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甬糯34的特征特性,介绍了其直播栽培技术,包括播前整地作畦、化学除草、定量适期播种、科学施肥灌水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晚粳糯新品种甬糯34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播期试验结果表明,晚粳糯杂交组合浙优12的适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此期播种可获高产,且收获期早;5月中旬播种,结实率产量偏低;6月中下旬播种,产量居中,但收获期偏迟,成熟易受气候影响。  相似文献   

3.
阐述优质鲜食糯玉米南农紫玉糯1号的特征特性,并从隔离种植、精细整地与合理安排播期、合理运筹肥水与加强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期收获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鲜食玉米作为一种高效的经济作物,其营养丰富,可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本文总结了济糯13鲜食玉米一年两熟优质高产绿色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播种、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期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鲜食玉米种植效益和改善营养品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山西省中部地区播期对糯玉米棒三叶生理指标、籽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对晋糯18和晋糯20这2个糯玉米品种在6个播期水平下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生理指标和蛋白质、淀粉和粗纤维等籽粒主要成分及产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表明,随着播种日期的推迟,2个糯玉米品种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POD、MDA和GSH含量均呈递减趋势,叶绿素a/b、籽粒蛋白质、淀粉、粗纤维等主要成分含量和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晋糯20号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及籽粒蛋白质、粗纤维含量显著高于晋糯18号,晋糯18号MDA、GSH含量及籽粒淀粉含量、产量显著高于晋糯20号;播期和品种互作对糯玉米棒三叶生理指标、籽粒品质及产量影响显著,晋糯20号在B1播期(4月26日)下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比晋糯18号在B6播期(7月5日)下分别增加了82.56%、114.63%、88.14%、3.96%和15.46%,晋糯18号在B1播期(4月26日)下POD、MDA和GSH含量比晋糯20号在B6播期(7月5日)下分别增加了26.63%、214.29%和89.29%,晋糯18号在B5播期(6月21日)下淀粉含量比晋糯20号在B1播期(4月26日)下增加了2.86%,晋糯18号在B3播期(5月24日)下产量比晋糯20号在B6播期(7月5日)下增加了133.76%.综合考虑,山西省中部地区糯玉米在B3播期(5月24日)左右播种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优质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苏玉糯19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优质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苏玉糯19的特征特性,并介绍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隔离种植、精细整地与合理安排播期、合理运筹肥水、病虫草害防治、适期收获等内容,以期指导该品种的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鲜食玉米苏玉糯5号的特征特性,并从播前种子质量检测及精选过筛分级、隔离种植与适期播种、及时查苗补苗与间定苗、科学施肥管水、病虫草害防治、及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浙凤糯8号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中熟、优质、高产鲜食和加工兼用型白糯玉米新组合。该组合性状优良、熟期适中、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果穗蒸煮口感香、糯、甜,柔软性极好,风味较佳;果穗较大,外观优美,商品性较好。在栽培技术上要注意适期早播促早发、合理密植和科学施肥,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尤其要做好苗期茎腐病预防和后期玉米螟防治,注意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9.
<正>泽普县农业生产将9月20日至10月20日作为冬小麦适播期,但近年来由于冬季延迟及暖冬影响,部分在适播期内早播冬小麦出现了冬前生长过旺,养分消耗过多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栽培技术体系对济麦20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筛选与气候、生产条件相适应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济麦20(JM20)为供试材料,设置低密度适期早播精播栽培技术(T1)、稳妥型改良精播栽培技术(T2)、中密度适期晚播限量灌溉栽培技术(T3)和高密度晚播限量灌溉栽培技术(T4)4种栽培技术体系。分析4种不同技术体系对JM20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JM20子粒产量以采用稳妥型改良精播栽培技术最高,显著高于采用其他3种栽培体系的子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采用中密度适期晚播限量灌溉栽培技术最高,显著高于低密度适期早播精播栽培技术,但与稳妥型改良精播栽培技术和高密度晚播限量灌溉栽培技术差异不显著。[结论]稳妥型改良精播栽培技术更能实现JM20的高产高效,适宜于节水并兼顾全年产量为主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