地区寒地水稻旱育壮苗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2013年春季水稻育苗阶段,苗床低温、高湿,给水稻大棚培育壮苗带来一定难度。为了适期早育苗、早插秧,分析了气候特点、不利条件,采取了一系列与培育壮苗相关的技术措施,如早清雪、早扣棚、早备土、适期早播种等,结合应用物化产品,秧田几乎没有发生青、立枯病,达到了旱育壮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我区薄膜育苗面积发展较快,达45万亩左右,占总棉田60%以上,1978年和1979年的棉花产量分别较上年增产二成三和二成半,连续跨了两大步。1979年全区棉花平均亩产127斤,是七十年代产量最高的一年。随着薄膜育苗面积的扩大,在育苗移栽技术上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苗床应用假植蹲苗技术,提高了棉苗素质,有效地解决了移栽花栽后缓苗和晚茬争早发的矛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二九一农场现有水稻1.20万hm2,其中盐碱土水稻种植面积0.97万hm’,占全场水稻面积的80%。土壤离子种类以Na+、Ca2+、HCO3-为主,属碳酸盐草甸土,pH7.5-9.0,针对盐碱的危害,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形成了适合二九一农场盐碱土的水稻栽培模式,产量现已提高到7500kg/hm2。现将盐碱上水稻高产栽培模式要点介绍如下:1早育苗,应用新技术培育壮苗在坚持早育的基础上,加大床上调酸力度,除按标准使用壮秧剂外,每120m’苗床增加浓硫酸15kg,使pH<5.5;浇水时普遍浇PH为4的酸化水,控制苗期立枯病的发生。同时,积极推…  相似文献   

11.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属于寒冷、季节性干旱地区。该县自1989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甜菜纸筒育苗移栽技术以来,单产最高达27t/hm2,1996年甜菜纸筒育苗移栽面积发展到1630hm2。现将该县甜菜纸筒育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简述如下。1存在问题1.1育苗床土选择不当。农户选择的育苗  相似文献   

12.
壮苗素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及使用方法①赵家富关世怀湖北省钟祥市农技中心431900营养钵育苗移栽具有抗灾、保全、争早的优势。但是,由于气候因素和技术原因,培育壮苗难度较大,苗床育苗多为弱苗、瘦苗、高脚苗,棉苗素质差,栽后缓苗期长,造成早苗不早发,严重影...  相似文献   

13.
棉花营养钵育苗是夺得早、全、壮苗的有效措施,但常因苗床的湿度大、温度高,出现高脚苗,致使茎细苗弱,栽后缓苗期长,失去  相似文献   

14.
棉花是九江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7万hm2左右、总产皮棉6.75万t以上,分别约占全省总量的2/3和4/5。95%的棉田是棉花→油菜两熟,且基本上是油后棉。为了获得油棉两熟双丰收,在茬口时空处理上全面推广了棉花营养钵育苗与油菜常规育苗双移栽技术。然而,随着近年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用工多、强度大与劳动力紧缺的矛盾日益凸现。为了解决这一矛盾,2005年本市在全省率先从江苏红太阳集团引进棉花“无土育苗、无钵移栽”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1示范概况1.1地点与面积。示范分布在彭泽、湖口、永修、九江、都昌及所…  相似文献   

15.
本公司于2005年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发明的基质育苗和裸苗移栽技术,在大面积示范取得成功后。2006年又在安庆市开发区开展了棉花工厂化育苗示范,利用电动控光、控温、控湿的现代化日光温室进行基质育苗,建筑面积2333m2,苗床净面积1100m2,其中二次育苗230m2,合计面积1330m2,出圃棉苗计48万多株,移栽大田24hm2。按一次育苗计,温室建筑面积与大田移栽面积之比为1∶110,苗床净面积与大田移栽面积之比为1∶180。实践表明,采用工厂化基质育苗的效率高,棉农普遍反映,工厂化育苗和裸苗移栽棉花节本增产增收的效果好,受到欢迎。1熟悉温室结…  相似文献   

16.
棉花方块钵育苗技术 ,是广大棉农结合当地土质粘重的特点 ,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型棉花营养钵育苗技术 ,与制钵器制钵育苗技术相比 ,具有方便、简捷、省力、省时、经济高效的优点。1选好苗床。应选地势高燥 ,排水良好 ,接近水源 ,管理方便之处。床宽 1 .3~ 1 .5 m,长度随植棉面积而定。苗床间距相隔 1 m,四周开好排水沟。2合理施肥深翻苗床土。根据土壤肥力 ,每立方米床土可加尿素 0 .2 5 kg,过磷酸钙 2 kg,把肥料捣碎掺匀 ,以防烧苗烂芽。同时 ,为了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要掺入适量腐熟的有机肥或沙壤土。然后用铁锹把苗床土深翻一遍 …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我们根据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 ,提出了“慈菇 -晚稻”栽培模式 ,并在全镇示范推广。2004年 ,全镇大田种植面积已突破67hm2 ,且实现了订单生产。每hm2一般产慈菇11250kg,稻谷7500kg,扣除薄膜、化肥、农药、人工等成本1.65万元 ,净收益为75750元 ,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模式配套技术介绍如下 :一、慈菇栽培技术1.选好种苗打基础首先是选择早中熟慈菇品种(宝应紫圆或浙江沈荡慈菇) ,并且选择具有该品种特性 ,顶芽完好粗壮的球茎 ,取其顶芽育苗移栽 ,每667m2大田备足顶芽15kg左右。2.提前育苗争早栽1月上旬 ,我市平均气温在6…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调控寒地水稻秧田苗床土p H值,不仅能抑制病菌的侵染,而且还能达到壮苗防病的目的。本试验针对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的寒地水稻秧田育苗近年频发立枯病的现象展开了秧田调酸技术的研究。试验采用3种常用的调酸试剂,为了将苗床床土的p H控制在4.5~5.5的范围,分别定量3种不同类型调酸剂的用量及跟踪秧苗整个生育时期床土p H的变化情况,从而采取进一步的调酸措施。得出寒地水稻的苗床土需要在秧苗2叶期左右进行调酸,用p H在4左右的酸水进行浇苗能有效的控制苗床土的p H值,而且对秧苗不产生烧伤。  相似文献   

19.
不同育苗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云江 《中国稻米》2014,(2):98-99,102
壮苗培育对于水稻生产来说至关重要。在寒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下,由于苗床土取土量大、取土困难等,使苗床营养基质的研究成为旱育壮秧技术的关键环节。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碳化稻壳+牛粪+营养土"作为苗床基质,更有利于提高水稻秧苗充实度和促进秧苗干物质积累,比"秸秆+牛粪+营养土"配方更适合作为苗床基质。  相似文献   

20.
机条播油菜的生育特性及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机条播油菜播期、密度、薹肥施用水平及不同播栽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机条播油菜可以获得与常规育苗移栽相近的产量,适宜种植密度为30.0×104~37.5×104株/hm2,播种期以9月20日至10月10日为宜,抽薹期适宜施N量为70.5~105.7kg/hm2.(2)与育苗移栽相比,机条播油菜生育期缩短,个体生长量较小,单株角果数较少,但单位面积总结角数相近,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变化不大.(3)机条播油菜降本增效作用明显,成本降低592.5元/hm2,经济效益增加973.5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