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宁洱县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曾经的普洱山历史上是出产普洱贡茶的名山,《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山所产茶性温,味重,异于他产,名普洱茶,道府官员用以入贡"。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如今普洱山古茶树所剩无几,为做好普洱山的旅游开发,恢复打造普洱山品牌,凸显名山效应。2013年11月宁洱县创新生态茶园建设中生态留养技术(茶园生态留养的技术核心是,在云南大叶种群体老茶园中,按株、行距3m×3m规格,把从老茶园中移出的生态留养多余大茶树,在普洱山移栽实验  相似文献   

2.
正板山皇家贡茶园土地面积733.33hm~2,茶园面积566.66 hm~2,古茶树30.99 hm~2,是六大茶山之源头,也是古普洱府境内最重要的贡茶基地之一。板山的哈尼族世代种植茶叶,普洱茶是其安身立命的神物,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神秘的茶王树传说、瑶族结群而居的遗  相似文献   

3.
正易武是普洱茶的故乡、贡茶之乡、六大茶山之名山、滇藏茶马古道的起点,是六大茶山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以贡茶名胜地的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茶文化历史痕迹、茶树和茶艺等地方特色为独有,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易武是西双版纳的革命老区,也是中原文化在边疆少数民族中传承、融合的地区,具有鲜明的地  相似文献   

4.
以茅山茶区现有茶树品种的夏季鲜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茶树品种夏季鲜叶在不同加工工艺下形成的类普洱散茶(黑茶)品质.试验结果表明,茅山茶区现有主要茶树品种中大多数品种的夏季鲜叶均可用于加工类普洱散茶,但不同品种对加工工艺的适应性不同,生产单位应根据其适应性选择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5.
《农业质量标准》2008,(2):54-54
3月5日.由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的《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草案通过了专家组的技术审查。该草案对普洱茶生产区域、茶树品种、产地环境、茶树栽培、加工工艺、质量要求、检测检验、包装贮运等环节作了详细规定.对规范普洱茶生产,保证产品质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6.2茶树品种 适制普洱茶的云南大叶种茶茶树品种,主要为国家、省级和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Mast.)Kitamura]地方群体种。  相似文献   

7.
万秀锋 《农业考古》2012,(5):314-319
满族作为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饮食习惯以肉食为主,故需要茶叶解腥去腻,茶叶成为满族人的生活必需品。在清宫众多的茶叶品种中,从清代才逐步成为贡茶的普洱茶因其独特的功用受到清宫的青睐。清宫的普洱茶除了日常饮用外,还大量用于赏赐、祭祀及药用。本文结合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普洱茶实物,结合相关史料,对普洱茶在清宫内的使用情况进行阐述,以为抛砖之用。  相似文献   

8.
普洱茶因普洱得名,普洱因普洱茶而扬名天下。境内有距今3540万年前的茶树始祖—宽叶木兰化石,有2700多年树龄的野生型茶树王和1700多年的过渡型古茶树,还有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树。普洱是世界茶树原生地的中心地带和茶树资源最重要的宝库,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近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把茶产业定为普洱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积极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  相似文献   

9.
(上接第3期) 6.2茶树品种 适制普洱茶的云南大叶种茶茶树品种,主要为围家、省级和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Mast.)Kitamura]地方群体种.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普洱大叶茶无性系良种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普洱大叶茶无性系扦插育苗、品种搭配组合栽培、树冠造型、成年茶树修剪等方面的栽培管理技术创新,分析出茶苗移栽时根系入土的最佳状态,提出了用"弯枝"代替第1、2次定型修剪的茶树良种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1、茶马古道源远流长云南普洱茶史可追溯至唐朝。到了明朝,普洱茶已被官吏作为贡奉朝延的礼品。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朝廷正式封普洱茶为贡品,普洱府奉诏贡茶,使普洱茶"享誉京华"。因普洱茶的瑞贡京城和对外贸易,自唐朝时期开始,以普洱茶为核心,从宁洱起  相似文献   

12.
普洱茶闻名中外,其原产地在云南省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十八世纪初,清宫廷专立有普洱茶“贡茶案册”,将其视为珍品。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的“女儿茶”,即是普洱茶的一种。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巨著中,也有喝中国普洱茶的描写。清代古诗词中,还有对普洱茶的吟唱,思普区民间更有不少歌唱普洱茶的山歌曲调。这是悠久的普洱茶文化的体现。在“两个文明”一齐抓的今天,是值得认真研究的。笔者结合历史文物考古,就普洱茶的栽种史和分布区域、普洱茶的特点和品种、普洱茶马道的兴起和衰落、普洱茶与古诗曲、解放后的普洱茶发展状况等诸方面作一简略考述。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云南栽培型普洱茶树大规模种植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取普洱茶树的起源地云南作为研究区,综合考虑普洱茶树的自然立地条件与大规模种植的便利条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栽培型普洱茶树大规模种植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进而划分适宜性等级、分析统计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普洱茶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建立的适宜性评价模型能定量、直观地获取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与空间信息,可操作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2)云南省内,共有面积约为6400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68%的土地比较适宜大规模种植栽培型普洱茶树,还具有较大的规模化种植潜力;3)自然立地条件是决定普洱茶品质及其价值的至关重要因素,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  相似文献   

14.
“六大茶山”衰落原因初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红军 《农业考古》2020,(2):225-232
云南普洱茶是历史名茶、地方特产,清代曾被列为贡茶,盛极一时。本文从普洱茶及其产地“六大茶山”的历史片断入手,回顾产、制、销等各个环节,对其近代几经沉浮却最终衰落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自然立地条件下云南省普洱茶种植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立地条件是影响普洱茶种植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普洱茶树为研究对象,考虑气象,地形等因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云南省普洱茶树的种植进行了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普洱茶种植的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思茅(今普洱市)、西双版纳等地区。该研究可为保护普洱茶适宜的生境、人为科学地指导普洱茶种植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业考古》2007,(2):44-44
(本刊讯)2007年4月9日至11日,在云南省普洱市举办了“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第二届云南省普洱茶交易会”和“思茅市改名为普洱市庆典”、“百年贡茶回归普洱系列活动”、“‘三百’茶会系列活动”、“祭茶大典”、“民族茶艺茶道表演大赛”、  相似文献   

17.
茶叶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南涧县的支柱产业之一。茶树育种专家每年都会选育出许多茶树新品种,为了及时筛选出适宜在南涧县种植的新品种,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增效作用,加快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南涧县茶叶工作站在云南省普洱茶树良种场的安排和指导下在新安茶场实施“茶树新品种农业协作试验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18.
26日,记者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公司安顺中心支公司获悉,贵州普定县有着千年历史的"贡茶之祖"古茶树已被托管持有人上了保险。今后,"贡茶之祖"若有个"三长两短",保险公司将赔偿1000万元人民币。目前,在普定县化处镇境内,尚生长着数千株老茶树。其中,在化处镇张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普洱茶饮及茶艺云南省思茅地区外贸局何仕华中国普洱茶的故乡──云南四季如春,雨量充沛,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是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茶树原产中国,自“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后更进一步为世界所公认。因为中国是世界最早利用...  相似文献   

20.
尊敬的先生、女士! 云南省思茅地区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原产地和集散地。近年又在澜沧邦崴发现一株过渡类型的大茶树,树高12米,地直径1.8米,树龄千年左右,是目前中国已知最古老的大茶树原产地。为了弘扬普洱茶乡文化,振兴边疆经济,提高普洱茶研究水平,加强古茶树遗产保护,促进中外茶文化学术交流,拟定于1993年4月云南边城思茅举办“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的同时,举行“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恳切希望您能参加,和世界各国学者共同努力,促进普洱茶学术研究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究的发展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