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川区培育新型农民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先芬 《南方农业》2008,2(4):64-66
本文通过永川区新型农民培训的调查,对永川区新型农民培训取得的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及思考.就如何培育新型农民,提出了创新培训理念、细化培训方式、强化培训机制等,使培训由"政府行为"向"自愿参与"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两工"和农业税逐步取消的新形势下,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户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的新机制,在实施"长治"工程的小流域成立由农民代表组成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协会,协会参与治理项目的前期设计、施工质量监督、施工进度监督、资金管理、竣工验收和建后管理,让农民享有对"长治"工程建设的知情权、发言权、建议权和监督权,激发了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为持续发挥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北京市自2008年开始探索和实践农民参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工作模式,构建了农民在"项目前期、工程实施、建后管护"全过程参与的平台。在具体实践中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同时明确管护责任,即通过建立"四权一责"机制来调动农民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克服了以往工程建设中重建设、轻管理的弊端,实现了生态保护和增收致富的双赢。为继续依法推进农民参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确保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民参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后期管理的制度,出台管理办法,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考核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三权分置"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性变革,其对我国现代农业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乃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民组织化能够让个体农民形成集体合力而平等地参与农地经营权的流转并形成公平交易,从而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增进农民的正当利益,因此构成了"三权分置"改革得以有效推进的关键。农民组织化应由农民平等自愿地组成专门经营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的股份合作制的农民合作机构,实现"资产变股权、村民成股东",并按照"政经分开"的原则独立于村民自治组织而仅对全体股东村民负责。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农民、农机、农技。当前,我国各个地区都过于重视农机和农技,忽视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构建农民人才队伍,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因此,云南省大理地区剑川县近些年全面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基于此,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介绍了相关的培育措施,探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声音     
<正>农村土地改革是个大事,涉及的主体,包含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必须审慎稳妥推进。不管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体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产量改下去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农村土地改革不能突破三条底线。第一,不能改变土地所有制,就是农民集体所有;第二,不能改变土地的用途,农地必须农用;第三,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损害农民的基本权益。——陈锡文改什么、怎么改,要同农民商量,不要代替农民做主,不能让农民"被流转"、"被规模"、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和核心,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我国农民综合素质偏低,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因此,要有效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运用先进技术成果,进行规模生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就农民文化素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也给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困难面前,通辽市库伦旗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在"一事一议"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投身水保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以通辽市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东树项目为例,介绍了"两工"取消后调动农民积极投劳的经验,指出了当前重点治理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河南省最主要的产业标签,因而在中国农业整体向现代化过渡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大批职业农民来服务于农村土地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同时,农民职业化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求,是"三农"政策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分析河南省农村农民的现状,引出河南省农民劳动力流失严重及农民素质低的问题;其次,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解决思路;最后,对农民职业化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和它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河南省农民职业化的推进受到了农民素质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体制不健全以及政策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阻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挥政府作用、完善农民职业培训体系对策,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健全的一系列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即墨市将以"五化"(净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工程建设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采取"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全民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扎实推进全市新农村"五化"工程建设,并不断探索"五化"后续管护的新措施,使全市农村环境状况有了明显改观,农民精神面貌发生明显改变,和谐、生态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11.
6月8日,重庆市农业局在武隆县仙女山镇主持召开了"2007年重庆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暨农民科技书屋建设管理"培训会。在会议期间,《南方农业》编辑人员广泛征求了各区县参会代表及农民朋友对科技信息的需求情况和对《南方农业》杂志社的意见与建议,并向各区县农业局参会人员及武隆县仙女山镇龙宝唐村"农民科技书屋"赠送《南方农业》杂志共700余本,受到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朋友的欢迎。  相似文献   

12.
<正>"农民"一词在今天随处可见,但真正问到何为"农民",面对这一看似内涵很清楚的概念,回答往往人言人殊,莫衷一是,颇耐人寻味。在国外,"农民"是一个让专家学者无比头痛的词汇。著名英国人类学家M·布洛克曾说:"学术界在议论究竟什么是农民时面临巨大困难"。国际上权威的工具书《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农民(Peasants)"词条也困惑地写道:"很少有哪个名词像‘农民'这样给农村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经济学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作为现阶段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对于解决"农民荒"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单向城市化格局下"农民荒"问题显现出农村人口空心化、农业生产边缘化和乡村文化碎片化的现状,其成因主要是单向的城市化倒逼农村劳动力净流出、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促使农民离乡离土和"农二代"跳出"农门"的意愿根深蒂固。在乡村振兴视阈下解决"农民荒"问题可通过农村产业发展重构促进农村劳动力回流、健全撂荒土地流转制度、培养兼业化与职业化农民、农业转型弥补农村劳动力不足和就地城镇化构建田园牧歌式乡村五种路径。  相似文献   

14.
张小兰 《南方农业》2008,2(6):80-8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征地大量增加,被征地农民能否得到妥善安置,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来源,失去土地后,农民生活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生活风险加剧.虽说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时会得到一次性征地补偿金,但是一些农民拿到补偿金后往往不能合理使用,形成了"补偿一花光一再要补偿-再花光"的恶性循环,生活难以维持,这不仅增加了政府负担,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其中松原市葛平村在吉林省农业发展中具有典型性。本文通过对该村的实地调研,从有效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了问题的成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其中,创新地提出了"以项带培"的农民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6.
乌志华 《南方农业》2022,(2):137-140
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带动农民致富的现代农业经营载体,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运行中也存在着运作不规范、管理人才缺乏、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经营规模较小及"空壳社"等问题,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建议: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升合作社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定西市安定区生态脆弱与经济贫困高度耦合,属典型的生态脆弱型贫困地区。调查显示,该区农民的环境意识整体欠佳。由于信息传播渠道匮乏,使得政府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农民环境教育和农民利用大众传媒获取环境知识均受到限制。在当前"后喻文化"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下,通过在校中小学生利用"反哺"形式开展农民环境教育成为可能。安定区应通过邀请家长与学生一道参与环保专题活动、利用家庭作业形式让学生向家长传播环保知识以及由学生带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绿色生活"习惯等"小手拉大手"活动,积极开展农民环境教育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桂林市农广校系统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的,对广大农民开展学历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批新型农民,有效地推动了桂林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分析了桂林市农广校体系办学的优势、现状和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发展林下经济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贯彻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百姓富、生态美"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和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的优势,在解决保护生态与农民增收这一对矛盾中,积极探索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改变了林农"要致富,先砍树"的传统观念,有效解决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林农增收致富之间的冲突,既开辟了山区农民增收渠道,又保护了森林资源。本文从福建的省情、林情出发,阐述福建省发展林下经济的有利条件、发展现状、主要问题以及今后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五大挑战",存在"六大问题"。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把中国梦化为农民自身的目标追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农民自身的价值准则,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化为农民的生动实践,把精神文明建设化为农民自身的迫切需要。新思路:搞好"四个结合",即要与宣传贯彻"三农"政策相结合、与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相结合、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相结合、与转变干部作风相结合。新举措:即解决"四个问题",(1)健全组织领导体系,解决"谁来抓"问题;(2)增强工作的针对性,解决"抓什么"问题;(3)创新方式方法,解决"怎么抓"问题;(4)丰富教育形式,解决"抓到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