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淮北平原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时,群众对林带树冠的遮荫和地下根系争水,争肥造成林缘附近的农田生长不良而显著减产,即“林带胁地”现象,不能够充分认识,心存疑虑。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可减轻林带胁地。  相似文献   

2.
平原绿化是我国十大林业生态工程之一 ,在平原地区林网对农田的保护作用与农作物的明显增产是人所共知 ,但林带对农作物影响也是很大的 ,林带边缘两侧的农作物因发育不良而减产。这种现象老百姓叫做胁地 ,胁地是平原林区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问题。林网造成胁地的主要原因是 ,由于林带树冠遮荫蔽光 ,影响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 ;林带树木的根系侵入林带两侧农田 ,与农作物争水争肥而使农作物发育不良减产。为了防止和减轻农田林网胁地 ,从 1978年鲁北平原马西会战就开始关注 ,并围绕着林网胁地做了些试验探讨性的工作。经 2 0多年…  相似文献   

3.
对乌兰布和人工绿洲11条不同配置结构农田防护林带的防护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等条件下,窄冠型杨树林带的疏透度均比宽冠型杨树的小,新疆杨较加拿大杨低0.23,箭杆杨较二白杨低0.30;但新疆杨的防风效能较加拿大杨高34.43%,箭杆杨较二白杨高26.46%.宽林带(32 m)的防护作用强于窄林带(4 m),其农田防护率可提高16.55%~54.41%,胁地指数降低0.03~0.22,农作物减产率下降27.5%.(2)小网格灌木防护林的农田防护率、胁地指数和农作物减产率均好于乔木,农田防护率较乔木提高8.00%~13.93%,胁地指数降低0.04~0.05,减产率下降0.8%~49.4%;防风效能提高1.08%~6.3%.(3)乔木混交林的防护效应好于乔木纯林,其中,农田防护率较纯林提高43.8%,胁地指数降低0.27,农作物减产率降低57.5%.(4)新疆杨栽植9 a后即可进入最佳有效防护成熟期,有效防护成熟期在10~27 a.(5)林带配置方式即株行距、行数、林带宽度与林带疏透度显著正相关(R=0.661*、0.707*、0.688*).(6)林带防护距离随林龄增加而增加,林龄与林带间距呈显著正相关,即林带的工艺成熟龄和防护期是确定林带间距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疆150团农田防护林胁地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试验示范区布设试验,采集数据,对新疆150团农田防护林胁地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胁地对棉田的影响范围为10~12m;在棉花耕作层范围内,随着测点由靠近林带向棉田中部延伸,土壤含水率逐步增高;东、西、南、北4个方向林带对棉花产量都有明显影响,减产幅度在28.0%~68.2%,减产幅度最大的为南侧林带。提出了胁地解决对策:(1)解决农田防护林灌溉问题;(2)开挖断根沟;(3)机械深翻;(4)胁地范围内适宜作物搭配。林带虽对农作物产生明显的影响,只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或在胁地范围内种植苜蓿等耐阴饲草及作物,可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5.
农田防护林带在林网中存在着“近胁地,远受益”的客观现实。林带树木根系吸收大量水分、养分,树冠遮荫,使林带近缘的土壤变得瘠薄。人们把这种影响叫做“胁地”,造成农作物减产。而那些离林带较远处,由于林带防风、固沙,调节小气候,较好地维持了生态平衡,又不受林带树木争水、争肥、争阳光的危害,农作物能大面积增产。在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实行以前,大部分农田林网属于一个经济核算单位,对于一个生产队来说,林网内的受益面积远远超过林胁地面积,一般为九与一之比,增产效益仍是显著的,但是,农业实行大包干责  相似文献   

6.
农田防护林带具有庇护农田、促进粮食高产稳产的巨大作用。但在农田受益的同时,林带也有抑制附近农作物生长的作用。靠近林缘两侧附近的作物注意生长发育不良,农作物植株低矮、瘦弱,并表现不同程度的晚熟,造成减产,这种现象被称为林带胁地。这是树木与农作物争水争肥和树冠遮荫的结果。林带胁地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根系向田间扩展,与农作物争肥。二是树冠遮阴,拦截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减弱了光照的强度和光照时间,影响了光合作用。林带胁地范围一般在一倍树高左右,东西走向的林带,北侧林缘遮阴面积大,相当于林带树高的三分之一,变动在3.5——4.5米之间,遮阴时间长达9小时;南侧仅为林带高度的六分之一,遮阴时间也  相似文献   

7.
梨树县林业科技推广总站,为了解决农田防护林带的胁地减产问题。经过二年多的试验证明:林带胁地距离为树高的一倍多,若以林带平均高15米,375亩林网计算,其胁地面积为林网面积的11.76%,胁地段内的农作物,平均减产61.59%,折占林网面积的7.24%,占林网保田增产数量的65.16%。上述试验说明,虽然林带的防护效益是增产一大片,而减产只是一条线,但是这种影响农民积极性的现实问题,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农田防风林的胁地现象及补救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分析了挖断根沟前后距林带近和和远处农作物的产量。结果表明:在山西省北部半干旱风沙区,存在着林带胁地的现象,挖断根沟是一项较好的克服胁地影响的措施,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因胁地而带来的减产。  相似文献   

9.
农田防护林林带胁地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防护林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周围小气候、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的效益,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证实。但其胁地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以致成为营造农田防护林的障碍。因此,分析林带胁地的原因,探索减免胁地的技术措施,对扩大营造农田防护林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林带胁地原因的调查 (l)调查地点及内容 1999年,在商都县西井子乡黑沙土村的南北走向4~6行杨树林带、五顶房的东西走向2~4行杨树林带,进行了树木根系与树冠投影对农作物影响的调查。调查地林带的株行距分别为1米 ×1. 5米和 2米 …  相似文献   

10.
农田防护林胁地机理分析与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音河模式区杨树、樟子松、落叶松 3个树种林带胁地范围内微域环境因子的观测研究 ,找到了导致林带胁地的主要因子 ,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为防护林体系优化改造 ,克服林带负效应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田防护林胁地效应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论述了防护林带胁地原因及胁地范围与树种和林带宽度的关系,在防护效益不减的情况下,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措施,提出了解决林带胁地的几种途径,从而减少了林带的副效应,起到了减少林带占地、减轻林带胁地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整个防护林体系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苏北沿海地区不同模式农田林网胁地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野外测定和理论估算两个方面,分析了苏北沿海地区杨树和水杉农田林网的胁地范围,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式农田林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胁地作用,且网格组成林带的胁地范围有着明显的差异,南林带量严重,水杉林网为1.0H;;杨树林网为1.5H;东、西林带其次,水杉林网为0.5-0.8H;杨树林网为1.0H;北林带胁地范围不明显。在胁地范围内,水杉林网的小麦减产率约为杨树林网的一半(北林带除外)。  相似文献   

13.
半干旱地区农林牧优化结构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三北防护林建设典型样区兴胜村防护林体系及农林牧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一系列优化改造,初步形成了一个网格优化,树种结构优化(针阔比4∶6),林种布局优化,林带胁地最小,森林覆被率最佳,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协调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辽西半干旱地区,通过建立以大扁杏为主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采用剖面挖掘法,对大扁杏林带根系的分布规律及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弄清了大扁杏吸水根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规律,揭示出大扁杏林带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效应,提出可通过挖沟覆膜截根来减轻林带胁地危害的新办法,其中梯田壁栽植大扁杏具有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田防护林树木根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农田防护林树林根系的调查,了解树木与农作物及树种之间的根系分布状况和相互关系,可为林带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四川盆地浅丘区农林复合系统特点,从理论上分析了该系统内天空散射辐射令布特征。提出了在林带和地形(坡度变化)的双重影响下的林带间平均相对辐照成分布特征,为农林复合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除林带本身产生“光胁地”外,地形变化即坡度的增加,叶“光胁地”效应有增强作用,对其范围有扩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林网具有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适宜作物正常生长的环境条件,促进作物高产稳产。 1.能降低风速50%,改变害风性质,变害风为益风。有效防护距离为林带树高的15~20倍以内。 2.能调节温度。夏天平均降低1.4℃,秋季0.2℃。 3.减少蒸发量38%;降低蒸腾强度18%。 4.提高相对湿度11%。 5.增加辐射热20%。二、大风和干热风使小麦减产18%。三、一个林网能提供209立米的木材,平均每亩2.16立米。平均每亩每年木材收入28元。四、林带胁地范围大致在10米以内,胁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5%以下。对产量的影响,夏收作物减产14%;秋季作物减产20%以上,重者50%。五、林网增产作用显著。扣除胁地减产的部分,仍然增产。如小麦净增55%,玉米36%,谷子21%,红薯85%。  相似文献   

18.
平原地区农防林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农田防护林胁地副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速生期的意杨农田防护林树冠遮荫,对大麦的有效穗数无不良影响;林带迎风面的每穗实粒数高于对照处,背风面距林缘5m处有所下降;千粒重不受影响;林带背风面麦子的增产部分足以弥补迎风面的减产部分。  相似文献   

19.
农田防护林带胁地,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收益有重要意义。林带胁地主要由林冠遮荫和林木根系争夺水肥而造成。根据这一特点,采取以下儿项措施,可以收到一定效果。一、切根:在距林缘4米左右挖切根沟,沟深1  相似文献   

20.
林带胁地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田防护林的胁地是由于树木的遮荫及根系水平分布与农作物争夺养分、水分等因素造成的。本文通过调查、测定,以期找出胁地的主导因子和胁地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