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氏杆菌病是冬春两季高发的一种神经性疾病,成年羊群较易感染,由饲喂发霉变质并污染了单核细胞李氏杆菌的青贮料引起。李氏杆菌存在于土壤、动物胃肠道及排泄物中。消化道传染为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临床上表现为脑炎及其他症状。脑炎型李氏杆菌病,可根据典型的神经症状做出诊断。通过采集病羊的腰脊髓液,可对该病进行初诊。治疗羊李氏杆菌病可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呋、红霉素、甲氧苄啶与磺胺类药物。  相似文献   

2.
羊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脑膜脑炎、败血症和母畜流产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李氏杆菌作为致病菌和腐生植物致病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目前己证实可感染40多种动物。在牛、绵羊、山羊、猪李氏杆菌最频繁的引起脑膜脑炎、  相似文献   

3.
<正>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牛、羊、猪感染后主要引起脑膜脑炎、流产和急性败血症,但绵羊的易感性最高,病羊表现以转圈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状,故又称转圈病。该病发病率低,病死率高,容易误诊。本文通过对某养殖场绵羊所患以神经症状为主疾病的诊断,确诊为李氏杆菌病,并采取了治疗措施,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4年11月,汾阳市某绵羊群,在饲喂了青贮饲料后,突然发病,初期病羊表现食欲减退,精  相似文献   

4.
羊李氏杆菌病是一种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各种家畜及野生动物和人的共患传染病。羊发病后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流产等特征。发病率低,致死率可高达67.4%,对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俗称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绵羊和山羊均易感。近年来李氏杆菌病对羊养殖业造成了一定损失,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困扰,防治李氏杆菌病对养羊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羊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流产、败血症和脑膜炎。本文从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诊断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同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氏杆菌病是一种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所致的散发性传染病,国内以猪李氏杆菌病报道甚多。我盟各地历年来都有疑似本病的发生。笔者对阿拉善左旗吉兰太苏木(乡)的五群发病羊进行了诊断,确诊为羊李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猪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球增多性李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呈散发,亦可造成流行性。自然界中传播甚为广泛。除猪之外,绵羊、山羊、牛、马、猫、兔及家禽等都可以感染发病。患病动物主要表现为中央神经系统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在许多国家中均有此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国亦有猪、羊等家畜李氏杆菌病的正式报道。病原:单核球增多性李氏杆菌为两端钝园的革兰氏阳性细小杆菌,不形成芽胞和荚  相似文献   

9.
正羊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简称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中,绵羊的李氏杆菌病最为常见,各种年龄和性别的绵羊都可患病,特别是以妊娠母羊和羔羊最易感染。以脑炎型为最多,临床特征是以病羊神经系统紊乱、共济失调、站立不稳、面部麻痹或或转圈运动为主要特征,故该病又称转圈病。10日龄以下的羔羊多表现为败血症型,子宫炎型多发生于怀孕最后两个月的头胎绵羊。  相似文献   

10.
李氏杆菌病又名转圈病,绵羊和山羊均可发病,以羔羊及孕羊的敏感性最高。典型症状为脑炎,有时可以引起成年母羊大批流产。临床特征是病羊神经系统紊乱,变现转圈运动,面部麻痹。1病原本病的病原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1isteria monocytogenes)或称产单核白细胞李氏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在涂片中呈单个散在,或者两个菌体相互乎列或呈V字形排列,有时呈短链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羊李氏杆菌病的发生率有所提高,可对羊养殖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主要由李氏杆菌感染引发,该致病菌的耐受性较强,感染后可造成羊只明显的神经性症状,致死率比较高。本文简单阐述了羊李氏杆菌的病原学特征、分离培养、患病羊只的临床表现以及中西医防治措施,以期帮助相关人员深入了解本病,科学防控,降低本病所造成的损失,促进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多在冬季和春季流行,李氏杆菌病不仅可引起羊、猪、兔发病,也可引起家禽发病。1 发病情况2006年3月份,吉林省九台市兴隆镇新立村一养殖户饲养的绵羊突然发病。发病绵羊13只,死亡2只,发病率16.3%,死亡率15.3%。发病后畜主曾给病羊注射过青霉素,但没有效果。2 临床症状突然发病,病羊体温升高,多在39℃~45.5℃,以急性脑膜  相似文献   

13.
1伴有神经症状 羊鼻流血、流涕伴有神经症状的疾病常见于羊鼻蝇蛆病、李氏杆菌病、弓形虫病、类鼻疽、有机磷农药中毒和氨中毒等。雌鼻蝇追逐羊群,并扑向羊鼻,将幼虫产于鼻孔中或鼻孔周围。羊为躲避而互相拥挤,将头藏于腹下或抵地不动。幼虫一旦经筛骨迷路侵入脑可产生神经症状,病羊运动失调,转圈运动,痉挛、麻痹。本病与李氏杆菌病表现类似,但李氏杆菌病属传染病,病羊体温升高,视力出现障碍,羊患病时体温基本正常。患李氏杆菌病的妊娠羊大多出现流产,妊娠后期流产者更多。病羊因一侧性神经麻痹,头歪向一侧而转圈,因神经麻痹导致口腔一侧积聚未嚼烂的食团。确诊本病有赖于进行细菌鉴定。弓形虫病可致羊非化脓性脑炎,引起神经症状。类鼻疽可引起羊荐椎化脓,呈现后躯麻痹,如犬坐姿势,有时发生化脓性脑膜脑炎,可出现神经症状。羊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因副交感神经兴奋,造成眼流泪,鼻流涕,口腔流涎,四肢瘫软,腹痛现象。病羊多因采食了喷洒过有机磷农药的牧草后中毒。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羊流涎、流涕、流泪、腹痛、腹泻,骨骼肌颤抖等特征可做出诊断。测定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羊李氏杆菌病也叫做转圈病,是由于感染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而发生的一种慢性或者急性传染病,也是畜禽、啮齿动物以及人类共患的一种传染病。病羊临床上主要是神经系统紊乱,出现面部麻痹,转圈运动,妊娠母羊还会发生流产。该病具有较低的发病率,但病死率高,且流行性强。青年羊的易感性高于成年羊,妊娠母羊的易感性高于非妊娠母羊。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冬季和早春时节更易发生。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感染各种家畜、家禽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大量存在于青贮料、粪便、土壤中,羊得病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神经症状和母羊流产等。笔者在精准扶贫养殖技能培训工作中,遇到一例羊李氏杆菌病,经采取一定的防控措施,控制了疫情的发展,现将诊治情况汇报如下。1发病情况2017年5月12日接到村民反映,村中有羊出  相似文献   

16.
羊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脑膜脑炎、败血症和母畜流产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常散在发生,但致死率高,当前在部分地区常见。天气变化、阴雨天气,青饲料缺乏及寄生虫感染均可诱发本病。下面笔者结合兽医临床实践对本病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1细菌病 羊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杆菌引起的。病羊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还有鼻孔流出结脓性分泌物,流泪,结膜发炎,角膜混浊,斜视、失明等。由于羊头颈歪斜,行走转圈,颈项强硬,头颈呈角弓反张。母羊出现流产,羔羊因患败血症而死亡,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本文通过对一起羊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羊氏杆菌病,并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对其诊疗过程做一汇报,意在提升农村养羊户对该病的防治效果,减少该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羊脑膜炎由李氏杆菌引起,病羊出现神经症状,抽搐背脖;治疗时需要使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磺胺类药物,并且剂量要足。  相似文献   

20.
猪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猪病,是一种食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李氏杆菌在自然界土壤中广泛分布,耐盐、耐碱,能够在土壤、粪便、干草上存活较长时间。该病一般在冬季和早春季节发生,死亡率较高。自然感染情况下主要是猪、绵羊、家兔易发,往往导致败血症和神经症状。由于猪肉是人类重要的食品来源,加强防治猪李氏杆菌病有利于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还可保证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