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龙县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98年马龙县被列为"长治"工程重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以坡耕地改造为重点建设基本农田、以荒山绿化为生态屏障建立稳定生态系统等治理模式,构建适宜马龙县实际的"长治"工程综合防护体系。马龙县"长治"工程的建设经验包括积极推行项目管理制度,探索水土保持实用技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加强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等。马龙县"长治"工程建设12年来,共治理了15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9 km2,保护了水土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为马龙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2008年12月26—29日,湖北省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组织全省13个“长治”工程县的技术人员,对“长治”七期工程2008年度水土保持监测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编。“长治”七期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是湖北省开展的第一个重点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项目,综合采用了地面观测、农户跟踪调查、样方调查等水土保持监测方法,重点监测了“长治”七期工程的水土保持效益。截至目前,已连续开展了4年的监测,积累了一大批重要的数据,为分析“长治”七期工程水土保持效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寿鹏 《中国水土保持》2011,(2):F0002-F0002
<正>"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坚持重点工程带动战略,以"长治"工程、"珠治"工程等重点工程为龙头,以县为单位,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生物、工程、农艺措施相结合,实行综合、集中、规模、连续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5年来,全省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9万km2。通过持续的综合治理,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实现了"三增加、三减少、三改善"的显著效益:增加了基本农田、增加了粮食产量、增加了群众收入;减少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统筹城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9年启动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以来,重庆市先后有30个区县被列为"长治"工程重点县,共实施七期"长治"工程。截至2008年底,全市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到2.29万km2,森林覆盖率比治理前提高7.9百分点,土壤侵蚀量比治理前减少69.5%,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还存在治理进度缓慢、人为水土流失严重、投入不足、城乡差别大等问题。今后应在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宣教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克服生态建设重城镇周边、轻偏远农村和城乡分割的传统观念和做法,修编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构建统筹城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突出以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工程等,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万km2,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暴洪灾害频发,防洪能力薄弱"、"水土流失严重,治理任务艰巨"、"生产建设项目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依然存在"、"水土流失监测能力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多措并举,确保治理成果的巩固"、"建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遵义市"长治"工程期间实施的龙坝、南溪河和天城河等典型小流域开展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小流域治理过程中,因地制宜地结合自身优势和支柱产业,合理布设水土保持工程和林草措施,注重引进大户或公司进行管护,积极推动家庭农场和经果林建设,既能够提高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水平,又能提高当地群众的收入,实现了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及避暑旅游的有机结合,推广示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云南水土保持成效、问题与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省水土保持法规体系基本健全,监督执法工作形成了人大监督、行业监督、舆论监督、社团监督和群众监督机制,“长治”工程、国债项目及省列水土流失重点治理进展顺利并取得突出成绩。近期拟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继续强化监督执法,抓好重点治理工程和生态修复项目,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积极落实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  相似文献   

8.
正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路线,先后启动实施了"长治"工程、"农发"水保项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水土保持项目等一批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1万km~2,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量减少70%以上,粮食单产平均提髙30%以上,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水土保持措  相似文献   

9.
马龙县自1998年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来,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国债水土保持项目、"珠治"试点工程、"长治"生态修复工程、"珠治"工程等,完成了26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治理面积达198.50 km2。介绍了具体做法和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遵义县自1995年被列为国家"长治"工程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县以来,10多年间共治理小流域26条,治理面积达324km2,同时加强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使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和生态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治理中探索出了重视水土保持机构建设、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尊重群众意愿、秉公执法、坚持水土保持工作回头看等好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有水土流失面积15.65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2.38%。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四川省以实施“长治”工程为契机.启动了“治水兴蜀”工程,开展了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15年来,嘉陵江中下游、金沙江下游片区的62个县(市、区)实施了“长治”工程一至六期综合治理,共完成投资9.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万km^2。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以"长治"工程为龙头的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二是以大型开发建设项目为主体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实现新突破,三是以重要水系和区域为重点的监测预报能力得到新提高,四是以强化前期工作为突破口的技术支撑工作不断巩固。当前,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要坚持实施分区防治战略,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坚持成功经验,强化技术支撑,认真落实水土保持"两个可持续",全面做好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近期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3.
织金县自1997年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县"后,20多年来,共完成"长治"四期、六期、七期19条小流域和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346.65 km2,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介绍了综合治理成效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4.
论“长治”工程在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治”工程自 1989年开展建设以来 ,坚持重点突破 ,稳步推进 ,因地制宜 ,科学治理 ,开创了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 ,走出了一条具有流域特色的水土保持成功之路。新世纪、新时期必须提高“长治”工程的建设管理水平 ,不断拓宽投资渠道 ,进一步加大治理的科技含量 ,推动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长治"工程实施20年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6万km2,有效解决了1000多万群众的温饱问题,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长治"工程的主要经验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以人为本、科学防治,严格管理、改革创新,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监督和重点治理两手抓,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水土保持工作机制和工程建设管理机制。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流域8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全面落实,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基本建成。提出了近期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 自1989年开始实施的甘肃省“长治”(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工程,包括武都、成县、文县、康县、礼县、宕昌、西和、舟曲、秦城等九个县(区),其中第一期工程(1989~1993年)共开展27条小流域,规划治理任务3700km~2;第二期工程(1990~1994)开展84条小流域,规划治理任务1750km~2。 为了及时掌握“长治”工程的质量和效益,甘肃省“长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在1992年组建了“长治”工程质量效益监测体系,对工程的七项措施进行了全面监测。  相似文献   

17.
2014年度,全省实施了5个国家重点水土保持项目与3个省级重点水土保持项目,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3.12万hm2,超计划15.6%。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取得明显成效。淤地坝安全运用工作得到强化,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收到实效。主要做法:一是分区推进重点治理,二是严格工程建设管理,三是注重工程管护达效,四是强化技术人员培训。2015年,要抓好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强化预防监督管理、推进民营水土保持、开展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达州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历了"长治"工程、国家农发水保项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三个时期。70年来,达州坚持"立体开发、成片治理、促进规模、整体推进"的达州水保发展之路,大力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使荒地变梯地,梯地变绿地,绿地变基地,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汉源县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水土保持项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等,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制度创新,尤其重视水土保持科技创新。介绍了双溪乡石漠化水利工程治理模式、桂贤小流域红岩子片区坡面水系综合治理、大田乡建设村坡改梯重点片倒虹管喷灌节水措施、桂贤小流域松林五组小流域生态家园试验示范等典型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围绕"治山治水,脱贫致富"这个目标,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在毕节地区除实施长治工程外,还先后实施了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国债)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贵毕公路水土保持大示范工程,开展大规模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在全区8县(市)336条小流域规划区内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85.03km2,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