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脑脊髓丝虫病是由寄生于牛腹腔的指形丝状线虫和唇乳突丝状线虫的晚期幼虫(童虫)引起的寄生虫病,羊、马多发[1],蚊是其中间宿主。指形丝状线虫或唇乳突丝状线虫所产生的幼虫(微丝蚴)随血液循环到达末梢血管,当蚊虫叮咬牛只后,微丝蚴即进入蚊体内,经两次平均14 d蜕化发育为感染期幼虫[2],再于蚊叮咬羊时传给羊,侵入羊脑脊髓腔内发育,破坏中枢神经组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髓所支配的后躯运动神经障碍,痿弱和共济失调,故通常称作“腰痿”或“腰麻痹”[3]。笔者对近年来山羊脑脊髓丝虫病在江口县的流行情况和防治措施做一总结,为今后山羊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羊脑脊髓丝虫病是由寄生于牛腹腔的指形丝状线虫和唇乳突丝状线虫的幼虫迷路移行后,童虫寄生于幼羊的脑脊髓,而引起的以脑脊髓炎和脑脊髓实质破坏为特征的寄生虫病。1流行情况羊脑脊髓丝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末秋初,一般为7~10月份,其发病率随气温的升高及雨季的来临逐渐升高[1]。羊脑脊髓丝虫病在师宗县呈区域性零星散发,海拔在1 200 m以上的丹凤、雄壁、葵山等6个乡(镇)发病较少,在海拔低于1 200 m的高良、五龙2个乡(镇)发病较多,随海拔升高,发病数量逐步下降。自1999年以来,师宗县的羊因感染脑脊髓丝虫病而发病4 520只,死亡2 17…  相似文献   

3.
<正>山羊脑脊髓丝虫病是由寄生于牛腹腔中的指形丝状线虫或唇乳突丝状线虫的童虫经传播媒介,主要是中华按蚊、雷氏按蚊传播,侵入山羊的脑或脊髓的硬膜下或实质中而引起的以脑脊髓炎和脑脊髓实质破坏为特征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夏秋季节蚊类活动频繁时是本病的高发期,常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该病的临床特征是患病羊后躯歪斜、行走困难,又称摇摆病。  相似文献   

4.
草食家畜脑脊髓丝虫病是由蚊虫传播的寄生虫病,通常称为“腰瘘病”或“腰麻痹病”。致病原虫主要为指形丝状线虫(S.digi tata)、髻乳突丝状线虫(S.Labiato Papillosa)的幼虫——微丝蚴引起,危害羊、马、骡、牛、鹿等,羊是其中受危害最大的畜种之一。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夏秋蚊虫活动季节。当寄生于牛、鹿等草食家畜腹腔内的成虫产下的微丝蚴,进入血管随血液流到体表时,  相似文献   

5.
山羊脑脊髓丝虫病是由指形丝状线虫(指状丝虫)和唇乳突丝状线虫(唇乳突丝虫)的幼虫——微丝蚴寄生在羊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以脑脊髓炎和脑脊髓实质破坏为特征。因病羊走路摇摇摆摆,故又称之为摆腰病。2008年8月,笔者在师宗县丹凤镇长桥村委会路依格村的养羊示范基地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治工作时,看到一种影响养羊业生产的寄生虫病,当地群众称之为“僵腰风”、“风摆腰”或“磨腰疯”,是一种以腰部麻痹并伴有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6.
正羊脑脊丝虫病俗称趔腰病。羊发病后后躯歪斜,行走困难,卧地不起。该病夏秋季节常发、多发,常给养羊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多年来积极推广使用左旋咪唑片口服防治羊脑脊丝虫病,效果显著。该方法经济实用,并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羊脑脊丝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现将羊脑脊丝虫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病原体及其生活史和发病机理羊脑脊髓丝虫病的病原体为丝状科丝状属的指形丝状线虫和唇乳突丝状线虫幼虫。  相似文献   

7.
<正>羊的腰麻痹病是由一种指形丝状线虫幼虫,通过蚊的叮咬,将幼虫传播给羊,而寄生于羊的脑脊髓腔中,在临床上引起的以腰麻痹或后躯麻痹为主要特征的病状。本病多在秋末冬初发病。  相似文献   

8.
山羊脑包虫、脑脊髓丝虫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又称脑包虫)寄生于羊的脑部引起的疾病.羊脑脊髓丝虫病是由指形丝状线虫和唇乳突丝状线虫的幼虫(微丝蚴)移行到羊脑脊髓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羊腰麻痹病是一种指形丝状线虫幼虫,通过蚊的叮咬,将幼虫传播给羊,而寄生于羊的脑脊髓腔中,在临床上引起的以羊腰麻痹或后躯麻痹为主要特征病状。本病多在阴历的八、九、十月发病。 主要表现。当羊感染3指形丝状线虫幼虫后突然出现后躯运动障碍。初期走路不稳,摇摆,容易跌倒,跌倒后不能自行起立。不能急转弯和后退,以后  相似文献   

10.
指形丝状线虫的成虫致病性不强,但其幼虫可寄生于非固有宿主的某些器官,引起如脑脊髓丝虫病和浑睛虫病等一些危害较严重的疾病,给畜牧业造成一定损失。以往曾有资料报道指形丝状线虫寄  相似文献   

11.
青田县自1979年从陕西、山东、临海等地引进1000余头奶山羊。于80年7月至9月发生脑脊髓丝虫病,虽用海群生等药物治疗,但仍未免偏瘫而淘汰,死亡奶羊20多头。为此应重视本病的予防和治疗。马、羊脑脊髓丝虫病,是由牛腹腔指状丝虫或唇乳突丝虫的童虫经传播媒介,主要是中华按蚊、雷氏按蚊传播,侵入马、羊的脑脊髓而引起的一种丝虫病。脑脊髓丝虫引起的疾病,最早于本世纪初先发现于马的“腰痿病”,此后在不少国家相  相似文献   

12.
羊腰麻痹病是通过蚊的叮咬,将一种指形丝状线虫幼虫传播给羊,而寄生于羊的脑脊髓腔中,在临床上引起的以腰麻痹或后躯麻痹为主要特征的病状。该病多在8~10月发病。  相似文献   

13.
羊传染性脑脊髓丝虫病是由寄生于牛腹腔的指形丝虫和唇乳突丝虫的幼虫经蚊虫叮咬传播于羊,经血流寄生于羊的脑或脊髓腔引起脑脊髓炎和脑脊髓实质破坏为特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14.
本病为马丝状线虫和指形丝状线虫的幼虫寄生在马眼房液中引起的。虫形如白线,长4—8厘米。寄生数量不等,一般为1个。本病从9月份到第2年1—3月份多见。幼虫侵入眼房内,可引起角膜炎,虹膜炎、白内障。病眼羞明流泪,白翳遮睛,视力减退,若不及时穿刺取虫,终久导致病眼失明。  相似文献   

15.
<正> 马、绵羊和山羊脑脊髓丝虫病的病原为牛腹腔的指状丝状线虫的童虫,牛是本病的病原终宿主。为查明终宿主耕牛血中的微丝蚴自然感染率及其消长规律,掌握牛外周血液中微丝蚴的动态。1973~1976年,对福建  相似文献   

16.
山羊脑脊髓丝虫病,又被称之为"腰麻病",是寄生虫病的一种。唇乳突丝状线虫与形丝状线虫是造成该病的主要因素。发病后,容易造成大面积感染,给农户经济效益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加强山羊脑脊髓丝虫病诊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对于预防该病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就山羊脑脊髓丝虫病临床表现与流行状况进行阐述,分析其诊断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浑睛虫病又称混睛虫病,为马丝状线虫和指形丝状线虫的幼虫寄生在马眼房液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虫体长1-5cm。这两种线虫的正常宿主是黄牛和水牛,成虫多寄生在牛的腹腔、胸腔等处,牛、马混养通过蚊蝇叮咬互相传播。幼虫一旦随血液侵入眼前房内,  相似文献   

18.
山羊脑脊髓丝虫病是由丝状科的指形丝虫和唇乳突丝虫的晚期幼虫寄生于山羊脑和脊髓的硬膜下或实质中引起,主要症状为后肢无力,瘫软,呈犬坐式运动,又称山羊磨腰症.此病以前治疗效果不好,多宰杀或继发感染死亡.今笔者通过髓腔注射疗法,取得了极佳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马腰痿丝虫病中兽医学中称之谓"马脑脊髓丝虫病"。该病早在1962年发现于福建,其后相继在山东、江西、浙江、安徽、江苏、湖北和辽宁等地的马匹中发现。近几年以来,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花海子地带患病马中经常发现该病的临床表现。笔者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确诊该病为马腰痿丝虫病,并在治疗当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主要病因本病多发生于沼泽、温暖、潮湿、积水坑较多、芨芨草和苔草较多处,放马、蚊虫和虻虫能适应的环境条件下,牛指形丝状虫的幼虫  相似文献   

20.
混睛虫病是由丝状科丝状属丝状线虫的微丝蚴寄生于眼前房,引起角膜及眼前房混浊的疾病。童虫迷路侵入马羊的脑、脊髓的硬膜下或实质中,引起运动神精障碍,共济失调等症状。丝状线虫的成虫寄生于马羊的腹腔,在腹腔内繁殖的微丝蚴进入宿主的血液循环,经蚊吸血传播,成为马牛混睛虫病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