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母猪产后不吃食物是一种以食欲减退、消化系统紊乱为主的临床综合病症,以夏季高温季节多发,是一直困扰广大生猪养殖户的难题,临床上常见于初产母猪,表现为缺乳或无乳,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造成仔猪发育不良甚至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需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笔者就此事走访调查了我县的许多生猪养殖大户,下面笔者就来谈一谈母猪产后不吃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1母猪产后不吃的原因1.1母猪原因(1)生产中常由于母猪体况不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养猪场(户)的调查,笔者发现母猪产后发生缺乳症的比例较高,且严重影响了生猪生产,针对这一问题阐述母猪产后缺乳症的原因及防制。  相似文献   

3.
母猪泌乳失败又称母猪无乳综合症,简称MMA,该病的特征是在母猪产后1~3天逐渐表现泌乳减少甚至无乳、食欲降低、便秘、对仔猪表现淡漠等。所哺乳仔猪由于得不到充足的母乳营养而变得瘦弱,体况下降,易患病,仔猪死亡率升高,给养殖场(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畜牧经济发展。近期笔者对周边养殖场户进行调查,发现本病的发生呈  相似文献   

4.
母猪产后不食是母猪产后消化系统机能紊乱导致的以食欲减退为主的综合征,它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它是生产母猪常见的现象,往往造成母猪泌乳减少或无乳,如果不及时治愈,会影响仔猪正常生长或被饿死,严重时导致母猪死亡或被淘汰,给养猪场(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饲养母猪数量的增多,母猪产后不食病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往往造成母猪泌乳减少或无乳,如果不及时治愈,会影响仔猪正常生长或被饿死,严重时导致母猪死亡或被淘汰,给养猪场(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引起母猪产后不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饲养母猪数量的增多,母猪产后不食病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往往造成母猪泌乳减少或无乳,如果不及时治愈,会影响仔猪正常生长或被饿死,严重时导致母猪死亡或被淘汰,给养猪场(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简单分析饿母猪产后不食的病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母猪在产前产后不吃食,精神沉郁,便秘,无乳并拒绝仔猪哺乳现象在我县部分养猪场时有发生,多采用消炎、退热和健胃疗法,收效甚微。近年来,笔者选用中和胃酸、收缩子宫结合脱敏疗法,治愈30余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病因分析多数养猪户在母猪临产前有意或无意增加喂养次数和  相似文献   

8.
母猪产后不食在养殖场或散养户都有发生,特别是秋产仔时更为严重(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由于病母猪不吃不喝,不几天就无奶,仔猪几乎全窝饿死,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系统分析母猪产后不食的类型、主要症状和治疗方法,详细介绍两个典型病例及治疗方案,提出预防措施,旨在为母猪产后不食病症提供治疗和预防借鉴。  相似文献   

9.
1不食症母猪在产前、产后不吃食,精神沉郁,便秘,无乳并拒绝仔猪哺乳现象在我市部分养猪场时有发生。养殖户多采用消炎、退热和健胃疗法,收效甚微。产前不食可导致母猪流产、产死胎、产后无乳,甚至母、仔死亡。母猪通常产前1星期食欲减退或绝食,精神萎顿,体温、呼吸、脉搏基本正常,卧地不起或时起时卧,尿量和次数减少,也有的体温下降至38℃或更低。  相似文献   

10.
母猪产后不食症又称产后厌食,是母猪从产仔到哺乳结束这段时间内发生以厌食或食欲废绝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规模养殖场和农村养猪大户逐渐增多。但部分母猪在临产前2~7 d开始出现停食,有的母猪在产后出现不吃食,对仔猪生产造成影响,严重挫伤了农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非洲猪瘟疫情形势趋缓和大力恢复生猪产业背景下,为了解我国生猪养殖现状及遇到的问题,以便更好地防控非洲猪瘟,加快恢复生产,2019年8—9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结合现场座谈交流,对湖南、河南、重庆、辽宁、安徽等5个省(直辖市)的15个县市196个生猪养殖场(户)开展了调查。结果显示:至2019年9月,调查县市生猪养猪场(户)数较疫情发生前年份减少了50%~80%,生猪饲养模式转变为以自繁自养为主;整体生物安全措施实施率为83.2%,但年出栏500头以下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的实施率不足70%;被调查生猪养猪场(户)对非洲猪瘟主要传播途径和主要临床症状全部知晓的比例分别为75.0%和73.3%;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88.5%的被调查养猪场(户)防治投入增加,平均每头增加约40元(20~100元);育肥猪、母猪死亡率中值分别为3.0%、5.9%。结果表明: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各地养殖场(户)的生猪饲养模式产生了较大影响,单纯育肥模式相对减少;养殖场(户)生物安全防护意识、防控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但小规模养殖场(户)仍存在不足。调查提示,应强化推进规范化养殖场建设,进一步加强对非洲猪瘟防控的宣传与培训。  相似文献   

12.
正为摸清本市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养猪场(户)生产母猪的繁殖性能,更好地指导养殖场(户)缩短母猪非生产天数,提高母猪年供断奶仔猪头数,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历年来生产母猪繁殖性能开展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的一部分养猪场和养猪户的母猪饲养管理中,由于养殖户缺乏对母猪的精心饲养管理,母猪产后经常会造成母猪胎衣不下、缺乳和乳房炎等产后疾病的发生,轻则引起母猪产后发热、泌乳品质下降、产后缺乳,导致仔猪的成活率下降,重则造成母猪产后死亡,严重影响仔猪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的一部分养猪场和养猪户的母猪饲养管理中,由于养殖户缺乏对母猪的精心饲养管理,母猪产后经常会造成母猪胎衣不下、缺乳和乳房炎等产后疾病的发生,轻则引起母猪产后发热、泌乳品质下降、产后缺乳,导致仔猪的成活率下降,重则造成母猪产后死亡,严重影响仔猪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的一部分养猪场和养猪户的母猪饲养管理中,由于养殖户缺乏对母猪的精心饲养管理,母猪产后经常会造成母猪胎衣不下、缺乳和乳房炎等产后疾病的发生,轻则引起母猪产后发热、泌乳品质下降、产后缺乳,导致仔猪的成活率下降,重则造成母猪产后死亡,严重影响仔猪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开封市某养猪场)本场部分母猪产后一个多月,没有奶水,仔猪成窝死亡,打催产素,喂王不留行有点效果。怎么预防和治疗母猪产后无奶?答母猪产后无乳,对仔猪的生长影响非常大。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将造成仔猪生长速度减慢,产后至断奶期的死亡率升高等。少乳或无乳,是产后母猪的常见多发病之一。母猪产后无乳的原因有很多:如后备母猪配种过早,乳腺发育尚不完全;母猪年老体衰,胎次过高,繁殖性能下降,泌乳力差;饲养营养不全,能量不足,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等;饲喂霉变饲料,引发母猪子宫内膜炎和乳腺肿胀,泌乳减少;突然变换饲料;产后感染等。  相似文献   

17.
正母猪产后泌乳综合征,即母猪产仔后出现乳房炎、子宫炎、无乳或缺乳等综合症状。笔者走访桂东县的多数中小型养猪场,发现各场均不同程度发生过该病,且多发于高温高湿季节(6~9月)。因为母猪患乳房炎,导致产后缺乳或无乳,影响母猪的正常哺乳,造成仔猪生长发育受阻。加上母猪患子宫炎症,往往母猪在断乳后,不能按期发情,延长空怀期,甚至丧失繁殖能力,最后被淘状,母猪年生产力下降,整个养猪场经济效益受损。  相似文献   

18.
<正>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症(PPDS),亦被称为毒血症性无乳症,是母猪产后常见疾病。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养猪业呈现出规模化发展趋势,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症发病率有所增加,对仔猪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给养猪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分析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症的预防治疗效果,笔者对21头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症病猪,通过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9.
石林县是生猪基地县,母猪是发展生猪生产的基础,2011年全县能繁母猪存栏20447头,年产仔猪36800窝。石林县鹿阜镇能繁母猪存栏5120头,占全县的25%,年产仔猪9216窝。根据笔者近2年对1020头能繁母猪的产前产后生产性能的跟踪走访调查,出现产后不食的有459头,占调查数的45%。其中,经产母猪321头,占产后不食的70%,初产母猪138头,占产后不食的30%。  相似文献   

20.
<正>产后母猪瘫痪又称产后风,是产后母猪经常发生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产后母猪站不起来,轻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可治愈,重者失去种用价值而遭到淘汰,从而给生猪养殖场(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减少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实践产后母猪瘫痪:1引起母猪产后瘫痪的原因1.1由于大部分母猪饲养在定位栏里,不能正常运动,使母猪接触光照较少,导致母猪产前缺乏足够的运动和光照而造成母猪钙磷吸收过少。1.2由于母猪产前、产后日粮中钙磷不足或日粮中钙磷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