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窖(池)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殖环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对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动物卫生、食品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的规定,阐述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窖池的技术要点、适用范围、技术优势,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以及推广和应用效果,以期为现阶段中小规模动物养殖场养殖环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青海省大柴旦地区养殖环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做法和经验,并对当前养殖环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20,(14)
正截至目前,辽宁省已经有11个市建成22个公益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加之实施养殖环节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补助和养殖保险政策的合力作用,有关病死动物违法案件及随意抛弃病死动物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提高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效率同时,也保护了环境,切实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但笔者认为目前辽宁省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运行中还存在不足和短板,仍需在工作层面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张丽 《河北农业》2013,(9):48-50
当前,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方式的改变和畜禽养殖数量快速扩张,养殖过程中存在大量病死动物,但由于养殖户法律意识淡薄、缺乏防病灭意识以及受利益驱动等方面原因,使养殖环节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问题迟迟不能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给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因此,养殖环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关系着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效预防动物疫病传播,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其无害化处理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养殖环节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是保障人民群众动物产品"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关口,为此,笔者就辖区内养殖环节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进行了认真调研,发现制约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的主要因素是病死畜禽处理不规范、监管力量不足、无害化处理补助经费政策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管理相对人法律意识淡薄等,因此,提出了统一规划布局无害化处理场(点)、加强体系建设、加强饲养管理、完善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建立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养殖动物疾病的无害化处理已成为畜牧业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控不容忽视的问题。病死动物尸体已成为影响人畜健康造成疫情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如病死动物尸体不能进行规范的无害处理,不仅会导致疾病传播蔓延,造成环境污染,容易危及动物食品安全,甚至影响健康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加强畜禽养殖环节中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措施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动物性食品的多元化需求,健康生态养殖方式成为家禽主流养殖模式,规模扩大,产能提升,同期带来的动物疫病风险和自然死淘率也相继增加。既要注重产业发展,更要加强环境保护,对生态家禽养殖中出现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已刻不容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生态禽生产环节中无害化处理工作进行总结,旨在为畜禽等养殖中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方式提供可行性参考,以达到防止病死动物再次传播疫病和流入市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续第10期第9页)5.明确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1明确各级政府对本地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负总责。省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全省畜禽养殖、疫病发生和畜禽死亡情况,按照合理布局原则,制定本省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规划。县级政府按照规划,加快建设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和收储点,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和运营无害化处理中心。2明确动物饲养、经营者是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责任主体。禁止弃  相似文献   

9.
养殖业在快速进步,养殖禽畜的总体需求也日益在增多。在这种趋势下,养殖户有必要妥善处理养殖过程中的病死动物,设置无害化的病死动物处理流程。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的窖池技术应能符合根本的安全指标,有助于防控规模较大的养殖业疫病。针对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有必要解析窖池技术的根本原理及现今的适用状态。经过全面的技术探究,结合无害化处理的真实情况来推广选用适当的窖池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一直是相关畜牧部门监督执法过程中的一个大难题,若不能及时彻底的处理病死动物尸体,不仅可能会对周遭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散播疫情危害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文章主要针对吉林通化梅河口地区的动物养殖情况来论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1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现状1.1无害化处理场地不统一拿吉林通化梅河口市来说,全市的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方式非常单一,主要是以掩埋为主。养殖户处理病死动物尸体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养殖行业发展越来越快,养殖规模和种类日趋增多。随着养殖行业的兴起,也伴随着各种环境问题,其中病死动物的尸体处理问题尤为突出。病死动物对周围环境和社会存在极其不利的影响,病死动物不仅容易传播各种传染疾病,还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威胁,同时也对养殖业造成一定的损失。有效防范应对病死动物,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是当前我国养殖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我国病死动物无害化的处理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和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动物饲养及疫病的流行引发畜禽死亡,养殖环节病死畜禽尸体随意丢弃,甚至一些不法商贩将病死畜禽上市销售,给公共食品卫生安全和生态绿色农业保护带来严重影响,直接威胁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不断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并对收购、贩卖病死动物事件进行立案查处,对个别不法分子移交司法惩处,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仍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如何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是各级政府和监督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3.
《农家致富》2013,(8):48
农业部近日召开会议要求各地确保春防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会议强调,各地要把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作为当前春防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一是依法落实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主体责任。从事动物养殖、屠宰、经营、隔离和运  相似文献   

14.
病死动物是动物疫病发生的重要传染来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是否到位,事关公共卫生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多和市场流通的不断加快,动物疫病种类也在不断增加.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畜禽零星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实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紧迫任务.笔者就所在乡镇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现状及对策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1.病死动物处理难度大,违法事件多长沙县常年存栏生猪110万头左右、禽300万羽,正常情况下,1年仅猪就要死亡3~5万头,而绝大部分养殖场和养殖户无专用的无害化处理场地和设施,不具备无害化处理能力。因此,乱丢乱弃和收购销售病死动物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是困扰长沙县养殖业发展、动物食品安全和农村环境卫生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建设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统一有效处理病死动物,已迫在眉睫。2013年,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动物卫生安全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动物卫生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大众高度重视的问题。在畜禽养殖中,病死动物尸体随意丢弃,甚至将病死动物上市销售,给动物市场安全带来严重影响,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现阶段,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切实重视该项工作。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家畜家禽饲养数量大,但畜牧业总体生产水平仍然较低,大多数畜禽养殖从业者水平偏低,散养比例仍然较高,畜禽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受各种病因影响,造成病死畜禽数量加大,无害化处理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随意处置、不规范处理行为时有发生。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清洁环保、及时处理、合理利用为目标,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加快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全面监管”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杜绝病死动物随意抛弃和流入市场的现象发生,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防控人畜共患传染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人体健康。基于此,本文针对当前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不当带来的危害、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8.
针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现状:养殖户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认识不足、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补偿机制不完善;监管部们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提出实际工作的建议:加大宣传,加强源头管控;健全病死畜禽统一收集、处理制度,简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申报程序,健全财政补偿长效机制,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管理,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等。  相似文献   

19.
做好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不但能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同时还能抑制病菌传播。虽然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重要程度较高,但从目前处理效果来看还不够理想,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无害化处理效果与预期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应结合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实际,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保证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能达到预期目标,满足无害化处理需要,提高无害化处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在平台录入无害化处理信息主要是养殖场和散养户的无害化处理信息录入。本文介绍随意抛弃病死动物、其他畜种、屠宰环节的废弃物处理无害化处理信息录入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