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2010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新干县、万安县、峡江县、永新县、吉水县在早稻和晚稻上开展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试验。使用技术:应从始蛾期开始诱杀,每亩挂粘胶诱捕器1个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1枚,诱芯每隔30天左右换一次,诱捕器距离地面1米左右。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防效为30%-50%,每季水稻减少打药1-2次。当稻纵卷叶螟出现迁入、为害高峰时,每亩挂一个诱芯难以控制为害。当田间新虫苞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开展药剂防治,性诱剂+药防的效果好于常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快性诱剂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以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为材料,研究了大田试验中不同诱捕器及诱芯摆放位置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诱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式诱捕器内单放二化螟或稻纵卷叶螟诱芯的诱蛾效果良好,且互不干扰;水盆式诱捕器对二化螟的诱捕效果约为干式诱捕器的1.68倍;诱芯垂直摆放可显著提高诱蛾效果,以干式二化螟诱捕器的前后对比最为明显,垂直摆放诱芯的诱蛾量是水平摆放的5倍.同时,从防治效果、防治成本及生态效益方面分析了性诱剂防治与农户自防的差异,并提出了在性诱剂防治的实践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为寻求稻纵卷叶螟新的测报方法和开展大面积性诱剂防治,笔者进行了性诱剂、不同诱捕器对稻纵卷叶螟成虫诱测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诱蛾峰期明显,较田间赶蛾峰期迟1~6d,诱蛾量约为200W白炽灯虫量的25%。不同诱捕器的诱测效果比较表明,翅膀型诱捕器优于菱形粘胶型诱捕器。  相似文献   

4.
双性引诱剂、生物食诱剂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新型生物药剂,为验证其对稻纵卷叶螟的诱捕效果、持效性等,特进行了相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食诱剂诱捕到的稻纵卷叶螟成虫数量多于双性引诱剂,2022年7月10日到9月12日期间,3个生物食诱剂诱捕器共诱捕到稻纵卷叶螟成虫488只,3个双性引诱剂诱捕器共诱捕到稻纵卷叶螟成虫204只。8月25日调查,生物食诱剂处理、双性引诱剂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优于化学防治处理;9月19日调查,生物食诱剂处理、双性引诱剂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应用性信息素诱集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干式诱捕器及与诱芯不同配置方式在稻田的应用效果的验证试验表明,干式诱捕器只放二化螟诱芯装置对二化螟诱集效果最好,诱蛾总量达到110.56头·个-1;在放置稻纵卷叶螟诱芯装置时,干式诱捕器和黏胶式诱捕器对稻纵卷叶螟的诱集能力基本相同,但二化螟与稻纵卷叶螟诱芯同时存在时,两者都失去诱集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成本低廉的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捕器,本试验将4种不同塑料瓶改装为简易性诱剂诱捕器并测定其对稻纵卷叶螟的诱捕效果,并进一步比较了自制诱捕器与市售诱捕器在田间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装置2(4 L透明塑料瓶)制成的简易诱捕器的诱蛾量(平均诱蛾量181头)最多;该简易诱捕器与市售诱捕器诱蛾量无显著差异(P>0.05)。用装置2制成的简易诱捕器可用于稻纵卷叶螟的田间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7.
鉴于常规喷施农药防控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Coquillett)]效果差且持效期短,本试验通过设置0.1%阿维菌素RG定点喷雾和挂罐诱杀、诱蝇酮+80%敌敌畏EC挂罐诱杀和1.8%阿维菌素EC常规喷雾4个处理进行苦瓜瓜实蝇田间药效试验,评估药剂及其处理方式对瓜实蝇的防治效果,以提供该虫田间有效防控措施。结果表明:定点喷雾诱杀和挂罐诱杀持效性好,且防治时间越长药效越好。挂罐诱杀更具有明显的便捷性、安全性和灵活性。0.1%阿维菌素RG推荐使用浓度为90 m L/667 m2,定点喷雾诱杀喷10个点或挂罐诱杀挂10个诱集器,其防效均达80%以上。悬挂性诱罐时,每个诱芯滴1 m L诱蝇酮和1 m L80%敌敌畏EC,每667 m2挂4个诱集器,其防效也能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8.
应用不同烟草棉铃虫性诱剂和杀虫灯及使用技术防治烟草棉铃虫.结果表明,应用昆虫性诱剂诱捕棉铃虫比杀虫灯效果更好.诱捕器悬挂高度以距离地面80 cm最佳,每667 m2使用性诱剂及诱捕器各1套为宜.PVC基质诱芯的性能优于橡胶基质诱芯,而且持效期更长.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性诱剂在丘陵地区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上的应用效果,以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为材料,于2014年5~10月在湖南省汨罗市开展了稻纵卷叶螟田间消长动态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与自动虫情测报灯和田间系统赶蛾等常规方法相比,稻纵卷叶螟性诱剂的诱蛾量相对偏少,自动虫情测报灯、田间系统赶蛾与性诱剂诱集的诱杀比分别为13.5︰1、23.5︰1;但其对稻纵卷叶螟的数量动态变化的监测与常规方法基本一致,蛾高峰出现日期准确。综合来看,性诱剂可用于湖南丘陵地区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的田间监测,为该地区统防统治技术的推广,特别是大面积植保无人机防治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预测信息,同时可显著降低人工测报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0.
进行诱捕器设置高度和密度对稻纵卷叶螟诱捕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当诱捕器底部低于水稻叶面20 cm时,对稻纵卷叶螟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量是诱捕器底部高于水稻叶面20 cm的3.7~7.0倍,诱捕器底部与叶面持平的效果介于二者之间。每667 m~2设置1只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好,是每333 m~2和每222 m~2设置1只诱捕器的近2倍。  相似文献   

11.
对性诱剂诱芯在谷田玉米螟监测及危害防控中的应用效果和使用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玉米螟专用性诱剂诱芯灵敏度高于测报灯,可以较早监测到谷田玉米螟始发期,对确定防治适期并及时防控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诱捕器选择上,干式诱捕器与水盆诱捕器诱蛾效果相当,且明显高于三角形诱捕器,干式诱捕器替代传统水盆诱捕器用于谷田玉米螟防控更为简便、可行,每667m2放置6个能达最佳防控效果,防效88.71%。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使用新型飞蛾诱捕器搭配性信息素对稻纵卷叶螟进行诱集,与人工赶蛾监测数据对比,明确新型诱捕器用于田间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飞蛾诱捕器诱集稻纵卷叶螟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黏胶式诱捕器,监测蛾峰与田间赶蛾一致,且在水稻生长后期更能反映田间稻纵卷叶螟实际发生态势,可代替人工赶蛾作为田间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30%茚虫威颗粒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30%茚虫威颗粒剂和20%康宽悬浮剂的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30%茚虫威颗粒剂12 g,与对照药剂每667 m2用20%康宽悬浮剂10 g对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相当,达到防治要求,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是危害陕南水稻的三大重要害虫,为了探索其生物防治方法,测试了不同厂家的7种诱芯对三大害虫的引诱活性,并比较水盆式和三角板2种诱捕器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诱芯A(中捷二化螟)、诱芯B(中捷三化螟)、诱芯D(纽康二化螟)、诱芯E(纽康三化螟)、诱芯G(广仁二化螟)均对二化螟成虫具有一定的引诱活性,以诱芯D效果最佳;7种供试诱芯均对三化螟无引诱活性;诱芯F(纽康稻纵卷叶螟)和诱芯C(中捷稻纵卷叶螟)对稻纵卷叶螟具有微弱引诱活性;2种诱捕器对二化螟诱虫总数差异显著。诱芯D较适合陕南水稻二化螟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诱芯有待进一步开发,建议在田间应用中使用三角形诱捕器。  相似文献   

15.
在水稻穗期,开展同种农药相同剂量条件下使用不同施药器械及用水量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试验,以探讨水稻灌浆期防治稻纵卷叶螟适用器械与适宜用水量。试验表明,手动喷雾器(1.2mm喷片)用水量为50kg/667m2和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用水量为30kg/667m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明显高于其他4种施药方式,可在穗期防治稻纵卷叶螟时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昆山市几种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杀虫单、毒死蜱及其复配剂的替代药剂及能防治高龄幼虫的补救药剂,2012年在单季机直播稻田进行了几种药剂防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30%甲维盐·茚虫威水分散剂8 g对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具有良好防效,在施药后4h即遇较强降雨的情况下,药后12d杀虫、保叶效果仍分别达82.03%和88.22%,明显好于对照药剂30%甲维·毒死蜱.每667 m2用10%阿维·氟酰胺(稻腾)40 g对稻纵卷叶螟3~4龄高龄幼虫也有较好防效,药后7 d杀虫效果为70.59%,且施用该药后受害叶不再明显增加,白叶率稳定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17.
李丽丽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146-147
通过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了扑虫净是一种替代“二高”农药甲胺磷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药剂,每667m2用扑虫净60ml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新型药剂对水稻纵卷叶螟、大螟的防治效果,对5种不同药剂及配方防治水稻纵卷叶螟和大螟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单独防治稻纵卷叶螟,以每667m2用稻腾30mL、稻腾20mL、稻腾15mL+锁螟80mL3个配方的综合性能最为理想。单独防治大螟,除每667m2用稻腾15mL+锁螟80mL的防效不太理想外,其余各药剂配方均有较好的防效。稻纵卷叶螟、大螟同时兼顾防治则以每667m2用稻腾30mL为首选,大面积生产上仍以每667m2用锁螟80mL+望绿90mL的配方最为经济实用,但必须注意与上述两类药剂合理交替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有效药剂,进行了氰虫·毒死蜱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及应用技术探索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36%氰虫·毒死蜱SE 120 mL和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 30 mL对稻纵卷叶螟速效性好、持效期长;每667 m2用10%阿维·氟酰胺SC 30 mL速效性不是很理想,但药后8d左右防效迅速上升且持效期长;每667 m2用5%阿维菌素EC 30 mL和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 30 mL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差.因此生产上使用时,应根据稻纵卷叶螟发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上述药剂,如田间虫苞较多时,应优先选择速效性好的药剂.上述药剂要交替使用,以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20%甲维盐·茚虫威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20%甲维盐·茚虫威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甲维盐·茚虫威悬浮剂每667 m2施用8 ml、10 ml、12 ml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效,建议在稻纵卷叶螟1~2龄高峰时使用,每667 m2田间使用剂量10~12 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