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晶化磷矿粉对杨树生长及土壤不同形态磷含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磷矿粉经微晶化活化后的应用效果,探讨解磷细菌对微晶化磷矿粉的实际应用效应提升能力,以过磷酸钙作为对比肥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普通磷矿粉原料、微晶化磷矿粉及解磷细菌对杨树生长、磷吸收和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磷矿粉相比,微晶化磷矿粉显著促进了杨树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积累,杨树地上部磷的含量和总吸收量分别增加8.96%和22.85%。与过磷酸钙处理相比,微晶化磷矿粉的处理杨树的生长及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但杨树地上部磷的含量和总吸收量分别减少10.05%和11.97%。微晶化磷矿粉中加入解磷细菌,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分别增加41.89%、28.57%和41.53%,真菌数量减少31.19%,但对杨树生长、磷素吸收和土壤磷素的有效性影响较小。微晶化磷矿粉处理与普通磷矿粉处理相比,土壤中酸溶性磷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53.27%和45.35%。与过磷酸钙处理相比,酸溶性磷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5.68%和13.60%。磷矿粉原料处理的土壤全磷含量最高,各处理水溶性磷含量差异不显著。以上研究表明,磷矿粉经微晶化作用后显著提高了杨树的生长,促进了磷素的吸收利用,有利于土壤长期保持供磷能力,但解磷细菌的加入对杨树生长和土壤供磷能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对难溶性磷酸盐的吸收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对难溶性磷酸盐的吸收利用的差异,以不同磷效率玉米自交系SDKH502和SDLH502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和砂培的方法,研究不同磷处理对玉米幼苗的生长以及对难溶性磷酸钙、磷酸铁、磷酸铝吸收利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供磷处理和低磷处理的玉米植株的根系分泌物对难溶性磷酸盐都具有一定的活化能力,低磷胁迫下玉米的根系分泌物对Al-P、Ca-P或Fe-P的活化能力高于正常供磷处理的植株。与足磷下相比,低磷下SDKH502的根系分泌物对Al-P、Ca-P、Fe-P的活化能力依次提高了69.28%、87.34%和51.83%,SDLH502则依次提高了165.67%、141.13%和6.35%。与足磷下相比,低磷下SDKH502和SDLH502的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分别提高了26.96%和18.85%,pH分别降低了0.79、0.57个单位,SDKH502和SDLH502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低磷胁迫下,自交系SDKH502和SDLH502活化吸收难溶性磷酸盐能力的不同与SDKH502和SDLH502根系分泌有机酸和质子能力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磷素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现在研究表明OsPHR2,OsSPX1,OsmiR399,OsPHO,OsIPS1,OsIPS2,OsSIZ1,pht1家族等基因与水稻磷吸收信号调控和磷转运有关。目前研究表明OsPHR2,OsSPX1与其在拟南芥中的同源基因功能相似,水稻超表达OsPHR2和干涉OsSPX1都有富集磷的表型。Pht1家族的大部分基因都属于高磷亲和力转运蛋白。此文概述了近年来水稻磷信号途径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一株黑曲霉转化低品位磷尾矿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在液体纯培养条件下,低品位磷尾矿粉用量、不同氮源和pH值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溶磷活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溶磷机制。结果表明,A. niger产生的有机酸主要是草酸,它在尾矿粉的溶解浸磷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磷尾矿粉的用量为5 g/L时,最大溶磷量是56.02 mg/L,溶磷率高达20.87%;磷尾矿粉的用量超过5 g/L时,溶磷能力显著降低,溶磷率由5 g/L时的20.87%降至40 g/L时的0.65%。此外,以(NH4)2SO4作为氮源时,最大溶磷率是以NaNO3为氮源时的2.17倍。pH值在5~6之间变化时,溶磷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5.
复合活化磷矿粉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实现中低品位磷矿粉的资源化利用,以油菜和小白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盆栽试验,对经机械化学和磷素活化剂复合活化后磷矿粉的长效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前期试验中施用重过磷酸钙处理的油菜干重、叶绿素及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经活化处理磷矿粉的。而后期试验中分别经机械化学和不同磷素活化剂(黑液污泥和低分子有机酸的钠钙盐)处理的磷矿粉,其小白菜干重、叶绿素及全磷含量均与重过磷酸钙处理的无显著差异。整个生长周期内,重过磷酸钙速效磷含量在前期(0~50天)呈线性递减,50天内减少了40 mg/kg,50天以后变化较平缓;复合活化后的磷矿粉速效磷含量呈现出缓慢升高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且在40天左右达到最高。研究表明,尽管复合活化后的磷矿粉肥效初期达不到重过磷酸钙水平,但后期则能与之相当。  相似文献   

6.
土壤对氮、磷吸附/解吸附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土壤对氮、磷的吸附/解吸附特性对合理施肥、防止环境污染等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介绍目前常用的描述土壤氮、磷吸附/解吸附特性方程(Langmuir方程、Temkin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对土壤氮、磷吸附/解吸附机制、影响因素(粘粒含量、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以及矿物组成等)、动力学方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论文还提出应加强对根际土氮、磷吸附/解吸附特性研究、应长期定位研究氮、磷吸附/解吸附特性、应加强林地及苗圃土壤氮、磷吸附/解吸附特性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缺磷土壤(速效磷含量低于6.37 mg/kg)上研究不同磷肥种类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种类磷肥均能提高籽粒产量;不同磷肥品种间以复合肥增产效果最高,过磷酸钙最低;不同磷肥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GB/T17893-1999).不同磷肥对弱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以施用复合肥对弱筋小麦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施磷量与磷肥基追比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扬麦1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磷量和磷肥基追比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施磷量0~108kg/hm2范围内,随着施磷量的增加,两种磷肥基追比处理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都相应增加,继续增加施磷量,各项指标有所下降;磷肥基追比以基肥:拔节肥=0.5:0.5处理各项指标都高于基肥:拔节肥=1;0处理。在适宜的施磷量范围内,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继续增加施磷量,又有所回升,籽粒中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提高玉米磷肥利用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是典型的磷敏感作物。但是施入土壤中的磷肥利用效率不高是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归纳玉米品种,水分、温度,土壤理化性状,肥料运筹,以及耕作措施等各单因素对磷肥利用率的影响,指出在调控上述某一因素来提高磷肥利用效率的过程中,其他有些因素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影响磷肥利用效率。因此,从多方面入手,对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调控是提高磷肥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随着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有效的土壤磷素以及与磷素相关指标的监测方法;先进的磷肥生产工艺;配套的耕作以及施肥器械是三个综合调控玉米高效利用土壤磷素的有效步骤。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复合磷酸盐在酸奶中对发酵剂酸化速率和产品品质的影响,以及复合磷酸盐最适添加量抑制霉菌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复合磷酸盐添加量0.02%和0.04%对发酵剂酸化速率影响不明显,并且对产品品质没有影响,但是对酸奶中霉菌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在酸奶生产中添加适量复合磷酸盐可以有效提升酸奶产品货架期。  相似文献   

11.
采用废弃牡蛎壳粉对水中的磷离子进行吸附,研究牡蛎壳粉添加量、温度、 pH值、磷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以及吸附时间,对牡蛎壳粉吸附水中磷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牡蛎壳添加量的增加,对磷的吸附量增加而吸附效率却在减小,其最佳添加量为0.5 g;牡蛎壳粉对磷的单位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牡蛎壳在酸性条件下对磷的吸附量好于碱性条件下,当pH值为5时达到最佳;牡蛎壳对磷的吸附量随着磷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牡蛎壳粉对磷的吸附量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4 h后达到平衡状态;牡蛎壳对磷的动力学吸附过程最遵循Morris扩散模型,相关系数达到0.9901。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549、258属于肺炎克氏杆菌的这一类联合固氮细菌具有产酸解磷的能力.549在培养过程中能产生多种有机酸成分,使无机磷的有效性提高.它还能利用卵磷脂这种有机磷作为自己的磷源,在其培养过程中产酸量有一定限度,达到一定酸度时,培养环境中的酸基本上就不再增加,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549、258产酸解磷的结果能够改善植物的磷素营养,从非豆科植物根际联合固氮的研究角度考虑,可以认为产酸的联合固氮细菌具有固氮和解磷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3.
以芽孢杆菌属磷细菌菌株为对象,以培养液作为基质,初步研究了不同有效磷丰度对磷细菌生长和解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有效磷的缺乏将明显延长磷细菌的迟滞期,而对菌体总量基本无影响。(2)环境有效磷含量过高将导致磷细菌解磷能力的下降。(3)磷细菌的解磷过程可能存在底物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壳聚糖为材料包埋磷酸氢二钠,探讨不同材料固化后,包埋微球的缓释规律。运用扫描电子显微观察技术对浸泡前后的微球表面膜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种固化方式,微球的释放趋势一致,基本符合缓释肥料的制作标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微球浸泡前表面膜结构密实,浸泡56d后微球表面膜形成大量突起的小孔。  相似文献   

15.
甜菜蔗糖代谢两种相关酶的活性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甜菜品种蔗糖代谢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的生理机制,以糖用甜菜(高糖)和饲用甜菜(丰产)为试验对象,测定了不同生育阶段叶片、叶柄和块根中的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结果表明:叶片、叶柄和块根中存在蔗糖合成与降解过程,不同类型甜菜在生长期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存在差别,同一品种不同部位,块根中蔗糖的代谢强度高于叶片和叶柄,糖用甜菜两种酶活性高于饲用甜菜,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差异是品种特性,可用于甜菜的选种实践。  相似文献   

16.
磷矿废弃土地复垦规划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通过对磷矿山废弃土地状况及其磷矿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探讨废弃磷矿山土地复垦规划及复垦后土地功能分区及用途。【结果】磷矿露天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极大,严重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成为环境灾害发生的高风险区,必须明确划分土地复垦目的与用途,对废弃土地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复垦。【结论】磷矿废弃土地主要成因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地表形态的破坏及弃石排土占地。通过对废弃土地的复垦规划有效协调复垦工程中的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因地制宜确定废弃土地复垦后功能分区及用途管制,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贵州磷肥施用对耕地土壤重金属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工业发展和环境污染加剧,铅污染也越来越受关注。铅污染的土壤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文章较为全面的总结了贵州土壤重金属铅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贵州省近十年来磷肥施用及其对耕地土壤重金属铅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省磷肥施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耕地土壤铅属于清洁状态,但是局部的污染是存在的;磷肥的施用会增加耕地土壤铅含量,但是低贡献率不会使耕地土壤重金属铅短期内达到污染水平;磷肥的施用改变耕地土壤pH值,进而影响耕地土壤铅的生物有效性,pH值升高,铅的生物有效性降低;磷肥的施用还会降低非残渣态铅含量。研究可为深入探讨磷肥施用对耕地土壤重金属铅的影响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磷酸根浓度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磷酸根浓度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设定5个磷酸根浓度:0(作为CK)、25、50、75、100 mmol/L进行发芽试验,统计每天的发芽种子数和在第7天测定芽长和根长。试验结果表明,磷酸根浓度为25 mmol/L时黑麦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都比0 mmol/L(CK)和其他处理高,但随着浓度的升高种子的萌发受到显著的抑制(P<0.05),高浓度的磷酸根对种子萌发不利;种子幼苗在25 mmol/L条件下芽长和根长都比0 mmol/L略有降低,随着磷酸根浓度的升高而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也显著性增强(P<0.05),并且各磷酸根浓度对幼根的抑制比芽严重。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在25 mmol/L的磷酸根浓度下萌发情况最好,且对幼苗的芽和幼根的抑制较小。  相似文献   

19.
施磷对不同间作体系间作优势与磷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明施磷水平对不同间作体系产量间作优势和磷肥利用的影响,在河北曲周主要研究了施磷对玉米‖蚕豆、玉米‖大豆和玉米‖油菜3种间作体系土地当量比(LER)、磷吸收量、磷肥吸收效率和磷间作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蚕豆的LER是1.24~1.31,玉米‖油菜的LER是1.20~1.24,玉米‖大豆的LER是1.11~1.15,均大于1,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3个磷水平下,吸磷量表现为玉米‖大豆>玉米‖蚕豆>玉米‖油菜,除玉米‖油菜间作体系外,比单作玉米分别高21.5%%~40.2%和13.3%~22.9%,且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降低;3种间作体系均具有明显的磷间作优势,除玉米‖大豆间作体系外,施磷后均降低;磷肥吸收效率除玉米‖蚕豆在施磷90 kg/hm2外均低于单作玉米,并且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这表明,通过活化磷能力强的作物与玉米间作可以提高土壤难溶性磷的利用,玉米‖大豆和玉米‖蚕豆比玉米‖油菜效果好,适宜的施磷量为90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磷肥运筹对砂姜黑土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提高砂姜黑土生产能力、缓解土壤酸化和防止磷流失导致面源污染,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钙镁磷肥用量和不同品种磷肥对砂姜黑土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2O5 用量为90 kg/hm2时,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磷酸二铵、钙镁磷肥配施磷酸二铵分别比不施磷肥处理玉米增产20.8%、4.8%、5.7%、18.1%。施用钙镁磷肥玉米增产效果最大,并与砂姜黑土传统习惯施用的磷肥品种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等处理玉米产量达显著差异。供试土壤钙镁磷肥肥料效应方程为y=22.073x-0.1027x2+5537.4,由此方程可获得最高玉米产量钙镁磷肥(P2O5)用量为107.5 kg/hm2,因钙镁磷肥碱性,用量过高会影响土壤其他养分有效性而降低玉米产量。由此得出,钙镁磷肥是砂姜黑土玉米进一步增产新的施肥技术,其增产机理和施用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