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PZ-2-2-2-2-1紫色糯质玉米自交系,是从一个杂合的紫色糯质玉米地方种中经自交分离选育而成的,具有较高的配合力,用PZ-2-2-2-2-1×1241紫-8配成的烟紫糯3号紫色糯质玉米杂交种果穗大,丰产性好,目前已在生产上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糯质玉米子粒食用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糯质玉米加工利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糯质玉米子粒食用加工的新途径,筛选出了适宜加工的新品种,详述了子粒食用加工的工艺流程,并介绍了几种加工产品的食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岩紫糯33试验初报李双盛,姚俊明,兰志斌,王发荣,游月华(龙岩地区农科所)一、选育经过岩紫糯33来源于岩糯655//闽糯580/紫糯经四年七代选育的紫色糯新品种。其系谱如下:二、特征特性1.生育期早季全生育期128~132天,晚季例种全生育期122~...  相似文献   

4.
岩紫糯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紫糯的选育与应用李双盛,吴朝晖,兰志斌,游月华,王发荣(龙岩地区农科所龙岩市364000)一、选育1986年我们将国内外收集到的12份黑糯资源进行系统观察,从中选择主体亲本鸭血糯与闽糯580、岩糯655等配制大量杂交组合。1990年从鸭血糯与岩紫糯...  相似文献   

5.
筑糯5号糯玉米是以金矮70和ZS31两个自交系分别作父本和母本组配的杂交种.糯性强、皮薄、口感好,一般公顷产鲜果穗15000kg左右、产干子粒约6750kg,播种至采收鲜果穗的生育期71~112d,出苗至子粒成熟的全生育期115d左右.株型较好,抗倒性强,子粒白色、硬粒。  相似文献   

6.
蔡士兵 《玉米科学》2007,15(Z1):075-075
濉黑糯2号是以自育超级黑糯玉米自交系糯57为母本,外引白糯玉米自交系鲁D04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超级黑糯玉米新品种,克服了普通黑糯玉米子粒转色晚、粒色淡等缺点,子粒形成即为深紫色,并且穗轴基秆亦为紫黑色,子粒外观及内在营养品质均明显优于普通黑糯玉米。  相似文献   

7.
濉黑糯2号是以自育超级黑糯玉米自交系糯57为母本,外引白糯玉米自交系鲁D04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超级黑糯玉米新品种,克服了普通黑糯玉米子粒转色晚、粒色淡等缺点,子粒形成即为深紫色,并且穗轴基秆亦为紫黑色,子粒外观及内在营养品质均明显优于普通黑糯玉米.  相似文献   

8.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选育的糯玉米新组合Wxn×Wxa,2001年4月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山农花糯1号.该品种夏播鲜穗采收期80 d,子粒成熟期92 d,鲜穗产量达15 000~18 000 kg/hm2,子粒产量7 500~12 000 kg/hm2.同果穗子粒颜色有多种,商品价值高.该品种株型紧凑,抗大小叶斑病、抗青枯、抗倒伏,是优质的青食玉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水稻新品种紫糯优161在福安市的适应性、产量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生产示范试验。初步总结了紫糯优161无公害栽培技术,提出了在示范基础上实行订单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鲜食黑糯玉米新品种闽紫糯1号的选育技术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闽紫糯1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耕作轮作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以闽糯系9413为母本,晋糯系941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黑糯玉米单交种。具有抗倒、抗病、优质,子粒紫黑、色泽光亮、嫩香爽滑等鲜食玉米特点,采青生育期84~92d,平均鲜穗产量13105.9kg/hm2,适宜种植密度57000株/hm2。  相似文献   

11.
D优紫糯161是宁德市农科所用福建农林大学选育的糯D62A与自选恢复系宁糯恢161配组而成的功能性杂交稻新品种。介绍了D优紫糯161的高产制种技术:合理的父母本差期与最佳的抽穗扬花期,合理的水肥管理,适宜的父母本群体指标,花期调控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京科糯2000等系列鲜食糯玉米品种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自1996年开展糯玉米种质创制及新品种选育,创制出京糯6、BN2等骨干糯玉米自交系近20个。选育出京科糯2000、京黄糯267、京紫糯218、京科糯569等系列各具特色的优良糯玉米品种21个,其中,通过国审品种6个,省审品种15个,实现了高产与优质的结合,同时具有抗性强、适应性广、用途多等特点。京科糯2000已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推广范围最广的品种,京科糯569鲜子粒叶酸含量在300μg/100 g以上,属营养强化型糯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3.
淮科糯2号是2006年冬季在海南以自育超黑糯玉米自交系糯653为母本、自育紫糯玉米自交系黑-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抗倒、抗病、大穗型超黑糯玉米杂交种,201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玉2011004。  相似文献   

14.
鲜食白糯玉米单交种柳糯1号是广西柳州地区农科所于1992年用自育糯质系克紫作母本,忻糯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具有生育期适宜、较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纹枯病、抗倒性较强、糯性适口、产量较高、制种较容易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鲜食苏玉(糯)1号单交种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苏玉 (糯 ) 1号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 1986年育成 ,1991年审定定名的糯质玉米单交种。其用途既可以收干子粒食用 ,更多的以鲜果穗上市。苏玉(糯 ) 1号的鲜果穗白粒皮薄 ,果穗大小均匀一致 ,无秃顶缺粒 ,蒸煮后集鲜、香、甜、粘于一体 ,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几年实践表明 ,农民种植苏玉糯 1号一般春播公顷产青果穗 112 50~ 150 0 0kg。高产田块可达 18750kg ;夏播公顷产青果穗 750 0~ 112 50kg。公顷收益 150 0 0~ 4 50 0 0元。现在苏玉 (糯 ) 1号已在全国 2 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 ,尤其在江浙沪地区更是占鲜食糯玉米的 90 %以上。随着城…  相似文献   

16.
烟糯6号是由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1995年以两个自选系组配的白粒糯质玉米杂交种.经过1999~2000年山东省糯玉米区域试验和几年的大面积生产示范,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抗倒、子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高、果皮薄、商品果穗率高等特点,生产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2001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糯小麦Wx基因的遗传特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了明确糯小麦杂交后代肌基因的分配规律及糯性籽粒出现的频率,以同时缺失Wx-A1、Wx-B1和Wx-D1基因的H9908、EH为纯糯亲本,普通小麦扬麦158、苏麦6号、济南17和豫麦50为非糯亲本,配制了16个(8对正反交)杂交组合,采用0.2% I2 2%KI碘液对杂种F1单株籽粒剖面染色,鉴定了糯性籽粒的分离特点。结果表明,在16个组合间糯性籽粒出现的频率为1.20%~1.61%,非糯与全糯的比例符合63:1的理论比例;独立性测验表明,糯性籽粒在8对正反交组合问出现的比例差异不显著,全糯质与非糯质基因紧密连锁。文中还对糯小麦品种的选育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浙糯玉5号鲜果穗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75万~5.55万株/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鲜果穗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密度为4.65万株/hm^2时,浙糯玉5号群体产量最高;株高、穗位高、秃尖长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高密度条件下单穗净重下降不明显,但果穗商品性下降较快,秃尖增长,子粒数减少。综合研究表明,浙中南地区浙糯王5号秋播最佳种植密度为4.6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黑粒糯小麦材料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新型小麦材料黑粒糯小麦的选育提供基础材料,采用改良碘染色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全糯小麦品系204-1002与黑粒小麦品系204-001、203-3204、201-2138杂交选育得到的30个黑粒糯小麦高代材料进行了籽粒颜色、Wx蛋白亚基以及淀粉颜色反应的鉴定与分析,结果发现7个黑粒小麦品系(1004、1007、1008-3、1009-3、1018-2、1018-4、1021-1)均缺失3个Wx蛋白亚基,同时鉴定出了缺失1个或2个Wx蛋白亚基的黑粒部分糯小麦品系.这表明利用全糯小麦与黑粒小麦杂交能筛选出黑粒糯小麦新材料.  相似文献   

20.
糯小麦与非糯小麦籽粒品质水氮效应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糯小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糯小麦糯麦12和其近等基因系非糯小麦川育12为材料,在防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糯小麦与非糯小麦之间品质水氮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水、氮处理对非糯小麦和糯小麦糖类、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沉降值、PPO活性、糊化特性、农艺性状均有显著影响,但具体水氮效应在两种小麦中表现有所不同。糯小麦的总糖和蔗糖含量表现为N0+干旱处理下最低,而非糯小麦总糖含量表现为N0+对照(湿润)处理下最低,蔗糖为N1+干旱处理下最高;两种小麦的戊聚糖含量均为N1+渍水处理下最高;糯小麦的果聚糖含量为N1+干旱处理下最高,而非糯小麦为N0+渍水处理下最高。糯麦12在N0+干旱处理下,淀粉含量最高,而非糯小麦川育12在N1+对照处理下最高;蛋白质含量,糯麦12表现为N1+对照处理下最高,而非糯小麦川育12在N1+渍水处理下最高;糯麦12与川育12的SDS沉降值均为N1+渍水处理下最高,PPO活性值均为N1+对照处理下最低。农艺性状方面,糯小麦与非糯小麦的旗叶长、宽、有效分蘖数均为渍水处理下表现为增加,灌浆期为干旱处理下最短,两种施氮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在N1+渍水处理下,糯麦12的穗长和单株干重表现出最高值,在N0+渍水处理下,其小穗数最多,其穗粒数在N1+对照处理下最高;而非糯小麦川育12的穗长与小穗数在N0+渍水处理下表现出最高值,穗粒数与单株干重在N1+渍水处理下表现为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