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堃 《农学学报》2018,8(1):76-79
现代草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农业科学的发展,草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已发展成为一个极具活力的朝阳产业;草学学科也相应地不断发展,学科内涵不断拓展,架构日臻完善,已成为目前农业科学中最为活跃的学科领域之一。本文从现代草业的历史沿革、草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草业科技发展现状与辉煌成就及中国草业科学的未来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中国现代草业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草是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主角,而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草业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草业相对独立,又与其他行业及其相关,通过对现代草业科学与技术研发,能够进一步对我国当前草业发展起到推进作用,通过融入更多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当前草业科学更加系统,通过完善的草业系统工程,为我国草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来自人口、食物、能源等全球问题的压力,迫使我们必须把宝贵的时间、精力和巨大的资金投入草业,进行新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并通过教育、科研、资金、技术和劳动者的联合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要满足更多食物和饲料的需要,也必须紧紧地依靠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开发草业,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草业作为生态建设的先行官,应实现以“草”和草地为经营对象的多层次知识密集型的产业链及其规模化生产、社会精细分工的经营方式,进而达到以草业发展为契机,带动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黑龙江省草业发展,简要介绍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建立试验基地、建设实验室、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产业合作等方式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并根据自己的体会对黑龙江省草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草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科技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草业是新兴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农业进入结构调整新阶段,草业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正在由传统分散的附着型草业向主导型现代草业转型。科技支撑不足是资源管理利用不合理是制约草业转型的关键因素。加强草业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创新研究以及产学研结合的开发研究,是草业科技发展的战略重重点,增加投入,转换机制以及加强能力建设是加速草业和草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2005,(11):28
作为世界第二草原大国,我国草业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草业雏型初现,成效也日益明显。中国的草业已经起步,草业的春天已经到来。但是要和发达的欧美草地农业国家以及大洋洲的草地牧业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建设任务还很重,潜力还有待长期挖掘。仅就美国而言,无论是为营造城乡环境的绿地建设,或是发展优质畜牧业提供物质基础的饲料工业都是国民经济中产值在千亿美元以上重要的支柱产业。面对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第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确立有畜农业和生态农业意识。畜牧业不再是“副业”,生态不再与农业生产无关。要改…  相似文献   

7.
对新疆草业发展的思考(一)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从新疆草业的建设与发展出发,论述了在新形势下新疆草业的战略地位、基本特征、形势和社会对草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草业是农业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草地资源,发展热带海岛特色的草业,对海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海南发展草业的条件、发展定位、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措施、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海南发展热带海岛旅游特色草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草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业是我国的一个新兴产业,在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我国草业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土地资源和经济效益4个角度阐述了草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和优势,以推动我国草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草业是农业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草地资源,发展热带海岛特色的草业,对海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海南发展草业的条件、发展定位、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措施、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海南发展热带海岛旅游特色草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宁夏引黄灌区复种饲草潜力·效益及发展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宁夏引黄灌区气候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引黄灌区复种饲草的可行性,从农牧结合、自然资源利用和就地转化剩余劳动力3个方面阐述了复种饲草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并就以种植青贮玉米、大豆和油葵作为青饲青贮饲料的3种复种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开发北方玉米产业带的生产潜力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玉米是我国北方旱作农区的重要高产作物,开发北方玉米产业带,可增加100亿~160亿kg的玉米产量,占我国至2020年需新增500亿kg粮食的20%~32%,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北方玉米产业带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上,草地畜牧业与农区玉米带耦合,构建我国畜牧优势产业带,对解决我国未来动物食品短缺矛盾有深远意义。提出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实施专业化生产、发展玉米循环经济、提高玉米经济效益、建立保护性耕作体系、推广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玉米可持续发展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畜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京津冀一体化条件下,深入研究与分析影响畜牧业发展的因素对河北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统计了1996-2009年河北省主要畜产品产量和京、津、冀三地牧业产值,在诸多影响因素中,选取了政策导向、养殖企业与加工企业关系、动物疫病、药物残留与食品安全、养殖企业的污染与防治等5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途径或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该项研究力图变单一经营的生产模式为综合发展的生产模式,并用整体观点和系统工程理论及现代综合科学技术建立农牧结合、用地养地平衡的耕作制度。试验结果表明,一个地区只有明确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种植比例,才能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的优势,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牧草产业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发展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肉蛋奶刚性需求持续增长,原来典型的猪粮结构已不可持续,因猪粮结构导致的粮经二元种植业结构也应进行调整。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和问题为突破口,全面论述了牧草产业作为种植业和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节器”,耦合到农业生产中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土壤质量和防治病虫害具有重要效果,对家畜产品质量提高和健康以及牧草产品本身进出口效益均具有重要作用。在现有土地资源和未来人口及食物需求预测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农业持续利用发展模式,提出耦合牧草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农田可持续发展,也为畜牧业产业结构从耗粮型转向节粮型的调整提供思路,同时全面论述了我国牧草产业发展布局和种植模式等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五大牧区草原区草原资源现状及其分布、草原生产力及载畜能力以及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潜力分析,按照国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要求,预测2010年五大牧区草原区草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五大牧区草原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400元,其中人均畜牧业纯收入2584元,需要养殖牲畜总数16413万羊单位,饲草料需求量1198.2亿kg。牧区产草总量可达1003亿kg,载畜能力13705万羊单位。尚有2708万羊单位,年需要饲料约195亿kg,需要发展灌溉饲草料地来解决,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达到43.9-86.3亿m3。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兰州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兰州市畜牧业的发展建议是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饲草产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畜牧产业的发展;依托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建立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大销售力度;组织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水平;大力推广畜产品生产技术,加强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8.
2000年来中国水产养殖发展趋势和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家,为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国水产养殖需要解决与粮食安全、减贫和提供就业、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相关的复杂且敏感的问题,以期达到更加可持续地发展。本文系统综述了2000年来中国水产养殖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中国水产养殖业自2000年以来获得了持续的发展,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的特种养殖品种使得产业多样化水平增加,一些传统的养殖模式逐渐消失,而新的养殖技术和模式不断涌现。中国水产养殖的变化和发展响应了社会发展对水产养殖业的需求。然而中国水产养殖目前仍面临诸如生态环境、科技水平、产品供应结构、小农生产和政策风险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不断进步,发展水产养殖的主要侧重点也逐渐从提供食物到提供就业和发展经济,再到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中国水产养殖业需要充分利用最新的设施装备技术、信息技术、遗传育种技术、营养饲料和病害防治技术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努力提高水产养殖业规模化和组织化,促进渔业“一、二、三产”协同发展,并在新形势下逐渐走向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结合铁岭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发展现状,采用聚类分析和灰色诊断的方法,对铁岭市绿色食品生产进行了分区布局,以便为绿色食品生产的产业化和区域化提供参考。铁岭市绿色食品生产可分为4个区:Ⅰ区包括开原市、铁岭县和清河区,该区拟发展为铁岭市农、林、牧、副为一体,产、加、销相结合的绿色食品综合开发区。Ⅱ区是昌图县,定为铁岭市绿色种植业和绿色畜牧业的生产区。Ⅲ区是西丰县,该区应作为铁岭市绿色林产品和特产生产区,走以林为主,农、林、牧、副相结合的绿色食品发展道路。Ⅳ区是调兵山市,该区适宜发展城郊型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20.
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趋势。选取粮食作物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粮食作物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主要针对粮食作物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进行了比较,提出需确保粮食作物家庭收入达到当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种植水稻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应该约为10 hm~2,小麦的适度规模约为30 hm~2,无法达到规模的地区,应考虑种养结合、或者不同农作物的轮作和套种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地理位置较偏远的山区,可考虑发展种植经济作物的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社的优势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产业链服务,以期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实践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