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2213-2218
黄花菜在我国广泛栽培,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分株、芽块等传统繁殖方法,存在繁殖系数低、周期长、难以实现工厂化育苗等问题,限制了黄花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措施,但目前黄花菜组织培养技术尚不成熟,组织培养体系尚未建立。从组织培养育苗过程、外植体选择和灭菌、试管苗形成途径、培养基和激素对组织培养的影响、试管苗移栽、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方面,综述了目前黄花菜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为黄花菜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在黄花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近年来八仙花的组织培养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外植体材料、基因型、植物激素、添加剂及培养条件等对八仙花组织培养的影响,指出目前八仙花组织培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八仙花组织培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山药组织培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山药组织培养的茎尖培养、零余子培养、愈伤组织培养等方法;总结山药组织培养的条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4.
草莓组织培养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培养技术是解决植株快速繁殖的常用技术之一,目前我国草莓组织培养技术主要有茎段、叶片、叶柄、花药组织培养等方法,本文重点对草莓的组织培养方法进行了叙述,并对褐化、污染和玻璃化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蝴蝶兰茎端组织培养研究,蝴蝶兰原球茎组织培养研究以及蝴蝶兰种子组织培养研究方面对蝴蝶兰组织培养作了综述.旨在展望蝴蝶兰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科研手段 ,发展异常迅猛 .从组织培养的原理、组织培养方法及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 3方面综述了近 5 a国内植物组织培养的新研究  相似文献   

7.
建立高效的人参果离体组织培养体系是遗传转化成功的关键性基础,本文综述了人参果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条件等对植株再生的影响,分析了当前人参果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人参果组织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网纹草组织培养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津农业科学》2015,(6):15-17
综合近年来关于网纹草组织培养的研究,对网纹草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选取与消毒、培养基中各激素浓度配比对网纹草生长的影响做了概述。除基本激素对网纹草组织培养的影响外,还总结了其他因素在网纹草组织培养中的影响。对网纹草组织培养提出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植物花药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花药组织培养技术在育种和基础理论研究中已应用广泛,研究阐述了花药组织培养的技术发展现状,系统地论述了植物花药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不同、培养基配方、接种方式、培养条件的不同对组培结果的影响,并对花药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进行概述,使花药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体系更加清晰系统。  相似文献   

10.
植物组织培养为研究植物病害的病程和寄主——病原物相互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资料表明,在不长的历史中,已取得多方面的积极结果。本文对在组织培养特别是愈伤组织培养上表达植物抗病性的方法和影响抗病性表达的诸因素,如组织培养类型、培养基成份、组织培养继代数、愈伤组织质地和大小、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光照等作了概括的叙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杉木树高生长呈“正态分布”的林分,应用“正态分布”标准差作为不同个体生长类型划分临界值,对林分不同生长个体进行分类,探讨不同个体生长类型的年生长量对养分供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树高生长表现类型好的个体,表现更强耐瘠薄能力,树高生长表现类型差的个体,在养分能满足高生长需求量时,同样也有良好的树高年生长量。不同生长表现类型的胸径年生长量对养分供求响应,表明胸径生长表现类型好的个体在养分供应不足时,个体胸径年生长量也不会高,养分充足时胸径年生长量大;生长表现类型差的个体在养分供应不足时,个体胸径年生长量低,而养分供应充足时,个体胸径年生长量接近生长遗传表型好的个体年生长量。该研究揭示杉木不同生长表现类型树高、胸径年生长适应性机理和对养分供应的响应,这对杉木低产林分改良和提高杉木经营水平及林分大径材培育中目标树的选择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柠条林的株高生长不随时间单调增加,在生长末期因生长动力小于生长阻力,株高随时间小幅度减小.采用宁夏固原上黄生态站柠条林的生长观测资料,以经典Logistic方程为基础,添加了生长阻力因素,建立了柠条林生长的改进模型,使得生长速率在生长末期出现负值;并以高密度柠条成林多年生长观测数据为依据,建立了连年生长模型.用数学建模和统计检验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其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较Logistic方程具有更高的拟合度和相关系数.建立的模型与传统生长方程不同,由于微分方程中引入了阻力因子,故生长曲线中存在极值坐标且不具有严格单调性.将多年的株高生长曲线综合到一个坐标系内后,新模型中位置参数a与内禀生长率b的比值随着生长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改进模型的生长顶点出现在8月,与柠条林株高的实际生长过程吻合;计算了新模型的生长顶点与生长期结束时的株高的差值,并将该值记为生长损失.由于柠条林的灌丛较为矮小,在越冬时干梢现象对株高的影响不可忽略,该过程导致生长方程中第二年初始点小于第一年最末点;在考虑了该现象后所建立的连年生长模型中,2002年和2003年干稍现象的终止点位于2月,与植物生长的节律吻合.本研究为描述半干旱区灌木林生长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西兰花苗期生长规律及物候期参数和生长参数特征,以台绿1号西兰花为材料,对西兰花苗期的生长状况进行连续观察,并用Logistic方程分别对株高、茎粗、鲜质量和干质量的生长动态过程进行拟合,获得Logistic生长模型、物候期与生长特征参数。结果表明,西兰花幼苗不同生长指标的生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符合S型生长曲线,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均达到0.981以上;各指标在播种后8 d陆续进入速生期,播种后33 d陆续进入缓增期,速生期的线性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60%以上;依S型生长曲线特点和西兰花幼苗生长特点将苗期分为渐增期、速生期和缓增期;模型验证表明,台绿1号西兰花苗期生长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用Logistic方程可以拟合西兰花幼苗的生长动态,建议在幼苗速生期(播种后20~33 d)加强肥水管理,在苗龄33 d(四叶一心)时进行移栽定植。  相似文献   

14.
谈农业科技推广体制的调整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运行背景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调整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的目标是建立市场机制与行政协调相结合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蒙古栎材积生长的变异性。[方法]对7株蒙古栎材积生长的株内和株间变异性进行分析,拟合经验生长方程和理论生长方程。[结果]蒙古栎材积生长株间变异在幼龄期不明显,随时间增加而增大,生长速率稳定后,差异性存在且稳定增加。蒙古栎材积生长在株内的变异性较小,幼龄期至生长期生长速率加快,变异性有所增加,生长稳定后,差异性存在且稳定。[结论]蒙古栎在生长过程中材积变化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较小,可较准确预测未来几年的材积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品牌农业成长性特征的分析,以规模有效扩张和持续盈利能力为维度,提出了表征现代品牌农业成长性的4个指标:销售收入增长率、从业农户数量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从业农户收入增长率。通过对现代品牌农业成长性表征指标及其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的分析,阐述了不同因素对品牌农业成长性的作用途径与作用方式,并将现代品牌农业成长性系统划分为规模成长性子系统、效益成长性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子系统。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现代品牌农业成长性系统动力学模型框架,深刻揭示了影响现代品牌农业成长的主要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机理和因果反馈关系。探讨和强调了政府政策和社会资本对现代品牌农业可持续成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我国特有珍贵速生用材树种香椿Toona sinensis的苗期生长节律,提高苗木培育质量和幼林抚育效果。【方法】从香椿分布区选择有代表性的14个地点采种,对苗木生长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观测,并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其苗高和地径生长过程,划分苗木生长阶段。【结果】香椿各种源苗高生长在1—4月为缓慢生长期,5月中旬—9月末为快速生长期,之后生长趋于缓慢,呈"S"型,即表现为"慢-快-慢"的生长过程。地径的生长节律也呈"S"型,但地径速生期起始时间普遍早于苗高,持续时间也普遍比苗高长,可持续至10月中、下旬。不同种源间苗木生长节律差异明显。南方种源苗高快速生长期为4—9月,持续时间长,而北方种源苗高快速生长期集中在6—7月,持续时间短。南方种源地径在8、9月还能快速生长,而北方种源在7月或8月进入缓慢生长期,9月中旬后基本停止生长。各种源苗高、地径Logistic方程拟合精度高。【结论】北方种源不适合广东栽培。根据生长曲线,将香椿各种源划分为3个生长阶段;速生期是关键,应抓住速生期加强水肥管理,促进香椿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后杉木人工林单木径向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将乐1982年人工栽植的杉木成熟林为研究对象,用树木年轮学方法,比较不同年份区间各样地内杉木平均生长速率的差异,通过划分人工杉木林单木径向生长阶段,并判定生长释放过程,揭示杉木人工林单木径向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1992-1996年各样地内杉木年平均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份区间(p<0.05),且JL3样地显著低于其他样地(p<0.05);杉木的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快速生长期(1~6 a)、慢速生长期(7~15a)、稳定生长期(16 a以上)3个阶段;杉木连年生长量平均为8.38 mm/a,在6a时达到峰值,22 a达到数量成熟,呈现连年生长量逐年增加的趋势,达到生长量峰值和数量成熟的年龄有所提前;杉木在快速生长期内(1986年左右)和1994年以及2005年前后出现生长突变,在1984-1986年杉木出现35%以上的中度释放,其与林窗的形成有关,而1994年和2005年前后杉木的生长释放与近年来降水变化趋势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哺乳期仔猪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猪的育种和仔猪培育提供科学依据,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实验农场种猪场1998-2002年生产的1871头长白种猪和140头大约克种猪的初生重、20日龄体重、60日龄体重(断奶重)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利用累积生长、绝对生长、相对生长、生长系数等度量生长发育速度和强度的指标对长白猪和大约克猪两个品种的仔猪及同一品种内不同性别的仔猪在哺乳期的生长发育速度和强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用长白仔猪、大约克仔猪的测定结果对其初生重、生长系数、绝对生长采用单因子二水平组内重复数不等资料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长白仔猪的平均初生重比大约克猪低1.6%,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仔猪在出生后20日龄、60日龄两个阶段长白猪的生长发育速度(绝对生长)、生长强度(相对生长)均高于大约克猪,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显著(P<0.05);而同一品种内,公猪的平均初生重大于母猪,20日龄时公猪的生长发育速度高于母猪,而至60日龄(即断奶时)时母猪的生长发育速度超过公猪,在20日龄、60日龄时公猪的生长发育强度均小于母猪。  相似文献   

20.
在果实生长发育期,通过测定果实纵径、横径、侧径、体积、鲜重及干重,研究了金太阳杏果实发育规律。结果表明:金太阳杏果实的生长发育动态呈“慢—快—慢—快—慢”的“双S”形曲线,整个发育过程可分为5个时期:幼果缓慢生长期、果实第1次迅速生长期、果实第2次缓慢生长期、果实第2次迅速生长期和果实熟前缓慢生长期。果实纵、横、侧径与果实鲜重、体积变化曲线极为相似,并具有同步增长的趋势。同时建立起各生长指标的生长模型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