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猪的繁殖是养猪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繁殖率的高低体现在母猪年产胎数和胎产仔数的多少以及仔猪成活率高低等方面。因此,在养猪生产上要注重母猪选育与改造、种猪的科学管理及配种技术、母猪防病、仔猪早断奶等方面的工作。才能使实现母猪多胎高产目标。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本文结合生产实际介绍了该项综合培育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在母猪生产前准备好半盆麦麸。母猪生产时,接产人员用左手握住子猪躯体,使子猪成水平状态,右手立即把子猪口、鼻内的黏液去除,并用干净的布擦净头脸,防止黏液堵塞口鼻,闷死子猪。然后将子猪放入盛麦麸的盆中,往子猪身上撒麸皮,接着用双手从前向后(包括腹下及腿部)搓掉麦麸,这样子猪身上的黏液均被麸皮吸干,子猪身上干干净净。用过的麸皮晒干后还可用来喂母猪,特别是后备母猪,一方面胎内带出的黏液里含有  相似文献   

3.
母猪群养就是将品种一致、体型大小相当、生理周期(指断奶、发情、配种日期)相近的母猪,以四五头一群饲养在一个猪圈里,生猪自由运动、采食。在临产前5天~7天单独转入产子栏产子。产子3天~5天后如栏舍紧张,子猪已固定乳头,也可将二三头哺乳母猪合群饲养。传统母猪饲养一栏一猪,栏舍利用率低,饲养员工作量大,母猪发情不便观察;母猪群养发情时相互刺激、相互爬跨,发情症状明显,排卵数多,配种率高,产子多。  相似文献   

4.
提高母猪繁殖率的综合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美凤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09-309,312
介绍了提高母猪繁殖率的综合技术,包括精心选留后备母猪、合理供给母猪各阶段的营养、增加母猪的产仔数、增加母猪的年产胎数、提高仔猪成活率、及时淘汰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等内容,以期为提高母猪繁殖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子猪黄痢和白痢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腹泻性疾病,在环境和卫生条件差的猪场多发.初产和二产的母猪所产子猪多发.高胎次母猪所产子猪发病率低.子猪白痢也称迟发型大肠杆菌病,多在10~21日龄发病.常出现较高的死亡率(子猪黄痢)和容易形成儡猪(子猪黄痢和白痢).  相似文献   

6.
在生猪生产中,实现母猪多胎高产的途径有二:一是提高母猪产胎数;二是提高母猪每胎产仔数。目前,有些场、户由于配种技术不过关,哺乳期过长,保胎措施不力等,致使母猪在最佳利用年限内产胎数和每胎产仔数减  相似文献   

7.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头胎的产崽数和初生重,而且还会影响以后多胎生产成绩。抓好后备母猪的疾病防控,就可以为今后的疾病净化和防控打好基础,节省大量药费,对控制整个猪场疾病有极明显的效果。1.后备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进猪前应空栏,栏舍及用具等要彻底冲洗,然后用0  相似文献   

8.
<正> 母猪繁殖力的高低和所产仔堵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养猪经济效益和生产潜力。当前农村养猪普遍存在着种猪选择不当和管理水平低,以及仔猪培育技术落后现象,致使母猪产仔少,仔堵成活率低,断奶重低,经济效益差,严重制约了养猪生产的发展。为引导和帮助农户靠科学养猪走上致富的道路,特向农民朋友介绍母猪多胎高产的实用技术。一、母猪品种的选择与培育选择好种母猪是母猪多胎高产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种猪的繁育效果。必须选择适应性强、繁殖力高、生产性能好的猪种作母猪,由于纯种猪性情温驯,农户多数习惯选择纯种母猪来饲养。但纯种母猪价格昂贵,其杂交仔猪生长比较缓慢,瘦肉较少。瘦肉型专门化品系母猪  相似文献   

9.
母猪繁殖率是母猪身体状况的综合体现,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母猪的健康素质,也反映出养殖场的综合管理是否符合相关科学标准。本文针对如何提高母猪的生产繁殖能力,从母猪种猪的挑选、母猪的产前培育、产中监护再加上母猪的产后护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以此来达到提高母猪的产子数以及幼仔成活率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1 优良品种的选育 母猪宜选用大约克(父本)×长白(母本)所产生的二元杂交母猪,再用杜洛克作终端父本,就可生产出杜大长纯三元杂交商品猪.培育后备母猪需从母猪的体型外貌、产仔性能、生产水平等方面进行多次筛选留用.后备母猪应经常运动,饲喂空怀母猪料,待到7~8月龄、体重100千克时便进行配种.  相似文献   

11.
母猪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一年能提供多少断奶仔猪数,繁殖母猪生产效率是决定养猪场(户)经济效益的基础。本文从培育后备母猪、选择繁殖母猪、精细化饲养繁殖母猪、饲养哺乳仔猪、建立高产母猪群和缩短经产母猪的繁殖周期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实现繁殖母猪高产高效养殖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2.
刘忠琛 《农技服务》1997,(12):35-36
<正> 母猪产仔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养猪的经济效益。如何促进母猪多胎高产,是摆在养猪生产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有10条促进母猪多胎高产的基本原则,可供养猪场户参考。 1、选好种母猪 种母猪应从青年公母猪交配所产的2~4胎的春季仔猪  相似文献   

13.
子猪黄痢和白痢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腹泻性疾病,在环境和卫生条件差的猪场多发。初产和二产的母猪所产子猪多发,高胎次母猪所产子猪发病率低。子猪白痢也称迟发型大肠杆菌病,多在10-21日龄发病。常出现较高的死亡率(子猪黄痢)和容易形成僵猪(子猪黄痢和白痢)。其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对于养母猪的养殖户来讲,母猪是生产子猪的机器,养殖户都想母猪一窝产子多,而且健康,这样养母猪就可能赚钱.但在母猪的饲养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母猪的不发情和返情,母猪本身到了该配种的年龄,却迟迟不发情,或者发情配种后无妊娠流产症状,又进入发情期,出现返情,给整个养猪场造成的影响极大,这种现象特别在夏季容易看到,也是很多养猪户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母猪拒哺症是指母猪产后拒绝哺乳,致子猪成活率低,甚至死亡的疾病。1.症状母猪乳房坚实,充满乳汁,但子猪吮吸时避开,甚至用嘴拱开子猪,造成子猪消瘦和死亡。2.原因一是初次产子的母猪,由于初产母猪没有哺乳经验,还没有形成母性,当见到子猪时兴奋不安、狂躁而拒绝哺乳,甚至咬死子猪。二是乳房病变,在妊娠期间,由于腹部  相似文献   

16.
后备母猪即小母猪,指断奶后留作种用培养到能配种前的母猪。后备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头胎的产崽数和初生重,而且还会影响以后多胎生产成绩。笔者针对农村后备母猪饲养管理粗放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母猪多胎高产問題,也就是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問題。我国猪种的繁殖能力虽然比較高,但也有些母猪的繁殖能力较低,特别是生下的仔猪不很健壮,同时仔猪的数量也远远不能满足养猪生产上的需要。因此,提高母猪繁殖能力的意义尚很大。近几年来,对于这个問題,已引起了普遍重視和兴趣,并累积了不少的經驗。但就目前情况看,在方法和效果方面尚有探討的必要。母猪多胎高产,从实践价值上看来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母猪全配、全怀、全生,仔猪全活、全壮;二是母猪在原有基础上能够生产较多的胎数,每胎平均能产較多的成活仔猪数,并且母仔健壮,生长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8.
为了测定三系配套母猪的配合力,在华农温氏皇宫猪场,对5种组合W211、W212、W362、W351和W352的杂交母猪生长发育性能进行对比;用S121系公猪与上述5种杂交母猪配种,生产商品肉猪,比较不同杂交母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能、体型外貌和繁殖性能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杂交母猪的体型外貌有一定差异,其中,W211系猪乳头数偏少、体长偏短;W212系猪有效乳头数较多、体长中等;W362系猪有效乳头数偏少、体长短;W351系猪有效乳头数偏少、体长较长;W352系猪有效乳头数较多、体长最长。W352系母猪在产仔性能和配种分娩率方面都比W211系母猪要好,其中,一胎猪胎均总仔高0.7头,胎均活仔高0.6头,胎均健仔高0.5头;经产猪的胎均总仔高0.7头,胎均活仔高0.9头,胎均健仔高0.8头。W352系猪生长速度快、背膘稍偏厚。不同杂交母猪都有一定的杂交优势,但W352系母猪在产仔数方面的杂交优势率较明显(大于5%)。W352系猪体型高长、繁殖性能优势明显;三系母猪因杂交优势、高产纳入利用,平均每头出栏肉猪新增获利达13.9元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子猪保育是哺乳子猪由断奶顺利过渡到补料的重要饲养阶段,搞好子猪保育是提高生猪育成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措施。规模养猪场配备有保温产房、育子舍、产子床、保育栏等基础设施,在生产实践中,从子猪断奶转入到保育栏的饲养阶段,可采取子猪保育综合保健技术。1.原栏留养,同窝保育哺乳子猪18~20日龄时,随着母猪泌乳量和乳汁质量的下降,就应及时断奶并转入保育阶段。断奶时,应首先把母猪赶下产子床,将子猪原栏留养一二天,  相似文献   

20.
李长强 《新农业》2011,(12):12-12
一、后备母猪的挑选 后备母猪对后代子猪有一半遗传力,对后代子猪胚胎期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因此,要根据猪场繁育需要进行严格挑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